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精会神聆听陈列馆讲解员黄朝琴声情并茂的讲解
峥嵘岁月中的李长青
在加巴民族小学担任校长时风华正茂的王醒华(朱建国提供)
秦天真孙子秦淮向陈列馆捐赠秦天真回忆录
秦天真回忆录《风雨八十年》存放到了展柜中
王醒华儿子朱建国向陈列馆捐赠王醒华照片
李长青、王醒华、秦天芬的后代在其老前辈的展版前留影 左起:李长青孙女李玉君、王醒华儿子朱建国、秦天真之孙秦淮、王醒华孙女王家佳
作者应邀与革命前辈后代在展厅合影 左起:李长青孙女李玉君、王醒华儿子朱建国、原黄平县史志办主任潘世仁、秦天真之孙秦淮、福泉县中共地下党员张正光之子张鹤、王醒华孙女王家佳
作者应邀与革命前辈后代在陈列馆门前合影 左起:李长青孙女李玉君、原黄平县史志办主任潘世仁、秦天真之孙秦淮、王醒华之子朱建国、福泉县中共地下党员张正光之子张鹤、王醒华孙女王家佳
担任全程摄影的潘柄戎(左二)与客人在旧州且兰明珠小区参观时留影
王醒华、李长青、秦天芬在加巴民族小学任教时的校貌(绘画)
20世纪70年代绿树掩映下的加巴民族小学
20世纪80年代初,贵州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建国前中共贵州省工委书记秦天真(右)在黄平县飞云崖民族节日博物馆参观时,指着黄平县少数民族分布图上的加巴乡对胞妹秦天芬(左)说:“这是你当年教书和开展党的地下活动的地方。”
加巴民族小学搬迁新址后,其原址新建成了平马小学
秦天芬给凯里县委党史办的信
秦天真回忆录《风雨八十年》
电影《征程之星火》戏照
2023年6月10日上午,星期天,天气晴朗。坐落在黄平县旧州古镇的黄平县革命历史陈列馆,迎来了一批不同寻常的参观者。他们是革命战争年代曾经在黄平工作、战斗过的中共老党员、革命老前辈的后代,此行的目的是追寻亲人革命足迹,赓续红色历史血脉。
怀着对前辈革命活动的景仰,抗战时期在黄平开展抗日救亡革命活动的中共贵州省工委党员王醒华之子朱建国、孙女王家佳,中共贵州省工委党员、中共凯里党小组负责人李长青之孙女李玉君以及中共贵州省工委书记秦天真之孙秦淮、福泉县中共地下党员张正光之子张鹤一行五人,风尘仆仆驱车从贵阳、贵定、凯里赶到他们向往已久的革命前辈工作、生活、战斗过的黄平,在原黄平县史志办主任潘世仁的陪同下,参观了黄平县革命历史陈列馆。当他们在展厅里看到自己的前辈亲人在黄平的革命和战斗事迹,听了讲解员黄朝琴声情并茂的讲述后,无不感慨万千。
王醒华的儿子朱建国(随母姓)激动地说:“很久以前就想到父亲战斗过的黄平来走一走父亲他们走过的路,看一看父亲他们战斗过的地方,但由于各种事务一直不能成行。随着年龄的增大,这也成了我的一块心病。在广州工作的女儿王家佳为了却我们一家人的夙愿,周六特意从广州飞回来。于是我们相约了与父亲一起在黄平从事地下工作的李长青、秦天芬的后人,大家一起来到了父亲战斗过的黄平。黄平县革命历史陈列馆办得很好,黄平县委、县政府,黄平党史部门和黄平人民没有忘记父亲他们这批老革命,作为革命老前辈的后代,我们感到非常欣慰,非常感谢黄平党史部门一直以来对我父亲王醒华的关注和他的革命活动的研究。”
王醒华的孙女王家佳也满怀深情地说:“我是从小听爸爸讲爷爷的革命故事长大的,但总也没有机会到黄平来。这次我们几家革命后代相约一起来黄平,一是对老前辈的告慰,二是让我们切身感受老一辈革命者的革命意志。”
重走父辈路,朱建国显得格外兴奋,当即给远在都匀的八十多岁高龄的姐姐王瑞英打电话:“姐,现在我们已经到了黄平——爸爸工作过的地方。现在黄平建设得很好、很漂亮,等你身体好点你也来走一走嘛,看一看爸爸工作、生活过的地方。”
作为革命后代,秦天真的孙子、秦天芬的外侄孙秦淮十分重视党的历史,曾在《文史天地》《黔山红迹》等刊物发表过不少关于中共贵州地下党组织的研究文章。他说:“党和政府对贵州地下党的功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以真名实事反映贵州地下党活动的电影《征程之星火》已于今年5月4日起在全国上映。战争年代,我的爷爷、奶奶和我的爸爸都是中共地下党员。当年,爷爷把自己的亲妹妹送到偏远的黄平苗乡来开展党的地下工作,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今天我们重走老一辈走过的路,也是一次不忘初心、赓续红色血脉的革命传统教育。爷爷晚年写了一本回忆录,其中讲到了黔东南、黄平地下党的工作情况。他一直想到黄平来走一走、看一看,但直到临终一直也来不成。这次我把他的书带来了,一是了却他老人家的心愿,二是给黄平党史部门和陈列馆做个纪念,也许对大家今后研究那段历史有一定帮助。”
座谈中,大家对王醒华、李长青、秦天芬在黄平加巴民族小学的革命活动进行了回顾。李长青的孙女李玉君、福泉县地下党员张正光的儿子张鹤在座谈中也提供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史料。
李长青,1910年生,凯里人。1929年考入贵阳男子师范学校,1934年经中共贵州省工委负责人秦天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下半年贵师建立党支部,李长青为支部负责人。王醒华,贵定人,与李长青同是贵阳男子师范学校同学,中共党员。
1936年,华侨巨商胡文虎、胡文豹兄弟捐赠巨款在贵州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创办12所学校,以发展民族教育,省立黄平加巴民族小学就是其中之一。1938年夏,贵州省教育厅委派贵阳男子师范学校毕业的王醒华到加巴民族小学任校长。王醒华行前向中共贵州省工委书记秦天真请示到校后的工作,秦天真介绍并指派其妹秦天芬(贵州“学联”成员,化名姚素芬)随王到校任教,并指示王醒华到凯里与中共凯里党小组负责人之一李长青联系,互相配合开展党的工作。
自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离开贵州后,中共贵州省工委在贵阳的机关驻地和贵阳男师党的外围组织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工委书记林青和组织部长刘雪苇等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为使党组织和党员免遭敌人的逮捕和镇压,减少损失,省工委及时采取了“隐蔽精干,分散活动,重点转向农村,在边远地区,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军事工作”的斗争策略。当时在贵阳的中共党员李长青与男师被捕学生有来往,已引起敌人的注意。遵照省工委的指示,李长青于同年10月返回凯里,经组织介绍与李光庭(松桃人,省工委军事小组长)会面。这时在凯里活动的中共党员也增加了不少,且具备了较好的群众基础。经请示上级批准,成立了中共凯里党小组,李光庭、李长青为负责人。王醒华到凯里与李长青(王与李都是男师同学)联系后,认为凯里、谷陇、施洞、革一、旁海既是边远地区,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国民党统治势力较弱,便于隐蔽开展工作。李长青决定随王醒华到加巴民族小学任教导主任,秦天芬及李长青之弟李长和为教员。
1938年8月,王醒华、李长青、秦天芬来到加巴小学后,以学校为阵地,以教书作掩护,广泛宣传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日、坚持反共的罪行。他们虽然只是十八九、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但机敏果敢,办事老练,十分活跃,学校立时呈现朝气蓬勃的景象。
时任中共贵州省工委书记的秦天真在回忆录《风雨八十年》中写道:“同年(1938年)夏天,我介绍秦天芬随党员王醒华去‘黄平加巴小学’(当时是省立民族小学,王任校长),用化名姚素珍在那里以教书为掩护,同任教导主任的党员李长青一起,在少数民族中开展工作。他们不仅在学生中教唱抗日歌曲,还组织学生到群众中去演唱,由学生用少数民族语言向群众翻译歌词的内容和意义,还到凯里、谷陇、重安江、旁海等地走乡串寨,结交了一批少数民族朋友,开展抗日宣传。李长青学会苗族语言,用苗语讲解党的抗日统一战线,并揭露国民党制造民族分裂的危害,深得少数民族同胞的欢迎和信任。”
1982年7月31日,秦天芬在写给凯里县委党史办关于陈松录同志地下党员问题的一封信中说:“我是一九三八年下学期起在黄平加巴小学至一九三九年上学期结束后离开此校的。这一段时期,陈松录同志曾否去加巴小学找王醒华接头过,我再回忆,想不起来了。李长青同志亦在加巴小学教书,但他是一九三八年下学期就到任的呢?还是一九三九年上学期才去的,这个时间上我记不准了。总之,李长青同志和我们在加巴小学一块教过书,这是肯定的。在加巴小学,我们利用教学之便,教唱革命歌曲,宣传抗日,业余广泛和农民结交朋友。教他们识字和宣传抗日,我们是搞了这些活动的。”
在加巴小学开展革命活动期间,王醒华、李长青、秦天芬等十分注意与地方上层人士建立友好关系。他们大胆而又谨慎地接触各族上层人士和社会名流,作思想转化工作,争取同情和支持。他们主动与谷陇区长潘开武(苗族)和当地少数民族绅士潘开文,旁海清江河保安大队长王朗轩(外号王猫三)和王西安,台江潘致和、邰胜江,重安开明豪绅黄东甫等人“攀亲拉故”,频繁接触,广泛宣传抗日救国大义。通过宣传教育,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大多数当地名流和上层人士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抗日统一战线主张。他们十分注意与地方上层人士建立友好关系。王醒华趁王朗轩儿子再婚之机,与李长青一道给王家送礼,并亲自书写对联“琴瑟续弹谨祝康乐无量,鸳鸯再配共庆欢聚一堂”表示庆贺。对联笔锋刚劲有力,颇得王朗轩赏识。到王家喝酒时,王醒华趁机与王朗轩认家门。从此以后,彼此来往更加密切。他们平时往返于加巴、旁海之间开展活动,王朗轩都派卫兵护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