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收藏到一张品相很好的“红军临时借谷证”。这张借谷证在使用单位栏目里盖了一个菱形印章,印文为“中国工农红军廿四师供给部军实科”。
史料记载,中国工农红军二十四师于1934年3月10日组建后,下辖七十、七十一、七十二3个团。中央红军主力部队长征时,为掩护部队转移,执行断后任务。之后在中央苏区坚持与国民党军周旋,进行了南方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军实科究竟是个什么单位?在史料中很少看到,大家也不太了解,感到很陌生。
中国工农红军从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开始就非常重视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南昌起义部队设立了财政委员会(主席林伯渠),负责筹款;政治保卫处(处长李立三)负责向地主劣绅勒款;粮秣处(处长彭湃)负责粮食管理。军、师还设立军需处,负责部队的后勤工作。
1927年9月29日,秋收起义部队到达罗霄山脉的永新县三湾村时进行改编,工农革命军缩编为第一师第一团,团部设立副官处,杨立三为副官,负责筹备部队后勤供给。后勤供给工作实行民主管理制度,连以上设立各级士兵委员会。
1928年4月,由朱德、陈毅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与毛泽东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5月改称为红军第四军。红四军成立后,设有军需处(范树德任处长)、留守处、医务处、军械处,负责后勤供给工作。军需处下设财政科、会计科、粮食科、被服厂、粮库、运输队、造币厂等机构。军需处在物资极端困难情况下,千方百计保障了红军战士的生活和作战需要。
7月,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通过的《苏维埃政权的组织问题决议案》精神,各区总司令部协同地方革命委员会组织成立集中的军需机关。各处无论在财政方面或物品征收方面,都集中于军需机关,权力集中于各司令部。
1930年6月,红军第四、第六、第十二军在福建省长汀县组成红军第一路军,7月改称红军第一军团,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前委书记和政治委员,设立副官处、经理处、军医处。杨立三任经理处长,负责红一军团的后勤供给工作。红军第五、第八军在湖北省大冶县组成红军第三军团,设立副官处、经理处、军医处。刘益云任经理处长,负责红三军团的后勤供给工作。
6月3日,红一军团在湖南省浏阳县永和市组成红军第一方面军,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前委书记和总政治委员,杨立三任经理处长,负责红一方面军的后勤供给工作。
8月,中央军委下设秘书处、总政治部、经理卫生部、士兵运动委员会等8个单位,各军区的组织略同,惟部改处。
1931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在江西宁都的小布成立了中共苏区中央局,同时成立中共苏区中央局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项英任主席,毛泽东、朱德任副主席。设立经理部,范树德任部长,负责红军的后勤供给工作。
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告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选举毛泽东为主席,邓子恢为财政部长。由财政部负责红军的后勤供给工作。同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成立,徐向前任总指挥。设立总经理处,处长余笃山任处长,张雨滴任政委,负责红四方面军的后勤供给工作。
2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宣告成立,下设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经理部、总军医处、总兵站。范树德任总经理部部长,负责红军的后勤供给工作。
1932年2月17日,为使红军经理工作逐步走向集中统一,中革军委发出《关于经理工作的训令》,对组织机构建设、相互关系、经费使用、物资管理等,都作出了详细的规定。这对于适应战争的需要,保障红军的供给,都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对军队后方工作的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此后,红军建立了统一的经理工作系统,总经理部设部长、副部长、秘书各一人,下设会计科、金柜科、粮服科、军械科、军务科。
9月,总经理部改称总供给部,范树德任总供给部部长。
1933年1月2日,中革军委根据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发出财字第2号训令,对整个财政系统,隶属关系加以明确,即中革军委总经理部在业务上接受政府人民委员会财政部的指挥和监督。军团和军的经理部隶属于军委总经理部,各师的军需处只隶属于军团和军的经理部。
1934年9月10日,中革军委发出关于军团后方勤务组织的命令,指出:在各军团内组织野战后方部。后方勤务机关由军团司令部实现其领导,后方部部长,统一指挥后方机关的工作。
中央主力红军部队撤离瑞金时,军委总部的供给部长为叶季壮、政委何克全,没收征发委员会主任林伯渠,负责红军后勤供给工作。
1935年2月20日,总供给部与总司令部第四局合并,原总供给部部长叶季壮任总司令部第四局局长,原第四局局长宋裕和及总供给部副部长杨立三任副局长。
7月,红军总部机构进行了调整,恢复了总供给部,林伯渠任部长,郑义斋任政治委员,毛泽民任副部长。
11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为副主席,下设总司令部、总政治部和后方办事处。后方办事处,以周恩来兼主任,聂洪钧为副主任,下设参谋处、政治部、供给部(部长叶季壮)、兵站部、卫生部、动员武装部等。任务是管理前后方供给、粮食运输、后方医院、学校、地方的武装动员、兵站及军委委托指挥的军区、军分区。
12月中旬,成立工农红军总供给部,叶季壮任部长,白如冰任副部长。
1936年6月1日,毛泽东、周恩来在关于决定成立野战军后方勤务部致彭德怀等电,指出:为胜利进行野战军后方勤务工作,决组建野战军后方勤务部,以杨至成总兵站长兼部长,统一指挥野战军兵站、供给、卫生诸机关。
12月2日,前敌总指挥部颁发红军编制表,统一各级供、卫机关的编制,军委供给部下辖军事工业、军实、财政、粮秣各处。
上述,是中国工农红军后勤保障体系建立、发展、变更的基本情况。从史料看,红军的后勤工作机构经常变化,有时设立处,有时设立部;有时归红军总部领导,有时又归司令部领导。
除了领导经常更换之外,名称也经常更换,一会叫军需处,一会叫副官处,一后叫供给部,一会叫经理部。
内部机构的职能与组织设置也经常变化。1932年2月17日,总经理部设部长、副部长、秘书各一人,下设会计科、金柜科、粮服科、军械科、军务科。1936年12月2日红军供给部下辖军事工业、军实、财政、粮秣各处。
红军部队里军实科什么时候设立,什么时候变更,具体职责是什么?目前,还没有查找到准确的史料记载。
“军实”其实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左传・宣公十二年》载:“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儆之:于胜之不可保。”晋杜预注释:军实即指军器。《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齐杜,搜军实”,即收集作战所用的器械。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争规模扩大,作战器械、粮饷等军用物资极为匮乏,人们认识到军实足则国用足,主张通过各种途径增加军实,提高应付战争的能力。如《左传・隐公五年》记载:“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意为出兵打仗,要将车徒、器械及其他俘获集中起来,以增加和充实军用物资的数量。《周书・萧镲传》也说:“俘囚士庶,并为军实。”《尉缭子・兵令下》指出:“军之利害,在国之名实。”实,即军实。但他反对以军实之名,连坐并罚,加重民众负担,以致国用空虚,军力衰竭,造成“外不足以御敌,内不足以守国”的危害。军实作为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为历代人们所重视。章炳麟撰《中华民国解》说:“四分五裂之余,兵连不解,则军实匮而内乱生。”军实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必备条件,也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所以,军实在汉语词汇里,1、指军队中的器械和粮食。2、战果。3、兵戎之事。
红军时期,老一辈革命家很多人担任过军实科长职务。如建国后,任总后勤部运输部副部长的老红军刘显宜,就曾经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担任过红一军团供给部军实科代科长、代管理科科长。
开国将军杨植亭也有他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十五军团供给部军实科副科长的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