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仰望长征,热血澎湃(图)
作者:邓玉平
浏览次数:
2024-11-27 10:02:59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图片从上至下依次为已经离世的老红军张敏、袁崑、钟明、贾本维、王泉媛;
讲座现场的留言板;
邓玉平(第一排右二)与大学生新党员合影留念。作者供图;
制图:扈硕

    90年前,一个年轻的政党带领一支年轻的军队,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远征。闯过围追堵截,走过万水千山……那场史诗般壮丽的伟大远征,由一位位衣衫褴褛、赤脚光臂的红军将士,用走不烂的“铁脚板”、压不弯的“铁脊梁”铸就。走近那场远征的亲历者,挖掘他们的口述资料,对研究那段历史十分重要。

    作为红军的后代、老兵的女儿、一名历史教师,我对长征有着特殊的情感。自2004年暑假起,我背起行囊,15次重走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25军走过的长征路,在茫茫人海中寻访健在的老红军。

    今年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10月下旬,在有关单位举办的上海高校大学生新党员示范培训班上,我应邀走上讲台,给来自40多所高校的100名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新党员,讲述多年来收集整理的长征故事。

    (一)

    我寻访过的老红军,大多已经故去。今天的我们,珍藏和聆听的是他们的故事,但于老红军而言,那是皑皑白雪不能遮盖、岁月流水无法涤去的刻骨记忆。

    ——一把野菜谁先尝。张敏,四川平昌人,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看护员,11岁踏上长征路。让张敏记忆犹新的,不只是行军路上敌人的围追堵截,还有饥饿和疾病的折磨。他说:“我们进入茫茫草地时,每人只带三五斤青稞麦,磨成粉装在干粮袋里。吃完后饿极了,大家就把马粪、骡粪放到水里淘洗,把没有消化的粮食淘出来,囫囵吞咽下去。草地里有各种野菜,但不清楚哪些可以吃,哪些有毒不能吃。部队成立试吃组,我也报名参加。班长对我说,小鬼一边去,参加试吃组有条件,必须是共产党员,有没有毒,党员先尝。有的战友试吃,付出了生命,我想起他们就很难过……”

    ——两个兄弟战沙场。袁崑,江西于都人,红五军团13师37团机枪连排长,15岁时与弟弟袁国泉一起参加红军,19岁参加长征。袁崑见到我,开口就问:“你是党员吧,入党誓词背得出吗?”不等我回答,他已背起当年的入党誓词——“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他语速很快,坚定地说:“永远跟党走,是我一生坚守的信念。”

    参加红军后,袁崑先后参加五次反“围剿”,在战斗中两次受伤,被炮弹炸伤右腿,被弹片刺穿左手掌。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袁崑随部队踏上长征路。他回忆道:“部队过了金沙江,来到四川会理。我到城外侦察,突然看见被分到红三军团的弟弟。参军后我们兄弟俩一直没见过面,此时相遇,禁不住热泪长流。没想到,就在当晚的攻城战斗中,弟弟牺牲了。我擦干眼泪继续战斗,不久后在攻打天全时腿部负伤,被组织安排在老乡家养伤。伤势好转后,听说红军南下,我一瘸一拐向雪山进发,找到了队伍。”

    ——三发子弹打一仗。钟明,江西于都人,红三军团卫生队班长,18岁参加长征。他告诉我,部队除粮食紧缺外,弹药和医药也极其匮乏。有时一场战斗只发3发子弹,还要留1发子弹备用,打一枪,往前冲,接近敌人时再打一枪,然后就是肉搏。

    我看到钟明的头部有凹陷的疤痕,他说那是一场战斗的“纪念”:“我们往山下冲锋时,子弹从我左眼角飞进、头顶钻出。伤势严重,只有做手术才有一线生机。当时没有麻药,我咬紧牙关忍着剧痛让军医做了手术,几次生命垂危,终于还是活了下来。”

    ——四送毛毯永难忘。贾本维,四川渠县人,红四方面军第4军11师31团战士,20岁参加长征。拜访贾本维时,他讲起4次转送一条毛毯的故事:“百丈关战役期间,我在给阵地送通知归队的路上,遇到敌人伏击。机枪一阵扫射,我的左手、左腰部和左腿都负了伤,只能咬着牙、拖着枪,爬回部队。团长前来看望,要将他唯一的一条毛毯送给我。我知道,毛毯是组织上送给上级首长的,上级首长又送给团长。团长平时都不舍得用,这时要拿出来送给我,我坚持不肯收。直到团长严肃地说‘这是命令’,我才收下了毛毯。1936年10月,在甘肃打拉池的一场战斗中,我所在营教导员英勇牺牲。安葬教导员时,见战友找来一块门板,我毫不犹豫将毛毯垫在门板上。天气冷,我希望这条毛毯能给教导员‘取取暖’。”

    ——五十坎坷心向党。王泉媛,江西吉安人,中央红军女战士、红军西路军妇女抗日先锋团团长,21岁参加长征。1937年,她随西路军与敌人在祁连山激战,部队损失惨重。“撤到马场滩、康隆寺一带,部队决定转移,我带领妇女抗日先锋团与敌人周旋时不幸被俘,身陷囹圄。成功脱险后,我与部队失去联系,多方寻找组织未能如愿。当红军身份得到确认时,我已经70多岁了。”王泉媛感慨地说。

    苦难,几乎是王泉媛生命的全部,我想知道她是怎么想的,她的话掷地有声:“还是那句话,生是党的人,死是党的鬼!”

    王泉媛知道我是历史教师,叮嘱道:“要把长征故事告诉学生,让长征精神发扬光大!”“报告团长,我会努力的!”我情不自禁向她敬了一个礼。没想到,她立刻回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一位朝气蓬勃的红军女战士,不禁潸然泪下……

    讲座中,我还跟学生们谈及重走长征路的感受。在路旁,在山腰,在陵园,我和伙伴一路前行,祭扫了数不清的无名红军烈士墓。沉默的墓,一座又一座,一排又一排,就那样缓缓列队,“延伸”到延河之畔、宝塔山下……

    “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他们共同的名字叫红军!墓碑上的五角星,与天上的星星相辉映。”我这样说。

    (二)

    台上,我心怀崇敬,站立着讲;台下,一张张青春的面庞,注视着大屏幕,静静地听。

    看着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我不禁在想:时隔90年,这些“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新党员,这些未来的栋梁之才,是怎样看待长征的呢?历史的隆隆回声,会在“后浪”心海里激起怎样的涟漪?

    仰望长征,热血澎湃。讲座结束后,一些学生围着我,讲着他们的感受。一位上海交通大学的男学生对我说:“以前从书本上读过这段历史,听了讲座,觉得历史如此鲜活,仿佛红军的身影就在自己身边闪耀。”一位女生抹着眼泪说:“老师,红军将士是在借您的口讲述他们的传奇,我想跟您照张相。”

    报告厅里,还准备了一块留言板,许多学生自发留言,红、黄、蓝三色留言纸贴得密密麻麻。走近细读,字迹工整,十分悦目。

    有的学生写下心灵的触动——

    “长征,一条令人动容又有力量的路,红军将士走了两万五千里,邓老师一次次重走他们走过的路,这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也是对红军将士情感的寄送。”

    “听了讲座,我对长征是‘绝处求生’有了更深的理解。老红军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好几次让我热泪盈眶……”

    有的学生写下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作为一名退役女兵,我对红军奶奶王泉媛的故事印象深刻。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我们要赓续长征精神,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与邓老师一同穿越历史时空,备受感动。长征精神,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传承。”

    还有学生用诗歌般的语言写下憧憬——

    “英雄壮志真如铁,雄关越了又重越。又重越,铁兵钢脊,红军碧血。”

    “锤镰旗艳血犹热,举起右手是新颜。请前辈放心,作为大学生新党员,我们会追逐你们的脚步,为崇高理想矢志奋斗。”

    (三)

    这次讲座,我的学生杨柳青也来到现场,分享她与我同走红25军长征路的体会,讲述组建志愿服务队的故事。多年来,杨柳青坚持为江西、湖北、云南等地的学生捐赠书籍、文具,把爱心源源不断播撒在红军走过的地方。

    这一次,杨柳青为每位学生带来小红军钥匙圈和明信片,受到欢迎。今年10月22日,是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88周年纪念日。明信片上的邮戳,有“长征”字样和“2024年10月22日”的日期。

    讲座结束后,我小心翼翼地把那些留言纸一张一张取下、叠好,放进我带到现场、存放着松潘草地青稞麦标本的文件袋里,一起珍藏。

    “抬起头来,每一颗星星都在看着我们。”我在讲述时曾对学生发出这样的感叹。我想,老红军们一定能听到这群大学生新党员最真挚的“青春回应”。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国典香竹”秋季高端文化交流活动系列之六十九在京隆重开幕(组图)
·下一篇:无
·“国典香竹”秋季高端文化交流活动系列之六十九在京隆重开幕(组图)
·中红网-贾斌:《北上无音讯·归来有忠魂》长征精神的传承与致敬——纪念中央红军
·特稿:《矿工传奇——刘先胜传》正式出版发行(图)
·特稿:英雄来自人民,祖国人民迎接英雄回家——将英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特稿:人民空军接英雄回家 视频唱响电影《英雄儿女》主题曲《英雄赞歌》
·特稿:为一首诗付出一辈子的女人——芦山县双石镇双河村马家大院杨大玉守护红军
·特稿:八路军359旅南下支队万里转战南雄(组图)
·特稿:纪念红军长征出发暨半条被子故事发生90周年座谈会 半条被子文化促进会20
·特稿:襄阳黄龙:讲述红色故事 传承革命精神(组图)
·特稿:海纪馆举办“以史为鉴 向海图强”海防科普活动(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仰望长征,热血澎湃(图)
邓玉平:仰望长征,热血澎湃(图)
特稿:仰望长征,热血澎湃(图)
中红网-肖青山: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思想
“国典香竹”秋季高端文化交流活动系列之六
中红网-贾斌:《北上无音讯·归来有忠魂》长
20.处处留心有新闻
21.脑子要勤转动
22.要“快”更要“准”
23.耳朵要“长”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