今日大泉山 |
2005-10-22 02:51:07 |
来源:红色旅游网 |
作者:李生明 |
浏览次数: |
|
|
|
|
县委办负责人边走边介绍说,大泉山的治理不光是一个村子的事。上世纪80年代初,阳高县就被列为全国8大片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近年来,大泉山村所在的大白登镇,抓住国家加快生态建设步伐的有利时机,按照“全面、综合、集中、连续治理,沟坡兼治”的原则,先后组织了数千人的专业造林队伍,实施了2000年的大泉山国家生态二期工程、2002年的京津风沙源大泉山项目和退耕还林项目、2003年的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项目等造林会战工程,高标准地完成了大泉山流域内12座山头、24条沟、24面坡,面积近万亩的治理,使大泉山流域的整个生态面貌有了极大的改善,使大泉山越变越绿越美,若早来两个月,这里柠条花儿漫山遍野,一片金黄,令人心醉神往。
大泉山所属的大白登镇里的两位领导很年轻,也很有一番“重整山河看后生”的气概,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大泉山在1955年就闻名全国,这虽比平顺县西沟村晚一点(1943年成立互助组,1951年李顺达互助组给毛主席写信汇报8年来的成绩,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介绍,从此将西沟推向全国),但比昔阳县的大寨村要早(1964年毛主席批示“农业学大寨”)。可后来,大泉山的声名远不如西沟,更不如大寨。1980年农村实行生产责任承包制后,所有这些昔日的农业典型都沉寂了下来。但是,从1991年起,离开大寨11年的郭凤莲重返大寨任党支部书记,带领500村民,通过艰难的“二次创业”,使老典型发新芽,开新花。西沟村在申纪兰的带领下,也融入了市场经济,而且成为平顺县今日时代的先进典型。而大泉山呢?昔日成绩固然有,但改革开放以来的差距尤其大。大寨村人均收入达四五千元,西沟村人均收入3000多元,而大泉山村人均收入才八九百元就觉得“生活不赖,挺好啦”。“不换思想就换人”,前不久,镇党委决定派年轻有为的镇干部云阔兼任大泉山村党支部书记。云阔上任后,很快将多年来用做羊圈的疮痍满目的昔日大礼堂整修一新,拟恢复作展览馆。同时,镇里制定了大白登小城镇建设整体规划,把大泉山的发展列入全镇发展的大格局之中。原有的塑编厂、薄膜厂、醋厂、砖厂、粮站、兽医站、变电站、电管站、电信局、邮政局、信用社、地税所、派出所、医院、中心校和新增的镇机关、公共汽车站、居民楼等,星罗棋布地排列在街心广场、发展街、学府街两侧,连贯这些单位的二环路已经开通。沿二环路宽阔的路面可直达大泉山。原前从镇里到大泉山的路较窄,2002年县、镇两级政府投资50万元专修了长4600米、宽5米的通往大泉山的柏油路。现在看来,这条路仍然和小城镇发展规划以及大泉山的远景规划不协调,镇里准备再行加宽。看来,他们此话不虚,能够说到做到。因为我看到,在大白登村南的公路南侧,一长溜共40套、每套70平方米的二层单元带小院落的住宅楼房已经竣工,届时花上6万元就能入住。而公路北侧50套同样规格的住宅楼已经备齐了石料。整个所见所闻给人的印象是这一任镇领导更有雄心、有魄力、有作为。张进才满有信心地说,镇党委和政府这些天走走站站都在想着招商引资,“你发财,我发展”,大白登有几百年传统工艺的制醋业+早就小有名气的塑编业+大泉山红色旅游,这就是大白登的未来前景,也是大泉山再铸辉煌、重振雄风的希望所在。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