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红色联播-李学光:赓续红色血脉 弘扬优良传统——山西军旅作家谷峰向河北老红军后代寄送《红色家史》(修订本)
作者:李学光
浏览次数:
2025-09-01 11:41:35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山西著名作家谷峰先生为河北张永德同志撰写的红色家史

1977年作家谷峰在河北易县野营期间参加部队与民兵联防训练

作家谷峰当年采访张永德同志记录本之二

1977年作家谷峰采访张永德同志事迹时的专用本

作家谷峰在笔记本电脑前工作

    中红网河北保定2025年8月31日电(李学光)8月25日上午,山西省军休所第六服务站年过七旬的休干谷峰,向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的张杰寄发了4.3万字的《投身革命即为家——张永德同志的红色家史》(修订版,以下简称“红色家史”),再度谱写了民间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佳话。

    据军旅作家谷峰介绍: 张永德曾是河北易县松山村的村民,是个老红军、老八路,已去世30多年;张杰则是老红军张永德的孙子。

    作家谷峰是山西太原人,而张家是河北易县人,他们非亲非故,相隔两省两地,是怎么认识的?他又为什么要用半生精力为张家撰修红色家史呢?

    这里,记叙的就是跨越晋冀两地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谷峰,原名程太生,早年在保定驻军某部服役。他与张家相识,源自一个美丽的邂逅。

    1977年冬季,部队进行每年一度的战备野营拉练,当时部队首长要求把这次野练活动,当成一次在社会大课堂里学习革命老前辈、接受我党我军光荣传统教育的好机会。要求向驻训当地的老战士、老民兵、老党员(“三老”)学习,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军民关系。做到走一路,红一线;驻一地,红一片。当部队最后一站来到易县松山村的时候,在这里驻训了五六天。谷峰时年27岁,在野营拉练中一直跟随二营六连协助做政治宣传工作。听说松山村有一位令人尊敬的老红军、抗日老战士、残废军人张永德老人,非常高兴,觉得有幸找到了一位传统教育的好老师。于是,他和另外两名同志被安排住在张老家。在那激情似火的日子里,谷峰每天或听张老给部队现身说法宣讲红色传统,或在炕头上、林场地边(张是本村二队的护林员)采访张老,还特意用一个空白笔记本,专记张老的口述资料,几天就记载了数千字。交谈中他了解到,张永德是山西富平县人,1935年参军,1938年入党,从红军改编八路军,转战三省十余县,浴血抗战,负伤11处。1942年复员后,被安置到根据地松山村。解放后,他不甘享清福,仍主动请缨为生产队植树造林,看护林场。爱好写作的谷峰对老人生动且略带传奇色彩的革命事迹非常痴迷,也与张老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尽管他的工作地点、单位多次变动,但张老这个题材始终铭刻在心中,他曾一度想以张老为原型,创作一部从战争到和平的小说,后觉资料阅历尚有欠缺,很想再度采访张老。然而,松山村是个通常地图上找不到的小山村,交通不便,且又失联多年。经多次写信寻访联系,终于在2012年9月联系上已故的张永德的儿子、退休回乡的原独乐乡卫生院院长张海田,为实现续接35年前缘的夙愿奠定了基础。

    为了给即将重访的松山村张家应急准备一份礼品,谷峰灵感突发,以张永德原型写小说一事可以往后放一放。以目前所掌握的资料,稍加充实撰写,搞成一份张永德同志的红色家史,赠送张家,更加现实并有深远意义。出发前一周,谷峰紧锣密鼓,他在电脑上对老人的采访笔记进行了梳理,又从省图书馆借来了《杨成武回忆录》,对相关的重要战例的背景进行了充实和润色,终于完成了2.7万字的家史初稿,并在重访松山村时交给68岁的张海田老人。张翻阅后表示,以往,老人也曾讲过他的战斗经历,但没有记录下来,时间一长也就忘记了。从你写的家史中,老人的有些经历还是头一回知道,这是最珍贵的礼物。同时,他也补充了老人的相关史料片段。临别时,谷峰表示说,这次故地重访,收获很大,回去后,一定要对张家的红色家史重新充实修订,期望它成为张家世代相传的“传家宝”。同年底,张海田收到了谷峰寄送的“红色家史”(修订本)。

    最近,为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谷峰再次对“红色家史”进行了修订,并自费打印装订多本。通过微信获悉张海田老人去世的消息,他遂将“红色家史”给张家第三代传人张杰寄去;同时寄送的还有松山村党支部书记赵连水、保定市和易县图书馆、档案馆等单位,他希望通过老红军的红色家史,让更多的人知道,在更大范围内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光荣传统,并推动建设抗日老区松山村为红色旅游文化村。

    附录:

    念念惜别意  灼灼“故乡”情
    山西老人35年后重返易县送老红军生平

    本报讯(记者白冰)35年前,他随军住在老红军家得到细心照顾;35年后,他将整理好的老红军生平事迹交到家属手中。

    国庆节前夕,山西省六旬老人谷峰从太原市专程来到易县西山北乡松山村,亲手将老红军张永德的生平事迹交给家属。张永德的儿子张海田激动地说:“这是最珍贵的礼物,我们一定好好珍惜留给后人。”

    谷峰是山西省军休三所的退休干部,1977年10月,他在我市当兵,保定是他的第二故乡。在当年部队组织的一次野战训练中,他住在张永德家中。交谈中他了解到,张永德参加革命后,转战三省十余县,浴血抗战,负伤11处。解放后老人一直伤病缠身,但仍主动请缨为生产队植树造林,看护林场,爱好写作的谷峰经过6、7天的采访,记录下上万字的素材。

    后来,在参考《杨成武回忆录》等相关书籍后,他将这些珍贵的笔记整理成2.7万字的《投身革命即为家——老红军张永德的生平事迹》。30多年过去了,谷峰一直想把这一书稿交还给老红军,今年终于如愿查找到老红军亲属。

    张永德已去世20年了。仔细翻阅着父亲的生平事迹.张海田感慨万分:“父亲生前很喜欢给我们讲战斗故事,很遗憾都没有记录下来,没想到谷峰老人把这些资科保留了下来了,我们全家人都感谢他。”

    除了送还“家史”,谷峰老人此行还有个心愿,考查发掘松山村的红色遗址,并带来了从文史书籍、网上搜寻到的有关该村抗战文化的资料。“在山西我就多次参与各地挖掘和整理红色文史资料的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希望用我的经验帮助松山村开发红色旅游资源,让更多的人记住这片红色的土地,那段应该永远铭记的历史。”

    目前,他准备将所有资料整理好后交给村干部。 

    (原载2012年10月1日《保定日报》)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红色联播-大漠风沙:北京海军大院的毛主席塑像(组图)
·下一篇:红色联播:开国将军曾雍雅之女曾莹应邀赴中国通服旗下江西省邮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授课(组图)
·传承红色基因 共绘红色文化发展新蓝图——弘扬红色文化 讲好中国故事(组图)
·特稿:忆峥嵘岁月 颂时代华章——“红旗杯”红歌会圆满落幕(组图)
·特稿:巾帛拭碑铭英烈 老兵口述励后人(组图)
·特稿:兴国男儿无敌手,抗战英雄有气节(组图)
·红色头条:金一南:中国,不能忘记!(深度好文)
·红色联播-董盼盼、万莹:朱成山教授在南京讲述《开学第一课》(组图)
·红色联播:开国将军曾雍雅之女曾莹应邀赴中国通服旗下江西省邮电建设工程有限公
·红色联播-大漠风沙:北京海军大院的毛主席塑像(组图)
·红色联播:两代军工人的信仰接力:从“炮弹大王”到阅兵观礼台(组图)
·红色联播:铭记历史 铸就和平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书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学习雷锋:衡水雷锋精神书画展览馆:80幅将
学习雷锋:衡水雷锋精神书画展览馆举办的抗
传承红色基因 共绘红色文化发展新蓝图——弘
礼赞军魂(图)
许言:忆峥嵘岁月 颂时代华章——“红旗杯”
特稿:忆峥嵘岁月 颂时代华章——“红旗杯”
红色诗词-屈维英:九色甘南夏牧长歌
红色教育:铭记历史,赓续红色血脉——青少
黄晓婷:巾帛拭碑铭英烈 老兵口述励后人(组
特稿:巾帛拭碑铭英烈 老兵口述励后人(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