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中红网-曾莹:孤军北上之六《杀出血路》(组图)
作者:曾莹
浏览次数:
2024-10-25 15:34:31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引子: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胜负关乎全局—周恩来

    2024年10月20日、21日,“千车万人重走长征路”,中国长征·汽车拉力赛团队来到长征中“最惨烈、最悲壮”的一战 --中央红军折损过半的血湘江战役旧址,“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界首渡口”、“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了解湘江战役,祭拜血战湘江中英勇牺牲的英烈们。

    一、“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位于全州县才湾镇 ,馆建辉宏,巨大的红五星首先闯入眼帘,那是当年红军将士们帽子上的红星,更象征着红军将士心中永远的希望之星!

    高高的台阶,拾阶而上,“红军魂”巨型雕塑,生动再现当年红军突破国民党第四道封锁线的壮烈场景;令人热血沸腾!在我的眼前仿佛看到湘江战役中那场血与火、生与死、存与亡的一幅幅历史画面。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8万多人撤离中央苏区,连续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后,于11月下旬进抵湘桂边境。这时,蒋介石调集30万大军在湘江以东地区(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一带)布下了号称“铁三角”的第四道封锁线,试图将中央红军全歼在此。面对生死存亡的危境,红军将士浴血奋战7昼夜,以折损过半的惨重代价分别由兴安县的界首、全州县的大坪、凤凰咀等主要渡江点突破湘江向云贵川挺进。血战湘江是惨烈的;同时也是决定红军命运的生死之战、决战之战!

向血战湘江战役中牺牲的英烈致敬

    首先了解一下湘江战役的背景:当年红军将长征突围的首要方向选在了粤北,因为当时主政广东的军阀陈济棠人称“南天王”,他控制下的广东处于半独立状态,并不完全听命于蒋介石,更不愿被蒋介石借刀杀人,让红军和粤军来个两败俱伤,所以很早就和红军有了接触,在蒋介石对苏区进行全面经济封锁时,陈济棠就和红军达成了钨砂交易的秘密协定,红军用于都的钨矿砂和陈济棠换回粮食、布匹等物资。

    1934年10月6日,中共中央派粤赣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何长工、苏区中央局宣传部长潘汉年,持中革军委主席朱德的亲笔信前往国民党粤军辖区寻乌罗塘镇,与粤军总司令陈济棠的代表举行秘密谈判。朱德的信首先从民族大义的角度对其进行开导:“中国人民凡有血气者,莫不以抗日救国为当务之急。抗日救国舍民族革命战争外,实无他途,而铲除汉奸卖国贼尤为民族革命战争胜利之前提。”可见红军与陈济棠接触,乃基于民族大义。

    “罗塘谈判”历时三天三夜,并达成了“同盟停战,取消敌对局面;解除封锁,互相通商;互通情报;红军可在粤北设后方医院;可以互相借道,陈部撤离四十华里,让红军通过。红军只借道而行,保证不入广东腹地”等5项协议。这次谈判的成功,为中央红军主力突围转移、突破敌人封锁线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也是红军长征前夕,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一次重大胜利。

    这样陈济棠在红军的行动方向上,让出了一条宽20公里的生命通道通道,陈命令先头部队距离红军至少保持1-2天路程,“敲梆式的堵击,送行式的追击”。 1934年10月21日,中央红军在安远、信丰突破第一道封锁线,因为防守的粤军尚未接到陈济棠撤退让道的命令,所以双方仍然进行了一些激烈的战斗。当红军突破第二、三道封锁线时,陈济棠撤退让道的命令已下达到粤军前线,中央红军得以在伤亡较小的情况下,迅速冲破两道封锁线。

    蒋介石觉察到陈济棠的小动作,严词训斥,迅速调整部署,于11月17日发布《湘水以西地域剿匪计划大纲》,调动重兵在零陵至兴安之间近300里的湘江两岸布置第四道封锁线!在蒋介石兵力部署中,由于桂军南撤,湘军又没有及时接防,湘江重镇全州出现了整整4天的空当!当时毛泽东没有指挥权,最高“三人团”决策迟缓,再加上把长征战略转移变成一次大搬家,为了执行中革军委关于一切都要带走的指示,红军长征初期采取的是“大搬家”式经济保障工作。中央红军突围出发时,不仅携带了大量的粮食、衣被、武器和弹药等军事作战所必备的物资,而且携带了大批辎重,包括极其笨重的兵工厂、印刷厂、需要10个人抬的野战医院的X光机,以及需要7-8个人抬的大炮底盘等,甚至还携带了不少笤帚、擦机布、破工作服等废旧破烂。这些“坛坛罐罐”加起来共有数千副担子,其中仅苏维埃中央银行携带的财产(包括黄金、白银、钞票和印刷钞票的机器等)就有一百多副担子。大大增加了红军行军中的非战斗人员,增加了红军行军作战人员的负重,这不仅延缓了红军部队的行军速度,红军最终错过了4天全州空无守军的最佳时机!使国民党“中央军”和地方军阀得以从容地在红军长征方向部署第四道封锁线,生命通道就此关闭。

    形成了中央红军5个军团共计6.4万人,面对国民党军中央军、湘军、桂军、粤军总兵力30万人的围追堵截,天上飞机、地上大炮,万分残酷的绝杀局面。迎来了红军历史上空前惨烈的血战。两个小时内以政治局、中革军委、总政治部的名义给全军发布命令:“……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胜负关全局!”。三大最高权力机构联合发布命令,措辞又是如此严厉,史无前例,可见当时的战局到了何等危急关头。

湘江战役纪念馆展品:政治局、中革军委、总政治部下达的三封电报

尤其是第三封电报显示了战况的危机

    湘江战役太惨烈了!父亲曾雍雅看见滔滔的湘江,一连7天都漂着红军战士的遗体,上漂浮的红军将士的尸体,尤其湘江岸边或弯处更是红军战士的遗体冲刷叠摞在一堆,江面飘流着红军各种文件、书报,江里还沉没了许多笨重物资(例如各种机器)。观其景象,真让人惨不忍睹!

    整个湘江之战,红军损失高达38000人(其中牺牲超过了3万人),超过了前三道封锁线损失的总和,而且大多是战斗部队,中央红军长征开始时的8.6万余人已经锐减到不足3万人。红军几个主力部队几乎全军覆没。

    这段期间,敌人飞机也特别猖狂,父亲曾雍雅回忆:有一天,他和挑夫班7人正走在行军路上,被3架敌机发现,敌机狂轰滥炸,把文件箱子差不多都炸烂了,还炸死炸伤4人。许多箱子无人挑了。他把不是很重要的文件都销毁了,才继续向前走。在前进的道路上,一颗炸弹在曾雍雅附近爆炸,掀起的泥土砸到曾雍雅身上,他因及时扑倒在地躲过一劫,险些牺牲。事后,有的部长向罗瑞卿局长报告:曾指导员不经我们同意,把很多资料毁了,应当抓起来惩罚。罗局长回答:“在这种情况下无法和我们联络。曾雍雅这样灵活果断地处理是对的,不然就不能向前走了,文件扛不走还能留给敌人?”……这也从一个侧面看出,当时红军个别领导把战略转移当成了搬家,红军背负太重的负担,没有轻装前进,造成的巨大牺牲!教训深刻。

    英烈啊让我再摸摸您身躯 ,多想还能感受到您的心跳!

    二、界首祭江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界首渡口

    广西兴安县界首渡口,是中央军委纵队过渡的地方,也是中央主力红军之红三军团过渡之地,此渡口与红一军团过渡的全州凤凰镇大坪,红五军团过渡的凤凰镇倒风塘渡口等,并列为中央五大主力军团过渡的的重要渡口之一。

    界首,原是永州府与桂林府的分界之地,是两省分界之开头之首,故名界首。界首渡口原分上界首与下界首,下界首原隶属全州,历史长达两千余年,当年这里江面宽约120多米,水流湍急。

    1934年11月28日,红军中央纵队界首渡口开始渡过湘江,渡口的浮桥数次被敌人轰炸破坏,在当地老百姓的支持下,又多次重新架设,付出惨重的代价。新圩、光华铺、脚山铺是我军两翼为掩护军委纵队和后续部队抢渡湘江,全力阻击敌人的三个主战场,展开了最残酷的合围与突围的较量。

湘江战役前线指挥部“三官堂”后改名“红军堂”

湘江战役前线指挥部“三官堂”后改名“红军堂”

    界首红军堂位于广西兴安县界首镇,原名三官堂,分前后两厅,中有天井,据史料记载建于1912年,因供奉着天官、地官、水官,得名三官堂。三官堂坐西面东,门前临湘江,距离界首渡口不到100米。红军长征时,两个中央纵队就是从这里通过浮桥渡过湘江的。“三官堂”是当年朱德、彭德怀指挥红军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指挥所旧址,又是红军在门前架设浮桥渡河的主道。当地人为表示对红军的怀念,把其改名为“红军堂”。

    新圩是通往全州和湘江的必经之路,守住了新圩,就等于掌握了进出湘江的第一道生命线。

    光华铺,位于界首南5公里处,向东离湘江2公里,是界首渡口的安全屏障,如果光华铺失守,从界首往北的所有湘江渡口又将被桂军控制,后果不堪设想。

    脚山铺,北距全州16公里,东距屏山渡2公里,南距大坪渡口14公里,西南距界首渡口25公里。若敌人过了脚山铺,就可能直驱湘江,彻底锁死血网。

    在这三个敌主要封锁线,前方将士杀出血路,抢夺渡口,后卫部队拼死护卫组成人墙,最终红军主力终于渡过湘江。

    10月20日中国长征·汽车拉力赛60余人来到界首渡口,面对不息奔流的湘江,仿佛看到我们的前辈凭着对党的绝对忠诚、为争取全国人民的幸福绝对纯洁的信念、舍生忘死对军队绝对可靠的献身精神,在湘江战役中巨大的牺牲!以一支支金黄色的菊花和一杯杯白酒祭江,致敬先烈!致敬长征!

界首渡口祭江

    三、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纪念碑园坐落于兴安县狮子山,是红军突破国民党第四道封锁线的重要标志。拾阶而上,那184级台阶仿佛穿越九十年的风雨飘渺,在与历史对话!走进气势辉宏的烈士碑园,面对四个巨型头像和五组浮雕 ,热血沸腾!群雕再现了当年红军突破国民党第四道封锁线的壮烈场景;在我的眼前仿佛看到湘江战役在我的眼前仿佛看到湘江战役惨烈、悲壮和红军将士勇于牺牲、勇于突破、勇于胜利的一幅幅历史画面。

整理花蓝缎带

    在湘江战役如此惨重的损失面前,红军指战员对博古李德指挥的不满终于被彻底激发了出来,开始酝酿反对博古李德继续指挥红军。所以从整个长征的进程上来说,湘江战役红军经过惨烈的鏖战,1、突破了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挫败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2、更重要是直接导致不久以后在贵州遵义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也就是“遵义会议”。这是红军在身处绝境时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从此毛泽东开始进入党和红军的最高领导层,标志着长征乃至中国革命翻开了崭新的篇章。没有红军突破湘江的成功,就不会有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以及爬雪山、过草地这些气吞山河、可歌可泣的革命历程,乃至共和国的建立。湘江战役数万红军忠勇将士的牺牲是有价值的,正是他们的牺牲换来了转机!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捧热土一捧魂!

    今天,我作为开国将领、老红军的后代,以“初心源头·于都河水”祭英烈,告诉你们:您们的牺牲换来中华民族的崛起!取回湘江畔的“忠魂土”,带着你们的忠魂回到苏区、回到故乡 !

湘江战役纪念园敬洒于都河的“初心水”祭英烈

全洲“湘江战役纪念馆”周馆长与曾莹共同采集“忠魂土”

原于都政协副主席袁尚贵、兴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尹馆长协助采集“忠魂土”

    泣血湘江

    曾莹

    风雨界首渡,
    赤色的“雾”模糊了双眼。
    浓烈的是衬着白骨森森英雄血!
    壮丽的是军旗猎猎将士刀光闪闪 !
    神圣的是残阳里那屹立的座座丰碑!
    悲壮的是前赴后继的凤凰涅槃!
    脚下地动山摇,那是敌机在轰炸,炮火在轰鸣!
    耳畔是枪弹声、怒吼与嘶杀声一片。
    将士们杀出一条血路,抢夺渡口!!
    将士们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城墙”,绝命护卫!!
    只为掩护红军主力渡过湘江,保留下火种!
    只为我以热血荐轩辕,留下“希望”满人间!!
    五个昼夜鏖战
    湘江血流成河,湘江尸骨如山。
    红军将士折损过半,
    撕开30万敌军防线!
    在血与火中杀出一条走向新生的路,
    颠覆了红军生与死的局面。
    你,没有留下姓名,牺牲即永恒!
    你是红军!镌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脑海心田!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颂英雄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颂英雄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组图)
·特稿:看红色电影,启爱国情怀——麻城市第六幼儿园乘马岗乘马园区开展观看红色
·特稿:红色美丽村庄——西南合村的美丽“蝶变”(组图)
·特稿:红安英雄陈列室试运行暨纪念抗美援朝74周年座谈会(组图)
·特稿:爱国为民 崇德尚艺——“浙商杯”第十届江西榜书大展作品集印制面世(组图
·特稿:赓续血脉弘扬英烈精神 全民教育传承红色薪火——从江县开展系列“全民国防
·特稿:长泰区开展“致敬英烈·关爱烈属”走访慰问活动(组图)
·特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讲述抗美援越故事——彭州市关工委五老宣讲团退伍老战士
·特稿:伟人颂原创藏头诗: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
·特稿:芗城区:战斗英雄进校园 红色血脉永传承(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中红网-曾莹:孤军北上之六《杀出血路》(组
黄涛、赵海川:颂英雄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组
特稿:颂英雄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组图)
颜莹莹:看红色电影,启爱国情怀——麻城市
特稿:看红色电影,启爱国情怀——麻城市第
特稿:红色美丽村庄——西南合村的美丽“蝶
车昕林:红安英雄陈列室试运行暨纪念抗美援
特稿:红安英雄陈列室试运行暨纪念抗美援朝
爱国为民 崇德尚艺——“浙商杯”第十届江西
爱国为民 崇德尚艺——“浙商杯”第十届江西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