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年初,郴州市苏仙区飞天山镇望仙村党总支书记林军旗告知喜讯:去年底我们苏仙区望仙村的“红六军团西征冬茅垅红军养伤地旧址”等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11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今年1月村里被列为湖南省27个红军村之一……
苏仙区即原郴县,位于湘南中心区域,望仙村即原位于湘南横垅山区的横垅村。
今年春上,笔者置身其间,踏访到了一个个感人心扉的红色故事。这些故事在当地代代相传已八九十年了。
朱德点燃革命圣火
1927年11月底汝城会议后的一天,16岁的冯秀富正在村口为人理发,看见一行军人沿着田间小道走来,为首的军官四十出头,一脸慈祥。随后经打听,原来这位军官正是赫赫有名的朱德。
一进村,朱德与乡亲们拉起家常,传播革命火种。他让小理发匠替自己理发时,对大伙儿说:“我们要组织起来闹革命,就要像剃去长发长须一样,干脆而果断地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当天夜里,朱德召集农会主席曾绍甲和林兴槐、邱庆伟等30多人开会。朱德在会上说,目前革命虽然处于低潮,但我们要组织起来发动暴动。横垅一带是大山区,地处三县交界处,我们要发动群众积极响应暴动,建立工农武装,重新恢复农会组织,打土豪分田地,让劳苦大众真正当家做主……
时值深秋,山区寒气袭人。但朱德一席话言简意赅,掷地有声,已在大家心中点燃了革命圣火。年仅17岁的邱庆伟说:“我们要像先前闹农会那样组织游击队与敌人斗。”朱德点头道:“这细伢子说得好,这一天很快会到来啦!” 随后,密锣紧鼓中,郴县城乡开展了年关暴动,继而于翌年2月4日迎接朱德、陈毅率部入郴,自此湘南起义以郴县为中心而蓬勃展开。当时,林兴槐等17名青壮年投身革命,后跟随朱德、陈毅上了井冈山;村里重建了农会组织;邱庆伟等人拉起了一支游击队,一直活跃在广袤的湘南地区……
肖克与冬茅垅的不解情缘
1928年夏天,红四军主力攻打郴州失利(史称八月兵败)。撤退途中,肖克因腿伤复发辗转到五盖山凤林寺,幸得一方丈施以草药疗伤获愈。后方丈告一捷径:由五盖山经东波入横垅山区一路向东有个70多户人家的村寨——冬茅垅,此处可栖,再由此东行可径出资兴矣。
而肖克一行抵达冬茅垅时,游击队负责人邱庆伟率乡亲们已迎出村口,像亲人一样簇拥着他们进村。寒暄中,庆伟说去年深秋朱德军长曾来此号召大家组织起来参加革命,如今村里成了游击队的根据地。肖克连声赞道:“好啊,朱德军长在此给我们指明一条路——那就是毛委员倡导的工农武装割据!好,我部在此盘桓休整几天。”
而一一安顿下来后,房东林大娘已忙碌开了,说要蒸腊肉、做豆腐给红军娃娃吃。两个战士抢着推起磨子……
此情此景,让肖克甚为感慨,感到像回到了家里一样。
自此,肖克和战士们在此得到了很好的休整。同时带领村里游击队开展山地实战操练,讲解游击战术;帮乡亲们洒扫庭院,修盖房屋……
与乡亲们在一起的日子一晃而过。依依离去时,乡亲们一路相送,往战士们手里塞连夜赶制的布鞋和煮熟的鸡蛋……
肖克动情道:“这儿的老百姓很纯朴,待我们像亲人一样。今后无论到了哪里,我都会记得这儿的乡亲们……”
时至1934年8月,红六军团长征过郴县,军团长肖克仍情系横垅山区冬茅垅,特指示将此辟为红军长征首批红军伤病员托付之地。
而直到1988年1月,开国上将肖克将军应邀参加湘南起义六十周年纪念活动期间,专程回到当年的养伤之地——五盖山凤林寺,仍惦念着大山里的冬茅垅。他感慨道:60年前,我就是从这儿翻山越岭去了冬茅垅,与那儿的乡亲们结下了不解情缘……
红军长征伤病员第一托付地
1934年8月11日,任弼时、肖克和王震率部由江西遂川突围至桂东寨前圩,翌日召开西征(长征)誓师大会,宣布红六军团成立。随即,红六军团经汝城、资兴交界处一路西行,8月16日进入郴县(现苏仙区)桥口,受到郴县县委和游击队一路迎送。期间,遵照军团长肖克指示,红六军团分别在锁石桥和槐树下向郴县托付首批伤病员共82名。
此时,已是8月17日傍晚。而听了郴县游击队中队长张东的汇报,肖克指示道:1928年夏,我率领部队途经横垅休整几天。那一带山高林密,群众基础好,且为游击队根据地,将此辟为红军伤病员托付地甚好!
翌日,横垅村的游击队员和乡亲们像迎接亲人一样,将连夜抬送来的82名伤病员安置进了红军临时医院——鹿溪社馆和曾家屋场。
这是红军长征首次系统性、规模性将红军伤病员移交地方治疗,充分展现了党和红军对横垅人民的高度信任和性命相托,横垅村遂成为红军长征伤病员第一托付地,成为中国革命斗争史上一座永恒的丰碑。
大山深处的“甜蜜”
蜂蜜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又称:“岩蜜”“石蜜”“石饴”“蜂糖”。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云:“蜂蜜当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又云其“和调百药与夏枯草同功。”
1934年9月的一天,栖居冬茅垅山里的老人何爹爹拎着一袋蜂糖赶了10多里山路,来到了山下红军临时医院——鹿溪社馆。原来,何爹爹听负责伤病员治疗的刘军医说,伤员的药呀粮呀都很匮乏,如能增加些补身体的东西就好啦!
当何爹爹赶至医院,刘军医一时诧然,继而感动。在这山里,乡亲们的日子过得清苦,这山里上好的蜂糖属奢侈品,都是卖给大户人家换取生计的,平时谁也舍不得尝一口。
这会儿,几位大嫂已冲开一碗碗蜂糖水,一勺勺地喂起伤员们来。一位江西籍小战士喝了几勺蜂糖水,哭了起来:“这蜜糖水好甜,让我想起了妈妈。”
刘军医上前扶住他道:“这蜂糖可是何爹爹一家的生计,乡亲们是真把咱红军当亲人啊,这里就是我们的家。”红军战士听了悄然落泪,紧握着身边乡亲们的手迟迟不愿松开。有了蜂糖,大山里的清苦日子也多了一份“甜蜜”。
直至今日,十万亩大山产出的蜂蜜已成为望仙村村民的主要特产之一,“甜蜜”的生活必将伴随着红色江山永久延绵。
三战冬茅垅
望仙村冬茅垅一带山高林密、地势险要,群众基础好,十万亩原始次森林非常适宜打游击战,国民党曾多次派兵进山围剿,均以失败告终。其中尤以三战冬茅垅为人乐道。
一战冬茅垅:1932年4月,肖仰岳率领游击队在此诱敌深入,布下伏击战,居高临下与敌激战两小时,击毙击伤郴州挨户团20多人,打得敌人狼狈而逃。
二战冬茅垅:1934年5月底,国民党派兵围剿东边山。6月在冬茅垅一带的邱家与徐家,游击队遭到国民党欧阳奎、何左卿部队的围剿。面对装备精良、三倍于已的敌人,英勇善战的游击队员凭着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牵着敌人的鼻子奔走,反而将国民党部队打得晕头转向,鬼哭狼嚎,反围剿取得重大胜利。
三战冬茅垅:1934年11月16日,中央红军进入郴县,湘粤匪首胡凤璋为国民党军带路,一路尾追到桥口雅市。湘南游击队为配合红军突破第三道封锁线,拖住敌人的围追,让红军主力部队顺利通过,采取诱敌深入战术将敌人吸引到冬茅垅一带,打得敌人丢盔弃甲、抱头鼠窜,成功护航红军长征经过了郴县。
离乡背井为红军
国民党分兵3路围攻横垅游击区,其中一路围剿冬茅垅。这一天,敌人强行将村民们赶到晒谷坪,把几个青壮年人捆绑起来严刑拷打,逼问红军伤员的下落。“你们想清楚了,窝藏红匪是要掉脑袋的,为了几个非亲非故的人值得吗?”敌头目凶神恶煞地威胁道,企图让村民说出红军藏匿地点。
可无论敌人怎样威逼利诱,都没有得到红军伤员们的下落。敌头目气得咬牙切齿,便命令部下打烂了村民家做饭的铁锅、鼎罐和桌椅,还牵走了村民喂养的猪牛羊。最后竟恶狠狠地说:“放火烧,看你们骨头有多硬!”
顿时,火光红遍了冬茅垅一带的半边天,看到自己祖祖辈辈栖居的房子被大火烧毁,许多妇女痛骂道:“你们这些天杀的,鸟还有个窝,我们连窝都没有了,你们这些打靶鬼会遭报应的!”几个男青年令人欲冲上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均被年长的老人紧紧地拉住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凶残的敌人将冬茅垅的房子全部烧光,共烧掉73栋房子,把山上的老百姓全部赶到山河的新湾里去了,老百姓过着离乡背井的凄惨生活。
邱娭姆舍命救红军
国民党调集重兵围剿横垅山区,游击队已将红军伤病员转移到深山,有五六十人掩藏在兰家一带。一连几天,山脚小路旁,兰爹爹和邱娭姆守着孤零零的老屋坐立不安。他俩60多岁,膝下无子,早已视红军伤病员为己出。这天傍晚,他俩清理屋后老树下地窖。邱娭姆说:“这下好啦,孩子们危难时有藏身处啦!”兰爹爹说:“明天我佯装打柴送粮上山看看。”
翌日,邱娭毑独自留守家门。突然,山那边湾子传来枪声,老人赶紧出门,正看见一位红军伤员拖着伤腿赶来。她立即迎上前扶住道:“孩子,快进家,快进地窖……”
一会儿,敌匪连长带人闯进门,挥枪吼道:“死老婆子,我们跟着血迹追到你屋里来了,你把共匪伤兵藏在哪里啦!”老人镇定道:“我在打老鼠,什么人也没看见!”匪连长不容分说,喝令搜查一番未得逞,顿起杀机吼道:“死老婆子窝藏共匪,老子毙了你!”抬手一枪杀了老人,又喝令烧房。
火光冲天中,几名游击队员冲下山救出红军伤员,又欲追击敌人为邱娭姆报仇,被兰老爹含泪拦住。当天夜里,游击队偷偷赶往兰家村子,将正饮酒寻欢的匪连长及几个匪兵击毙雪恨。
一笋三吃
1934年11月底,中央红军过郴县后,国民党开始对横垅游击区实施全面围剿。
国民党对进山出山的道路进行严密封锁,设岗立卡,妄图把红军伤员困死在大山。刚进山时,游击队准备了一些粮食,但过了一段时间,为节省粮食,伤病员和游击队员便时常挖冬笋和野菜充饥。
时至年关,当地游击队员芦丙油冒死送来盐巴、腊肉和泡菜,并将冬笋切成上中下三段,分别烹饪,做成了三道菜:腊肉炒笋尖、笋中煮泡菜、清汤笋根。当时,红军和游击队员都舍不得动筷,最后,杨军医将三道菜做了分配,其中腊肉炒笋尖给重伤员吃,笋中煮泡菜给轻伤员吃,清汤笋根则给游击队员吃。就这样,战士们在“白色恐怖”之下迎来了新年。
随着敌人实行残酷的烧山封山政策,芦丙油等9名游击队员在后续给伤员们送粮食时,先后被敌人抓捕惨遭杀害。
为了表示对红军的怀念,乡亲们把这冬笋称为“红军笋”。如今,冬笋也成了望仙村年关必备的佳肴,“一笋三吃”的故事流传至今。
红军洞的前世今生
在兰家东河垅的山坡上,有一处天然岩洞,当地称为“红军洞”。当年,面对国民党的围剿,曾有十多名红军伤病员在此藏身养伤。
当时,国民党一方面驱赶村民离村,妄图断绝红军与群众联系,困死饿死红军和游击队;一方面“坚壁清野”,放火烧山烧房,企图将红军伤员及游击队消灭。
面对敌人严密封锁,农会主席徐增冒死去红军洞里送红薯稀饭和草药。看到十多名骨瘦如柴、忍饥挨饿,躺在稻草上奄奄一息的伤员,徐增用勺子耐心地一勺一勺喂,伤员们边喝边有气无力地流泪说:“徐主席,别管我们了,不能拖累游击队的同志们冒险。”
后来,徐增被敌人发现遭到枪杀,用生命保护住了红军洞。
经省市区文物部门探寻考证,红军洞长13米,宽6米,高8米,洞内面积约80平方米,洞顶平整,四周环山,森林茂盛。
2021年12月,红军洞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正式公布为第11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要做长征精神的传承人”
在望仙村的村史上,2006年是一个历史性的年轮。
那一年,朗朗天穹下,昔日的横垅村自主整体搬迁拉开帷幕。全村400多人舍离的是靠山吃山的家园,呵护的是一片青山绿水。那青山是十万亩的“郴州狮子口自然保护区”;那绿水则是郴城百姓的饮用水源——山河水库。
而走进那一年的深处,一个发生在搬迁之初故事就像号角一样激励人心。
那一天,一群横垅人走进鹿溪社馆——当年的红军临时医院。一阵沉寂中,德高望重的老支书曾庆圣的话语掷地有声:70多年前,这儿是红军伤病员养伤的地方,我们为保护红军背井离乡,被烧了73栋房子,红军长征为我们打出了一片当家作主的新天地!我们是听着红军长征的故事长大的,今天我们为了保护郴州市民的饮水安全,再次举村搬迁建设新的家园,我们要做长征精神的传承人!
诚哉、壮哉!“我们要做长征精神的传承人”——遂成为一个村庄搬迁史上的精神高地,激励着望仙村人走好新时期长征路,赓续着一个个新跨越……
新村背后的红色家园
90多年前,朱德在这里点燃革命的火种,群众纷纷参加革命,先后成为湘南游击队根据地和红军长征伤病员第一托付地。90多年后,这里传承着红军精神,旧貌换新颜,成为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一条宽阔平坦的郴州大道穿村而过,犹如历史的长河缓缓流淌……
村民们不等不靠,自筹资金2000多万元在郴州大道旁建成了6栋125套崭新的住房,400多个村民从此走出深山老林,告别土砖瓦房,住上了跟城里人一样的“小别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