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毛泽东主席这句名言,深刻揭示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在纪念毛主席作《兴国调查》95 周年之际,4 月 16 日,我们自驾前往永丰镇船溪村,走进《兴国调查》纪念馆,探寻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悟伟人的智慧与担当。
踏入纪念馆,仿佛踏入了历史的长河,瞬间被浓厚的历史氛围所包围。纪念馆分为两大部分,每一部分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

第一部分为《兴国调查》部分。序厅中,我们了解到兴国调查是毛泽东唯一一次异地调查。1930 年 5 月的寻乌调查,重点聚焦富农、地主问题以及城市商业问题,然而对贫农情况的掌握尚有欠缺。1930 年 10 月,为深入了解农民生产生活现状,切实掌握《兴国土地法》实施效果,进一步明确革命 “依靠谁、为了谁” 等关键问题,毛泽东主席抓住罗坊会议间隙,在彭家村的木匠店内,与来自兴国苏区参军的 8 位永丰区农民展开了深入座谈调查。
这 8 位农民,分别是账房先生钟得五、教书先生陈北平、风水先生陈侦山、屠工傅济庭、泥瓦工雷汉香、燃竹工黄大春、小商人李昌英和雇农温奉章。毛主席从兴国苏区送来参军的 700 多位农民中精心挑选了他们,在新余罗坊彭家洲开启了为期一星期的调查会。1931 年 1 月,在宁都小布,毛主席将调查资料精心总结成 7 章 41 节、4 万余字的调查报告 ——《八个家庭的观察》,出版时考虑到调查内容均与兴国相关,遂改题为《兴国调查》。

展厅内,丰富的展品如同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地图展示区,兴国县永丰区位置图、兴国苏区红军后备队员来新余罗坊路线图以及八户家庭分布图,清晰地呈现了当年调查的地理脉络,让我们对调查的背景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陈家闹与彭家洲位置示意图,更是将我们带回到那个特殊的历史场景,仿佛能看到毛主席与八位农民围坐在一起,热烈讨论的画面。
“调查研究见证者” 板块,依据 1969 年记者采访记录整理而成的《温奉章回忆毛主席开兴国调查会》,以及相关的图片资料,让我们得以聆听历史的回声。从温奉章的回忆中,我们深切感受到毛主席对农民的关怀,对调查工作的严谨态度。那一张张关于兴国调查会议旧址的图片,虽历经岁月沧桑,但依然能让我们感受到当年会议的热烈氛围,仿佛能听到毛主席那充满智慧和力量的话语。

“实事求是好典范” 部分,详细展示了当时苏维埃政府、区政府、乡镇府、村镇府关于土地税问题的情况,通过详实的数据统计,深入剖析了剥削状况等利弊得失。这些数据,犹如一把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了解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大门。毛主席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为制定正确的政策提供了坚实依据,充分体现了他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这种求真务实的精神,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中国革命前行的道路,也为我们今天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在“调查后的八位农民”板块,我们了解到参加毛泽东同志召开的兴国调查会之后,傅济庭、陈侦山、钟得五、黄大春、陈北平、雷汉香 6 人随即投身红军,他们怀着坚定的革命信念,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在战火纷飞中英勇奋战,先后壮烈牺牲。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他们的英勇事迹,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而温奉章、李昌英则选择返乡,继续在自己的家乡默默耕耘,为家乡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的选择,虽各不相同,但都展现了平凡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担当与坚守。
“八个家庭的再观察” 记录了八位家庭后代的情况,以及他们到新余重温前辈参加兴国调查场景的珍贵画面。看着这些画面,我们仿佛看到了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在后代身上得到了传承和延续。这些后代们,带着对先辈的敬仰和对历史的敬畏,踏上这片红色土地,追寻先辈们的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他们的行动,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红色基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第二部分“调查中的江南沙漠”,为我们呈现了另一段独特的历史。毛泽东同志在 1931 年所作的《兴国调查》中写道:“这里的山是走沙山,没有树木,山中沙子被水冲入河中,河高于田,一年高过一年,河堤一决便成水患,久不雨又成旱灾,‘走沙山是没法子种树的’。” 这段文字,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兴国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
而 1985 年 11 月 20 日上午,习仲勋来到兴国永丰走访农户。习仲勋采取 “你们准备的地方我不看” 的调查方式,延续了毛泽东当年作《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的优良作风。他深入到船溪村船溪组的困难户余洪兴和陈昉旺家、豪溪村侯乐兰家、肖传书家,从这些没有事先打招呼的农民嘴里,了解到他们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听到了当时老区农民内心真实的想法 —— 想要一口井。

在他的帮助下,那口承载着希望与幸福的井顺利挖好,乡亲们亲切地称这口井为 “幸福井”“扶贫井”。展厅中的示意图,详细介绍了从水土流失原貌及危害,到重建绿色家园风貌的艰辛历程。这不仅是一部生态治理的奋斗史,更是一部党始终心系人民、为人民谋幸福的生动实践史。从当年的 “江南沙漠” 到如今的绿色家园,我们看到了党和政府带领人民群众艰苦奋斗、改天换地的伟大力量,也深刻体会到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一科学论断的深刻内涵。
走出《兴国调查》纪念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次游学,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兴国调查》的历史背景、过程和重要意义,更深刻感悟到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心系人民的深厚情怀以及勇于探索的革命精神。如今繁荣的船溪村,绿色家园生机勃勃,这一切离不开一代又一代领导人的高瞻远瞩和正确指导。正如毛主席所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先辈们点燃的革命火种,如今已在中华大地上形成熊熊烈火,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指引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