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湖畔,柳丝轻柔拂水。湖面如镜,倒映着天空的蔚蓝与远山的轮廓。游船悠悠,仿佛穿越千年时光。位于杭州市西湖畔北山路84号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该馆于2016年12月4日开馆,旨在纪念和展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的历史资料。
2024年10月20日,我们小组一行人来到了位于杭州市西湖区北山路的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进行实地考察。一路上,梧桐枝繁叶茂,草木郁郁葱葱,阳光从叶间洒落点点金黄,温暖而动人。不久,一座雅致的二层小楼便映入眼帘,青砖古朴,似在诉说着当年的往事。
作为2024届法学新生,陈列馆名号中所带的“宪法”二字,无疑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五四宪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斗争而得来、由人民亲手制定、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法。进入新时代,我国现行宪法已经经历了五次修正,成为了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好宪法,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证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好宪法。那么,享受着前人栽树之荫,我们更要饮水思源,去亲眼看看这部伟大宪法的最初诞生之地,这也是我们小组成员选择此地考察的本质目的。
我们赶在开馆的时候进入了五四宪法历史纪念馆,游客并不多,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机会来近距离观看各类文物和文献。首先引入眼帘的,便是一尊毛主席的白玉雕像,他似乎屹立于岁月的长河中,以无声的姿态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他坚毅的眼神,仿佛穿越时空,注视着新时代的征程,他那高大的身躯,象征着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
随着进入不同的展馆,映入眼席的便是五四宪法制定的全过程,那一页页写满墨字的泛黄纸张,一本本起皮褶皱的文档原件,无声却有力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很难想象,在当时那个尚以手写为主要途径的贫穷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是用怎样激昂的心情,是借多么长远的目光,来制定出这样一部注定会在历史长河中不断闪耀光芒的法律。同时,在看到五四宪法是由全民参与,全民讨论的成果后,我们也深刻感受到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由此看来,一部好的法律,离不开党与人民的共同努力,党要紧紧依靠人民,人民要始终跟随党。
按照顺序,我们一步一步地参观了各个房间,就如宪法也在一点一点地进行发展修正。时光匆匆,岁月似流水而逝,但历史会铭记一切,文物会见证所有。从手写到打印,从陈旧到崭新,从毛泽东同志到习近平同志,变的是时代,不变的是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是宪法最高的法律地位。一路走来,我们切实感受到了国家对宪法的重视,对宪法修正的谨慎和严谨。一如当年“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时期,我们的先辈不断地向西方学习,向苏俄学习,知识分子将各类著作翻译成中文钻研般,如今我们的宪法,也被翻译成各国文字,为国外所研究。这样的对比令即将踏上法律道路的我们感到敬仰,更令身为中华儿女的我们由衷自豪。
我一边参观,一边在内心思索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的设立,对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推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具有重大意义。有幸能来参观的我们,便身体力行地体会到了这幅历史画卷的厚重,感悟了开展宪法宣传教育的重要意义。为表纪念,我们拍了许多照片,大致如下。一是记录,二是提醒,我们曾近距离感受过历史带来的冲击。
在临近出口的位置,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的墙上,写着一段十分恳切的结束语,再一次提醒了我们宪法制定的不易,宪法修订的困难和宪法精神的作用。我们细细地咀嚼着每一个字,品出了升华的意味。归根究底,一切发展为了人民,宪法为人民服务,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让宪法实施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才是我们不忘本来,展望未来的真正表现。
在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的旅程虽然短暂,但我们不会遗忘它所展现的历史,更不会忽视它所代表的精神。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脚步永不停歇。我们法学生,更要加倍努力学习,认识宪法,了解宪法,理解宪法,积极投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伟大实践,开拓进取,为建设法制中国而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