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篇散文系作者于2024年8月28日赴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参观后所撰写。
说南昌是英雄的城市、红色的城市、革命的城市,恐怕没有人会表示质疑。因为在中国近代史上,南昌起义不仅仅是打响了中国革命的第一枪,8月1日因此成为建军节,而且它还是新四军早期军部所在地,中共中央东南分局、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新四军驻赣办事处成立地,等等,有许多光荣的历史见证和遗存。
2024年8月28日,当我再次跨入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时,[1]虽然位于高升巷1号的“张勋公馆”[2]正在维修中,但陈列馆展厅则对我敞开了大门。在该馆宣传科长崔怡雯和陈列科张玉文等人的引导下,参观了该馆的展览厅。
图为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张勋公馆
新四军成立的时间究竟是什么时候?其过程是怎样的?在这一展览中,展示了部分国共两党的官方文件和历史照片,我们可以从中得出历史性的结论。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实行了第二次合作,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根据国共两党谈判协议,1937年9月2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铨叙厅任命叶挺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10月6日,国民政府江西省主席熊式辉转发蒋介石关于红军游击队统交叶挺编遣用的命令,并于10月12日首次公开发布新四军的番号和军长为叶挺。
图为1937年9月2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铨叙厅任命叶挺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的通报(纸质文物,复制件)
图为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展出的《蒋介石关于红军游击队统交叶挺编遣用的命令》(打印件)
叶挺随后到南京八路军办事处与叶剑英、秦邦宪接洽,商谈新四军组建有关事宜。项英于10月23日从南方游击区赶到南京,10月26日离开南京赴延安。叶挺于11月3日去延安,受到了毛泽东等领导的欢迎,并与项英在延安就新四军组建问题进行了初步交涉。
12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了新四军的编组原则,决定由项英、曾山、陈毅、方方、涂振农(后增加黄道)组成中共中央东南分局,项英为书记,曾山为副书记,由项英、陈毅、张鼎丞、曾山、黄道组成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分会,项英为主席(后改为书记),陈毅为副主席(后改为副书记)。12月23日,项英率领中共中央派驻新四军的第一批干部由延安到达武汉。25日,召开新四军军部干部会议,叶挺、项英就抗日战争形势和新四军任务讲了话,标志着新四军军部的正式成立。
图为汉口大和街26号为新四军军部诞生地
在参观过程中,我心中最大的问号是:新四军军部在南昌只有三个月时间,他们当年都做了些什么?或者说,这段时间对新四军的建设与发展有什么样的突出贡献呢?在这个展览中,给出了非常明确地答案。
新四军军部的诞生地是在武汉,时间是在1937年12月25日,地点是在汉口大和街26号。这个军部在汉口只有短短的10天时间。同年12月29日,也就是在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后的第4天,项英就致电中共中央提出了离开武汉去南昌的报告:“我不日赴南昌,指导各地部队集中。”
图为1937年12月29日项英致电中共中央,新四军军部从武汉转向南昌。
1938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部分领导人在离开汉口前往南昌时合影。图为项英(左二)、叶挺(中)、曾山(左一)、张云逸(右二)、周子昆(右一)。
新四军军部人员于1938年1月4日离开汉口,在途中时间为2天。1月6日,项英、张云逸、周子昆等新四军领导人由武汉到达南昌,入驻南昌张勋公馆[ ],正式对外办公。同日,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在南昌东书院街明德邨4号(现书院街21号),新四军驻赣办事处[ 当时,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对外的称呼为“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在南昌东书院街2号危家大屋宣告成立。中共中央东南分局书记为项英,副书记为曾山,委员为陈毅和张云逸。
1938年1月6日,项英、张云逸、周子昆等新四军领导人由武汉到达南昌,入驻南昌张勋公馆。
图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分会组成人员
图为1938年初,项英(右二)、陈毅(右一)、张云逸(左二)等新四军领导人在南昌。
图为1938年1月6日,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在南昌东书院街明德邨4号(现书院街21号)成立。
图为1938年1月6日,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在南昌东书院街2号危家大屋成立。
新四军军部从1月6日至4月4日,在南昌三个月的时间内,为新四军的创建做出了一系列贡献。主要有:
一是逐步完善了南昌新四军军部组织系统,其组织架构有司令部、政治部、战地服务团、教导营等,并且明确了各自的领导人职务。
图为1938年1月8日,陈绍禹、周恩来、叶剑英向毛泽东报告:国民政府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已核定新四军编为4个支队,委任陈毅、张鼎丞、张云逸、高敬亭分别为第1、2、3、4支队司令员。
图为1938年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儿童队团员朱锦辉(左一)、卓树文(中)、邓昌静(右一)在南昌合影
二是召集部分游击队领导人来到南昌参加新四军筹备会议。于1938年1月12日前后,闽北、闽东、闽西和皖、浙、赣等地的游击区领导人,专程来到南昌参加会议,面授机宜,为新四军的具体组建作了思想和行动上的必要准备。
1938年1月12日,闽北、闽东、闽西和皖、浙、赣等地的游击区领导人,专程来到南昌参加新四军组建筹备会议。
三是召集和命令江南八省游击队向皖南集中成军。各游击队闻令后陆续行动起来,如同年2月10日,由湘鄂赣红军游击队改编的新四军第1支队第1团,在第1 支队副司令员兼团长傅秋涛率领下,从湖南平江嘉义镇出发开赴皖南。
1938年2月10日,新四军第1支队1团,从湖南平江嘉义镇出发开赴皖南。图为出发地嘉义镇。
2月14日,由闽东红军游击队改编的新四军第3支队6团,在团长叶飞的率领下,从福建屏南出发开赴皖南。
1938年2月14日,新四军第3支队6团,从福建屏南出发开赴皖南。图为出发地屏南县营口。
2月15日,由赣边红军游击队改编的新四军第1支队2团2营,湘南红军游击队第1、第2支队改编新四军第1支队2团3营一部,从大余池江出发开赴抗日前线。
1938年2月15日,新四军第1支队2团2营、3营,从大余池江出发开赴抗日前线。图为整编、集训和出发地大余池江祠堂。
2月25日,饶守坤、曾昭昭率领由闽北红军游击队改编的新四军第3支队5团,离开江西铅山石塘开赴抗日前线。
1938年2月25日,新四军第3支队5团,从江西铅山石塘出发开赴抗日前线。图为在石塘时的办公室和会议室。
2月,皖浙赣边红军游击队被整编为新四军第1支队2团3营,从浮梁县瑶里出发开赴皖南。
1938年2月,新四军第1支队2团3营,从浮梁县瑶里出发开赴皖南。图为在瑶里改编时领导人合影。
2月,刘培善、段焕竟率领由湘赣红军游击队改编的新四军第1支队2团1大队(后改编为第1 营)开赴皖南。
1938年2月,新四军第1支队2团1营开赴抗日前线。图为练兵场旧址。
3月8日,周骏鸣率领由鄂豫边红军游击队改编的新四军第4支队8团,在河南信阳邢集东进抗日。
1938年3月8日,新四军第4支队8团,在河南信阳邢集召开抗日誓师大会的主席台。
3月10日,林维先率领由鄂豫皖红28军一部改编的新四军第4支队9团,从湖北黄安七里坪出发东进抗日。
1938年3月10日,新四军第4支队9团,从湖北黄安七里坪出发在东进途中。
3月18日,粟裕率领闽浙边抗日游击队由浙江平阳县山门镇出发北上抗日,后整编为新四军第2支队4团3营。
1938年3月18日,新四军第2支队4团3营,从浙江平阳县山门镇出发北上抗日。图为在山门镇举办的誓师大会场景。
4月,湘南红军游击队第1 大队、闽中红军游击队奉命编入新四军军部特务营离开福州开赴皖南。
1938年4月,新四军军部特务营,从福州出发前的合影。
1938年1月至3月,也就是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时期,分散在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响应号令,迅速向皖南集结,新四军已经形成4个支队加一个教导总队,下辖10个团(包括手枪团)的战斗序列,做好了组织建制上的准备。同年4月4日,新四军军部从南昌向皖南岩寺进发,走向了江南抗日的前线。
图为1938年3月《新四军南昌军部组织系统表》
1938年4月4日,新四军军部离开南昌开赴抗日前线,南昌各界群众自发地前往火车站欢送。图为南昌火车站旧址。
任何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会经历一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纵观新四军初创时期的历史,大体可以归纳为汉口诞生,南昌组建,皖南岩寺成军。就新四军军部旧址而言,汉口、南昌、岩寺的时间都相对较短,但在新四军的发展史上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页,留下了珍贵的红色历史印记。
正是从这一点而言,新四军军部在南昌虽然只有短短的三个月时间,但值得研究、值得传颂、值得铭记。(本文照片由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提供)
注释: [1]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友竹路7号,由旧址保护区、陈列展示区、纪念广场区三大部分组成,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633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张勋公馆是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位于南昌市友竹路7号。原为北洋军阀张勋公馆,始建于1915年,内有两栋砖木结构楼房和一栋平房,法式兼中式风格,四周有边廊,四角有六角亭。2006年5月25日,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简介:朱成山,常州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江苏省中国近现代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馆长、研究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