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恩施革命老区和红二方面军不朽的历史经验光照千秋
恩施老区人民和红二方面军在战争年代面对强大的敌人百折不挠,取得一个一个的胜利,积累了大量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党带领老区人民进行斗争形成的老区精神,即:“爱党信党,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顽强斗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鱼水情深,生死相依的光荣传统”,更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总结借鉴这些经验,对于我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仍然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是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在这片革命老区的领导人贺龙、任弼时、段德昌、王炳南等红军将领,以及在他们领导下的红军和老区人民,都具有十分坚定的理想信念,贺龙在领导八一南昌起义失败后的革命低潮时,庄严地举起右手加入共产党,后来蒋介石派其总统府幕僚熊贡卿前往鄂川边区劝降贺龙,以高官相许,为揭露蒋介石的阴谋,表明革命到底的决心,贺龙处决了熊贡卿。红二军团在极左路线的摧残下,尽管被错杀了数千将领,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早就成建制的叛逃了,哪里还有什么红军。鼓罗山、穿洞、万仙洞、范家五虎、韦氏七雄、贺龙的几个姐姐、游击队长王东富等烈士们,没有一个软骨头,充分表明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多么强大的精神力量;二是建立健全的政治机关。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党指挥枪是区别人民军队与草寇的根本区别。从红四军在鹤峰成立起,贺龙就听取了贺英的建议,建立健全党团组织,从此就按照党指挥枪的原则,使这只军队具有健全的政治机关和明确的政治目标与方向,特别是当夏曦解散党团组织苏维埃组织后,更从反面证实了没有健全政治机关,就会导致全军覆没。随着解散党团组织,湘鄂西根据地就完全丧失。特别是与六军团会师后,确立和巩固政治委员制度,健全政治工作机关,争取百分之六十的指战员成为党团员,这些措施使得红军如虎添翼,日益强大;三是鱼水相依的军民关系。在恩施老区长达八年的的土地革命斗争时期,共产党红军和老区人民的关系就像鱼和水一般的关系。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人民自己掌权,为老区人民分得了土地,实实在在地为人民谋利益;红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老区人民从内心觉得是自己的军队。所以当时鹤峰全县6万人口,参加革命的达24000多人,占全县成年人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关向应曾说:“与群众保持密切的关系,是伟大的斗争的力量”;四是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红二六军团总的战略不是单纯防御,而是决战防御,是运动战、游击战,而不是阵地战。特别是当中革军委指示要红二红六军团分开作战时,二六军团首领正确分析当时具体情况,攥紧拳头攻击敌人薄弱环节,终于迅速打开湘西攻势胜利的局面,从而也得到了中革军委的支持。如忠堡大捷、板栗园大捷更是把围点打援等孙子兵法用到极致,成为解放军军史战例的光辉典范;五是忠诚担当的中流砥柱。红二六军团会师后,如果从本位的稳妥着想,红二、六军团完全可以乘敌派系不同并且尚未完全到位之机,突进湖北外线,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但如若那样,何键湘军失去目标,必然被蒋介石调回参加对在贵州的中央红军的围追堵截,那样,中央红军的压力就加重了,遵义会议也就别想开了。他们不仅坚决承担中央赋予的牵制任务,还“尽可能多地把敌人多背些过来”,在这一总方针下,红二、红六军团从1935年2月开始,发动湘西攻势,牵制调动敌军40多万人,正如任弼时在总结中所指出:“在配合主力红军与其他苏区上,是尽了我们的力,完成了历史任务的。”;六是团结战斗的旷世楷模。恩施革命老区的军民团结、军政团结、红二军团与六军团之间的团结,是之所以恩施革命老区能够在血雨腥风中坚持长达八年武装割据的根本原因。贺龙曾评价二六军团的团结时说:“两军团六七千人,六七千个心,可大家团结得像一个人,要怎么走就怎么走,要怎么打就怎么打。”特别是贺龙与任弼时等高级将帅的紧密团结,所以才取得湘西攻势的重大胜利,才能保证遵义会议顺利召开,才能团结红四军与中央红军会师,避免党和红军的分裂。带领人民团结奋斗,是共产党致胜的法宝。
重要参考书目:
1、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战史...........解放军出版社 2、中共党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 3、中共恩施党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 4、红二六军团战鄂西..........................军事科学出版社 5、战典2——红二方面军征战纪实.............作家出版社 6、中国共产党恩施州100年大事记.........恩施州档案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