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姜华山在锦屏县烈士陵园祭拜红军烈士。
4月3日,姜华山在锦屏县烈士陵园祭扫的红军烈士墓。
4月3日,姜华山在锦屏县烈士陵园祭扫红军烈士。
4月3日,姜华山在锦屏县烈士陵园为红军烈士上香。
4月3日,姜华山在锦屏县烈士陵园为红军烈士写的祭灵诗。
梨花风起正清明,鲜花一束祭故人。4月3日,清明节将至,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烈士陵园内松柏森森,前来祭扫瞻仰烈士的人络绎不绝。一位身着深黑色服装的老年男子缓缓来到一块“红军烈士墓”碑前,凝视片刻后,躬身深深地拜了三拜,接着摆好水果、酒水等祭品,再将一束白菊和一把香纸恭恭敬敬地轻放在碑前,最后小心翼翼地擦拭着碑体。花束里边竖着的一张黄纸尤为显眼,字迹工整地写着一首诗:
英年投身报国家, 雄心壮志走天涯。 永生长眠红土地, 存得浩气耀中华。
落款为深山苗民拜。
他叫姜华山,是当地土生土长的苗族人。4月2日,他专程从贵阳赶车回来,在锦屏县城留宿一晚,天亮后第一件事就是直奔县烈士陵园为一位无名红军战士扫墓。
“老家塘东明天才挂亲,得先把这位红军战士的墓挂了才放心!”姜华山说,“我五六年都没有回家过年了,但每年清明节无论如何都得回来一趟!”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背后却埋藏着一段传流了88年的红色故事和一个接续了88年的守墓故事。
2022年1月27日,是一个值得姜华山铭记一生的日子,当天,锦屏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将散葬在县内河口、启蒙的四名红军烈士遗骸迁入县城烈士陵园进行集中安葬,本该参加此次迁葬入园仪式的他高兴的同时更多的是不舍与愧歉,因其祖孙三代及塘东村民共同守护的无名红军战士成功“归队”了,但因下雪封路远在贵阳的他未能来参加这个迁葬仪式,无奈只好委托弟弟代其前往。直到清明节,他才能携家人从贵阳赶来,第一时间给这位“老朋友”上香扫墓。
每年清明,与父亲姜家烈最后一次在塘东红军墓前祭拜时的情景历历在目,遗言般的叮嘱言犹在耳:“我们家要把红军坟当作自家的祖先来祭扫,代代相传,不得间断!”
一句诺言郑重如山,世世代代用心守护。
姜华山是锦屏县河口乡塘东村人,村里有一座由他祖父姜敦俊亲手埋葬并修砌的红军墓。自打记事以来,他们家每年都会去给红军墓上香祭扫,祖上三代至今88年从未间断。
“那位红军与塘东有缘,我们要把这段红色故事继续传扬下去,让爱党拥军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在塘东小学教书时,姜华山每年都会在“七一”建党节等重要节点组织学生前往红军墓缅怀先烈,并讲述着那段引以为豪的红色故事,教育他们勿忘历史,感恩奋进。
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六、一军团先后经过河口乡塘东村,在塘东半坡和敌军进行激烈炮战。当时一名战士因受伤倒在路边,被村民姜敦俊在砍柴回家的路上发现。这名红军战士向他讨水喝,姜敦俊急忙扶他坐好,并找来井水给其喝下,且好心劝他留下来休养。不料,这位红军执意赶路,喝完水后艰难前行。
次日,村民发现一具尸体躺在山坳边,姜敦俊闻讯赶到现场,得知这就是昨天自己遇到的那位红军战士后悲痛不已。一路上,这名战士牺牲前爬行的痕迹清晰可见,姜敦俊被深深震撼了。随后,遂与其他村民一道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将该尸体悄悄埋葬在松树岭。
有一次,有人把红军坟周围的松树砍光,准备开荒种地。姜敦俊得知后,立即上前制止,并告之林中土堆掩埋的是一具红军遗体。此后,再也没人敢动这座红军坟。
解放后,姜敦俊把坟墓修缮一新,并在坟前立了一块写着“红军烈士墓”的墓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