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根,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曾经服役在闻名全国的“硬骨头六连”,历任班长、排长、副连长等职,先后荣获南京军区“神枪手”奖章、全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奖章,两次荣立三等功;在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他独自擒获敌少尉排长,毙敌6名,摧毁敌暗堡3个;他身中83枚弹片,在左眼失明、左肩锁骨断裂的情况下,他咬牙把流出肠子塞回腹部,把敌人的工事炸毁……他因此成为了老山前线叱咤风云的战斗英雄,荣立一等战功。他是全军英模报告团成员之一,多次受到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拖着伤残有身体,他从副团职领导岗位转业在江西省公安厅的副科级的岗位上,他不计得失20年如一日,以超凡的毅力克服伤残、建功平凡岗位,又21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和南昌市“最美退役军人”或立功嘉奖。
2019年9月,王健根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纪念章”。
2019年10月1日,王健根作为“优秀退役军人”代表受邀出席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典礼活动;2021年7月1日,他再次作为“英雄模范”代表应邀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出席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如今,早已是浑身伤痕累累的王健根,退休后却没有选择“船到码头车到站”地坐享其成,而是投身在了江西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志愿者、南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老兵宣讲团”的行列中,把高唱传承红色文化之歌作为新的战位,以自己不懈的付出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2022年7月26日,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李红军专程走访慰问了王健根,并拉着他的手深情地赞叹道:“在老山前线作战期间,尤其是在自己身负重伤的情形下,你全然不顾个人的生命安危,冲锋陷阵,并机智顽强地克敌制胜……这种为了民族大义,舍身忘死的奉献精神和担当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退休不褪色 铁心永向党
2021年2月,王健根从江西省公安厅宣传处二级调研员的岗位上光荣退休。一生拼搏、载誉无数的他,再一次面临着人生的转折。他想过,自己辛劳了一辈子,流过血负过伤,已是病痛缠身……如今退休了,也该彻底放松,乐享清闲自在晚年生活了。可他转念又想,难道自己的晚年生活仅剩下光为生死而活着?不能,绝不能!应该拥有更丰富、更充实的精神生活。也有位熟知王健根组织协调能力和文字功底的单位领导,在得知他已经办理退休手续后,很快找上门来,要以每个月6000元的酬金聘请去为单位服务。在遭到婉拒后,当即表示如果嫌薪酬少了还可以往上加。王健根对此不为心动,说:“这不是钱能解决的问题”。
在几位部队老首长的引领下,王健根有幸“作客”江西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在这里,他那一腔热血再次被沸腾:这是一个由新四军老战士、革命先辈后代、资深史学家等发起成立的社团组织,大家都是志愿者,30多年如一日,不取分文报酬,倾情于党史军史研究,宣传铁军精神,传播红色文化……一种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决定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心,投身到这支志愿者队伍中来,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继续摇旗呐喊,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加入江西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后,王健根被推选担任副会长兼宣传委员会主任的岗位上。从此,他把满怀激情投入到了日常工作中。因为身边绝大多数都年近七旬以上的老同志,他既是组织协调员,更多时候是勤务员,事事亲力亲为,时常也挑灯夜战,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研究会宣传工作的建设和发展之中,不图名利,不计报酬,一身正气,为传播红色文化而默默奉献着。
刚开始进入研究会工作,他曾经历了不被人理解和支持配合等困难,甚至有人质疑其入会做志愿者的动机。但他没有因此退缩、懈怠,选择了诚恳坚持和埋头实干,从不在人前谈起自己以往的辉煌经历,而是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展示在大家面前。他心中常想那些牺牲的战友,常念组织对自己的教育培养,内心对党的忠诚和对事业执着追求,才是他永远不变的红色情怀。
无论走到哪里,在什么岗位上,王健根都十分注重把“硬骨头六连”的好思想、好作风带到哪里。在工作上,他始终坚持高标准,坚持求实创新。结合工作需要,他成功策划组织了多项研究会的重要宣传活动。研究会有自己的杂志、网站、微信公众号和革命传统宣讲团等对外宣传窗口,他首先通过招聘红色宣传志愿者的形式,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新闻通讯员队伍。接着,从规范宣传工作秩序、完善宣传工作纪律入手,严格管理,勤奋努力,确保了所有对外宣传内容的及时有效和准确无误,建立确保了宣传工作始终充满正能量。去年初,研究会在巩固、发展、提升现有13所大中专院校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共建成效的基础上,又选择了与大余县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南昌新四军军部、中共东南分局、上饶集中营、黄道故居、方志敏烈士陵园等10个革命旧址、纪念场馆开展共建活动,王健根凭借这一独独资源的条件,积极与新闻媒体开展合作,与记者共同走近红色旧址,充分发挥红色场馆、景、物和事件连接时空、见证历史的独特优势,让红色文物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活教材”,促进了理论与实地场景的交融,增强了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
接着,他又把这些创新工作的实践体会、经验做法和新四军老战士英雄事迹采写成新闻稿、文章积极向媒体推送。有53篇被新华社、《人民日报》《民主与法制》《江西日报》、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和省市媒体刊登发表,不断提升了研究会的宣传工作效力和影响力。
可有又多少人知道,王健根那是在克服了左眼失明,左手神经受损、活动功能受限,乙状结肠被截去80公分,头部因残存弹片、患肿瘤(2017年2月,左眼眶尖部查出肿瘤,由于头部残存金属弹片,加上肿瘤位置较深,医院无法通过先进设备或提取病灶作病理分析,恶性程度无法诊断)时常疼痛难忍,靠吃安定止痛药等困难,坚持在电脑上或手机屏幕上完成的呢!
同志们有时见他头痛了,便悄悄地躲着吃药,都力劝他要多注意休息。可他说:“这不算什么,比比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我已经是很幸运的了!”他坚持始终不完成当天工作任务不撒手,时常废寝忘食地工作。
就这样,王健根从组织好每一次活动、讲好每一堂课、写好一篇文稿等平凡小事入手,担负起研究会宣传工作的重任,且都做得有声有色。
王健根永葆共产党员本色,勤奋奉献的实际行动,犹如一缕温暖阳光照亮了身边人的心,为许许多多的人送去了温暖和感动,也赢得了新四军老战士和革命先辈后代们的广泛赞誉。
伤残志不移 余热添新辉
王健根是英雄,同样也是伤残人。
他曾在闻名全国的“硬骨头六连”服役。1984年7月至1985年6月期间,王健根在云南老山前线,焦土裹身、横刀敌阵,先后7次出色完成进攻和防御战斗任务,摧毁敌人火力点工事3个、毙敌6名、俘敌1名。特别是在1985年3月8日的进攻战斗中,王健根头部、腹部、左胸部等80多处被敌人炮弹弹片击中,在左眼失明、肠子被打出来的情况下,他毅然咬牙把肠子塞回腹部,把裤腰带往上提,压住伤口,坚持把威胁战友生命的敌火力点炸毁,为连队赢得战斗胜利作出重要贡献。为此,军党委为他荣记了一等战功。
是医护人员经过4昼夜的竭力救治,才把他从死神手中抢夺了回来。历时11个月的住院治疗,医生为他做了8次手术,取出80多块弹片……如今,王健根左眼失明、乙状结肠被截去80公分,左肩锁骨断裂,左手部分功能受限,头部、左额等部位仍残留弹片,被评为二等甲级伤残。
他虽然拖着残废之躯,却始终不失坚强意志。他说:“即使是一颗流星,也要把光留给人间。”
在此后的37年间,无论是在部队还是转业到公安系统,他都以被誉为“中国保尔”的吴运铎为榜样,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伤痛折磨,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为党和人民工作。
要问他心里想什么?王健根说,他眼前总是浮现当年战场的情景:一排排战友冲上去,一排排战友倒下来;一排排战友再冲上去,一排排战友再倒下来……
在1985年“1•15”战斗中,敌人向我116号这个面积不足300平方米的阵地倾泄了1.86万发炮弹,平均每平方米落弹62发以上,硬是将这座石质山头削矮了5.2米多。他奇迹般坚守5个昼夜,直至战斗取得最后胜利。
在无名3号这个地势低矮、三面受敌的阵地上,每时每刻都在流血,每天都有战友牺牲。当他和战友在这里坚守了37天后,撤出阵地时,与他一起登上阵地的47名战友,只剩下11名还能参加接下来的进攻战斗。
……
他总是与牺牲的战友相比,不断激励自己工作斗志。
同志们说,王健根仍然像在部队和从警时那样,始终保持“战备思想硬、战斗作风硬、军事技术硬、军政纪律硬”这些“硬骨头六连”的思想作风。他不仅努力克服自己因身体伤残所面对的诸多困难,而且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表现出很强的组织观念和大局意识。
2021年3月,王健根88岁的母亲不幸跌倒,导致盆腔骨断裂、两节脊椎外伤性榻陷而瘫痪……得知为自己辛劳一生的母亲摔伤的消息,他落泪了,并默默地把悲痛埋藏在心里,此时他手头上的工作特别多,正在筹办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与省内10个革命旧址纪念场馆共建教育基地的洽谈、挂牌和江西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宣传工作会议等等。他一边做好自己分管的各项工作,一边动员弟弟放弃自己的工作照顾母亲。当这边的工作稍有空隙时间,王健根才请假租车护送母亲去广州治疗。既使身在母亲的病榻前,他还惦记着研究会的工作,用电话远程协调处理工作,用手机审批修改新闻稿件。医生诊断母亲将终生瘫痪在床,他只用4天的时间,把母亲后续的治疗、休养护理等事务安排好后,就迅速赶回研究会投入工作。王健根的爱人身体也不好,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经常是赣州、杭州两头跑,既要照顾好孙女,又不忘协调照顾婆婆。
2021年6月,王健根在赴乐平县出差的途中,获悉的儿子家中喜添二胎。他既高兴又犯愁,高兴的是家中添了个宝贝孙子,愁的是自己负责的一摊工作怎么办。但他无论如何也难以割舍这片红色的情怀。于是,他舍小我为大家,以研究会工作为重,千里奔波于杭州与南昌两城之间。孩子们对父亲不取分文的退而不休难以理解,他便耐心解释、说服,促使全家取得共识,给予支持。他的所为很快感动了研究会的同志们,纷纷表示以王健根同志为榜样,克服一切困难,为“讲好党史故事,传承红色文化”而不懈努力!
奉献赞歌起 难忘是初心
什么是初心?王健根是这样理解的:“就是我们面对庄严的党旗国旗,高举起紧握拳头的右手,向党、向祖国和人民立下的铮铮誓言。
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当他因伤残已不再适合留在基层连队带兵训练时,他奉命进入师机关当起了宣传干部。弃武从文,一切从头开始。在南京政治学院新闻传播系学习时,他像攻山一样发起冲击,不仅被评为“优秀学员”,还受到了学院的嘉奖。毕业后,他成为军级单位的“新闻发言人”,他先后撰写了数千篇稿件刊登在各大报刊,连续8年被南京军区政治部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有7篇作品获得全国、全军新闻奖。
2000年9月,王健根从副团职领导岗转业到省公安厅,他把副科级岗位当战位。从不计较名利得失,一心扑在自己热爱的宣传工作上,无论是汶川、九江地震,还是抚州唱凯决堤;无论是冰雪灾难,还是新冠疫情肆虐;无论是扫黑除恶斗争,还是打拐解救妇女儿童……他都义无反顾地出现在第一现场,及时写出了一篇篇有血有肉、有分量的真实报道,先后推出了潘堃、陈勇奇、陈永林、陈海英等令百姓信服的公安英模典型。
2009年,王健根担任《江西公安》杂志社总编。在他的精心策划与编辑下,《江西公安》连续两届被评为全省连续性优秀内刊一等奖。在公安厅工作20年间,他从来没因为自己过去的辉煌向组织伸手,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伤残而放慢前行的脚步。21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和“最美退役军人”或立功受奖。
在王健根退休刚接手研究会宣传委员会工作时,恰逢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诞辰和全国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宣传工作要求高、任务重,压力大。
首先,下大力加强宣讲团的建设。他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和新四军老战士回信精神和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通知精神,组织召开由新四军老战士、资深党史学者和宣讲团成员参加的工作会议,研究布置党史宣讲工作任务。接着,通过走访党政机关和大中专院校,听取需求意见建议,研究修订宣讲选题、规范宣讲内容、组织人员培训、制作多媒体课件、创新宣讲形式等一系列措施,使今年宣讲团的工作无论是在宣讲内容、质量,还是在听众场次数量、受欢迎程度上,都大大提高了一个层级。截止2022年12月底,仅省新会宣讲团便先后在北京、浙江、深圳及全省参与宣讲、座谈、对话等各类党史宣讲活动151场,直接受众达18.6万余人次。由于宣讲内容大多亲身经历或专门研究、宣讲形式上采取了线上线下、视频连线或面对面互动交流等新颖别致的创新,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受到省委党史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充分肯定。
为了加强协作和扩大影响力,王健根还主动承担起相关的联络工作,与许多共建单位加强联系交流合作。
其次,建立共建基地工作沟通协机制。王健根兼任宣讲团政委之职,针对共建教育基地中有的单位组织不全、活动较少的实际,他主动与宣讲团团长唐路凯等一起,与共建单位设立了微信工作群,建立健全工作沟通协调渠道,推动了各大专院校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的经常性和普及率。与横峰县委、大余县委、上饶集中营等23个单位建立共建教育基地协作关系,推进党史学习宣讲、送红色书籍等活动走进学校、党政机关和企业,促进了革命传统教育走深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