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上海的早晨 霞光万丈——三野将士后代纪念上海解放75周年(组图)
作者:胡山
浏览次数:
2024-05-27 10:39:07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2024年5月27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伟大日子。

    75年前,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向据守上海的国民党军发起坚决的全面进攻。经过16昼夜的英勇奋战,1949年5月27日,第三野战军完整地把上海交到人民手中。

    “既要歼灭防守之敌,又要完整保全上海”是解放上海总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明确提出,上海是远东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是中国唯一的国际性贸易城市,一定要让这座世界名城完好地回到人民手中。部队何时进上海,须得中央批准,务必做到:“使上海的破坏减至最小。”

淮海战役(暨渡江战役)总前委:(左起)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从1949年4月27日至5月3日,毛泽东四次致电总前委,指出要事先做好接收准备,不要过早地迫近上海,对何时占领上海作出指示。总前委对上海解放战役进行了缜密的部署,在战役打响以后,在市区绝不使用重武器,不在市内决战。

    查看历史档案可知,除了北京,解放军在解放其他城市时,中共中央领导人从来没有像解放上海这样事事过问、一丝不苟、谋定后动、权衡再三。

    “先将国民党军主力消灭在上海郊外,然后挑选一支过得硬的部队进攻市区,用轻武器与敌人逐街逐巷争夺。”这是总攻上海市区的战略,陈毅形象地称之为“瓷器店里打老鼠”。

三野将士后代合影横幅:“前辈战上海何惧生命从兹去,后代聚浦江告慰历史续华章”(王伟摄)

    2024年5月18日,数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将士后代,在中华英烈褒扬事业促进会理事、第三野战军第八兵团司令员陈士榘上将之子陈人康(纪念上海、杭州、宁波解放75周年红色之旅活动总指挥)的带领下,来到坐落在上海外滩黄浦公园内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处的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下,隆重举行庆祝上海解放75周年的纪念活动。

    参加过渡江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胸前挂满军功奖章的老英雄王广立(94岁)、 庞美娟(89岁)夫妇等多位革命老战士怀着激动的心情,也参加了当日的纪念活动。作为解放上海的亲历者,如今虽已白发苍苍,但他们胸中的热血依旧沸腾。他们见证了上海解放的辉煌壮丽,也亲历了新中国成立后翻天覆地的时代变迁。青年时代的他们凭着满腔热血投身革命洪流,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书写了属于那个时代的华彩篇章。

(左起)陈人康、庞美娟、粟裕大将之女粟惠宁、王广立在上海外滩陈毅市长雕像前留影(胡山摄)

    王广立老英雄深情表示:“和年轻人特别是和军人的后代在一起,共同的语言很多。他们生活朴实,都继承了老一代艰苦朴素的作风,他们虽是小辈但却有很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上海解放75周年。我亲身经历了从战火纷飞到和平建设,再到如今繁荣昌盛的历程,见证了祖国的强大和人民的幸福。我们有幸享受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开放带来的丰厚美好的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衷心感谢党和人民对我们离退休军人的厚爱。希望年轻人能够珍惜现在的和平与繁荣,继续努力,为祖国的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毅元帅之子、原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会长陈昊苏在向纪念活动发来的贺词中表示,父亲陈毅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主力华东(第三)野战军的司令员兼政委。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他率部发起上海战役,解放了这座全国最大的城市,使昔日党的一大召开的地方回到人民的怀抱,向新中国的光荣诞生献上厚礼。回首当年,最难忘许多英雄的将士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英勇牺牲,倒在了曙光初照、胜利即将到来的热土上。还有更多英雄的将士在到达胜利顶峰之后,继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英勇奋斗,流血流汗,建设新上海和新中国。75年过去了,我们作为华东的革命后代,将不负英雄前辈创业的荣光,一往无前地跟党走,为中国式现代化矢志奋斗,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和平的光辉未来永远前进!特赋诗一首《纪念上海解放75周年》:“战旗高举舞婆娑,七五年前解放歌。老辈英雄存典范,惊涛万里任穿梭。后来健儿唯知进,伟业千秋跨险坡。日月乾坤新上海,灿烂光华祝福多。”

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下达的《淞沪战役作战命令》

    1949年5月12日,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辖20、27、30、31军和特种兵纵队炮兵一部)和第10兵团(辖26、28、29、33军和特种兵纵队炮兵一部),在西起浏河、太仓、昆山,东至宝山、吴淞黄浦江口,北起长江,南至安亭、南翔、真如、大场、江湾一线的宝山战区,对国民党军队发起猛烈攻击,鏖战16昼夜,历经解放上海战役中最为激烈的战斗。作为“上海的北大门”,宝山成为上海战役的主战场。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相继向罗店、月浦、杨行、刘行、宝山城厢、吴淞、江湾等守敌发起一场场歼灭战,攻克了被国民党反动派自吹为“固若金汤”的海、陆、空主体防御和一座座碉堡群,迎来了上海解放的曙光。

    人民的英雄城市上海的解放,创造了人类文明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时光荏苒,岁月如织,但上海战役的史诗华章在75年后的今天,依然光彩夺目,熠熠生辉;为解放上海而浴血奋战的革命先辈们的英雄浩气,依然天地动容,荡气回肠。

    上海战役月浦攻坚战

    2024年5月18日下午,三野将士后代们顶着炎炎烈日,来到位于上海宝山区月浦镇的月浦公园。在上海战役月浦攻坚战纪念碑前,大家驻足肃立,心潮翻涌,深情凭吊,追思缅怀。

    这座纪念碑于2002年5月27日落成揭牌,碑高5.15米,标志着月浦镇5月15日解放。纪念碑连花坛总高5.27 米,象征着5月27日上海胜利解放。正面镌刻的“上海战役月浦攻坚战纪念碑”碑名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题写。

    月浦,位于宝山的西北。75年前,在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镇,发生了解放上海战役中最为艰苦、激烈的战斗。这里是进入吴淞、宝山的唯一门户,地形易守难攻。解放军欲钳击吴淞,切断国民党军重兵扼守的海上退路,就必先攻占月浦。

    上海解放战役从1949年5月12日起打了整整16个昼夜,以外围阵地攻坚战最为惨烈。整场战役牺牲解放军指战员7613名,宝山一线就牺牲5593名。而这其中,又以月浦攻坚战最为惨烈。

    “上海战役月浦攻坚战纪念碑”上,两位怒睁双眼、高擎战旗、手持钢枪向敌军碉堡发起冲锋的战士雕像,和碑上雕刻的踏破血堡、鏖战月浦、攻占狮子林、钳击吴淞口、攻克二五·三二高地等关键词,让时空瞬间凝固——75年前那场可歌可泣的月浦攻坚战的一幕幕又浮现了人们的脑海……

    那是一场异常惨烈的外围攻坚战。月浦北靠长江,东临吴淞口,与北面的狮子林炮台、南面的杨行联成一体,互为犄角。渡江战役取得阶段性胜利后,敌军视月浦为吴淞、宝山防御阵地的西大门,集结重兵,构筑坚固、永久性防御工事。

我军将士破除鹿砦,越过深水壕沟,向敌军地堡冲锋

    月浦周围子母堡群密布,堡与堡之间有数十公里长的堑壕、交通壕相连,堡群周围设有射击掩体,掩体外有大量蛛网式的堑壕、铁丝网、地雷、鹿砦、竹签等多达七八层的副防御障碍。一片片竹签壕沟尖锐、密集,杀伤力强,一般人跳不过去,解放军部队夜行军或冲锋时,一不留神就掉进沟里。有的战士被插穿脚踝脚底,有的被插进胸膛。活下来的也会因为感染落下残疾。

敌钢筋水泥子母碉堡

    1949年,年仅14岁的钱华生家住月浦西北面的盛桥。年初,他和家中长辈被敌军强征,在月浦给工事扎钢筋。他数过,光是月浦地区的碉堡,就有大大小小321个。一般的碉堡每90度开一个射击孔就够了,他们却开了5个,平均每18度就有一个火力攻击点。

解放军在杨行一线冲破铁丝网追击顽敌

    1949年5月12日深夜,上海解放战役从月浦打响。在当地老人们的记忆里,那一晚窗外落下的弹壳噼噼啪啪,比瓢泼大雨还密集,天空被炮火染成了血红色。

    5月13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9军87师及85师253团奉命向月浦发起进攻。到了白天,国民党海军和空军加入战团,整个月浦被笼罩在一片火海硝烟中。午后,大雨瓢泼,随着总攻信号发出,战士们冒着雨点一样的炮弹和子弹,冲了出去。29军副军长段焕竞回忆,当时炮火的猛烈程度,“甚至超过了淮海战役中国民党王牌第五军”。后续的部队跟进冲锋时,能够凭依的第一道掩体,竟是先前倒下的战友身躯……

    战斗中,被困在月浦镇上的钱华生探出头,看到东街那边驶来一辆坦克,坦克后面是成群的敌军。忽然,一个身影掠过他的视野——这名战士一跃而起,拉开集束手榴弹径直扑向坦克。一声爆炸,坦克成立废铁,那名战士也化作一团火光……

    此时是5月14日拂晓,钱华生看到的那位战士,便是29军87师260团三营副教导员张勇,牺牲时刚刚新婚两个月,年仅24岁。

张勇写给妻子的家信

    宝山区的上海解放纪念馆收藏着一封出征上海前三天张勇写给妻子胡兴野的家信。泛黄的信纸上,张勇写道:“要到上海去了!一切为了胜利。希你努力工作……最后的战斗我坚信一定胜利的,但也是艰苦残酷的,我却不怕。我将愿贡献我的一切给这一战斗,为了永久的和平与幸福。努力吧!……”

    这对妻子胡兴野来说,是一封“迟到的家信”。悲痛欲绝的她在信的空白处含泪写下几行字,以刻骨铭记:“1949年阴历四月十七日午(阳历五月十四日午),于上海月浦战斗中光荣牺牲。这是他过江后最后一次给我的信。收到此信时,前两天就传来了牺牲的消息。……”

5月14日晚,率先攻入月浦街区的259团战士与敌军巷战

    此时,我260团所有团以下的干部全部伤亡,清点人数发现只剩步兵120人。尽管如此,团长仍在电话里向上级请命:“我们120人可以继续担任主攻,保证打开月浦的大门!战士们都杀红眼了!”14日傍晚,打到仅剩120人的260团再次发动进攻。

胡文杰烈士(1916-1949)江苏丹阳县人。全国抗战爆发后辞教返乡,组织青年抗日救国。1949年3月,任第29军87师259团团长

    胡文杰的259团,此时奉命赶到月浦北偏西的阵地。渡江前,他刚刚提任团长。13日傍晚,259团二营和三营攻下了长江边敌军狮子林炮台和月浦镇之间的叶大村据点,这也是87师第一次攻下汤恩伯号称“永久性防御工事”的钢筋混疑土碉堡群。军、师部决定由刚刚对付过碉堡群,有着“新鲜作战经验”的259团二营、三营配合260团、253团发动对月浦的第二次进攻,从西边突破后向月浦镇东推进。

    在快速夺下两座碉堡群和一组子母堡群后,巷战随之展开,胡文杰带着部队夺下20余间房屋。由于伤亡过大,胡文杰命令在镇子边上一片房屋修筑工事,巩固阵地。15日一早,下了好几天的雨停了。国民党的空军和海军出动,加入战团。9时,国民党海军第一舰队开始炮击月浦以西阵地,空军则连续出动200余架次实施轰炸,炮弹倾泻。黄昏时分,一发穿甲弹击中259团的指挥所,正在布置防务的胡文杰被弹片击中七处,壮烈牺牲。他是上海战役中牺牲的军职最高的我军指挥员。此前几小时,他的团刚刚以78人牺牲的代价,救出了钱华生等十几名被困在战场上的民工。噩耗传出,干部战士们决心与敌人血战到底,为团长报仇!在副团长率领下,指战员们歼灭大量来敌,像钉子似地守在月浦阵地上,为27日全部解放上海奠定了基础。

    月浦战斗进行得异常艰苦。有时,要歼敌一个营,就要付出伤亡1000多人的代价。5月15日那天,国民党军发动了5次大规模进攻。被反复争夺多次的月浦镇,此时全部化作一片瓦砾。但英勇的解放军最终完全攻克下月浦镇,像钉子一样楔入月浦老街,镇子各处都是解放军部队的阵地,再也难以撼动。此时的260团,整个团打得只剩下64人。月浦一战,解放军总伤亡超过8000人。

    我军西线部队的进攻受阻,引起中共华东局的高度关注。粟裕等明确指示,不要性急,改变战术,变猛插、猛冲、猛打的野战打法为小群动作、逐堡夺取、攻击必破的攻坚打法。结果,再往后打碉堡,解放军就三个人一组,在炸药外面包上石灰扔进敌人枪眼里。炸响后,就算一下炸不死也叫敌人睁不开眼,然后再一个个吃掉。这些作战经验被总结成为一套口诀,迅速在所有打碉堡的部队里推广。

瞿若,1933年生,29军战士,曾任上海锦江国际职工服务中心离休党支部书记

    1949年5月23日,第三野战军对敌军最后盘踞的月浦东南二五·三二高地发起总攻。29军老战士瞿若回忆说,“这里是保障宝山、吴淞的支撑点。在不到4000平方米的高地上,敌人设有一个营的兵力,筑起20座钢筋水泥碉堡,子母堡相连,周围布满鹿砦、铁丝网、地雷、钉子等。经过休整后,部队斗志更旺。5月23日下午6时,总攻打响了。在密集火力掩护下,我们向高地敌堡猛冲,把主堡炸开一个大洞。这时敌军还在顽抗,直到我们炸掉了高地南边一个母堡,他们才举手投降。到了24日拂晓,敌人卷土重来。在手榴弹、小包炸药全部用完的危急关头,战士们拿起洋锹和敌人死拼,终于将他们打了下去。”经过两小时激战,我军歼敌一个营,月浦攻坚战取得完全胜利,打开了通往吴淞口的大门,为上海战役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此战,259团团长胡文杰、253团政治处主任王里等近两千名指战员壮烈牺牲。

    攻打刘行、杨行的第28军同样经过反复拉锯和激烈战斗,最终拿下阵地。加上26军前一天占领的黄渡镇、南翔镇、马陆镇,解放军的前线,稳定在距离吴淞直线距离不到5公里处——上海的西大门被叩开了。10天苦战,西线兵团歼敌2万多,攻占了战前预定的上海外围阵地。

    月浦、刘行、大场,高桥、高行、闵行、七宝……一组又一组的地堡群、一个又一个的重要阵地被英勇善战的三野战士一一攻破,汤恩伯苦心经营的所谓“钢铁防线”根本无法阻止解放军胜利进军、解放上海的步伐。

人民解放军战士守卫着祖国大门——吴淞口

    市区总攻

    在进入第二阶段市区总攻时,中央军委和总前委决定增调第七兵团第23军支援第九兵团作战。5月23日夜,我军向上海守敌发起总攻,23军克服阴雨连绵,道路泥泞,于当晚接替27军之虹桥、七宝镇一线防务,继而向北攻击前进,扫清沪郊之敌,尔后向市区攻击,夺取核心阵地。5月24日拂晓,该军赶到苹庄镇一线,追击敌人至苏州河边,敌人退到了苏州河北岸,拼命抵抗,双方成对峙局面。

    至25日,我军全部控制了苏州河以南市区。当日下午,上级命令23军强渡苏州河,配合十兵团攻歼江湾之敌。该军一部从梵王渡强渡,向江湾攻击,另一部由周家桥强渡,向真如攻击,经过激烈较量,一举强渡成功,攻占了位于曹家渡的国民党“中央造币厂”,俘敌1000余人;在进至杨家宅、季家弄一线时,与敌遭遇,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敌悉数就歼,被俘1400余人;在战斗中,该军还缴获了两卡车黄金和贵重物品,分文不动,全部上交上海市军管会,受到了陈毅司令员、粟裕副司令员的表扬。

    26日拂晓,第29军、第33军99师全力向吴淞、宝山猛插猛追,解放了宝山县城,俘敌7000多人,并缴获军舰一艘,同时攻抵吴淞。第25军于26日8时攻至吴淞黄浦江边,俘获争相上船的敌军8000余人,并攻占吴淞要塞,吴淞解放。

    5月27日拂晓,23军67师和友邻部队一起,攻占了敌上海地区最高军事机关“淞沪警备司令部”,俘敌7000余人;下午,27军在浦东结束战斗,至此,上海宣告解放。

    6月2日,第25军73师(“铁锤子”部队)向崇明岛发起攻击,歼守军一部,解放全岛。至此,上海战役胜利结束。人民解放军不惜巨大牺牲,把敌军大部消灭在城市外围,进入市区后与敌斗智斗勇,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建筑破坏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使这座当年的东方第一大都市完好地回到了人民手中!

    野战军在城市不能“野”

    1948年底,全国解放已是大势所趋,毛泽东即开始考虑解放与接管上海的大计。上海战役打响以前,毛泽东明确指示第三野战军,要“尽可能完好地保存好上海这个工业城市,不要让国民党实行焦土政策”。

美报以《美国显然放弃了蒋介石,等待他的倒台》(1948年12月8日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世界先驱报Omaha World Herald》第一页,影印)为标题,报道陈毅将军以运动战涤荡蒋军。赛珍珠(著名美国作家、人权和女权活动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呼应“蒋家王朝覆灭在即”(红框内)(来源:《赛珍珠——中美近现代史上不可缺少的一章》,匡霖著)

    在这一指导思想下,中共中央对于接管上海的干部进行了精心部署。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期间,毛泽东专门召见华东局领导,讨论占领与管理上海问题,提出“慎重缓进”的方针,并告知陈毅,要他做上海第一任市长,“上海不同于一般的城市,在上海搞坏一件事,全世界都知道。”

1949年2月,遵照中央军委的统一命令,华东野战军正式改编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陈毅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为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

    丹阳隶属于镇江,是解放战争时期沪宁线上最大的城镇。丹阳解放后,小小的县城突然热闹了起来。从1949年5月3日、5月6日,陈毅、邓小平同志先后到达丹阳开始,到当年5月26日,邓小平率总前委、华东局机关离开丹阳进驻上海为止,总前委在丹阳共停留23天。这23天,解放军部队纪律从根本上发生了巨大转变。

    为了顺利接管上海,在上海战役打响以前,中央从各地抽调5000多名干部,用了20多天的时间在丹阳整训。这是解放战争时期围绕在接管上海时应该注意的一系列相关问题开展的集中培训教育,从上海市情、入城纪律及城市管理、统战政策等方面加强学习研究,为顺利接管上海做好充足准备。

解放军战士将《入城守则和纪律》绘成图片,挂在背包后面,一边行军一边学习

    丹阳整训期间,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不仅就军队纪律问题多次作出报告指示,更针对违纪现象进行严厉批评,并郑重告诫:“我们进上海如果不抓纪律,肯定是红的进来,黑的出去。”各级军政干部重点学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入城纪律十二条》《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中共中央华东局关于接管江南城市的指示》《城市政策汇编》等有关文件规定。

    整训为接管上海进行了组织准备并明确统战政策。为保证接管上海后社会秩序和生产发展的正常运行,华东局领导有计划地开展了一系列物资调配工作,从上海的周边地区运送粮食、煤炭等,确保上海能在战后尽快恢复生产,并从根本上提高了干部同志做好统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从而对顺利接管上海,特别是对于上海城市治理中恢复生产、生活及社会秩序,稳固新政权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丹阳整训期间,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主要集中在“既要攻下上海,又要保全上海”这个问题上。为此,陈毅反复强调:“上海是人民的上海,人民的上海要完整保全好。”他还说:“我们要组织力量加强对文物、图书的保护,因为上海也是书海。”丹阳整训成为我党纪律建设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

    为把上海完整交到人民手中,战场上指战员宁愿自己付出巨大的流血牺牲也不使用重武器;进城后战士们和衣抱枪席地睡在潮湿的路边。上海市民看到这样的场景,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国外报纸也报道:“虽然有许多大厦是打开着,可以用来做军营,而中共军队仍睡在人行道上。”

    那一天,上海的早晨,在人民心目中真正是霞光万丈,温馨无限。

    我和我的父辈·纪念解放上海75周年特展

    2024年5月20日,“我和我的父辈——纪念解放上海75周年特展”在上海嘉源海艺术中心开幕。来自开国将军、第三野战军和老革命的后代、领导及嘉宾等300人出席了纪念活动。

    活动现场宣读了陈毅元帅之子陈昊苏发来的热情洋溢的贺辞。粟裕大将之女粟惠宁、陈士榘上将之子陈人康、原第三野战军33军99师296团团长汪绍棠之女、安徽省政协原副秘书长汪沪敏等分别上台发言。周恩来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贺子珍侄女贺小平,上海市委原常委、上海警备区原司令员王文惠,时任33军指导员李明东等,也发来祝贺视频或贺信。

粟惠宁在陈毅市长1950年手书“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奠基”处留影(胡山摄)

    粟裕大将之女、陈毅元帅儿媳粟惠宁在致辞中谈到,上海战役是继伟大的渡江战役之后的又一个精彩的战斗华章。父亲粟裕戎马一生,身经百战。他和他的战友们从1927年的南昌城出发,从艰难困苦、枪林弹雨中走出来,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从胜利走向胜利。

    1949年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英勇的三野将士先后渡过长江,乘胜追击,横扫千军,很快逼近国民党反动统治下的战略重镇上海。中央军委对仅次于伦敦和纽约的远东金融中心和全国的工业中心——上海的解放非常关注,对战役的实施有着明确的要求,因而这场战役也让总前委和三野领导同志们颇费心血。陈毅和邓小平遵照中央军委和毛主席提出的指导方针,向部队发出“单纯从军事上占领上海是小胜”、“只有完整地把上海交给人民才是大胜”的口号。

    父亲粟裕大将晚年曾经回忆说:“我在淮海战役一结束就开始考虑上海战役了。”他说:上海战役是我军在战略追击阶段最大的一次城市攻坚战。解放上海,既不能硬攻,把上海打烂了;又不能长期围困,让人民受苦。指导思想就是既要消灭敌人,又要保全城市。最可行的办法是攻击吴淞,既可以截断国民党军的海上退路,又能吸引市区守军前来增援,有利于我军在野战中大量歼灭敌人,从而避免在市区进行大规模的战斗。但是,吴淞周围是敌人防御的强点,因此,这是一场硬碰硬的艰巨的攻坚战。为了人民,为了保证上海的完好接收,保护上海人民的生命财产,三野部队付出了重大的牺牲。

    5月23日夜,三野各部队从四面八方向上海发起总攻。国民党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眼见大势已去,匆忙登上舰船逃离。从5月12日战斗从吴淞打响,至5月27日上海完全解放,驻守上海的国民党守军20万人,除汤恩伯率5万多人乘船从海上逃走外,其余15万余人悉数被歼。上海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蒋介石负隅顽抗、挑起国际事端的企图,大大加快了大陆解放的进程,为战后的顺利接管和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激烈的战斗中,上海人民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保证全城不间断供电供水,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上海战役堪称我军作战史上城市攻坚战的典范。

    粟惠宁表示,《我和我的父辈-纪念上海解放75周年特展》再次展现了上海战役重大历史事件,很多珍贵照片、文物让我们又一次走进那段硝烟弥漫的战火岁月。胜利来之不易,历史不容忘却。我们永远铭记英雄的三野将士和上海人民为解放上海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祝愿上海人民在全新的时代,继承和发扬英雄先辈们的伟大革命精神,凝心聚力,奋发图强,不断把大上海建设的更加美好!

    纪念上海、杭州、宁波解放75周年红色之旅活动总指挥陈人康谈到,上海战役是一次大规模城市攻坚战,父亲陈士榘参加了此役的指挥。

陈士榘(右起)、张震、粟裕研究战役作战方案

    上海既是全国的工商业中心,也是帝国主义侵华的主要基地,战略地位重要。上海郊区地形平坦,村庄稠密,河流沟渠纵横。守军以水泥地堡为核心,构筑大量集团工事,不便于大兵团机动和近迫作业。市内高大坚固建筑林立,主要市区傍黄浦江西岸,市北吴淞位于黄浦江与长江交汇点,是上海市区出海的交通咽喉。国民党军重兵布防,困兽犹斗,将防御重点置于浦西市郊吴淞、月浦、杨行、刘行、大场和浦东高行、高桥等地区,借以屏障吴淞和市区,保障其出海通路,并随时准备彻底破坏大上海。

1968年2月,毛泽东与陈士榘(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司令员兼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军事建筑部部长,工程兵特种工程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一起

    中共中央军委向总前委、华东局、第三野战军发出系列指示,要求抓紧完成占领上海的准备工作,既要歼灭守军,又要完整地接管上海。

    陈毅司令员指出:“进入上海是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难关,是一个伟大的考验。”为实现中央关于上海战役作战意图,中央军委和第三野战军设计了一场漂亮的政治军事仗。75年前的5月27日,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人民英雄城市大上海迎来彻底的解放。在可歌可泣的上海解放战役中,近8000位烈士献出了宝贵生命,其中解放军指战员7600多名。伟大的上海人民,为保卫人民的上海,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留下了无数的英雄感人故事。这次特展展现上海战役重大历史事件,宣传我军能打善战的优良作风,展示在上海战役以及建国初期,为上海解放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开国将帅、革命前辈们丰功伟绩。看到今天上海发展的辉煌成就,父辈们感到无限欣慰。

活动期间,陈人康会长向红色血脉传承研究会授旗,开国中将梁从学之子梁涛受旗(王伟摄)

    陈人康说,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中国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举世瞩目。历史是人民创造的。祝愿英雄的上海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扬光荣传统,高举革命红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上团结奋进,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深切缅怀、崇高致敬为解放大上海奉献青春、热血和生命的伟大革命先烈!他们的功勋永载史册,他们的精神光辉不朽!

    粟惠宁和“上海、杭州、宁波解放75周年红色之旅”纪念活动筹备组组长张冬梅(上图左一,其父上海战役时任23军202团团长)向淮安市周恩来纪念馆赠送国家一级书法家顾新宇先生油画作品《英明永驻》(歌颂新四军中的老红军战士);上海市委原常委、上海警备区原司令员王文惠少将,向红色血脉传承研究会赠送书法作品。活动现场,还举行了《百集开国将军后代人物专访大型口述历史纪录片项目》仪式。

    “我和我的父辈——纪念解放上海75周年特展”设置九大主题板块,集中收录了上海解放战争从战役的策划、部署,到战斗的具体经过,再到战后上海的重建与发展的珍贵史料及百余件老照片、电报文稿、回忆录、日记,以及勋章文物,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革命先辈与开国将军们深厚的红色记忆。展览还邀请当代书法家携手青少年,以红色主题为核心,创作了一系列具有深刻内涵和时代意义的艺术作品,以笔为媒,表达对英雄们的敬仰和缅怀之情。特展由上海国内文化创意合作交流中心主办,上海市现代文化旅游促进中心、上海嘉源海艺术中心承办。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75年过去了,时空变幻,昔日硝烟弥漫的战场,早已归于平静。月浦公园如海的红旗迎风招展,一身红装的将士后代们汇聚在这里,久久不愿离去……

开国将军胡炳云(1911-1996),原名胡能清,四川南充人。1932年参加红军,1947年任华野第11纵队司令员,1949年任三野29军军长,参加了苏中、淮海、渡江、上海、福建等战役

    参加活动的三野29军后代在上海战役月浦攻坚战纪念雕像前泪流满面。时任29军军长、开国少将胡炳云之儿媳曹宪华深有感触地说:“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看到这猎猎红旗,自己就好像看见父辈们当年流血牺牲的场面。

三野29军后代在上海战役月浦攻坚战纪念碑留影(中间者为曹宪华)

    曹宪华说,1949年的5月,三野29军打响了解放上海的第一枪!部队担负正面主攻月浦、宝山任务,付出重大伤亡,为上海的解放作岀了巨大贡献。“我公公生前经常提起在这里牺牲的战友。在我的心里,五月注定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到这里祭祀革命先烈,我们是革命后代,一定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让老一辈的革命精神代代相传,继往开来,在新时代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上海继续奋斗!”

顾正均(1923-2011),上海浦东人,历任新四军浙东纵队淞沪支队指导员、新四军一纵三旅指导员等职,离休前曾任军委工程兵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工程兵党委纪委专职委员(享受副军职医疗待遇)

    三野9兵团20军的后代顾明深情地说:自己虽然出生在北京,但与上海有着很深的渊源。父亲顾正均是上海浦东人,抗战时期身为富家子弟,却带着对日寇烧杀抢掠行径的仇恨,抛弃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义无反顾地参加了新四军,转战南北,浴血奋战,于1949年随大军重返故乡,解放上海。

顾明在上海战役月浦攻坚战纪念碑前留影

    顾明表示,为了纪念上海解放75周年,今天我们后代重走父辈当年路,非常感慨,特作诗一首,缅怀先辈们:“七十五载今回望,三野荡涤黄浦江。父辈伤痕说战史,英魂列阵忆辉煌。”

美国《生活》杂志在刊发解放军睡马路的照片时称“这个行动宣告了国民党时代已经结束”。图中露宿上海街头的是我20军175团3机炮连指战员

    当年三野指战员在解放上海时露宿街头马路的照片,刊登在美国《生活》杂志上,震惊中外,让全世界认识到解放军是威武之师、仁义之师、文明之师,印证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名言,让西方社会进一步对蒋介石政权丧失了信心。顾明未料想照片上的部队竟是他父亲当时所在的三野9兵团20军的指战员,今日重温仍很震撼,谨再赋诗《赞解放军攻占上海》:“昔日申城困兽狞,我军逐巷血中行。清晨百姓开门探,胜者宿街中外惊。”

吴耘(1922-1977),上海市人。1938年发表赞扬十九路军奋勇抗战的漫画,曾任新四军推进纵队战地服务团美术组长、第七师政治部文工团美术股长、《漫画》杂志编委和编辑部副主任、中国美术馆展览陈列部副主任等职,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三野政治部吴耘之子吴东表示,5月18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在自己62岁生日的这一天,又回到父亲出生、学习、战斗、工作的地方——上海。看着一轮红日在吴淞口冉冉升起,心中感慨万千。75年前的今天,父辈们正在前赴后继,举着“八一”军旗奋勇向前,解放大上海!

《把胜利的旗帜插遍全中国!》(吴耘创作于1949年)

    吴东的父亲吴耘在1949年创作了一幅标志性的作品——《把胜利的旗帜插遍全中国!》。这幅作品是根据党中央、毛主席“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英明决策而创作的,发表在当年我军主办的多家媒体上,大大地鼓舞了全军的士气,是与渡江战役胜利同期的作品。

粟惠宁、陈人康与吴东(右一)手持《把胜利的旗帜插遍全中国!》(复制品)留念(胡山摄)

    吴东表示,画中的军人们骑着战马,代表着人民解放军这只铁军,手持着八一红旗是我们的军旗,是军队灵魂和精神的象征,也是激励鼓舞全体官兵团结战斗的旗帜。整个画面气势如虹,有“铁军踏过千山万水,红旗插遍天涯海角”的含义。“百万雄师过大江,千军万马踏老蒋,乘胜追击擒穷寇,胜利红旗全国扬!”我们作为后辈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非常怀念父辈,要谨记历史,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今天!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红旗跃过汀江——红四军二度入闽绘就中国革命新画卷(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红旗跃过汀江——红四军二度入闽绘就中国革命新画卷(组图)
·特稿:伟人颂:原创藏头诗向毛泽东同志学习
·特稿:伟人颂:原创藏头诗向毛泽东同志学习
·特稿:非常有意义的“赛宝”大会(组图)
·特稿:延寿县直机关工委“四措并举”抓实积极分子培训强健“肌体细胞”打造高质
·特稿:延寿县六团镇机关支部开展谨廉政教育、促廉洁自律主题党日活动(组图)
·中红网-王毅:参观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有感(组图)
·中红网红色头条-江山、黄玲:《战旗美如画》赠书仪式暨红色基因传承分享交流座谈
·清风明月长城下、把盏茶席抒方华(组图)
·特稿:探访腊子口战役遗址(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胡山:上海的早晨 霞光万丈——三野将士后代
特稿:上海的早晨 霞光万丈——三野将士后代
中红网-唐瓦加:向俄罗斯驻华大使莫尔古洛夫
中红网-南阳:谒李白墓一首(组图)
建行研修中心井冈山党性教育研修院党支部:
黄黎民和任弼时女婿武盛源等赴巴东考察红色
中红网-赵志刚:张红东映象
中红网-郭书文、赵美玉:《中红网/京津冀协
中红网-宋京波:回太行,诗二首(组图)
英雄母亲郑英割舍骨肉上战场(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