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向明支持了上述观点,进一步提出,由于历史原因,这次起义有“两当兵变”、“两当兵暴”、“两当暴动”等几种不同称谓。而通过对历史资料的考察和这些称谓内涵的分析, 这些称谓显然隐含着一些负面、否定、贬义的意义指向。尽管过去史料中的这些称谓,具有一些历史的合理性或者历史“烙印”,但从时代特征和中国革命史的科学含义角度分析,存在不恰当、不贴切、不到位的情况。从与时俱进的时代需要以及为了使人们能够更正确把握中国革命史上这一重要事件的本质特征。作者提出应该把习仲勋等共产党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发动的这次革命历史事件正名为“两当起义”。这样不仅可以赋予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科学的概念内涵,也可以正确引导人们转变观念,准确把握和理解历史。[25]
十年来学术界对两当兵变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一大批研究论文及其研究成果问世,显示学界对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关注。当然,我们也发现对于两当兵变这一重要历史事件还存在需要深入研究的方面。一是研究两当兵变的著作还极为少见,系统全面深入研究极为必要;二是习仲勋与两当兵变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习仲勋在两当兵变的地位作用的研究有待深入,两当兵变中其他领导人的研究还较为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三是两当兵变中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党性观、群众观,统战观及其工作方法方面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四是两当兵变中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历史经验及其对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启示的研究还需要强化。总之,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只有研究这一段充满着共产党人不畏牺牲,敢于斗争的历史,总结历史经验,并从中吸取丰富智慧和伟大力量,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赶考之路,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6]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两当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陕西日报,2016年10月21日。 [2] 赵宪军:论两当兵变与党的统战工作实践探索,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 年 第 2 期。 [3] [12]周东娜:习仲勋与国民党武装整建制兵变的成功创举——关于两当起义的多维探察,长白学刊2016 年第 4 期。 [4] [8][11] [23][24]张士伟:论习仲勋领导的两当起义,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 4 期。 [5] 李荣珍:两当兵变为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做出的重要贡献,《档案》2021 年第 9 期。 [7] 章世森:“两当起义”中的习仲勋,党史文苑.,2013年第23期。 [9] 黄明:习仲勋领导两当起义的经过及意义探析,军事历史研究,2012 年第 4 期。 [10] 许瑞源 :再论两当兵变及其历史意义,军事历史研究,2014 年第1期。 [13] 赵宪军:论两当兵变与党的统战工作实践探索,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 年 第 2 期。 [14] [17] [18][22]李东朗:习仲勋与两当起义述论,中共党史研究. 2013年第 10期。。 [15] 蒋伯英:论习仲勋与两当起义,党史研究与教学 2015 年第 4 期。 [16] 高子果:习仲勋早期革命生涯的四个节点,福建党史月刊. 2018年第7期。 [19] 杨元忠:两当兵变前后习仲勋的革命实践,甘肃日报,2013年10月15日。 [20] 马勤学,王漫青:两当兵变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哈 尔 滨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2 0 2 0 年 第 4 期。 [21] 付关怀,两当起义的历史经验研究,世纪桥, 2013(12)。 [25] 蒲向明:“两当起义”正名与起义遗址的历史性追溯,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 1 期。 本文发表在《陕西党史》杂志2022年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