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争中,东北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战区,毛主席在七大时就说过: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
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后来的形势发展也印证了这句话,人民军队拿下东北后,入关就如同摧枯拉朽。
而在我党重点经营东北的这个过程中,黄克诚出了大力气,他是首倡从速抢占东北的高级干部,后来的东野主力二纵也是他带着出关的。
可在几次全军大整编中,黄克诚都没当上兵团司令员,这是为何呢?
日本投降以后,国内民众厌恶了战争,各界都在呼吁两党和平谈判,蒋介石也假意发出此类声音。在这种背景下,有很多我军将领放松了警惕。
中央当时也很犹豫,摸不清东北到底是什么情况,所以对该什么时候出兵、出多少兵一直没下定决心。
越是复杂关键的时刻,黄克诚就越冷静,抗战初期他就说第一个建议恢复政委制度的人,这次他也率先倡议应立即出兵东北,速度越快越好,兵力越多越好。
中央看过他的分析报告后,立马拍板从各大解放区调集精兵强将出关。黄克诚的战略眼光,为我军争取了不少时间!
当时他是新四军第三师师长,也是出关部队之一。
由于先遣部队曾克林传回的消息有误,很多其他被抽调的队伍为了节省时间,都只携带了很少的武器、衣物,以为一到东北就能马上获得补充。
但东北的局势变化很快,国民党主力一过去,收编的伪军立马或散或叛,连苏联都不给支援了。
所以我军多数出关部队都吃了大亏,只有黄克诚坚定自己的看法,第三师都是满装满配进入东北,战斗力堪称当时我军在东北之最。
后来第三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属于绝对主力,林总几乎是逢战必用,一路下来获取了赫赫战功。
无论是资历还是贡献,黄克诚要当上兵团司令员并非难事,但1948年11月全军大整编时,东野有两个兵团,司令员分别为萧劲光、程子华,没有黄克诚。
1949年1月再次整编时,四野有四个兵团,司令员分别为萧劲光、程子华、刘亚楼、邓华,还是没有黄克诚,这是怎么回事呢?
主要在于,黄克诚自己的高风亮节!如果他要是一直留在一线部队中,要当兵团司令员十拿九稳。
但进入东北之初,他发现我党在此并无多少群众基础,于是就决定亲率人马打造一个大后方,让革命政权在此站稳阵脚。
黄克诚将目光放在了西满,他领导创建西满根据地、出任西满军区司令员,算是到达二线工作,野战部队就交给原新四军第三师副师长刘震统帅。
在后方,黄克诚为革命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很多贡献,他先是抓地方,积极宣传共产主义思想,成功在辖区内各个村庄都建立红色政权,确保了我党的号召动员能力。
完成了这基础的一步后,黄克诚又努力确保前线部队的物资供应,包括食品、弹药和医疗设备等。
大战之前,他往往会亲自去走访每个仓库,确保物资储存量能支撑得住、及时调配。
为了一线指战员能吃饱穿暖,黄克诚经常会跟部下一起规划新运输路线,将地形和敌情等因素考虑进去后,再统计出一条最安全、最高效的线路。
黄克诚对改善伤员救治和疗养体系方面也特别重视,他多次去前线野战医院视察工作,与医生和护士深入交谈,了解对方工作上的困难和具体的需求。
一旦遇到相关问题,他都会立即着手解决。每次他也会预估战场形势,如果敌人战斗力很强,他就多设置医疗点,并亲自监督医疗物资的分配。
除此之外,他特别关心一线指战员的精神、士气状态,经常会组织一系列文娱活动,给官兵们带来精神上的慰藉。
有时也会举办诉苦大会,让大家能回忆起自己曾受过的苦难、唤醒对反动势力的憎恶,从而保持较强的战斗力。
黄克诚虽然不在一线,但确确实实为一线做了很多,这种幕后工作很难引起普通人的注意,可谁又能说不重要呢?
组织对黄克诚所做之事也是相当认可的,1947年8月组织就任命他为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1948年东北野战军组建兵团时,他也是第二兵团政委。
作为一个负责后方工作的干部,不当军事主官做政治主官,是非常合适的安排,黄克诚也很愿意这样安排。
说起来他本来就是政工干部出身,抗战时期他所率的新四军第三师主要任务是发展,战事烈度相对来说不算高,他司令员、政委一肩挑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但在解放战争,形势要严峻得多,这时专人专项明显对战争更有利,黄克诚为了大局,丝毫不恋兵权,胸怀特别宽广。
在后方工作,也有后方工作的好处。黄克诚出色的行政能力,让毛主席特别欣赏,因此在1948年11月他接到通知:
“请黄克诚尽快结束工作,率干部随东北野战军南下,黄准备担任天津军管会主任兼天津市委书记。”
这时东野已经入关,天津解放只是个早晚的问题,中央希望到时候用天津来做榜样,促成傅作义北平起义。
由于我党有大城市管理经验的人不多,毛主席思来想去,最终决定让黄克诚来负责。主政一方,权力不比在军队中小。
1949年1月14日,对天津的总攻正式开始,战斗进行得非常顺利,15日下午3时天津宣告解放,4时,黄克诚就带着军管干部进入天津,全面接管这座城市。
因为早有准备,接收工作并没有起波折,黄克诚很快就带领一群干部消除了天津的战斗痕迹,各领域有条不紊地恢复生产。
之后毛主席再次点名黄克诚去管理湖南,临行前主席特意交代:你在天津搞得很好,这次回我们的家乡,风土人情熟悉,你去我放心。
黄克诚没有辜负期望,在主政湖南的三年里,他为稳定秩序、恢复生产出力良多,配合中央完成了剿匪、土改、支援抗美援朝等一系列重大工作。
1952年,中央机关急缺人手,黄克诚调到北京担任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后来还历任军委秘书长、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等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