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1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研讨会在上海徽府召开。红军后代联谊会上海分会和上海徽府共同举办了这次研讨会。研讨会上,红军后代联谊会上海分会向上海徽府赠送了红色历史读物和红军杯。安徽省六安籍红军后代徐海平、洪力、关湧和分会会长邓玉平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红二十五军的光荣历史、战斗历程、长征故事和在党史军史上的重要作用,与会人员深受教育感染。

上海徽府大门

上海徽府注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挖掘红色历史,自觉担当爱国主义教育责任,热情支持红军后代联谊会上海分会,于2020年8月1日正式开办了“红军长征纪念馆”(为上海市第一个长征纪念馆)。两年来吸引了许多党员、群众和学生前来参观学习。


乘着党的二十大东风,结合大別山地区红色历史的实际情况,为进一步利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促进社会发展,特别举办了这次红二十五军长征研讨会。上图左起:邓玉平,关湧,洪力,郑宏祝,夏勇,徐海平。

以史为据,讲好红军革命故事

任重道远,代代传承红色基因

红军后代联谊会理事夏勇主持研讨会。

上海徽府董事长郑宏祝与夏勇共同主持会议。

夏勇代表红军后代向上海徽府郑宏祝董事长赠送红色历史资料

洪力代表红军后代向上海徽府郑董事长赠送红军杯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籍老红军徐兴华之女徐海平,手捧父亲用生命、心血实践及亲身参与调研编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战史》一书,介绍红二十五军的光荣历史和沿革情况。

徐海平的父亲徐兴华是红二十五军长征路上的宣传员、文书。图为2008年8月,徐海平、邓玉平、李羚结伴从上海出发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在甘肃泾川四坡村红军楼前留影。

在红军楼一侧红二十五军革命遗址纪念碑前留影。

安徽省六安籍老红军洪明贵之子、红军后代联谊会上海分会副会长洪力介绍红二十五军长征中三次重要的战斗:河南方城县独树镇之战,陕西丹凤县庾家河之战,甘肃泾川县四坡村之战,彰显红军将士身先士卒英勇善战,为人民解放事业不惧流血牺牲之大无畏精神。

洪力的父亲洪明贵是红二十五军长征路上的卫生员“小看护”。他为人民历经艰苦卓绝,英勇无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图为两年前洪力(中)在上海徽府红军长征纪念馆讲解红军故事。

安徽省六安籍老红军关盛谷之女关湧向大家播放自己制作的PPT《大別山上映山红》,讲述父亲三兄弟参加红军打天下、家族多人为革命牺牲的感人故事,催人泪下。故事告诉人们,没有红军的巨大牺牲和无私付出,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就没有人民的幸福。





红军后代联谊会上海分会会长邓玉平讲述“红二十五军长征的特点”

邓玉平曾克服重重困难,用双脚丈量父辈长征路,十三次重走长征路,矢志不渝,在社会上积极宣传长征精神,被誉为“新长征精神代言人”。上图为2008年她在南京看望红二十五军老战士詹大南将军。

邓玉平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史实依据,讲了“为什么说长征精神是伟大的建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升到理论高度,帮助大家深刻理解长征精神,理解红二十五军长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而坚持奋斗,直至胜利。

孤军北上抗日的红二十五军被毛主席称为“为革命立了大功”,被党史军史专家誉为“北上先锋”。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长征的论断

来自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的陈泽民局长听完红军后代介绍后,代表大家发言给予热情鼓励,说深受教育,决不能忘记红军前辈们的丰功伟绩,决不能忘记我们的初心和使命。

这次“红二十五军长征研讨会”开得很成功,是一次很好的尝试与学习模式。

这是徽府长征纪念馆内的部分展板,用文图记录了上海红军后代近年来重走父辈长征路,自觉传承红色基因,为信仰而生,为理想而跋涉的点点滴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