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廷玉

毛泽东主席
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长征是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

伟大的长征,不仅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而且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给国家和人民和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长征精神,概括地说就是:
1、坚定不移的革命理想和信念; 2、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英雄气概; 3、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4、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5、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作风。
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既是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统帅和贯穿长征精神其它内容的灵魂,可以说是长征精神的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党和红军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
一、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励着红军将士在长征中英勇奋战,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突破了强大敌人的围追堵截。
(一)、战略转移去远方
1934年10月中旬,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利。党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6万人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于都河渡口
继中央红军之后,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奉命从鄂豫皖转移,以建立新的根据地。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为了向四川、甘肃边界发展,配合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的作战,发起强渡嘉陵江战役,开始战略转移。
红二、红六军团(即后来的红 二方面军)在粉碎敌人“围剿”后,于1935年11月主动撤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

油画《我们一定会回来》(孙立新作)
在红军长征途中,国民党蒋介石调集上百万军队进行围追堵截,企图置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于死地。红军处于无根据地作战的困境,面临天上飞机侦察轰炸,地下敌人重兵围追堵截。
长征初期,由于“左”倾教条主义领导者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处于继续被动挨打的境地。在突破国民党军队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之战时,为了党中央的安全,为了保卫“马背上的共和国”,红军广大指战员高举着军旗,高喊着“一切为了苏维埃新中国”的口号,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殊死的决战。

湘江
湘江之战后,中央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多人。
在军事斗争失利、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指战员并没有被征服、吓倒,他们以坚定的革命信念,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斩关夺隘,抢险飞渡,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攻占腊子口、鏖战独树镇、伏击袁家沟口、激战嘉陵江、苦战百丈关、转战乌蒙山,抢渡普渡河,突破了优势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

油画:强渡乌江

油画:飞夺泸定桥
据统计,红军在长征中进行重要战役战斗600余次,表现了红军不怕牺牲、无坚不摧、一往无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突破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红军长征行程数万里
红一方面军行程二万五千里 红二方面军行程二万余里 红四方面军行程一万余里 红25军行程近万里 红军长征总行程6.5万余里


油画: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长征的胜利,靠的是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靠的是红军将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二、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励着红军将士不怕流血牺牲,夺取长征的胜利。
长征的胜利是无数红军将士流血牺牲换来的。成千成万的红军将士牺牲在枪林弹雨的长征路上,长眠于皑皑雪山、茫茫草地上,有些还大义凛然、英勇就义于敌人的刑场上,他们用鲜血与生命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他们的英雄事迹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据统计,长征中牺牲的营以上干部430多名,其中军以上干部就有方志敏、刘畴西、寻淮舟、邓萍、吴焕先、曾中生、钱壮飞、罗南辉等10多名。
“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长征这条红飘带,是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

方志敏

吴焕先

邓萍

寻淮洲

刘畴西

曾中生

钱壮飞

陈树湘

牺牲的430多名营以上干部名录
长征路上,一批批战友倒下了,后面的红军指战员掩埋好战友的尸体,揩干身上的血迹,又义无反顾地冲上去。是什么力量在激励、推动他们?是理想与信念的神奇力量在激励他们奋斗、前进,他们凭着永远跟共产党走、甘愿把自己的一切献给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英勇奋战,直至长征的胜利。

雕塑:前赴后继
三、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励着红军将士不畏艰难困苦,征服无数自然险阻和饥寒伤病种种磨难
长征途中,红军广大指战员不仅要突破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还要征服和战胜来自大自然的各种艰难险阻,经受饥寒伤病的种种磨难。
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红军将士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
(一)红军爬雪山
雪山草地,是红军长征中经过的自然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雪山大都海拔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人迹罕至,山高谷深,气候变化无常。

红军翻越的雪山——长板山
经过长途跋涉和连续作战的红军指战员虽然疲惫不堪、缺衣少粮,但他们怀着革命必胜的信念,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冒风雪,战严寒,在雪山上艰难地前行。许多战士累倒、冻僵,长眠在雪山上。

油画:红军过雪山
红军战士刘志海冻死在雪山上,但他临死前还从雪堆里高举起一只手,紧握着党证和向党交纳的最后的党费——一块银元,党证上写着:“刘志海,中共正式党员,一九三三年三月入党。”
当时在场的同志们感动地落下泪来。这是怎样的一个战友啊!为了崇高的革命信念,为了拯救千百万劳苦大众跳出苦海,他献出了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并且,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心里牢记的仍是党和人民。
红军指战员就是凭着这种信念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征服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雪山上的红军无名烈士墓
(二)、红军过草地
红军翻过雪山后进入水草地。草地沼泽密布、河沟交错,稍有不慎就会被泥潭吞没。草地的气候恶劣,雨雪、冰雹来去无常。过草地,没有粮食吃,红军指战员不得不吃野菜、草根,甚至煮皮带充饥。

红军走过的阿西草地


红军过草地时吃的野菜标本

红四方面军一位干部的皮包,是经过党小组讨论后才没被吃掉,得以保存下来。

大半条未被吃掉的皮带

《一袋干粮》(连环画)
红3军团某部炊事班为保证全连不因饥饿而减员,9个炊事员先后牺牲在草地上。
许多红军指战员牺牲在草地上,有的病饿而死,有的是吃野菜中毒身亡,还有的因陷入泥潭而失去生命。仅营以上干部就牺牲了50名,为长征以来牺牲干部之量。

油画《草地情》(张文源 作)
“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红军指战员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和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终于征服种种困难,走出了渺无人烟的茫茫水草地。

油画:革命理想高于天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指出:
“长征路上的苦难、曲折、死亡,检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坚不可摧的。”
四、长征精神是超越时空、走向世界的伟大史诗
长征迸发出的激荡人心的强大力量,跨越时空,跨越民族,是人类为追求真理和光明而不懈努力的伟大史诗,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引起全世界人们的称颂,
80多年来,世界范围内关于红军长征的报道和研究层出不穷,慕名前来寻访长征路的人络绎不绝。
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红军长征是20世纪最能影响世界前途的重要事件之一,是充满理想和献身精神、用意志和勇气谱写的人类史诗。
(一)外国军政要人盛赞长征
长征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影响,许多国家的领袖、军事统帅,他们盛赞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1、 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说:
“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蒋介石斗争了十几年,经过长征到达了陕北根据地,这是件可喜的历史事件。”

苏联领导人斯大林
2、朝鲜领导人金日成:
“中国共产主义者根据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冲破蒋介石的包围,在北上抗日的旗帜下开始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中国共产主义者北上抗日的滚滚洪流,在中国大陆蓬勃开展的抗日救国运动,也为包括东满在内的满洲地区朝中两国共产主义者的革命斗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毛泽东与金日成亲切会见
3、英国元帅蒙哥马利:
长征“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军事史诗,是一次体现出坚忍不拔精神的惊人业绩。”

毛泽东主席接见英国元帅蒙哥马利
4、曾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著名学者布热津斯基认为:

5、“对崭露头角的新中国而言,长征的意义绝不只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的史诗,它的意义要深刻得多。它是国家统一精神的提示,也是克服落后东西的必要因素。”
1981年7月,布热津斯基全家来到安顺场旅游,参观了当年中央红军胜利渡过的大渡河。回去之后,感触颇深的布热津斯基立刻写下了一篇题为《沿着长征路线朝圣记》的文章,描述了自己的感受:
“在我们走近大渡河时,曾经一度怀疑它是否真的像长征战士在回忆录中描述的那样水流湍急,险象环生;及至亲眼目击,才知并非言过其实。”
由此,布热津斯基也不得不由衷地钦佩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依然取得了长征的辉煌胜利。
5、美国将军格里菲斯在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书中说:
红军长征较之公元前400年1万希腊人从波斯到黑海的撤退,是“一次更加雄伟的壮举”。“中国共产党人,以他们反复经受的考验证明,他们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能够战胜途中大自然好像决意要阻挠他们前进而向他们提出的一切挑战;能够击败下定决心要消灭他们的敌人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希腊人和中国人,同样忍受了酷暑严寒,干渴饥饿;同样爬雪山,食草根,眠雪野,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
的确,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红军与当年的古希腊人一样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但是,中国红军长征在规模、艰巨性和成就的英雄业绩等方面都是举世无双的,在历史上是无与伦比的。
(二)参加长征的外国人看长征
在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伟大长征的队伍中,有一批特殊的战士。这些参加长征的外国人中,有德国人奥托·布劳恩(李德),越南人洪水,朝鲜人毕士悌、武亭,英国人鲁道夫·勃沙特,还有加拿大人阿诺利斯·海曼,德国传教士海因里希·凯尔纳等。
1、 共产国际顾问李德:

李德
长征付出了巨大的牺牲。长征仍然是中国红军的一次胜利。这是一个不可磨灭的功绩,是中国红军——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军队的全体战士伟大的勇敢、坚韧的毅力和革命的热情的明证。
2、英国传教士勃沙特

勃沙特后来将自己的参加长征的经历写成《神灵之手》一书在英国出版。
书中称赞:红军英勇善战、纪律严明。高度评价红军长征时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红军长征的历史。

《神灵之手》一书
(三)、外国记者、作家写长征
外国记者、作家写的著作中,他们热情地向世界人民介绍了长征,反映了长征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发挥的重大作用,赞颂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
1、美国记者斯诺写《红星照耀中国》,最早向全世界报道红军长征。

斯诺在延安采访毛泽东主席
他在《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中称赞:
长征“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
“不论你对红军有什么看法,对他们的政治立场有什么看法,但是不能不承认,他们的长征是军事史上伟大的业绩之一。”
美国总统罗斯福看过《红星照耀中国》后,对斯诺很赞赏,曾三次接见他。

斯诺写的《西行漫记》和他夫人写的《续西行漫记》
2、美国74岁作家索尔兹伯里戴心脏起搏器走长征路,写下《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索尔兹伯里写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索尔兹伯里夫妇在泸定桥上
他称赞长征是“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
“长征,它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我想它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

索尔兹伯里夫人夏洛特写的《长征日记—中国史诗》
3、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一书中,评价:
“长征是革命战争史上的伟大史诗”,并满怀信心地预言:“长征已经完成,红军正在继续创造历史”。

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

《伟大的道路》

朱德会见史沫特莱
5、 英国评论家安东尼

他在《中国——长征》画册中称赞:
“长征是现代历史中最重要的事件”,“是锻炼以后中国领导人的熔炉”。

《中国——长征》画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