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五一劳动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全世界的红色文化工作者一道,共同庆祝这一红色节日,共同理会劳动者创造世界、劳动者最光荣的红色文化道理。
五一节,是国际性的红色节日,代表着主流文化(红色文化)和先进思想的节日,是一切国家先进阶级和劳动人民共同庆祝的节日。
五一节称为国际劳动节,起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和传播,是工人阶级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红色节日。19世纪末的美国芝加哥工人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不甘忍受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为了争取自己的权利,发动了大规模的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0多万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5月3日,芝加哥政府镇压罢工,引起了激烈的冲突,最终导致“干草市场屠杀”事件,被称为“五一惨案”。经过艰苦卓绝的流血斗争,他们争取到了胜利。这场震动世界的罢工虽遭遇暴力镇压,却如燎原星火点燃全球蓬勃的劳工运动,最终迫使美国政府实施八小时工作制。
为了纪念这次代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工人运动的胜利,1889年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会议上,决定将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以纪念美国工人的斗争,并推动全球工人争取权益的运动。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在这次代表大会一致同意将5月1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
这一代表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决定,得到世界各国工人阶级的积极响应。劳动者最美最光荣,是劳动者创造了世界的马克思主义真理逐步深入人心。全世界无产阶级政党和劳动人民都赞成和支持这一劳动人民的红色文化节日。
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上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年五一节,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会集会、游行来庆祝自己的节日,为争取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而斗争。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红色政党。在1920年5月1日这一红色节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广州、武汉等地发起示威游行活动,要求改善工人待遇、缩短工时、改善工作条件等。
在红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把5月1日定为红色的法定劳动节日,规定全国放假一天,以提升全国全体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和尊严。
随着时间的推移,五一劳动节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和庆祝。如今,五一国际劳动节,已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全国性节日。
纪念五一劳动节的红色意义,不仅仅在于庆祝和放假,更在于弘扬红色文化,提醒我们铭记工人阶级为争取权益所付出的努力与牺牲。劳动者通过斗争,用顽强、英勇不屈的奋斗精神,争取到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是人类文明民主的历史性进步,也是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红色精髓所在。在当今社会,尽管我们享受着相对较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水平,但依然有许多劳动者在为基本的权益而奋斗。我们应该奖励那些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在社会底层为生存而艰苦奋斗的劳动者。
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弘扬红色文化,不仅纪念国际主义运动历史上工人阶级和劳动者的奋斗历史,也时时提醒我们关注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权益,为消灭剥削和压迫继续英勇不屈的斗争,同时努力促进人类社会的公正平等和劳动保护法律的完善。
纪念五一劳动节,弘扬红色文化,就是不要忘记红色文化的祖宗马克思的主义和思想,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不是坐享其成,而是尊重劳动和劳动者,按劳分配是基本原则。我们唤醒人们的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形成全社会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良好氛围。
五一劳动节不仅是一个庆祝劳动的节日,更是一个铭记历史、展望未来、弘扬红色文化的时刻。它提醒我们珍惜革命先烈经过流血牺牲而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尊重每一位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劳动者。我们要热爱劳动,尊重身边的辛勤劳动者,尊重每一位用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人。
让我们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弘扬红色文化,传承劳动的精神,弘扬劳动的价值,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而共同努力。
光荣属于劳动者,“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这是真理,也是活生生的社会主义红色文化的现实。
百多年来,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了千千万万的革命英雄,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先进模范人物。千千万万奋斗在各行各业劳动群众中的杰出代表,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红色文化要求我们,象崇拜英雄人物一样崇拜他们。
“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
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人民幸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红色文化体现在心系劳动人民,热爱广大劳动人民,讴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红色文化赞成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和根本道理,祖国和民族的光荣属于劳动者,中国人民的幸福属于劳动者。
弘扬红色文化,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最现实的行动就是把对劳动者的关怀厚爱与殷切期盼转化为对他们的尊重、支持和帮助,聚集全体劳动者的拼搏奋斗的强大动力,踊跃投身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唱响新时代劳动者之歌,在新征程上开创全体劳动者幸福劳动和享受生活的美好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