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革命圣地延安,大家耳熟能详。鲜为人知的是,抗战时期的延津,同样孕育、见证了红色革命的星火燎原。
延浚汲淇四县边抗日根据地是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延浚汲淇四县边办事处在抗日战争战略反攻的前夜诞生,在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中撤销,无数革命前辈为开辟和巩固四县边区英勇奋斗,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0年8月,受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二地委派遣,共产党员李先贤来到延津发展党组织,建立根据地,扩大解放区。
10月,李先贤由二地委介绍,在浚县结识了由焦作返乡独自坚持斗争、与组织失去联系的党员姚步霄。
李、姚二人结合实际进行了分工:姚步霄继续利用合法身份宣传抗日救国,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李先贤侧重于发展党组织。经过努力,延津、浚县、汲县、淇县四县边区的抗日工作取得很大展。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德、意、日逐渐陷于不利境地。中国抗日战争度过了严重困难的时期,冀鲁豫边区军民开展了英勇的反“清乡”、反“扫荡”、反“蚕食”斗争,八路军冀鲁豫九分区主力部队在张国华、赵承金率领下发起卫南战役,向四县边区的日伪军发动了强大的秋季攻势,歼灭日伪军5600余人,巩固和恢复了大片根据地,延津、浚县、汲县(卫辉)、淇县四县边区由敌占区变成游击区。为了有力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共冀鲁豫分局决定,开辟四县边根据地。
1943年8月,中共延(津)、浚(县)、汲(今卫辉市)、淇(县)四县边工委成立,李先贤任工委书记,并筹备建立了延浚汲淇四县边抗日行政办事处,由姚步霄任主任。
10月12日,延浚汲淇四县边区抗日行政办事处在延津县原屯村正式成立,为冀鲁豫四专署辖县级抗日民主政府,下设民政、财政、武装、教育等科。
此外,在1943年12月,根据上级指示,四县边工委、办事处负责开辟第二条南线地下交通线。这条交通线全长110公里,主要担负传送情报、文件,护送干部,为根据地筹措运输紧缺物资的重要任务。
1945年6月,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四地委决定,撤销延浚汲淇四县边工委和四县边办事处,建立卫滨县和延津县。伴随着卫滨、延津两个抗日民主政府的成立,见证星火燎原的“四县边区”政权圆满完成了历史使命,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定格在了历史的辉煌篇章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