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五分铜币究竟有几种颜色?目前还没有看到相关的评论及其文章。我也是出于好奇,在长达20年对这种币的跟踪收藏中,积累了一些资料,现与大家分享。
大多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五分铜币的颜色是紫铜色,浅一点的是普通铜器时间久了形成的包浆颜色(图1)。有些深一点的包浆会成古铜色,比较黑一点。这是一般的颜色,收藏的人一般不会特别在意。
图1
一次,我去一个姓吴的收藏家那里,在翻阅他所收藏的钱币册时,看到一个钱币纸夹上标注了“黑牡丹”三个字。让我好生奇怪地问他为什么取这样一个名字。他的解释让我茅塞顿开:这个币非常特殊,通体都是黑色的包浆(图2)。我拔出币用放大镜左看右看,从正面看到背面,再看到币的边沿,确实是乌黑乌黑的完整包浆,给人一种黑色的美感,让人爱不释手。过去我没有注意五分铜币的颜色问题,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不同版式的研究上。有了这次知识的增长,我对五分铜币研究的领域又增加了“颜色研究”这一项。
图2
后来我发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五分铜币除了上述紫铜色和黑色包浆以外,还有多种不同颜色的包浆。我们来看看实物图片。
青色包浆(图3):
图3
黄色包浆(图4):
图4
蓝色包浆(图5):
图5
红色包浆(图6):
图6
上述不同颜色的币中,图1的紫铜色包浆币是最常见的,存世量最多;图2的黑色包浆币存世量不多,但容易见到,且这种黑色有深浅不同;图3的青色包浆币、图4的黄色包浆币、图5的蓝色包浆币、图6的红色包浆币都非常之罕见。
这些不同颜色的包浆是怎样形成的?目前没有看到这方面的著述,钱币收藏界各有说辞:
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些颜色是制作铜胚的原材料,由于不同金属成分构成,经过长时间氧化造成的。例如,铜币收藏研究的专家段洪刚先生,在其《铜元收藏与投资》(华龄出版社,2009年版)中,就有提到铜币有“紫铜”、“红铜”、“黄铜”、“乌铜”等多种成分的币,这些币由于成分不同而呈现不同颜色。
也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些颜色并非原币自然形成的包浆,是由于币放在某种颜色中长期侵染而成的。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些颜色是有人用不同颜料故意染成的,哗众取宠。
苏区时期制作五分铜币的原材料是从老百姓那里收购来的,什么杂七杂八的铜都有,有些甚至还是红军战士在打扫战场时捡回来的子弹壳。造币厂在熔炼过程中,也不可能精挑细选各种不同铜质的原材料,造成不同批次不同成分的铜币是大概率的事件。经过几十年氧化,形成不同颜色也很正常。但上述这些币,是否由于原材料成分问题而形成的不同颜色,还是与原材料成分无关,被外在颜色染成的,非常值得探讨。
我对这些各种颜色的币,只知道其现象,还不了解其本质问题,希望有这方面研究知识的同仁赐教。
作者简介:
洪荣昌(笔名:红歌),1952年8月出生于福建省武平县中山镇武溪村,大学文化。年轻时曾经种过田,当过兵,教过书,从政之后至正县处级国家公务员退休。现任中国收藏家协会红色收藏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中国红色收藏》杂志主编,《中国钱币》杂志特聘审稿专家,龙岩学院中央苏区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龙岩市档案馆荣誉研究馆员,武平县博物馆特聘研究员,上杭县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武平县慈善总会终身荣誉会长。中国红色收藏鉴定师、评估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