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传承人——葛元仁
小编按:“创龄老年人才实践活动”是在中国老龄产业协会老年宜居养生委员会及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尊严养老基金管理委员会双重指导下开展的公益活动,是以积极老龄化为核心价值理念,以精神需求为根本,以价值再造为使命,为退休长者提供一个健康的、参与性强的活动平台,通过创龄活动帮助退休长者实现其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 文/创龄小君
今天,创龄小君要带大家认识的创龄达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红二代”
葛老师,1947年出生,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66年高中毕业,1968年到山西运城地区夏县插队,1975年被抽调到太原铁路分局当工人、 政工干事,后任团委书记。1977年考入山西矿院电气自动化专业学习,担任大学学生会主席。1982年分配到山西煤炭规划设计院工作,曾任设计室主任,联合党支部书记。1993年调回北京,在机械部设计总院工作。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北京市专家库专家。
葛老师的父亲——国防科研的老专家葛叔平,国家一等功臣,两弹一星测控系统工程第一完成人,国家科技大会双项特等奖获得者……
葛老师回忆到:“那时候的父亲很神秘,我们都是在军功章里了解他”,“其实从我记事开始,到参加工作,一直不知道父亲具体从事什么工作,只知道他在搞国防科研。对他工作情况的有限了解,也都是在他离休后断断续续地聊天中逐步知晓的。”“直到父亲去世,才从父亲所属研究所的悼词中知道,父亲一生先后参加了一百多项重大尖端军事工程的研制工作,获得了26项科研成果,填补了不少军事科研的空白。”
父亲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在父辈革命传统的教育下,葛老师在插队生活中担任民办教师,因陋就简开展教学活动,是全县的优秀教师;担任大队革委会副主任,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在“农业学大寨”中,带领全村社员,开展劳动竞赛,推广科学种田,通过调整小麦品种,平田整地,打深水井,解决土壤中缺失的元素,把6400亩小麦亩产量从历史最高的273斤提高到412斤,是全县的知青模范。他把自己融合当地农民生活中,和农民结下了深厚友情。在铁路担任团委书记后,带领全体团干部学习列宁的《青年团的任务》,深入各车间调查研究,根据青年的特点开展义务劳动,使得临近瘫痪的共青团工作焕发了勃勃生机。他也成为了太原铁路分局“工业学大庆”是先进工作者。77年考入大学后,他担任了整个大学的学生会主席,除了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之外,带领学生会的成员从当时同学们最关心的伙食问题入手,开展各系之间的“爱国卫生运动”评比,进行科学知识竞赛,文艺汇演,体育比赛……,及时向学校领导反映同学们的要求。是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后来在职业选择上也是受了父亲很大影响,对科研事业的热爱也是源于父亲的培养。他在山西煤炭规划设计院担任设计室主任和联合党支部书记时,关心每一位同志的成长,解决他们的困难,是“廉洁奉公”的优秀党员。调回北京后,他作为专家,悉心培养年轻设计人员,参与编写了《北京市图像信息系统管理规范》并审查了不少国家规范。
葛老师谈到自己的父亲母亲,家风纯正、一生清廉。父亲连退休后给予的用车服务都很少使用,母亲对子女要求也甚是严格,不管为老百姓帮过什么忙都不准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父母像一面镜子,时刻提醒我们要传承清廉家风,弘扬廉洁风尚。”
葛老师2007年退休,被聘为中国城市建筑设计院绿色设计中心电气总工程师;黑河知青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华侨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文化青年委员会委员。
退休后的葛老师给自己加了一副重担: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他于2011年在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知青之路》书籍。“这是一个工程师的文字,没有修饰,没有文采飞扬,只有一段朴素而真实的历史”。葛老师描述到:从中学到插队的磨炼,铁路的工作,大学的生活,所有内容都是根据自己的回忆和当时的日记、笔记及相关史料写成,纪实性较强。葛老师以个人的亲身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当时历史背景下,一批插队知识青年的生活、追求、抗争和在实践中的学习、思考,以及“文革”后他们思想和生活的变化,以期引起同时代和后一代人的深思。上山下乡,决定并改变了葛老师的命运,但没有改变上一辈传承下来的进取、奋斗精神,没有改变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党的情怀;上山下乡,使那一代年轻人得到了更好的锻炼,更深入地了解了农村老百姓的疾苦,同时也从农民那里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实践知识。葛老师提起自己的年轻岁月,侃侃而谈,有磨练、有成长,青春无悔!
至今,葛老师仍然老骥伏枥,不忘历史责任。2019年回农村,结合当地情况给全乡干部讲解“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在村里试种非转基因大豆,改良土壤;向中央反映在农村调查的情况;我们看到夏县人民政府网 · 2020-02-15有一篇 “知青葛元仁 心系“故乡”献真情”的报道说:“以党支部名义给村口值班的人买些吃的,切记,不要以我的名义!”这是葛元仁老师与村干部的一段微信聊天。在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时期,他积极向村里捐款1000元,还不想让村民知晓,希望能给疫情防控一线工作的村民及时提供食品保障。
老党员葛元仁同志曾经是西其里村的下乡知青,在西其里生活了七年,是知青代表,也是当时下乡时间最长的知青。葛元仁老师虽然年过古稀,但仅去年一年,他就自费回村四五次,为贫困户捐款,请村民吃饭,为村里捐书。他一直关心村里的发展,想为村民办实事,有空的时候还会回村里转转,看看村里的父老乡亲,跟村干部在一起坐坐,为村里的发展出出主意。他主动与农科院教授联系,想在村里建立种植黄豆基地;打算邀请郑州红薯种植基地董事长,在村里建设投资红薯种植基地,引领村民共同致富,为村里发展尽一份力。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你守“前线”,我援“后方”。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虽然葛元仁老师身在北京,却时刻牵挂村里的人、村里的事。他多次跟村里通电话,关心询问村民在值守过程中有什么困难,“咱们村的疫情怎么样,咱们村没事吧”!在了解到村里的老党员、村干部及部分群众都自发去抗“疫”一线参加战斗,他动情地说,我虽不能和你们一起守护家园,但只要有需要,我就肯定在!……于是便发生了上述一幕。” 又获悉,村党支部收到捐款后回复说:“葛老,感谢您,西其里村民永远忘不了您。这是您对西其里父老乡亲的牵挂是对所有辛勤执勤的党员干部群众的关怀。钱我收了,我和中义商量一下,会处理好的,放心好了……”。禹王乡乡长知道后说:“衷心感谢葛老师对我们禹王乡父老乡亲的关爱关心!在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乡村干部坚守一线,千名党员义务值勤,广大群众献物捐款,在古老的夏禹大地谱写了新时代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共同阻击新冠战‘疫’的华丽新篇章。”
2021年春,他获悉曾经插队的原第四生产队要修路,就立即汇款支持。乡亲们说,葛老师是“不忘初心深入基层,牢记使命为民解忧”的共产党员。
现在他到处为各类机关单位、学校的青年人进行红色文化传承的宣讲。他的红色文化宣讲,从细微事件入手,深入浅出,深深地打动了听众,更让年轻人懂得了红色江山的得来不易,懂得了前辈们为共和国富强而奋斗的奉献精神之可贵!葛老师的红色文化传承宣讲激励着新一代共和国建设者更加踏实肯干、奋发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