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rt.com.cn/2024images/9/hs244.jpg)
![](http://www.crt.com.cn/2024images/9/hs245.jpg)
![](http://www.crt.com.cn/2024images/9/hs246.jpg)
![](http://www.crt.com.cn/2024images/9/hs247.jpg)
![](http://www.crt.com.cn/2024images/9/hs248.jpg)
![](http://www.crt.com.cn/2024images/9/hs249.jpg)
![](http://www.crt.com.cn/2024images/9/hs250.jpg)
![](http://www.crt.com.cn/2024images/9/hs251.jpg)
![](http://www.crt.com.cn/2024images/9/hs252.jpg)
![](http://www.crt.com.cn/2024images/9/hs253.jpg)
![](http://www.crt.com.cn/2024images/9/hs254.jpg)
![](http://www.crt.com.cn/2024images/9/hs255.jpg)
三个时代,三代军人。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岁月,祖孙三代心系国防、接力从军、赓续薪火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这就是参加珍宝岛保卫战的“四级伤残退伍军人”朱心起的家国情怀。
朱心起,现年78岁,系河南省虞城县大侯乡花寺村人,他的家乡为革命老区。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第一枪在虞城县郑集乡张公店打响,其母亲朱陈氏,时任妇女救国会主任,她思想进步,机智勇敢,全然不顾个人安危,数次组织、带领当地妇女为前线部队送粮食、运弹药,并悉心照顾受伤战士,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做出了特殊贡献。朱心起从小就受到有着深厚拥军情结的母亲的教诲与熏陶,童年时就立下从戎参军、保卫边疆的雄心壮志。
1965年11月,朱心起励志报国,应征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三十九军115师独立营工兵连战士,这是朱心起踏上社会、走向人生的第一站。军营这个熔炉,从一开始就没有把他这位怀有理想、抱负和使命的新兵当作“废钢”,而是当作一块“毛坯”,在不断锤炼中,让他成长、让他成型。当时工兵连担负着部队野战工程保障任务,具体负责战场埋雷、排雷、爆破、架桥等任务。朱心起在执行各项任务中不怕吃苦、踏实能干,他超前的思维和干练的处事风格在全连出了名,他的成长进步也刷新了工兵连里的历史纪录:其入伍9个月就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两个月后被提升为副班长,第二年晋升为班长。当年辽河泛滥成灾,朱心起多次带领战士奔赴灾情严重区域,抢险救援、助力群众,为当地的抗洪救灾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部队首长和战士们的高度赞誉。朱心起因表现突出,工作成绩斐然,于1968年10月被晋升为排长。
1969年3月,珍宝岛保卫战打响,朱心起带领战士们一起奔赴战场前线。他以身作则、身先士卒,挖战壕、埋地雷,后来在修筑工事时,不幸腰部严重受伤,被迫从战场上撤回后方,住进了医院。朱心起在部队医院治疗痊愈后,于1971年3月复员。
朱心起复员返乡后,先后担任乡办企业厂长,实业公司经理、村干部等职。尤其是在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期间,他带领班子成员一起整环境、搞扶贫、抓改革、在认真抓好农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村办企业、运输业、商贸、饮食服务业等,经济效益连年翻番,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朱心起多次受到乡政府的表彰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朱心起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和地理位置,集资开发建成了淮扬社区,使一批有志之士来此安居乐业。之后又和村办小学时任校长杜存金一起,四处奔波,多方筹资,在省、市、县老促会、虞城县委、政府及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在社区内承建了一处标准化学校---淮杨社区小学(下属幼儿园),朱心起被该学校聘任为“名誉校长”。据统计:该学校占地面积30余亩,校内布局合理、绿树成荫、环境优雅。拥有四座标准化教学楼、办公楼、生活餐厅、学生宿舍楼。在校学生(含幼儿园)600多人,教学质量和升学率屡创新高。几年来,该校先后获得市、县“美丽校园”、“文明校园”、“校本研修示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学校”等,各种荣誉嘉奖二十余项。
耄耋之年的朱心起,宝刀不老,退而不休,晚年痴心致力于弘扬红色文化研究,多年来,已整理印刷《淮海战役第一枪》、《英雄冀鲁豫》红色文化书刊、革命史料等一百二十余册。由朱心起创作撰写的六十集大型连续剧《淮海战役定乾坤》文学剧本已定稿。朱心起在做好红色文化传承事宜的同时,还注重收集革命先辈留下的遗物用品等。目前,已收集战争年代的马刀、长矛、炮弹、手榴弹、急救包、报话机、手提灯、手枪套等历史文物二百多件,并且妥善保存、陈列有序。供来访者参观见学,接受红色革命传统教育。
目前,已年逾古稀的朱心起,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每天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不失当年军人风采。他将在有生之年,继续发扬革命薪火永不熄灭的大无畏精神,把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下去。牢固树立红色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理念,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朱心起下一步准备筹办一所“淮杨少年军校”,在注重红色文化灌输,加强情感培育上下功夫。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一份付出,一份收获。朱心起先后获得商丘市“尊师重教模范”、“虞城县道德模范”、“红色文化传承愚公”、百名“乡贤孝子”、“十大虞城好人”、“优秀法律宣讲员”等,各种荣誉嘉奖三十多项。
朱心起的大儿子朱训天,1992年12月参军入伍,在新疆伊犁武警部队服役,中共党员,历任班长,并多次荣获部队嘉奖,1998年11月退役。
孙子朱小康,于2014年12月入伍,中共党员,在上海武警部队服役,现任班长。多年来,荣立三等功一次、荣获“优秀班长”、“四有优秀警士”等各项荣誉嘉奖20余次。
多年来,朱心起这个跨越三代从军的大家庭,从激情燃烧的动荡岁月,到当今和平盛世的法治社会,承载了一段与人民军队的不解之缘及薪火相传的家国情怀,这是一种光荣的使命、励志的责任与担当。祖孙三人历经保家卫国的洗礼,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及优良的家规家风,早已深深融入朱心起一家人的灵魂血脉,而且正在这个家庭中代代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