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山西左权县,遍布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抗日英雄,运筹帷幄、奋勇杀敌的行踪足迹;浸染着鏖战太行的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寄托着老区人民对清漳喋血以身殉国的左权将军的无限追思,俨然是一座没有围墙的抗战纪念馆。
以前,只知道与我们邯郸接壤的山西有一个县叫左权县,左权县有一个左权将军纪念馆,左权人民为抗日战争做出了突出贡献。而具体什么时候易名“左权县”?左权人民都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却知之甚少。
八路军抗总部纪念馆
一、遍布全县的抗战红色印记
前些日子,携老伴参观了山西左权八路军总部、左权将军纪念馆等一些红色景点,听讲解员声情并茂地讲解,看一张张抗战图片和八路军总部等实物实景,心潮澎拜,感慨万千,责任感迫使我不得不写出来与各位分享,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左权,走进左权,进而红色参观,追忆左权等无数革命先烈,不忘逝去的昨天,面向更好的明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据介绍:左权县原名辽县,地处太行山主脉西侧,位置独特,据险扼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近山西抗日前线。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一二九师等150多个党、政、军、财、文、学、商机关单位在辽县驻扎五年之久,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华北地区抗日战争的大本营。全县300个村庄,其中就有200多个村驻有部队机关和战士,到处都有抗日战争的红色印记。朱德、彭德怀、杨尚昆、左权、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罗瑞卿、滕代远、李雪峰、杨立三、陈赓、陈锡联等一大批抗日精英汇集于此,在这里运筹帷幄,领导和指挥华北军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书写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壮丽篇章,被誉为太行山上的“第二延安”。据不完全统计,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战斗生活过的新中国开国将领共有475名,10位元帅有8位曾在左权县留下了永恒的足迹;10位大将中有6位转战辽州大地,57位上将中有26位曾在左权县烙下印迹;177位中将中有63位走进左权;1360名少将中有378位曾经在左权县辗转杀敌。
认真听取解说员介绍
据资料记载:当时仅有七万多人的辽县,就有一万多人牺牲(包括被日寇残杀及冻饿而死等),一万多人参军参战,一万多人参加各种革命工作。期间从老区人民身上所折射出来的英勇无畏、坚忍不拔、甘于奉献、敢于牺牲的特质,正是太行精神的核心内涵。
左权:名副其实的一座没有围墙的抗战纪念馆。
二、辽县易名左权县和后来差点抹掉左权县
左权将军家住湖南醴陵县, 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 日本鬼子五月“扫荡”咱路东, 左权将军麻田附近光荣牺牲, 左权将军牺牲为的是老百姓, 咱们辽县老百姓要给他报仇恨!
这首左权民歌《左权将军》在左权县至今仍在广泛传唱。
1940年11月7日,左权将军随八路军进驻辽县后,在紧张的战斗和工作之余,还经常到老百姓家宣传抗日、访贫问苦,同老百姓一道开荒种地、修桥补路,和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42年5月25日,左权在辽县麻田附近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机关突围转移时,于十字岭战斗中壮烈殉国,年仅37岁。左权将军牺牲后,全县军民万分悲痛,群众立即把左权将军的事迹编成民歌,在全县广泛传唱。后在辽县万余民众的要求下,经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批准,于当年(1942年)9月18日,在辽县县政府所在地西黄漳举行“辽县易名左权县大会”,会上500名左权优秀儿女报名参军,全县人民决心继承将军遗志,把抗战进行到底。
毛泽东主席为左权同志题词
左权将军牺牲后,毛泽东主席还专门题词:“为左权同志报仇,为一切死难烈士报仇”;其他中共中央领导周恩来、叶剑英、彭德怀等也都纷纷撰写悼词、悼文,其中朱德总司令还专门写了一首挽诗:
名将以身殉国家, 愿将热血卫吾华。 太行浩气传千古, 留得清漳吐血花。
1958年9月,中共山西省委召开一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决定左权县并归和顺县,《山西日报》随之公布这一消息。然而,没过多久,县名又改为左权县,成为全国很少以人名命名的行政县之一。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左权县老百姓知道后,心里很是愤愤不平,牢骚满腹。县城红军幸福院里的45名老红军听说后,更是愤愤然,吃不下饭,睡不稳觉,有人竟热泪盈眶。强烈的缅怀左权之情在奔腾。终于,赵永怀等5名老红军自带粮票路费,踏上了上访的旅程。找晋中地委,虽热情接待,但解决不了;找山西省委,说“合并是经过党中央批准,省里无权更改”;于是他们踏进了中南海的大门,彭德怀、杨尚昆等老首长亲切地接见他们。当谈话进入正题后,彭德怀很认真地说:“大家的心情我完全理解。可是,党中央做过反对个人崇拜,不以人名命地名,许多县已经更改了。党的决定要执行,我是无权变更的。战争年代牺牲了那么多人,牺牲一个就叫一个县名,那够不够……”。面对昔日首长明确的态度,曾任一二九师四科科长的曹振声站了起来:“首长,那你当年为什么要批准叫左权县?你为什么要给左权将军题字?你还写了纪念碑文?朱总司令为什么给左权将军写‘太行浩气传千古’?我们这些人还在世就传不下去了……席元华也出语反问,彭德怀也给不出明确回答。临了,彭德怀还说了句笑话:“你们呀,出门就会大骂我彭德怀不肯帮忙了。”
后来,朱德委员长将问题反映给毛主席,说不让叫左权县,群众意见太大,上榆次,到太原,又来北京,坚决不同意去掉“左权”。毛主席听后,非常高兴地说,群众既然不愿意改县名,愿意叫左权县,那就还叫左权县吧。
很快,随着和顺、左权的分治,左权县名得以恢复。当年任左权县领导职务的杨韫玉等人,至今提及此事,总是叮嘱要珍惜毛主席首肯过的“左权”,要将此看做革命老区的光荣。
三、昨天,绝不能忘记
人类历史是漫长的,但人生却是短暂的。抗日战争时期那些血腥残案、激烈抗争的亲历者、见证者多数已经离世,在世的也都是耄耋老人了。70多年前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那场大劫难,仿佛已经烟消云散。然而,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用长达八年时间写下的壮丽诗篇,绝不应当在历史的长卷中埋没。
因为,正义的战争,是人类的骄傲;非正义的战争,是人类的隐痛。
因为,今天的幸福来自昨天的牺牲;美好未来的开创,依然需要从先辈的精神中汲取力量。
“太行豪气千古, 左权精神永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