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国文化信息协会红色收藏工作委员会,山西介休在京创业青年读书会,北京上诚集团近日携手在京举办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公映60周年座谈会》,当年饰演剧中人物的老艺术家和各界朋友数十人出席。
六十年前,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上映,独特的时代风貌、深邃的思想意蕴和鲜活的艺术形象,迅速成为那个时代不可磨灭的文化印记,深深触动了无数国人的心弦。中国文化信息协会红色收藏工作委员会会长、山西介休在京创业青年读书会发起人,也是这次活动的藏品的提供者和发起人秦利生深情致辞,“我曾经是一个有着十多年经历的放映员,是一名曾经被像《霓虹灯下的哨兵》这样的红色经典电影所无数次感动和启迪的观众,现在我又是一名红色收藏爱好者。把我收藏的电影《霓虹灯下哨兵》的老照片展示给大家,让我们回望上海解放初期,解放军战士在灯红酒绿的繁华闹市中,拒腐蚀、永不沾,保持了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艰苦奋斗本色的故事。领略当年的老一辈电影艺术家用他们朴素精湛的风格演绎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剧中人物。作为一个红色收藏爱好者,把藏品让更多的人去分享,去讴歌和传播红色文化,缅怀历史、致敬先辈,致敬经典,同时激励后人,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展示红色藏品的独特魅力,激发社会各界对红色收藏和红色文化的关注与热爱,是作为一个红色收藏爱好者的责任,也是举办这次活动的初衷和目的。我特别感谢陶玉玲、张勇手、师伟等这些耄耋之年的老艺术家们来参加我们这个座谈会,给我们讲述他们亲身演绎红色经典的难忘记忆。也感谢李殿仁政委、罗杨主席、曾卫华将军等各界的领导专家和朋友们对这次活动的关心和支持。
一幅幅珍贵的历史旧照,让大家看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刘少奇、朱德、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和陈毅、贺龙等老帅们接见演出人员的难忘瞬间,让与会者仿佛穿越时空,又回到激情燃烧的岁月。90岁高龄的陶玉玲老师,在剧中扮演军嫂春妮,她深情地回顾了60年前参加演《霓虹灯下的哨兵》从排练话剧到电影拍摄的场景,一幕幕都在她的眼前如流星划过多彩的夜空般不断的闪现。她说“首先,要感谢我们的党和军队,培养了‘南京路上好八连’这样的‘拒腐蚀、永不沾’的优良传统,敬爱的领袖毛主席还写了‘八连颂’精彩诗篇。当时我们的话剧公演.后,产生了极大反响,解放军总政治部要求到北京汇报演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剧组的时候,亲切的叫我春妮,让我坐到他的身边,还非常细心地提出修改不合适的细节,比如他问我春妮是什么文化程度?等争………”。“我们在怀仁堂给毛主席等老一代革命家演出结束后,毛主席带头鼓掌,并主动提出要接见全体演职员。全体合影留念时,毛主席对我们说:“戏写的好,演得好,话剧是有生命力的”!这三句话语给了我们巨大的精神鼓舞,事后制作横幅挂在了前线话剧团的大厅里,激励我们全军的文艺工作者。”
96岁的师伟老师动情的说:“总理在每天处理国事要事异常繁忙的情形下,还特意抽出宝贵时间,两次观看了八一厂演员剧团的演出。总理在观看了我们演出的这台话剧后,特别表扬了我们的演员阵容,说我们演得好,整体效果上不亚于原创的前线话剧团,可以说是平分秋色”。当年八一电影制片厂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三排长陈喜的扮演者,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张勇手老师,发言简短而谦和:“我只是部队里的一个普通的文艺工作者,我一辈子都生活在部队,对部队的感情自始至终一往情深,无论是参加任何一部戏的角色出演,都是对我灵魂的熏陶和升华。”长期专业研究中国电影的学者刘澍老师,针对这台至今还散发着军旅阳刚色彩的话剧和电影进行了扼要点评。
国防大学原副政委李殿仁中将高度评价了《霓虹灯下的哨兵》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认为它不仅是中国电影艺术的的瑰宝,更是教育当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原党组书记、著名文化学者罗扬则从思想文化传承的高度,阐述了该作品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座谈会得到了北京上诚集团的大力支持,总经理段嘉奇在热情表达了对了老艺术家们的崇高敬意和对红色文化活动的坚定支持。座谈会由介休在京创业青年读书会副主席、北京电视台知名主持人张旸主持。参会嘉宾纷纷发言,共同追昔抚今,感叹《霓虹灯下的哨兵》的艺术魅力与厚重的社会价值,现场气氛热烈而庄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