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国史进校园工作座谈会在京举行(组图)
来源:国史进校园
作者:项目办公室
浏览次数:
2024-10-11 14:56:23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成立30周年贺信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7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以下简称“国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家开放大学在京联合举办国史进校园工作座谈会。国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朱佳木出席会议并讲话。

    出席会议的有中央档案馆原馆长、国家档案局原局长杨冬权,国防大学原副政委、中将李殿仁,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李正华等。

    朱佳木会长讲话

    朱佳木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中国史。“国史进校园”是国史研究与教育领域的社会组织和学校共同响应党中央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国史宣传教育的号召,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调动社会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利用课余时间对师生进行新中国史宣传教育的活动。国史学习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支撑。开展“国史进校园”活动,加强对学生群体的新中国史教育,有助于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巩固党在学校尤其是高校的意识形态阵地。希望理论、教育、文艺工作者齐心协力、密切合作,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开展好“国史进校园”活动,做到旗帜鲜明、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分类施教,组织队伍、形式多样,努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培育更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姜恩来秘书长讲话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姜恩来和国家开放大学副校长范贤睿也在会上发了言,他们表示,“国史进校园”活动把新中国史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紧密结合,有利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国家开放大学将以“国史进校园”活动为契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承担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将国史教育、思政教育有机融入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更大力量。   

    国史学会秘书长张星星讲话

    国史学会秘书长张星星主持会议,并宣布了活动组织委员会《关于成立国史进校园专家委员会的决定》。杨冬权、李殿仁等受聘为“国史进校园”专家委员会特邀专家。杨冬权作为受聘专家代表讲了话,他说,“国史进校园”活动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政课水平,有利于推动新中国史的宣传和普及,有利于加强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他将以个人经历和切身感悟,向青少年讲述新中国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建设经验,使青少年了解新中国“何以新中国”,使他们更加热爱、更好建设伟大祖国。

    “国史进校园”活动相关院校和单位代表参加会议,围绕本单位思政教育与国史教育开展的情况、“国史进校园”的工作思路和计划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实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成立30周年贺信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新中国史资政育人的作用,激励青少年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家开放大学、新华社中国图片社、《人民日报》出版社等单位,共同开展国史进校园(红色经典进校园)系列活动。

    国史进校园(红色经典进校园)系列项目工作原则: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如何提升新中国史与思政教育研究与实践?总书记提到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词汇“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遵循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形成逻辑,摆脱传统方式、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如何以场景应用为牵引开展国史进校园(红色经典进校园)系列项目?如何组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结合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常态化、系统化地推进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同时,要不断创新方法,结合阅读、写作、科普、美育、科技、影视等领域,增强国史教育的感染力,使爱国主义精神深入人心。在大学校园设立新中国史思政教育基地,让国史与校史相连。邀请一批校长讲述新中国史思政金课,通过设立爱国主义研学基地,促进红色教育助推铸魂育人工作走深走实。

    工作目标: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好红色资源,申报国家社科重大基金课题。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培育和增进对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的情感,传承民族精神、增强国家观念,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成为民族精神教育战略工程、历史自信奠基工程以及社会正能量工程的重要内容。

    组织保障:国史进校园组委会办公室会同各级宣传、教育部门等建立健全常态化工作机制,牵头做好活动组织工作。

    工作要点:创新宣传方式以新中国史内容优势与AI企业,人工智能企业展开合作,打造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数字教育产品。征集“五史”相关数字资源和作品,丰富国史进校园数字资源库,汇聚各方力量共同打造一个丰富多样、质量上乘的数字资源平台;征集内容包括图片、图书、音频、视频、文档、软件等在内的各类数字资源,以及文学、艺术、科技等领域的原创作品;通过提交申请、审核筛选、公示评选、奖励展示等流程,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优秀作品和资源,并对其进行奖励和推广。加强教育引导举办国史进校园工作研讨会、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座谈会、《国史进校园》与大思政建设专题研讨会、“五史教育”与课程融合研讨会等;在高校、职业院校、中小学等教育教学单位,征集新中国史思政金课,开展国史大讲堂、红芽诗社、组织国史宣传志愿活动,协调研学活动场馆,让青少年了解新中国,爱上新中国。并通过学会官方媒体平台对内容进行传播。结合之前开展的国史进校园活动和相关项目,协同组织者和参与项目的教师,在已开展的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梳理研究过程,打磨研究论文,通过集体研讨,迭代修改研究论文,形成一系列研究成果。将成果通过学习平台、新媒体平台等进行传播;将优秀研究论文集结成册进行出版,开展相关的访谈、当代中国阅读分享活动等。    

    主要任务:开展当代中国阅读、国史宣讲活动以“读红色经典,学革命历史,树崇高理想”为主题的读书学史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以及功勋模范人物、“时代楷模”“道德模范”“以志愿服务进校园作报告为主要方式,用真实感人的历史资料和亲身经历,根据地方特色开展“美育中国”“光影中国”“文物中国”“科技中国”等专题系列活动,举办“当代中国阅读”及“永远跟党走”红芽诗社等活动。坚持网上网下结合、线上线下互动,组织专家对红色经典诗歌、歌曲、影视作品、图片和摄影作品等内容进行遴选和审核,根据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情况,以提供数字资源、协同开展活动、组织“新中国史知识竞赛”、展览展示活动等。开展新中国历史品牌创建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国史大讲堂的作用,通过志愿服务和文明实践相关工作的开展,组织开展实施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和活动,协助学校围绕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红色旅游景区等红色资源,开展相应的共建项目,从区域特色、学校特色、专业特色出发,开发具有区域和学校特色的宣教资源,与地方文化科技、历史艺术特色展馆合作,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案例,让红色资源“活”起来。开展新中国史思政教学研修提升工程面向公共基础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管理干部、辅导员等开展系列研修项目,内容包含:党的创新理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教育创新实践、教育数字化与新技术等,采用融入项目学习和案例教学等方法,旨在提升思政理论素养,提高课程思政和教学设计能力。开发线上线下教学系统,整合素材及数字化学习产品供学校使用,打造新中国史思政金课的线上直播公益课程,线下在校园内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打造共学共研共创实践共同体围绕国史教育与思政教育,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开展研究和实践,适时开展课题研究,举办《国史进校园》课程内容建设学术研讨会,组织展示交流活动,以形成一批成熟的、可借鉴、可推广的发展模式、品牌项目和典型案例,形成一支高水平骨干队伍,同时通过短视频、网剧等多种形式进行新中国史的宣传,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成为国史宣传员,形成志愿者服务团队,探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    

    高校活动:新中国史思政教育基地”的申报工作,国史进校园组委会组织专家进行考察和复核,国史进校园组委会负责审批,通过后授予“新中国史思政教育基地牌匾。推出线上国史馆。组织开展国史教育相关课题研究、学术交流、培训等工作。国史大讲堂要结合各高校的实际情况,与高校共同打造新中国史思政金课,共同打造“国史大讲堂”品牌项目,定期推出名师、专家、学者主讲系统的新中国史思政金课,开展课题共建、专题研修、开展一系列专题研讨和学习交流活动。成立当代中国宣讲志愿服务队进行国史宣传等相关活动。在国史进校园活动中与声乐课程相结合,进行“歌声中的国史”音乐党课,用音乐讲述新中国历史。让青年学生了解和掌握新中国史的发展和演变,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思辨能力。形成视频矩阵宣讲新中国史,每年9月15日组织(国史宣传周)活动,为青少年提供志愿学术服务平台,用多种形式来宣讲国史,对表现突出的同学,并颁发国史宣传员志愿者证书。

    职业院校:在职业教育领域深入合作,开展行业发展史的教育,设立新中国思政教育基地,并邀请校长,书记参与录制新中国史思政金课,新中国史思政教师培训、合作国史学院等项目。

    中小学:开展中小学新中国史思政教师金课、组织中小学新中国史思政教师培训、参与“新中国史知识竞赛”、开展青少年主题教育活动、线上线下开展“红色经典阅读及征文”“红芽诗社”校园小剧场,新中国史直播公益课等活动。

    图书出版:与国内各专业类、教育类等出版单位教育机构合作,结合一线教学经验,开展爱国主义课程内容共建及课程类出版合作。同时向社会征集爱国主义题材的优秀作品作为备选,开发以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历史自信为目标的主题读物。选题方向包含但不限于:如英雄人物、历史事件、工业科技、历史文物、红色中医药、革命精神、民族文化、诗歌等,围绕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运用互联网载体,以纸数、数智结合的新型出版方向,着重打造与学生互动性强、潜移默化、入脑、入心、入魂的优秀出版物。目前在编及计划内选题方向有:新中国史读本,新中国史漫画、红色童谣、英雄人物读本等作品。同时从已出版的图书中遴选优秀IP,推荐拍摄爱国主义题材电影及动漫,建立存量出版物的国史进校园主题书目。以出版物为载体,组织校园现场活动,进行教师导读分享,专家讲座交流。开展图书捐赠工作,组织社会力量为偏远学校进行出版物捐赠。通过与各地的地方志办公室、作协等文化部门合作,挖掘地方特色、优秀人物,申请相关基金,与地方出版社一起打造,结合各地文创产品,挖掘属地特色,赞美家乡,让爱国从热爱家乡开始。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北京潘家园举办第二十一届全国红色收藏展览交流会(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北京潘家园举办第二十一届全国红色收藏展览交流会(组图)
·特稿:《艾甫和他的抗战纪念馆》红色系列作品之十二:英雄——张成林(组图)
·讲一个老党员的故事给你听(组图)
·中红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书画展暨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1周年书画笔会
·中红网-郭海鹏:麦积山石窟壁画艺术巡展首展在北京举行(组图)
·特稿:追寻先辈足迹 传承红色基因
·特稿:彭州市工委五老宣讲团、老战士到北城小学为百名学生宣讲爱国主义精神(组
·特稿:深山里的红色学校
·特稿:红军长(西)征在黄平的故事(组图)
·特稿:红一军的金家铺大捷(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国史进校园工作座谈会在京举行(组图)
洪荣昌:北京潘家园举办第二十一届全国红色
特稿:北京潘家园举办第二十一届全国红色收
同心向党迎国庆 筑梦光华谱新篇——吕玉兰纪
为新中国而斗争的博士党员许包野
民族团结誓词碑:各民族信念相同的历史见证
孙湘:追寻“人造太阳”的先行者
“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华社新闻摄影展|
钱学森的教育情怀
中红网-韩山平:心怀感恩 励志前行——记当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