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赣南于都县,追寻红色记忆,缅怀峥嵘岁月,向“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敬献的花篮,珍藏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内。
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广东部分红军将领后人等赴赣南老区开展追寻先辈足迹红色调研,这次参加调研访问活动的先辈后人及专家有: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军长古大存之子古延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中共赣南省委书记兼赣南军区政委阮啸仙之孙阮钦彤、利惠霞夫妇;闽粤赣边游击纵队司令员、粤赣边军政委员会主席等职的罗屏汉、粤赣省委执委、粤赣省委白区工作部部长等职的张谨瑜之孙罗荣;原中纪委、铁道部党组成员老红军陈坦孙女陈红梅;广东省广州市退休干部欧阳鹏、罗海琼夫妇;广东梅州嘉应学院客家研究学院、闽粤赣边纵队课题组负责人周云水博士、梅州嘉应学院何老师夫妇;老红军陈坦外曾孙女黄嘉如老师;梅州市梅县区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王继伟等一行11人,先后分别到赣南寻乌、会昌、于都、赣州市区、信丰等地,沿着先辈们曾领导粤赣边军民与国民党开展艰苦卓绝的“围剿与反围剿”革命武装斗争,并献出了宝贵生命的红土地部分重点红色旧址、遗址、纪念园(馆、室、碑)参观学习的调研活动。所到之处,蒙得到了赣南当地党政及有关部门等领导的关心和重视与热情接待并陪同红色调研活动。
上图:广东部分红军将领后人等赴赣南老区开展追寻先辈足迹红色调研组,在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前合照。
17日,赣南老区追寻先辈足迹红色调研行(于都篇)
一、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长征精神必将激励中华儿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于都是中央苏区一块全红县和巩固的后方基地的红色热土,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央红军长征的酝酿筹划、秘密准备和主要集结地和出发地。毛泽东、周恩来、博古、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正是从于都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于都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县城东门。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处展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历史的主题性纪念馆。
17日下午2点40分,广东部分红军将领后人等赴赣南老区开展追寻先辈足迹红色调研一行9人,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受到了丁良跃副馆长、钟敏主任等纪念馆同志的热情接待,且钟敏主任陪同参观并全程详细耐心讲解。
上图: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钟敏主任(左2)陪同参观并全程详细耐心讲解。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陈列分为“中央红军长征的背景”“中共中央秘密准备战略转移”“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集结于都”“中共中央和红军主力夜渡于都河出发长征”“永远的长征”五个部分,展现了中央红军长征的背景、准备以及在于都集结出发的历史和于都人民无私奉献支援红军的鱼水之情。
二、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园
从1933年下半年开始,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发起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导,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国共产党革命和中华民族与红军到了危急关头,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1934年10月10日晚,中央红军开始实行战略转移。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机关由瑞金出发,向集结地域于都开进。10月16日,各部队在于都河以北地区集结完毕。从17日开始,中央红军主力5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共8.6万余人南渡于都河,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其中,于都县城东门渡口就是18日傍晚,军委第一纵队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夜渡于都河的渡口。
1996年9月,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之际,中共于都县委、县政府在于都县城东门渡口兴建了纪念碑园。2009年,将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园扩建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纪念园由入口小广场、主题雕塑、集结广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渡口码头等组成。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高19.34米,底座边长10.18米,碑身为双帆船造型,象征着中央红军从此扬帆出征。碑座上的三幅巨型浮雕,分别以“集结于都”“渡河出发”“倾情奉献”为主题,展现的是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向于都地域换防集结、苏区人民牵手惜别、红军革命为民的动人场景。
上图: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军长古大存之子古延贤在中国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前留照。
于都中国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基座三幅浮雕,是赣州市红色画家刘世群教授2007—2009年设计创作并指导南昌一雕塑公司制作的作品之一。
三、于都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毛泽东同志旧居
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及长征前夕毛泽东同志旧居,位于于都县城的北门何屋,房子原为何姓人氏的民房。为砖木结构,悬山顶,坐南朝北,房前一小院,院门楼朝西,房子宽敞,房子前后有小院,占地636平方米,共计房间三十余间。
赣南省苏维埃政府,于1934年7月成立,主席钟世斌,副主席王孚善,下设内务部、财政部、国民经济部、土地部、粮食部、劳动部、教育部、裁判部、政治保卫局等工作部门。主要任务是掩护和支援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顺利集结和安全突围。在中央红军集结于都时,开展筹粮扩红、征调伕子、坚壁清野等工作。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筹集粮食18万担,筹款44000多元,扩红14000多名,还筹集了大量的被服、草鞋和果品支援红军。
9月初,毛泽东从瑞金云石山来到于都,住在这幢房子的东厢房居住。他经常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检查与指导了赣南省苏维埃政府的工作。9月20日在这里发出了《毛泽东关于信丰、于都等地区敌人活动情况致-电》,为红军战略转移的部署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10月18日,毛泽东离开何屋,随同中央纵队渡过于都河,踏上了漫漫长征路。
四、于都中共赣南省委旧址
中共赣南省委旧址(原耶稣教堂),在于都县贡江镇环城东路18号9栋,为砖木结构,硬山顶,坐北朝南,面阔9.9米,进深25.4米,占地面积251平方米。
上图:中共赣南省委书记阮啸仙儿子阮钦彤、赣南省委白区工作部长张瑾瑜孙子罗荣,在赣南省委旧址前合照。
1934年7月,中共中央局决定为适应红军主力即将实行突围转移的战略需要,划于都、登贤、赣县、杨殷等四县和信康、南雄两个远殖游击区,单独设立赣南省,后又辖寻乌、安远、会昌、于西县和兴(宁)龙(川)。中共赣南省委书记钟循仁(后阮啸仙)、组织部长罗孟文、宣传部部长潘汉年(后杨尚奎)、白区工作部长张瑾瑜、妇女部长刘莲仔。赣南省委还不定期出版了机关刊物《省委通讯》。
于都成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的集结地并安全实施突围,其中很大程度上与赣南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开展发动群众、筹款筹粮和扩红等所做的大量工作是分不开的。
中央红军突围长征后,中共赣南省委转移到于都南部地区坚持游击斗争。12月下旬,钟循仁调任中共闽赣省委书记,由阮啸仙继任赣南省委书记。
1935年2月,中共赣南省委书记、赣南省军区政治委员阮啸仙率领省委机关、赣南省军区红军部队,从于都南部信丰上坪山区向赣粤边区突围,被国民党军队打散,3月6日,省委书记阮啸仙被敌围困,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仅赣南省军区司令蔡会文率少数人员突出重围到达赣粤边区,与中共中央分局领导人项英、陈毅会合。赣南省从设立始至1935年3月实行分散突围,历时9个月,其主要领导人阮啸仙、张瑾瑜等先后牺牲,至此赣南省自然解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