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同志(1919.7.24~2022.3.27)。
洪学智与张文生前合影。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为我军后勤事业默默奉献终身的老兵,中国儿童慈善30年感动人物,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后勤部管理局顾问、副军职离休老红军张文同志遗体告别,今天上午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张文同志遗体告别现场签到处,前来送别的人们。
张文同志遗体告别仪式现场情景。(张文同志女儿洪炜提供照片)
上午,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庄严肃穆,哀乐低回,张文同志的遗像悬挂在东厅中央。
张文同志孙辈们,敬献上最后的怀念:亲爱的太奶奶(姥姥、奶奶)我们永远怀念您。
张文同志遗体告别仪式现场情景。(张文同志女儿洪炜提供照片)
前来送别的人们缓步来到张文同志的遗体前,肃立默哀,三鞠躬。
部分红色后代前来与张文同志告别。
前来给张文同志送别的人们。
前来给张文同志送别的人们。
设在张文同志住所的灵堂。
前来吊唁的来宾和张文同志亲属合影。
前来吊唁的来宾和张文同志亲属合影。
前来吊唁的来宾和张文同志亲属合影。
中红网北京2022年3月31日电(陈胜)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为我军后勤事业默默奉献终身的老兵,中国儿童慈善30年感动人物,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后勤部管理局顾问、副军职离休老红军、原总后勤部管理局顾问,洪学智同志夫人张文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3月27日16时2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今天上午9点,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了遗体告别仪式。
今天上午,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庄严肃穆,哀乐低回。张文同志的遗体躺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灵堂中间,悬挂着张文同志的遗像,周围摆放着许多花圈。殡仪馆礼堂大门两侧悬挂的挽联:“投身革命足迹边塞北江南毕生奋斗军工灿,奉献丹诚仁心为妇女儿童世代传承巾帼红”生动地描述了张文同志的革命一生,战斗的一生,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相关单位、军队有关单位、部委领导、生前老友、革命后代、亲属、晚辈以及社会各界代表送来了花圈、挽联,向张文同志表示沉痛悼念。
9时许,前来送别的人们缓步来到张文同志的遗体前,肃立默哀,三鞠躬,并与张文同志的子女洪虎、洪炜等家属们亲切握手,表示慰问。
李殿仁将军特意为张文同志编写悼念诗词,深情抒发了对张文同志的缅怀和赞颂:
《沉痛悼念张文老妈妈》 呜咽山河泪似麻,神州痛失老妈妈。 霜天战友忠怀厚,雪地行军义气嘉。 九秩探源藏碧血,百龄披彩戴红花。 人生无憾巾帼将,有德有情慈善家。
四川巴中川陕革命根据地将帅碑林纪念馆原馆长张崇鱼特地发来悼词:
《沉痛悼念张文老妈妈》 通江籍女红军张文,九十年为党国忠贞。 长征路程千辛万苦,西天里永铸红军魂。
张文同志革命精神和优秀品德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张文同志永垂不朽!
张文同志生平:
张文同志原名张熙泽,1919年7月24日出生于四川省通江县洪口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10岁时到地主家当佣人,受尽欺凌和压迫。1933年2月张文同志参加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文同志在红四方面军4军供给部被服厂任战士、班长。在粉碎四川军阀“三路围攻”、“六路围攻”斗争中,为保证前方需要,与战友们开展劳动竞赛,增加被服产量,受到供给部领导表扬。1935年3月,跟随红四方面军长征,翻越多座雪山,三过草地,身患重疾坚持行军不掉队,经受了生死考验。1936年2月,在长征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4月,进入延安妇女学校学习,任班长。
抗日战争时期。张文同志1938年7月进入抗日军政大学护士训练班学习,毕业后留抗大工作,在第4大队医务所任护士。1939年7月,带着刚满月的女儿跟随抗大总校第4团向晋东南敌后转移,参加了粉碎日伪军“大扫荡”的斗争。在通过同蒲路敌人封锁线时,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大部队安全,忍痛将自己的女儿送给当地老乡。1940年11月,随抗大总校华中派遣大队奔赴苏北抗日前线,突破敌人5道封锁线,跨越6省,历时半年到达江苏盐城新四军军部。她带着不满周岁的儿子行军,风餐露宿,历尽艰难,紧跟部队不掉队,表现了坚强的革命意志和毅力。1941年5月,她在新四军抗大五分校直属队任干部,参加了1941年夏季反“扫荡”斗争。1941年11月,她在苏北军区司令部供给科会计股任出纳,公私分明,廉洁奉公,受到供给部领导的表扬。1942年11月,她在新四军3师供给部任干部,不计较职务高低,积极工作,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解放战争时期,张文同志1945年9月跟随新四军3师挺进东北。1946年12月,她任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后勤部指导员,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组织后勤物资供应,为保障前线部队三下江南作战任务的完成做出了贡献,荣立三等功一次。1948年5月,她任6纵后勤部家属学校副校长,积极筹办六纵子弟学校,组织干部家属学政治学文化,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有力地鼓舞了前线参战干部的斗志。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后,1949年2月,跟随四野第43军后勤部南下渡过长江,之后调任四野第15兵团司令部机关工作,随军直达广州。1950年3月,她任四野15兵团广州子弟学校副主任兼保育股长,后任兵团幼儿园主任,全身心地投入幼儿园的工作,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筹建和招生工作。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以后,张文同志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方留守处幼儿园主任,在生活上关心照顾老师,在政治上严格要求,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把确保幼儿园孩子安全作为工作重点,加强保安和卫生措施,让在前方浴血奋战的孩子父母没有后顾之忧;千方百计增加营养,让幼儿园孩子吃好长结实,受到前线将士的高度评价。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张文同志1955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机关家属委员会主任兼党总支书记。军队授衔前夕,她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任北京市丰台区岳各庄中学党支部书记,后又任中央广播事业局秘书处机要秘书。
1959年7月庐山会议以后,张文同志随丈夫洪学智同志下放吉林省地方工作。先后任长春市第八橡胶厂副厂长、长春轻工业专科学校副校长、吉林轻工业学院党委组织部长、吉林工学院党委办公室主任、吉林工业大学图书馆馆长等职。不管担任什么职务,始终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受到所在单位同志们的尊敬和好评。“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因洪学智同志冤假错案牵连,被关押批斗,政治上受迫害、精神上遇打击、身体上遭摧残,但她始终坚守信念,保持了共产党员坚定的党性。粉碎“四人帮”以后,组织上为张文同志平了反。1978年1月,她重回军队工作。1979年1月,任解放军304医院顾问,深入科室,调查研究,了解情况,积极为医院建设出谋划策。1981年5月,张文同志任解放军总后勤部管理局顾问、总后机关幼儿园保教委员会名誉主任,为总后机关幼儿园条件改善和幼教水平的提高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1982年9月,张文同志在总后管理局离职休养。1983年9月,提高为副军职待遇。离休以后,她仍心系军队建设,心系儿童和青少年教育事业,积极发挥余热。她参与策划组建总后老战士合唱团,并亲自担任领唱,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坚持演出活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1982年张文同志被聘为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理事。她担任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理事长达20年,积极参与基金会工作,奔波操劳为基金会募集资金和物资,受到康克清会长的表扬。2011年11月基金会授予她“中国儿童慈善30年感动人物”荣誉证书。
上世纪九十年代,张文同志带领子女向贫困学生义务助学,全家共赞助8位来自革命老区的北大的特困生,在北京大学被传为佳话。她从2008年起,先后两次为四川省通江县洪口镇中心小学赞助近40万元多媒体计算机设备,用以建立信息化教育平台,帮助山区小学提高教学水平,受到该校师生的赞誉。
张文同志1956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15年荣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2016年荣获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章;2019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2020年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2021年荣获中国共产党光荣在党50年纪念。
张文同志的一生是不忘初心、听党话、跟党走,在党86年,为共产主义事业努力奋斗的一生。她14岁参军,历经了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民主联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志愿军等革命生涯,跨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重大时期,在党的教育和培养下,逐步成长为我军的高级干部。她热爱党,热爱人民军队,对党忠心耿耿,对共产主义事业充满信心。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她都始终以党的事业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听从组织安排,努力做好工作。她一生中因丈夫洪学智同志政治上的“四起三落”而历尽磨难,其中1937年“红大风波”中洪学智同志被错误关押判刑,别人要她划清界线与洪学智同志离婚时,她坚持不动摇;1959年庐山会议后洪学智同志受彭德怀冤案株连,“文化大革命”中洪学智同志又被当作“三反分子”、“走资派”打倒,张文与洪学智同志一起蒙冤受难长达18年。但她始终相信党,相信群众,相信洪学智同志是忠诚的共产党员,表现了一个红军老战士坚定的革命信念。一直到晚年,她还关心着党和国家的建设,教育子女一定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张文同志的一生是心系人民、服务人民,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一生。她从不以老革命自居,而将自己视作一名普通的老战士。不管在哪里工作,她都尊重领导,关心同志,爱护部下,与大家建立了深厚感情,也得到大家的高度尊敬。她一生热爱孩子,关心少儿教育,是全军较早的幼教工作者,后来又长期担任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理事,为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尽了自己的努力。她尤其不忘为新中国牺牲的革命战友和革命斗争年代帮助过她的老房东,支持大女儿为在抗日战争中收留她的山西养父母养老送终,支持二女儿到淮安寻找解放战争时的养父母当面道谢。在76岁高龄时,她还亲自带领大儿子到河北省灵寿县,寻访当年抗大二分校时的老房东,向房东后人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