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不朽的贡献 无尽的思念——为父亲李志宽诞辰90周年而作(组图)
2023-07-21 10:47:48
作者:李东光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图为我的父亲李志宽先生

    今年是我敬爱的父亲李志宽先生诞辰90周年,此刻我心潮起伏,浮想联翩。提起我父亲的名字,老区人民总是赞不绝口,公认他是建国以来山西省武乡社会主义红色文化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他为老区的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彪炳千秋的历史性贡献。我父亲的人生座右铭是:人生在世,事业为重;一息尚存,顽强奋进!下面我想就和父亲共处时期的亲历亲闻,一幕幕场景历历在目,回忆我父亲艰辛而辉煌的人生往事,并与迈入新时代的老区人民共享共勉。

图为著名书画家彦涵为父亲李志宽题赠的座右铭

    潜心挖掘抗日史料 建立抗战研究资料库

图为父亲李志宽(中)与著名作家张文远(右)、战地摄影家高帆(左)在王家峪村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合影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是一位孜孜不倦的学者。抗战时期我们韩北镇西堡村驻扎过八路军前方总部供给(后勤)部,和八路军前方总部驻地王家峪是近邻,我爷爷是村抗勤主任,闲暇时经常给我父亲讲述许多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左权副参谋长、杨立三部长的抗日故事,深深地被八路军将士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浴血太行、视死如归的悲壮故事感动,于是我父亲从小就立下宏大志向,就是无论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潜心挖掘、采访收集第一手的珍贵抗战史料,把八路军和太行根据地人民团结抗战的辉煌历史和伟大太行精神研究宣传出去,让老区人民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让太行抗战精神代代相传,光耀千秋!

图为父亲李志宽(右)与原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欧致富在一起研究朱德警卫团团史

    长治师范毕业后,我父亲首先从事的是教育、文化工作,特别是到了县委通讯组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以后,就有了深入太行山各地挖掘抗战遗址史料和走访老八路、老民兵、老党员的大量时间和机会。为了采访收集到抗战史料,记得父亲总是风里来雨里去,足迹踏遍了太行山的沟沟岭岭,访遍了太行山星罗棋布的抗战遗址,采访了无数抗战亲历者,记录了许多感人肺腑、情真意切的抗日故事,。我在整理父亲的书柜时,发现他总是把征集回来的抗战史料分类打包,还贴上纸条标签,比如八路军抗日将领类、八路军英雄烈士类、民兵英雄烈士类、抗战文化类、抗战教育类、抗战经济类、抗战医疗卫生类、妇女抗战类、抗日儿童团类、国共合作抗战类以及海外华侨、国际友人与八路军抗战类,以便写稿时查寻方便,史料齐全,应有尽有。抗战史料分类后,父亲就依序进行专题研究,起初投稿最多的是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解放军烈士传》和《民兵英雄传》,后来还光荣出席了在北戴河召开的解放军烈士传编稿座谈会,受到北京军区政治部的嘉奖。我父亲最早编写出版的是《革命领袖在太行》和《山谷里的火光》,后来又编辑出版了《巍巍太行山》。在这方面我父亲最大的贡献,就是把他辛苦征集到的抗战史料,分门别类,研究编印成《武乡烽火》(上、下册)和《武乡文史资料》(第五辑),特别是《武乡烽火》这一鸿篇巨著,涵盖了抗战前夕山西省武乡建党前后的革命风云、八路军将领在山西省武乡的光辉足迹、八路军党政军财学文等重要机关驻武乡的革命纪事、重要战斗、重要会议、在太行牺牲的八路军将领事迹和武乡县(包括武西县)的民兵英雄烈士传记,包罗万象,是一部关于武乡抗战的百科全书。时至今日,无论是记者学者采访写稿,还是武乡当地的文人墨客撰文编书,不管变换什么题材风格,万变不离其宗,主要引用和参考的都是我父亲主编的《武乡烽火》中的第一手原创稿件,所以这部书就成了研究武乡抗战的重要历史文献。

    宣讲民兵游击战 开辟外事工作新局面

图为父亲李志宽(右)和非洲津巴布韦外宾武乡下城村火药厂参观实践

    在我父亲一生中,从事外事接待工作也是他人生闪光的篇章。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他们国家的地下党和民运领导人,都纷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考察学习抗战时期的民兵游击战,太行革命根据地的武乡县,由于是八路军前方总部驻地,民兵游击战比较典型,所以就成了外宾参观考察的重点地区。为此,武乡县还修建了一座园林式招待所,专门成立了武乡县外事办公室。因为我父亲是八路军民兵游击战研究专家,所以就调过去任职,主管游击战讲解和外宾接待工作。

    我记得当时父亲主要接待两类外宾,一类是来自世界各国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研究专家,他们是来考察武乡县张村、楼则峪恐龙、三趾马等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另一类则大部分是亚非拉被压迫被殖民民族的地下党以及民运、工运领导人,他们的目的就是学习游击战,主要来源国有亚洲的日本、菲律宾、越南、柬埔寨、朝鲜;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刚果、、马里、坦桑尼亚、肯尼亚、津巴布韦、纳米比亚;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古巴、委内瑞拉、海地、乌拉圭等国。我父亲经常陪着这些国际友人到革命旧址参观,参观点主要包括县城广场东侧的武乡革命纪念馆、八路军前方总部王家峪和砖壁旧址、八路军柳沟兵工厂旧址、李峪村地雷战旧址和下城火药厂旧址。父亲深刻认识到这不仅仅是普通的随团讲解,更重要的是代表着庄严的国家形象。为了做到出色的解说,父亲总是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像老师教学生一样认真备课,甚至枪械、手榴弹、地雷和火药的制作流程,都记得滚瓜烂熟,速读如流。他还进行普通话锻炼,力求做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深受随团翻译和国际友人的喜爱和夸赞。而且父亲工作起来总是那样忘我的全身心投入,记得一次父亲陪津巴布韦外宾到下城村火药厂进行现场制作实践,当时天下起了雨,父亲雨伞和雨衣都没有带,淋透了全身衣服,可他依然站在院里钻心的讲解,这种无私而忘我的高尚品格,受到在场中外嘉宾的一致好评。父亲无数次的接待讲解,不仅宣传了太行民兵游击战和武乡红色文化,更重要的是扩大了武乡老区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度,为促进中国与外宾所在国的和平与友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坚持改革创新 力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主政武乡文化局,是我父亲一生浓墨重彩的一页。父亲执政文化局期间,武乡的戏剧、曲艺、电影、图书、出版、文管等各项事业红红火火,蒸蒸日上,呈现百花齐放、繁荣发展的辉煌盛世,真正实现了文化人掌管文化局的全新局面,是武乡文化事业最辉煌最耀眼的鼎盛时期,时至今日,老区人民一提起武乡的文化工作,便对我父亲赞不绝口,记忆犹新。

图为武乡县文化局全体干部职工合影

    武乡光明剧团创建于抗战时期,为宣传动员民众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父亲主政后,兴办戏剧学校,培养戏剧人才;重组光明剧团,大胆实行改革,秧歌剧采用旧瓶装新酒的方法,主要演出剧目体现地方特色,代表性作品有《石勒传奇》和《八路情》,有的获奖剧目还进京展演。记得每年正月元宵佳节,我父亲总要联络邀请襄垣、沁县、黎城、长子、壶关等邻近县的官方剧团,在县城人民广场隆重汇演,人山人海,百姓赞不绝口,叹为观止。是我父亲第一个提出在千佛塔上安装环形灯带,点亮“宝塔金身”的奇幻景观。曲艺事业也继承革命传统,宣传社会主义新人新事新风尚。电影放映实现了覆盖全县的抗战题材电影村村演播,大大丰富了农村百姓的文化晚餐。新闻出版成果丰硕,主要编印有《光明普照五十年》、《武乡曲艺志》、武乡文化名人《殷士肤书画集》、《李庆恒木刻作品选》和武乡文人墨客的书法绘画作品集《武乡墨宝》。文物保护事业欣欣向荣,武乡的革命遗址星罗棋布,尤以抗战旧址为多,我父亲呕心沥血,除了策划主题展览,实现王家峪、砖壁两个前方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的全域对外开放,还为八路军前方总部后勤部西堡旧址、八路军前方总部野战政治部下合旧址、前方鲁艺下北漳旧址、抗日军政大学蟠龙旧址、华北《新华日报》安乐庄旧址、冀南银行大坪旧址以及板山红色哨所旧址的征用、修缮和开发利用,为这些红色景点的宣传开放,做了大量前期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另外,我父亲在位期间,还走访邀请老将军题词,重点修建了长乐村战斗纪念碑、关家垴百团大战纪念碑、八路军前方总部后勤部驻址西堡村革命烈士纪念碑和漆树坡村窑洞战遗址纪念碑。经过不懈努力和争取,初步建成了武乡全域没有围墙的抗战遗址纪念馆群落,夯实了武乡发展红色旅游的根基。

    助力重大工程建设 为老区红色文化奠基

图为工作余暇父亲李志宽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留影

    在武乡革命老区,我父亲是名副其实的红色文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父亲就开始深耕挖掘太行山特别是武乡当地的红色资源,研究和宣传八路军抗战文化,撰写八路军研究专题文稿,在全国有影响的权威报刊上刊载发表;组织出版八路军将领在太行及武乡抗战故事等系列丛书,极大地提升了武乡革命老区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品牌宣传,从此武乡老区的知名度、影响力,以及在革命战争年代的重大贡献,和建国后在全国的重要地位便彰显出来,这是历史性的贡献,我父亲功不可没。正是由于这个主因,所以早在1961年3月4日,八路军前方总部王家峪旧址和八路军前方总部砖壁旧址,就双双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9年建国20大庆时,我父亲在县城广场东侧的武乡革命纪念馆,主持策划了主题展览《武乡革命史陈列》,重点展示了武乡在革命战争年代特别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贡献,成为武乡县进行革命史、地方党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我父亲对太行老区红色文化的最大贡献,就是争取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这一重要红色文化工程项目在太行革命老区武乡县的立项建设。首先作为纪念馆筹建组重要成员,多次跑省城、到北京据理力争,向中央有关部门详尽阐述八路军纪念馆修在武乡的历史依据和重要性、必要性,还为争取邓小平同志题写馆名出谋划策,多次奔忙。当时,父亲除了参加基建工程可行性报告和红色旅游景区规划方案的撰写、论证外,全力以赴挂帅展览陈列大纲编写组,主持策划撰写主题展览《八路军太行抗战史陈列》陈列内容大纲及设计展示方案,同时还亲力亲为,组织人马编写《“八路军太行抗战史陈列”解说词》,培训讲解员队伍,为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基建工程、主题展览圆满完成并如期对外开放,作出了公认的重要贡献,向党和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时隔16年,我有幸调入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工作,策划主编了主题展览《八路军抗战史陈列》设计大纲和展陈方案,历史的机缘巧合,展陈的重任落在我们父子两代人身上,当时《山西日报》记者以长篇通讯“两代人的追求”为题作了专题报道。历史雄辩地证明: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落户武乡,为革命老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拓展红色旅游,带动老区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造福千秋万代的巨大作用。

    时至今日,中央和各级领导频频视察和关怀武乡老区;政策与资金对革命老区的倾斜;武(乡)墨(灯)地方铁路的建设;长(治)太(原)高速公路、郑(州)太(原)高铁途径并专门在武乡设站,武乡通用机场的建设,等等,这些辉煌而惠民的时代成果,都与我父亲那代人呕心沥血高频次研究宣传武乡在革命战争年代的重大贡献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重要地位因果相承,功不可没,我们武乡老区人民要永远铭记他们恩泽千秋的历史功绩。

    围绕抗战题材创作 开创老区革命文艺先河

图为1965年11月,父亲李志宽在全国创作会议上留影

    我父亲从事文学创作的最早印记,可追溯到长治师范读书时期,那时父亲是热血沸腾的文学青年,组织创办了文学校刊《长师青年》,为该刊撰写了大量稿件。参加工作后,便利用革命老区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以太行抗战为主题进行军事题材文学创作,开启了武乡老区革命文艺的先河。父亲早期的散文代表作《圣人泉》,在《人民日报》文学副刊发表后,引起全国文学界轰动,著名作家吴伯箫在《北极星》代序《多写些散文》一文中,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父亲最早组织编写出版的文学作品集有《革命领袖在太行》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山谷里的火光》。长篇报告文学《少年英雄李爱民》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发行后,被团中央和国家少工委列为全国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必备学习教材,之后不久父亲很荣幸出席了全国青年积极分子创作会议,受到了朱德、周恩来、叶剑英、彭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会上结识了鲁迅先生夫人许广平以及郭沫若、茅盾、巴金、赵树理、刘白羽、阮章竟等中国文坛泰斗,和他们一一握手并赠送了《少年英雄李爱民》一书。

图为1994年12月中国作家协会为父亲李志宽颁发的中国作家会员证

    父亲喜欢用朴实通俗的纪实文学语言,浓墨重彩地描写太行抗战中八路军和太行根据地人民,用鲜血和生命演绎的慷慨悲壮、浴血奋战的壮丽凯歌,一生文学创作成果颇丰,创作出版的主要文学作品有长篇历史演义《虎团春秋》;纪实散文集《圣人泉》和《回声集》;长篇报告文学《朱德总司令在太行》、《朱德儿童团》和《少年英雄李爱民》;长篇纪实文学《邓小平在太行》;报告文学作品集《巍巍太行山》和《太行烽火铸女杰》等30余部,另外在整理父亲书稿时,惊喜地发现了父亲创作的抗战题材长篇电影剧本《红笛》和长篇电视连续剧本《八路军总部在太行》等手稿。父亲一生共计发表上千万字纪实文学作品,为太行老区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当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和长治市作家协会理事和武乡县文联名誉主席,为太行老区人民赢得了中国文学界的崇高荣誉;入编《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和《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山西电视台、《山西日报》曾多次报道了他的创作成果和先进事迹。

    钻研太行抗战历史 大力弘扬八路军文化

图为父亲李志宽研究撰写出版的主要学术著作

    在老区人民心中,父亲是研究太行抗战和八路军文化的活字典。他珍藏和酷爱太行抗战史料就像爱惜自己生命一样重要。他总是把采访征集到的抗战资料,分门别类,按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等课题中的人物与事件,进行专题研究,发表专题文稿和出版专题图书,期间重点研究出版了《朱德总司令在太行》;参与主编出版了《邓小平在太行拾录》等重点图书。我父亲对八路军研究的重要贡献,就是通过研究梳理大量的抗战文献资料,主撰完成了重大课题《八路军总部转战华北纪事》,这本书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发行,而且多次再版,成为全国专家学者研究华北抗战的重要参考辞书。后来,我牢记父亲的殷殷嘱托,研究撰写完成了另一个重大课题《中共中央北方局转战华北大事纪略》,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山西文史资料》月刊,我们父子两代人又一次珠联璧合,圆满完成了八路军前方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这两个重要课题的研究,被列入八路军华北抗战的最新研究成果。

图为父亲李志宽主编出版的学术研究辞书

    父亲对太行抗战研究还有一个特殊贡献,就是参加主编了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组织编写的“太行抗日根据地”研究系列丛书,这套书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这套丛书主要包括《太行抗日根据地史稿》、《太行抗日根据地大事记》以及太行抗日根据地的党的建设、军事武装斗争、财政经济建设、文化事业、交通邮政、等专题分册,可以说这是父亲对太行抗战研究的重大贡献。

    关于我父亲太行抗日根据地民兵专题研究成果, 主要发表在《全国民兵英雄传》、《山西民兵英雄传》以及日文版《人民中国》月刊和英文版《中国文学》月刊上。他还对八路军制药厂和兵工厂进行专题研究,组织编写出版了《艰苦岁月—北京制药厂厂史》和《柳沟烽烟—八路军柳沟兵工厂厂史》、《武乡妇女运动史》、《武乡青年运动史》等专题著作。父亲在太行抗战研究领域的孜孜不倦,辛苦笔耕,赢得了领导、专家的高度赞誉,成为太行老区人民心中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主政史志部门 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

图为父亲李志宽(右)与原山西省政协主席武光汤(中)、武乡第一个共产党员李逸三(左)座谈中共武乡党史

    俗话说,编史修志是百年大计、千秋伟业。我父亲主政武乡史志部门以来,大刀阔斧,雷厉风行,首先主持筹建了武乡县史志办公楼,大门悬挂“中共武乡县委党史研究室”和‘武乡县地方志办公室’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当时,主持编修《武乡县志》是我父亲任内重要而艰巨的历史文化工程,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他首先从全县各地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强有力的写作班子,然后制定纲目,任务到人,委派到各相关基层单位,按照概述、地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人物、大事记和附录的框架划分,帮助各单位编写专业志,比如说《武乡财政志》、《武乡文化志》、《武乡外交志》等等,最终依据各专业志书,压缩提炼成各编章所需要的文字稿,对于“概述”等总览全局的篇章,父亲总是亲自操刀,废寝忘食地伏案撰写,费尽了心血。编写“人物编”时,父亲更是格外小心,严格把关,具体商定了各类人物的入编规格和条件,特别是根据历朝历代编写史书的体例和规矩,提出了“生不立传”的重要历史遵循,我们后来从事编史修志的同志一定要铭记这一条铁规。这样经过大家同心协力,辛苦拼搏,一部凝聚着无数人心血的传世之作《武乡县志》终于诞生了,作为建国以来山西省第一部社会主义新县志,荣登山西全省各县编史修志的榜首,受到了省市县各级政府及上级专业部门的表彰与嘉奖,同时受到中国地方志编纂领导小组的通报表扬。记得《武乡县志》发行剪彩的那一天,武乡县城主要街道鼓乐喧天,彩旗飘扬,鞭炮齐鸣,一派红红火火的节日气氛,我父亲身披红缎,胸前佩戴大红花,健步走在庆祝游行队伍的前列,一辆大卡车满载着《武乡县志》巨幅彩色模型缓缓行驶在游行队伍里,这一精彩瞬间,已经永远留存在武乡老区的经典影像里,成为武乡老区人民永久的荣光,融入永恒的记忆。

图为父亲李志宽(前排中)在《武乡县志》出版发行庆功大会上

    在史志办主政期间,我父亲还主编出版了《中共武乡简史》和《中共武乡历史大事记述》(新民主主义时期)等重要党史图书,其中《中共武乡简史》简明读本为县里现在正在进行的武乡党史教育馆主题展览《中国共产党武乡历史陈列》,提供了展陈蓝图和框架遵循。期间,作为武乡县政协常委,主持编印了《武乡文史资料》,辑录了大量珍贵而鲜为人知的地方党史资料,为研究与宣传武乡党史,提供了纲领性文献。

图为庆祝山西省第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武乡县志》出版发行大会时的游行队伍

    挖掘研究党史领域的武乡历史文化名人,我父亲也是劳苦功高,重点研究主编了百万字的《高沫鸿诗文集》(上下册),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另一部是《武光汤文集》,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由于史志研究成果斐然,我父亲被评为社会科学系列副研究员高级职称,多次被省市县评为劳动模范,光荣入编《中国大百科全书专家人物传》。

    主讲太行抗战 让太行精神薪火相传

图为父亲李志宽(中)在研究座谈太行精神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父亲退休以后,依然致力于八路军太行抗战史的研究,致力于太行精神的挖掘与宣传。他常常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到王家峪、砖壁等八路军前方总部旧址,给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讲解艰苦卓绝的太行抗战岁月,还不辞辛劳,应邀深入广大乡村、部队机关、大中小学,被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学院、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长治学院等省内外高等院校和全国重要馆院授予“荣誉教授”光荣称号,为大专院校思政课和研学活动做专题讲座,宣讲八路军太行抗战光辉历史,解读伟大而深邃的太行精神,听讲人次总计高达100万人,为宣传太行精神立下汗马功劳。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石仲泉:最伟大的“战神”:统帅抗美援朝战争的毛泽东(下)
·下一篇:无
·特稿:从吕永兴诗歌看其“三见”人文情怀
·石仲泉:最伟大的“战神”:统帅抗美援朝战争的毛泽东(下)
·红色头条-石仲泉:最伟大的“战神”:统帅抗美援朝战争的毛泽东(组图)
·特稿:湖南省桑植县龙潭坪镇:红军将士血染红军树 红军树下枯井救贺龙(组图)
·特稿:退役军事装备有了“归宿” 落户东海安峰山烈士陵园(组图)
·特稿:秀才之后成战士,他是东山保卫战的功臣(组图)
·红色头条-卫鸿: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第二次自我革命理论研讨会纪要(组图)
·特稿:英雄魂居故里,传承先烈遗志(组图)
·红色头条:四次调研四堂党课,总书记指导主题教育深入开展
·特稿:四川广安:酷热中的党日活动(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李东光:不朽的贡献 无尽的思念——为父亲李志宽诞辰
特稿:不朽的贡献 无尽的思念——为父亲李志宽诞辰9
特稿:从吕永兴诗歌看其“三见”人文情怀
71岁邢台首富,豪砸600亿卷光伏
李春明:台海,台海——我们中国的家门口!
胡锦涛母亲李文瑞,美丽端庄,超高颜值!
蔡诗华·新古风·亿兆粉丝毛泽东
“女铁人”孙晶岩(图)
石仲泉:最伟大的“战神”:统帅抗美援朝战争的毛泽
红色头条-石仲泉:最伟大的“战神”:统帅抗美援朝战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歌颂祖国 唱响云南 助力乡村振兴——红色文化艺术节启
特稿:想念伟人
特稿:感恩党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