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奋进的红色颂歌——重读毛泽东的诗词《水调歌头·游泳》
2022-11-04 16:10:43
作者:鄂红兵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毛泽东是20世纪的中国红色文化的伟人。从火红的青年时代到辉煌的晚年岁月,从烟雨莽莽的革命年代到热火朝天的和平时期,只要到了湖北,他的凌云壮志都寄情于湖北的山水之间,展示了满满的红色豪情和文化自信,给湖北及中国人民留下了极其美好的诗篇和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建国后,毛泽东多次来湖北,探查龟蛇山,搏击长江水,巡视雄伟三峡,并于1956年6月写下《水调歌头·游泳》的壮丽诗词。全词巨笔行云、意想连天,时空纵横、震古烁今,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景衬伟人、人衬美景,物换星移、天翻地覆,谱写了一曲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红色颂歌。

    《水调歌头·游泳》这首词手稿本中原题《长江》,1957年1月交《诗刊》发表时改为《游泳》。毛泽东在该词中以一个在大风大浪中普通游泳者的身份,抒发了对万里长江和游泳实践的人生感悟。他以革命乐观的浪漫精神和革命斗争的现实精神具体生动描绘了建国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气腾腾现象,真情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建设祖国和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

    一、时代变革的雄浑回响

    毛泽东的诗词都是现实之作。他从战争年代走过来,写过无数有关枪林弹雨的诗篇。在和平的岁月,他也有更多关于改天换地的赞歌。此词虽然不是他的解放后的第一篇,但他确实是异常严肃认真的。这是反映中国革命和建设及社会生活现实的用心之作。

    其一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应新时期要求,毛泽东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核心,认真思考,运筹帷幄,就如何建设和改造中国的问题,把中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提出了许多经济建设的重要论述,并签批了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许多重要的建设工程。武汉长江大桥是他重点关注的重点工程之一。在他的关心和支持下,该工程1950年就开始勘察设计了。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修建武汉长江大桥。1955年毛泽东视察了全部工程。该桥在1955年9月1日开工建造,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是第一条兴建的公铁两用桥。《水调歌头·游泳》是反映武汉长江大桥建设的雄伟诗篇。

    其二是:1950年9月29日周世钊受毛泽东之邀,北上京华国庆观礼。列车到河南古城许昌,因同行朋友要在这里办点事,趁此机会周世钊游览许昌古城,寻幽访古,凭吊曹操,发思古之幽情。但遗迹早已杳不可寻。但见人熙来攘往,络绎不绝;秋风飒飒,叶落苗黄。他不觉诗情勃发,一首《五律·过许昌》喷涌而出:“野史闻曹操,秋风过许昌。荒城临旷野,断碣卧残阳。满市烟香溢,连畦豆叶长。人民新世纪,谁识邺中王。”他把这首词送毛泽东,没有想到却引发了毛泽东的诗意。日理万机的毛泽东,对许昌这座曹魏古城的三国历史文化及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十分认可、了然于胸。毛泽东时常记诵着这些诗句,总想着如何应答周世钊的诗。这应该是毛主席写作的缘由之一。出人意料的是6年之后的1956年12月5日,毛泽东致函周世钊,在信中以一首《水调歌头·长江(后改题为“游泳”》答其“秋风过许昌”之句。信不长,全引如下:“两次惠书均已收到,情意拳拳,极为高兴。告知我省察情形,尤为有益。校牌仍未写,因提不起这个心情,但却时常在念,总有一天要交账的。时常记得秋风过许昌之句,无以为答。今年游长江,填了一首水调歌头,录陈审正。”周世钊的曹魏古城情结打动了毛泽东。毛泽东的长江情结使他给周世钊一个满意的交账。《水调歌头·游泳》是回应友人的真情诗篇。

    其三是:毛泽东从1953年起,即开始了关于三峡工程的调查研究,时间长达数年之久。這些诗词的词句都是是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的形象思维,而非浮泛空洞的豪情壮志。《水调歌头·游泳》是展望三峡建设宏图的壮丽诗篇。

    其四是:1956年,中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突飞猛进的新局面。1956年毛泽东巡视南方,又视察了大桥的施工。6月1日、3日、4日毛泽东三次畅游长江,写下了此词,以表达中国人民改造中国、建设祖国和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也体现出毛泽东对未来美好景象的展望。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初步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水调歌头·游泳》是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和展望三峡建设宏图的壮丽诗篇。

    二、搏击风浪的豪情

    毛泽东此词的上阙描绘了祖国江山雄伟瑰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畅游长江的豪情逸兴。具体表现为:

    (一)时空转换 爱国深情

    毛泽东在起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中,以水起兴,用典手法高超,对仗工稳,含义深刻,一方面表明了诗人的行踪,同时也说明了游泳的地点。这里“才”和“又”,不仅是时间的连贯和空间的转换,而且传达出作者风尘仆仆巡视各地的兴奋而又轻快的心情,抒发了对社会主义祖国无限深厚的鱼水感情。

    (二)长江横渡 凌云壮志

    毛泽东随后紧接着雄健的笔势一转,写到主题“游泳”。“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以轻松愉快的笔触把我们带到了中国第一条大河长江。这既是对游泳的特定环境波澜起伏的长江的描写,更是一种搏击自然的心灵呈现。他充分把游泳时所极目看到的天水相连,壮丽无比的长江开阔景色和楚天舒展的画卷描绘出来,同时又把畅游长江、搏击风浪、战胜长江的不屈意志表达了出来。这两句词,万里江天,上下映衬,横渡纵目,情景交融,显示出词人藐视天堑的恢宏气度;长江给予他的灵感和力量,给予他一个征服者的自信与豪迈,给予他澎湃、热情与美丽的诗意。我们从“横渡”词中可以窥见毛泽东在一生革命与建设中的伟大政治抱负和气魄宏大的胸襟;领略他每临历史风云,那种雍容不迫、审时度势、指挥若定的伟人风采,感受诗人战天斗地、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息与民族气概。我们真切感受到毛泽东在征服的过程中寻求克服困难、超越时空的积极进取精神。

    (三)中流击浪 情感奔放

    毛泽东在第三句“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直抒游泳时的强烈感受,补写了一笔大江景象,引出一个新奇的比喻。他用三层递进式的诗词议论,在动静两种环境的强烈对比中,酣畅地表达了在中流击浪、乘风破浪的豪迈心态。前两句写游泳时的镇定和从容,从体育活动中提炼出为人处世的根本道理,提炼出词意美妙的诗篇。后一句“宽馀”是上阕的感情基调,则写获得“自由”后的欣喜。深受水文化滋养的毛泽东,有大江奔腾豪放不羁的性格。这里面有大海一样宽阔的胸襟,有钱塘巨澜一般的激情,也有如黄河九曲般的人生经历与奋斗历程。诗人毛泽东热爱山水的强烈情怀,搏击风浪的深沉智慧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强意志,一览无余。

    (四)追溯岁月 催人奋进

    在总括游泳实践的基础上,毛泽东由此引出了上阕的结束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以《论语·子罕》篇中的成句,直接把中流搏击风浪同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联系起来。这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又有对峥嵘岁月的怀念;既有对红色历史的追溯,又有对自然规律的探究;既有对生命的感悟,又有对世事人生的思索;既有感情的憧憬,又是只争朝夕、催人奋进的号角。词的雄壮气势和乐观精神,在这首词中得到尽情显示和宣泄。这具体体现毛泽东在风险里见豪情的真知灼见、同时包含革命者在大风大浪成长、追波逐浪、敢于斗争的丰富内涵。

    三、改天换地的宏伟理想

    词的下阕毛泽东描写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长江的伟大变革。他努力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情;殷切地希望构建更加美好的社会主义社会。毛泽东诗句所追求的人类最美好的社会理想,至今依然令人心驰神往。

    (一)气势非凡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风”作首字,承接上阙意脉,瞩目两岸景色,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耸然挺拔的气势,发起宏伟蓝图的新意,这充分表现了今天中国人民建设祖国、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智慧和力量。他由眼前景象引起了对未来景象的展望。极力地营造中国大地一派“欣欣向荣”的喜人场景,这也预示和说明革命推动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二)宏图生动

    紧接前两句眼前最突出的大桥建设展开,后二句完美地写出正在付诸实施的部分宏图。这不仅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飞快速度和即将见到的大桥凌空的雄伟形象,而且写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毛泽东不仅热切地追求“一桥飞架南北”的发展速度;而且高度赞扬“天堑变通途”的建设成果。他以雄壮气势生动描述了长江大桥建造的壮观形象。这是对中国人民空前壮举和坚强意志的描写,同时体现了对中国建设的光辉景象的赞美。

    (三)想象奇特

    对长江三峡的建设,毛泽东则更是畅想“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表达治理开发长江,修建三峡水利枢纽的夙愿。毛泽东想象奇特地勾画了长江三峡的发展前景;同时急切地规划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长江治水工程,讴歌了人民群众战天斗地、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具有耐人寻味的的历史意义。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缅怀“红色大管家”杨立三同志(组图)
·下一篇:无
·中红头条:从自身内求“跳出历史周期率”答案——关于自我革命的三点认识
·特稿:陈家沟秋记(北京西山五里坨)·壬寅
·特稿:井冈山根据地 95周年颂(外一首)
·特稿:缅怀“红色大管家”杨立三同志(组图)
·特稿:盛赞佳县举行党政军领导干部“军事日”活动(组图)
·特稿:清廉映红革命路——讲述徐立清等四位老红军的清廉律己的红色故事(组图)
·特稿:安徽省金寨县出版8本红色文化系列丛书(组图)
·特稿:在历史的老照片中追寻着父辈的足迹(组图)
·鲁迅与李大钊:站在同一战线上的伙伴(组图)
·中红头条:三句话,读懂总书记考察殷墟遗址的深意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鄂红兵:奋进的红色颂歌——重读毛泽东的诗词《水调
特稿:奋进的红色颂歌——重读毛泽东的诗词《水调歌
从自身内求“跳出历史周期率”答案——关于自我革命
中红头条:从自身内求“跳出历史周期率”答案——关
特稿:陈家沟秋记(北京西山五里坨)·壬寅
特稿:井冈山根据地 95周年颂(外一首)
发挥基地优势 赓续红色基因——周恩来童年读书旧址管
崔俊田:缅怀“红色大管家”杨立三同志(组图)
特稿:缅怀“红色大管家”杨立三同志(组图)
盛赞佳县举行党政军领导干部“军事日”活动(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