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刘少奇长征前在四都的革命实践
作者:赖光耀
浏览次数:
2025-04-28 10:46:26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刘少奇同志在革命的紧要关头,总是不避艰险,到最困难的地方去,挑最重的担子”。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代主要领导人之一,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曾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职。

    刘少奇同志在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及福建省委书记期间,曾多次到四都,在四都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与四都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认真学习中共党史,回首百年路,在长征源头中央苏区深切缅怀刘少奇等老一辈开国元勋伟大革命实践,对于开启新征程,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勤于实践  勇于创造

    1933年夏,时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的刘少奇同志,在全总组织部长梁广陪同下,来到四都的兵工厂、造币厂、后方总院及制药厂等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并写下了《论国家工厂的管理》光辉著作。

    刘少奇同志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视察等方式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到这些工厂存在不少严重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上是注重单纯的行政管理和工人运动,忽视了技术与业务管理,加上经济领导机关、工厂管理部门存在严重的官僚主义,没有制定与执行劳动纪律,没有科学地去组织与计划生产,在管理和计划生产方面缺乏经验等等,致使国营工厂出现了“许多不可忍耐的状况”。

    许多工厂尤其是军事工厂每月的生产计划不能完成。兵工厂做的子弹,有三万多发是打不响的。枪修好了许多拿到前方不能打,或者一打就坏了。两百多把刺刀不能用。高射机枪的表尺本来做得很好的,后来做出许多要不得。兵工厂的炸弹曾经发生爆炸、卫生材料厂霉坏七十多缸酒、造币厂花了二千多元做了一副机器完全用不得。材料处把很贵重的气钢(无线电用的),拿到兵工厂做炸弹。各工厂的材料器具失窃的事件很多。材料的浪费,达到完全不可容许的地步!

    厂里没有建立经济核算制度,原材料浪费现象严重,生产不讲成本,不计盈亏,生产出的产品质量把关不严,不少产品报废;工人不分技术的高低,工作好坏,报酬一律同等,工人生产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发展。

    公营工厂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必须下决心纠正。刘少奇与有关厂长、工会干部及工人开座谈会,或者个别谈心,分析原因,找出问题,对症下药。

    刘少奇认为要办好工厂,必须制订厂规厂纪和完善各项责任制。他在座谈会上,对厂长、工会干部、工人强调说:

    “我们必须尽快建立管理措施:第一,必须在工厂中建立个人责任制,厂长对于全厂的生产和行政,负有绝对的责任,厂长有权决定和支配全厂的一切问题。”

    “第二,工厂中各科的科长与各生产部门的主任,也必须清楚规定他们的责任与权力,各部门必须设置负完全责任的工头副工头,有几班工作的必须有领班,工头负该部门全盘责任,领班负一班人的责任,他们对厂长或科长负责。”

    “第三,在工资制度上,采用刺激的办法,使工人努力增加生产。规定每天或每小时的工资数量,同时规定生产数量,超过生产数量的加给工资,不足生产数量的扣除工资。”

    “第四,建立真正的工厂制度,执行劳动纪律,科学的去计划生产,组织生产,吸收工人参加核算,算得愈清楚,愈有把握,愈不吃亏。”[李文生、张鸿祥:《闽山杜鹃红》之《刘少奇探索公营经济》,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237页。]

    经过深思熟虑,刘少奇提出了一个新颖主张——推行“三人团”管理,即由厂长、党支部书记、工会委员长组成的领导方式来管理工厂,并在闽西这些企业进行了试点、推广。

    刘少奇提出的行政首长负责制与工人民主管理相结合的新企业领导制度,比较符合革命根据地工业经济发展实际,从而为全面改革苏区工业企业领导制度指明了方向。刘少奇的上述主张得到陈云和全总组织部长梁广、中国店员手工业工会委员长邓振询等人的支持,一致同意上报改善国营工业企业管理的改革方案。之后,刘少奇主持制定了《苏维埃国有工厂管理条例》,以全总苏区中央执行局名义上报中央苏维埃人民政府委员会并得到批准,于1934年4月10日颁布。同时中央组织局也颁发了《苏维埃国家工厂支部条例》,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国有工业企业管理条例和国有工业企业党组织的工作条例。两个《条例》颁布后,苏区公营工厂普遍实施了“三人团”管理体制,大大改善了企业的管理,健全了党和工会组织,工厂的管理体制走上了规范有序的轨道,激发了工人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性,工人们在“一切为了革命战争”的目标下努力生产,争做贡献,企业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有力地推动了苏区国有工业的快速发展。

    1934年4月,枪炮厂的生产超额了百分之104,第二被服厂四月份超产百分之20,五月份上半月超产百分之30。可惜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革命根据地丧失,两个条例实行不久被迫中断,但它却开创了企业行政首长负责制与工人民主管理相结合的工业企业领导制度的先河,是红色政权诞生后的一个伟大创举,是企业管理上行之有效的变革,并在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为我们党所继承和发展。

    据梁广同志长子梁裕荣及秘书姚明瑞先生介绍(2017年6月2日,梁广同志长子梁裕荣及其秘书姚明瑞先生特地从香港沿当年的红色交通线寻访到四都):梁广同志在陪同刘少奇同志到四都调研期间,在兵工厂的后山上,不小心被一只蜈蚣咬伤,是刘少奇同志背着他到四都红军后方总医院去治疗,并亲自帮他上药。梁广同志当年说起此事时,热泪盈眶:“是刘少奇同志给了我第二条生命!如果不是刘少奇同志背着我去红军医院治疗,我这条命就送在四都了。”

    二、临危受命  沉着应战

    1934年4月间,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发动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已到了疯狂的地步!当时的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从1934年4月底始,有关“武装保卫某某苏区”的报道逐渐增多。在1934年4月28日《红色中华》发表的社论“死亡或者胜利”(作者:张闻天)一文中可看出,闽西苏区正处于四面受敌,极为艰难困苦的时期。

    “敌人的炮火正在我们所有苏区的边境上雷鸣着,蒋介石正集中了他的十个主力师向着我们的赤色广昌推进。蒋介石西路军的五个师,正由沙溪向着龙冈。东北方面有三个师将从太宁进犯建宁。在闽西方面,蒋介石的三个师,自占领白沙之后,正在准备新的进攻。在赣南方面,陈济棠动员了他的主要力量向着我们赣南的苏区推进……革命与反革命的残酷决战,正在空前的范围内开展着!”

    敌部从四面八方向苏区集结包围,苏区的范围逐渐缩小,苏区形势日益严峻!苏区中央局对日益严峻的局势深感忧虑。为此,进行战略转移已摆上了中央的议事日程。“早在四、五月间,红军主力曾准备撤出中央苏区”[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福建地方史》,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551页。]。福建苏区作为中央苏区的东面屏障尤显重要!因原福建省委书记曾洪易于4月间调回中央组建抗日先遣队,苏区中央局决定,“派曾较长时间在汀州指导工作且熟悉福建的省、县党政军干部,了解汀州各方面情况的刘少奇同志担任福建省委书记”[ 《长汀县志》, 三联书店1993年版,第20页。]。

    刘少奇同志一上任,就马不停蹄地开展工作。召开省委干部和各县委负责人会议,亲自作关于第五次反“围剿”重要局势报告,布置工作。要求组织各县军民一方面抗击敌人进攻,一方面抓好夏粮收成和做好支前工作。严格要求省委干部,处处要以身作则,认真负责完成所分配的任务。并着手筹建福建苏区游击根据地。

    四都南与武平接壤,西与江西瑞金、会昌两县毗邻,当时的地域面积达500多平方公里。广大乡村均散落在归龙山脉,山高林密、物产丰富、粮食自给有余,是一个踞退两宜的地方。更为重要的是,四都是革命老区,群众基础非常好。自从1929年红军从这里首次入闽,播下革命火种后,革命形势一直如火如荼,这里成为苏区中的苏区。红军后方总医院、兵工厂、造币厂、制药厂、硝盐厂等许多重要机构设立于此。因此,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因素考虑,将游击根据地建立在四都,在当时是最好的选择。因此,福建省委从原长汀、兆征两县划出部分区域组成汀西县,管辖濯田、四都、红山、横田岗、东陂岗等五个区。派当地人曾洪飞任县委书记、赖兴银任县苏主席。

    在组建汀西县期间,刘少奇同志在赖兴银的陪同下走访群众、再次视察红军医院、兵工厂等单位,指示各工厂应调动一切力量加紧生产子弹等军需产品。特别针对四都的留守工作进行部署:一、加强党对地方的独立领导,准备被敌人割断联系时能独立作战;二、加强地方武装建设,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三、建立党的秘密组织;四、加强提运粮食到四都山区,树立长期坚持游击战争的思想;五、继续深入肃反工作,纯洁革命队伍[《长汀文史资料》 政协长汀县文史资料编辑室第四辑《长汀县革命斗争史大事记》,长汀县革命纪念馆1983年版,第65页。]。特别是“三独一保”的游击方针(独立组织、独立领导、独立作战,保护革命同志有生力量继续战斗)[ 《长汀文史资料》政协长汀县文史资料编辑室第十八辑,1990年版,第44页。]对此后福建党组织长期坚持游击战争,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汀西县成立后,坚决执行刘少奇同志指示,立即动员广大群众为保卫根据地而战,进行坚壁清野,收藏粮食,支援红军游击队。县委根据濯田、水口等村撑船工人多的特点,组建了一支80多人的“河流游击队”,共有40多支枪,30多条船。他们昼夜活跃在汀江、濯田河上,主要任务是把汀南一带的粮食及其他物资抢运到濯田,再肩挑到四都。仅2个多月的时间,就囤积了粮食50多万斤。

    8月间,汀西县根据省委指示,派出干部深入各区领导秋收,用武装保卫秋收,尽快把一切粮食作物收起来,储藏好。同时,在各区组织游击队,并在此基础上成立游击队司令部,由卢凤鸣任司令员,曾洪飞任政委。游击队一方面保卫秋收,一方面配合红军作战。在各区还成立支援红军委员会,不但为红军准备好吃的、用的,还为红军解决好住的,使四都山区成为红军坚持游击战争的大本营。

    1934年10月上旬,刘少奇同志随主力红军长征,省委书记由万永诚同志接任。从9月始,中共福建省委、省苏、省军区以及国家银行福建分行、闽西工农银行、各主要工厂、医院等单位,相继迁驻四都,从此拉开了三年游击战争的序幕。刘少奇同志亲手组建的汀西县虽然存在的时间不长(1934年5月-1935年5月),但它为红军游击队在四都坚持游击战争,打破国民党军队“10月占领汀州,11月会师瑞金”的计划。拖住了国民党追兵的后腿,为主力红军顺利转移赢得的了充裕的时间,保存了大量有生革命力量,在中国革命史上镌刻下不可磨灭的贡献!

    为此,谭震林同志中肯地评价道:“正是南方的游击战,在红军长征之初,牵制了蒋介石的兵力,使我主力部队得以大踏步地前进;并在尔后的三年中,保存和卫护好革命的火种,使它不灭地燃烧,终成燎原之势。它飘扬起鲜红的旗帜,坚定了人民的信心,在百折不挠的血战中,为我党锻炼了一批骨干,逐步发展而成为伟大的革命武装。”

    三、运筹帷幄  反击“围剿”

    1934年秋,第五次反“围剿”进入最为艰苦的阶段。蒋介石命令蒋鼎文率领的国民党东路军务必于9月份到达汀州,同北路军会合。于是蒋鼎文将东路军司令部由漳州迁龙岩,并亲自到朋口前线,加紧部署对汀州苏区的进攻。9月,国民党第三、第九、第十、第三十六、第八十三、八十五等六个师,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对中央苏区东大门松毛岭发起猛烈进攻。

    松毛岭是长汀东南境内的一座大山,是东往龙岩、上杭、连城,西通长汀、瑞金的必经之路,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是中央革命根据地东线的重要门户。只要打开了这个门户,拿下汀州苏区就如同探囊取物!因此,顾祝同在东路军师长以上会议上,郑重地代表蒋介石说:“这次大‘进剿’,其成败关系到党国的安危存亡,大家必须抱‘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决心,务必于短期内歼灭共军的主力。北路军以全力进攻宁都、石城,东路军应迅速击破当面的共军,进取长汀,配合北路军的作战。”因而,能否打开松毛岭这个东线大门,成了敌军整个战局的重中之重![康模生: 《中央红军九军团从长汀出发长征的始末》,龙岩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闽西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2015年版,第36页。]据《长汀县志》载:(民国二十三年)“九月东路军第三纵队指挥李延年,率6个师进攻汀连交界之松毛岭,先是红军总司令朱德督重兵驻守,防御巩固。至是东路军用飞机大炮猛烈攻扑,红军败退。是役,双方死亡枕籍,尸遍山野,战事之剧,空前未有。”

    在松毛岭保卫战期间,面对敌人的猖狂进攻,刘少奇同志临危不惧、运筹帷幄,一边精心安排后勤保障工作,一边沉着指挥部署前线战事。

    为确保中央主力红军的迅速顺利转移,中革军委命令红二十四师留守福建根据地,担任东线阻击敌人的任务,要求福建省所属地方游击队、赤卫队紧密配合,并强调“十月份汀州不能丢”!

    刘少奇同志领导的福建省委坚决执行中革军委关于“汀州十月份不能丢”的命令,顾全大局,力抗强敌,对广大红军战士和地方武装进行了周密的部署:福建军区所属第十九、二十团,布置在汀南至汀西一线;汀东游击队坚守在与连城交界的童坊、馆前一带;汀西游击队及所属的河流游击队在汀江沿线抢运粮食和转运伤员到四都后方总医院,把重伤员及兵工厂、制药厂等单位疏散到四都山区,并协助省委、省苏的迁移做好保障;兆征县游击司令部抽调精干人员,组成“抗敌大队”,设防南山至汀州公路沿线;各县区的模范少先队和模范营全部上阵,在敌人进攻沿线修筑工事,挖战壕、埋地雷、打竹钉、设置各种障碍物。所以,国民党军队虽然在兵力、武器、装备上占了绝对的优势,但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只能五里一堡、一天几里,像乌龟爬行般向苏区逼进[王其森 :《长汀人民对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的贡献》,《汀江红旗》第三辑,中共长汀县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印,1985年版,第157页。]。

    在红九军团撤出松毛岭战斗时,红二十四师奉命接防。福建省委调动地方武装配合,汀西县紧急训练了1600名新战士支援松毛岭战场。红二十四师和福建地方武装撤出松毛岭后,坚持边打边撤、处处阻击,分别在松毛岭、钟屋村、南山坝、河田、白叶岭等地开展了规模较大的阻击战,消灭了一部分国民党有生力量,推迟了国民党军队占领汀州的计划。国民党军队原来叫嚣要“十月份占领汀州”,在红二十四师和福建地方武装的有力抗击下,到了11月1日才占领汀州城,10日到达瑞金。

    福建省委在刘少奇同志的领导下,以少胜多、以弱敌强,有力地抗击了强大的敌人,有效地阻滞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步伐,实现了中革军委关于“十月份汀州不能丢”的战略部署,为中央红军的顺利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并为闽西各级党组织坚持长期游击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减少了红军的损失。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今天,我们学习刘少奇同志,就是要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持斗争。”刘少奇同志当年在中央苏区江西瑞金和福建长汀伟大革命实力和敢于担当、勇于创造、乐于奉献的光辉榜样,是我们在新的长征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力量之源。

    (作者系中国农业银行福建长汀县支行职员)

    本文获由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刘少奇思想生平研究分会、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举办的“纪念刘少奇湖南农村调查60周年学术研讨会刘少奇思想生平研究会年会”优秀论文奖

作者出席会议留影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黑龙江省文物厅专家组来延寿县开展不可移动文物的普查数据采集工作(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黑龙江省文物厅专家组来延寿县开展不可移动文物的普查数据采集工作(组图
·特稿:缅怀前辈,礼赞英雄!(二十一首)
·特稿:缅怀前辈,礼赞英雄!(二十一首)
·红色头条: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中国网络法治发展报告(2024年)》
·红色头条:毛泽东创造性运用《道德经》(组图)
·刘和平:铭记抗战岁月,传承英雄精神
·特稿:漳州市启动“寻访李林红色足迹”系列活动 纪念华侨抗日女英雄(组图)
·特稿:参观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
·特稿:参观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
·特稿:从江县光荣院以暖心疗养谱写新时代拥军优抚新篇章(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赖光耀:刘少奇长征前在四都的革命实践
特稿:刘少奇长征前在四都的革命实践
延寿县关工委:黑龙江省文物厅专家组来延寿
特稿:黑龙江省文物厅专家组来延寿县开展不
红色节日 劳动光荣
特稿:缅怀前辈,礼赞英雄!(二十一首)
石生才:缅怀前辈,礼赞英雄!(二十一首)
特稿:缅怀前辈,礼赞英雄!(二十一首)
中红网-韩丰乐:竹林山庄欢迎您(组图)
红色头条: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中国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