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泽发当兵照片

陈泽发向前去祭扫党员干部群众介绍东山战斗事迹

陈泽发逐一擦拭每个烈士墓

给陵园通道两侧鲜花浇水施肥

向烈士敬礼
春和景明,清明将至。4月2日清晨,云霄县陈岱烈士陵园内,74岁的老兵陈泽发如往常一样,弓着腰仔细清扫落叶,用毛巾一寸寸擦拭纪念碑上的浮尘。这个画面,他重复了整整45年。从青丝到白发,从风华正茂到步履蹒跚,这位老党员用半个世纪的坚守,为74名长眠于此的烈士筑起一座“不会褪色的纪念碑”。
1969年4月,19岁的陈泽发怀着对军营的梦想,参军入伍。作为炮兵,他训练成绩名列前茅,21岁便光荣入党。1973年2月,陈泽发退伍返乡。
1980年,他偶然得知陈岱烈士陵园没有专人管理,在部队淬炼出“永远冲锋在前”的军人本色,便主动请缨当起管理员,并承诺不计报酬。旁人对此心生疑问,陈泽发表示:“我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深知革命烈士们的丰功伟绩和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能够为他们陵寝,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
45年来,陈泽发在烈士陵园日复一日打扫卫生、种植花草、擦拭墓碑,给烈士们唱军歌,从未有过一句怨言。在外人看来,守墓这份工作枯燥而平凡,琐碎而重复,难以长期坚持,但陈泽发坚持了大半辈子。即使现在腿脚不利索,打扫完陵园全身酸痛,但他依然甘之如饴,觉得很幸福,很充实。
2024年9月,陈岱镇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揭牌,新建了一间管理房。在储物间,果树锯、镰刀、喷雾器、除草剂、化肥、农药等各种农用设备应有尽有,且都是陈泽发自掏腰包,添置购买。在守护烈士陵园这件事上,他始终保持着十二分的专注与用心。
纵使台风呼啸而至,陈泽发巡查陵园的身影依然准时出现在每个角落,日复一日不曾间断。去年受台风“格美”影响,陵园树木多处出现不同程度受损,他裹着雨衣第一时间巡检,发现后及时上报,并清理倒伏树木和折断树枝,拆除损坏掉落的宣传版面,竭力保障园区安全稳定。
此外,陈泽发还主动担当起义务讲解员,为前来祭扫的党员干部群众讲述东山战斗英雄们的事迹。陵园里78座墓堆安葬着东山战斗和乌山游击队的英烈,其中不少是无名烈士。面对前来祭扫的干部群众,他总反复强调:“英雄不该被遗忘,无名的、有名的,都要刻在心上!”
从用扫帚守护忠骨到用故事传承精神,陈泽发让这座始建于1953年的陵园焕发出新时代光彩。陵园管理处负责人感慨:“老陈擦亮的不仅是墓碑,更是一代代人的精神坐标。”
“我是一名党员,也是一个兵,这辈子就守着他们了。”这句话,陈泽发说了45年,也做了45年。在这片被热血浸染的土地上,一位老兵用生命丈量着信仰的长度,让英雄的故事永远活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