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英烈、政治历史人物、文化或科学巨人来命名地名,是一个国家和地方对其历史贡献的充分肯定,是国家和地方的最高礼遇。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央苏区,为纪念和缅怀革命烈士,弘扬其革命精神,以鼓舞苏区军民的革命热情,前后以中国共产党烈士命名的县达9人10地,可在红军长征后陆续消失。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被现代人所遗忘。
但有一种载体,永远守望与牢记着他们,那就是当年被苏区民众
藏匿起来,历尽沧桑,现还幸存,被收藏家们收藏起来的各类票证。 时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后的第一个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笔者把它们收集与分享出来,以此为香为烛,祭奠为中华民族摆脱“三座大山”而奋不顾身、英勇牺牲的中国共产党的9位先烈们!
1、一人二次二地二省被命名过的烈士县----彭湃县
1)隶属于江西省的彭湃县(1931.9--1932.2,存续时间5个月)
1931年8月,国民党第26路军进占宁都县城,把宁都截成南北两部分。为了革命的需要,1931年9月,江西省苏维政府决定,在宁都北部的黄陂设立宁都县,并相继成立县苏维埃政府。为纪念被毛泽东称为“农民运动大王”、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彭湃,在南部的固村设立彭湃县。该县辖有固村、固厚、长胜、马头、黄石等区苏。1932年12月14日,国民党第26路军17000余人在宁都县城举行起义,宁都全境成为苏维埃区域。1932年2月,宁都彭湃县两县合并仍称宁都县。
2)、隶属于闽赣省苏的彭湃县(1933.8--1934.12,存续时间9个月)
1933年7月22日,中央人民委员会第46次会议上决定增设彭湃县,隶属闽赣省。县苏驻福建宁化县巫坊,辖有原宁化、建宁两县所属巫坊、安远、泉上、营上、洪围、河龙、丰坊、岩岭、半燎、都上等区苏。1934年12月县苏政府停止活动。
彭湃县虽经二次命名,但因二次存续时间都短暂,第一次是在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前夕,由省苏命名;第二次虽由中央政府命名,却又因当时福建宁化、建宁两县系苏区与国统区的交接地,非全红县,故而留下的票证非常稀少,红藏界的几位大咖均称罕见。
为此,仅以百度而来的彭湃照片作缅怀
2、公略县(1931.11-1934.10,存续时间35个月)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决定,为纪念第三次反“围剿”牺牲的“飞将军自重霄入”的黄公略,以江西省吉安与吉水县东南境苏区设立公略县,隶属江西省。县苏府驻吉水水南,辖有水东、儒林、纯化、富田、东固、中鹄、水南、白沙、折桂、开伦、冠山、罗家圩等12个区。1934年4、5月间,敌人基本占领了公略县。但其间,县机关工作人员还在工作,直到1935年初,才停止活动。
公略县是中央苏区时期,以烈士命名的县域地名中存续时间最长的县,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到中央主力红军离开中央苏区整整三年时间。
公略县第三税务委员会于1932年11月8日向纳税群众曾本道出具的《征收土地税收据》。
3、博生县(1933.1-1934.10,存续22个月)
为纪念第四次反“围剿”牺牲的““宁都起义”领导人”赵博生。1933年1月,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将江西省宁都县改名博生县,辖有宁都县属城关、梅江、安福、固厚、青圹、湛田、会同、竹窄、流南、湖背、江口等区。同年8月又析置洛口、长胜两县。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自行取消。
博生县安富区于1934年8月15日向群众谢必金出具的《群众借谷证收据》。
4、杨殷县(1933.8-1935.3,存续20个月)
1933年7月22日,中央人民委员会第46次会议上决定,为纪念1929年8月,曾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军事部长,因叛徒出卖被捕,被国民党杀害于上海龙华的杨殷。将兴国、万安县之间的一部分划分新县,命名为杨殷县。县苏府驻均村,辖兴国县的均村、永丰、茶园和万安县的黄塘、武术等7个区。杨殷县先隶于江西省,1934年7月改隶赣南省。1935年3月因游击战争失败而撤销。
杨殷县永丰区石江乡消费合作社,于1934年6月为社员曾良材出具的消费合作社《社员证》,实为股金证。
5、太雷县(1933.8-1934.10,存续14个月)
1933年8月16日,中央人民委员会第48次会议批准,为纪念参加领导广州起义而牺牲的张太雷,在瑞金、石城间划一部为新县,命名太雷县。原隶属江西省,1934年5月改为中央直属县。县苏府设横江镇,辖原石城县横江,洋地、珠坑、大由、龙岗及瑞金县湖坡、日东和福建宁化县淮土等八个区。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撤销。
太雷县洋地区农业税征收委员会于1934年3月8日向纳税群众出具的《征收土地税收据》。
6、兆征县(1933、9-1934、10,存续13个月)
1933年8月16日,中央人民委员会第48次会议批准,为纪念香港海员工人和省港工人大罢工领导人,中共六届政治局常委、中央工委书记苏兆征,将福建长汀县、汀东县划一部为新县,命名为兆征县,隶属福建省。县苏府设长汀县城刘家祠,辖红鄞、大埔、张地、德联、古城、东陂、黄沙等7个区。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解体。
1934年在兆征县范围内向当地群众借谷时出具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借谷票》
7、代英县(1933.8-1935.1,存续17个月)
1933年8月16日,中央人民委员会第48次会议批准,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1930年4月29日在南京牺牲的恽代英烈士,将上杭、永定二县边境部分划为新县,命名为代英县,隶属福建省。县苏府设上杭太拔,下辖庐丰、横岗、茶地、大洋坝、太拔、蓝溪、丰稔等区苏。1935年1月,在国民党军队“清剿”中解体。
代英县苏维埃财政与粮食部门于1934年8月10日,向群众出具的《临时借谷证》。图片来源《红色票证》p108,解放军出版社2009年,作者洪荣昌。
8、明光县(1933.11-1934.10,存续11个月)
1933年11月,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和福建军区决定,为纪念在第四次反“围剿”连城保卫战中英勇牺牲的福建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兼中共连城县委书记、年仅26岁的李明光,将福建连城县更名为明光县。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民国政府复名连城县。
指定在明光县境内使用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粮食人民委员部一斤米票》。图片来源《红色票证》p31,解放军出版社2009年,作者洪荣昌。
9、登贤县(1934.3-1935.3,存续12个月)
1934年3月,中央政府决定,为纪念中国工人领袖和东北抗日武装的奠基者,1933年8月被国民党杀害于南京的罗登贤。将于都、赣县、安远、会昌县之间的信康县改称登贤县。该县辖畚岭、小溪、牛岭、南区、外南区、茶梓、乱石、大埠、大田、长洛等10个区。先隶属粤赣省,同年7月改属赣南省。机关先驻畚岭袁屋下村祠堂,同年5月迁至小溪圩附近的横路下杨家祠堂,10月后驻隘上,11月驻黄沙,12月移驻朱坑,此后因进入游击斗争时期而没有固定的驻地。 1935年2月,县党政机关人员一律编入县挺进大队,随队行动。同年3月下旬,县挺进大队在安远高塘(现塘村)张屋一带被打散,县苏维埃政府机关随之解体。
是一个典型的“游击”型苏维埃政府。
登贤县茶子区土地税征收委员会于1934年11月3日(此时,主力红军已离开中央苏区)向纳税群众张招秀出具的《征收土地税收据》。当时,书写人把登贤简写成“丁贤”,且贤字又少两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