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个民主可亲达理的地主
在“红色滇川黔边”云南威信县城扎西东北方向30余公里的一个边远山区------高田乡马家村民委员会湾头村民小组。旧社会,在一个家室富裕的吴姓家庭中有一个聪明能干、可亲可敬、团结和睦的读书人 叫吴仕泰;他年青时曾当过旧社会国民党高田乡(原白马镇的镇长)“鱼井、马家、新华”三甲的甲长,后来经过自己努力经营和勤劳奋斗,终于成为了当地一个有名的大地主。
有一年夏天的一个中午,年轻人吴仕泰带着同族兄弟和其父亲吴宦金手下的几个长工到湾头村民小组对面坡高包地里掰玉米烧来吃,就在他们掰完玉米打算回家 ,突然从玉米林里窜出来几个背着枪的壮汉,这时吴仕泰就叫他们几个人站着,于是他走上前就与背着枪的壮汉们打了招呼,攀谈起来;当他看到一个壮汉竹箩里有10多支枪时,他就兴奋地同他们慢慢的谈到自家情况,当他谈到自己的父亲手下的弟兄以及使用枪的事情,此时这几个身上背着枪的壮汉也十分感兴趣;在他的热情邀请下,几个背枪的壮汉来到了他的家里,吴仕泰的父母见到自己的儿子带来了几个陌生的年轻人来到了家里,他平时热情大方好客、和蔼可亲的父母亲就让家人做好了饭,铺好了床被热情的款待了他们,并且还热情的留他们下来耍了3天;临走时,吴仕泰的父母亲还请人每人给他们每一个人做了一套新衣服和并备了好吃的;这几个背枪的壮汉被吴家这几天来的厚重感情难舍难分;期间,这几个背枪的壮汉在完全的了解了年轻人吴仕泰的身世、家庭发展情况后,才告诉吴家人说,他们是国民党阮俊臣的部队。于是,离开吴家时就送了2挺机枪和100多把38式手枪给吴仕泰的父亲。当时,因为吴家有一个远亲戚在四川泸州国民党部队当营长,然后吴仕泰就去泸州找到了自己在国民党部队当营长的亲戚,摆谈今后自己要发展的事;他的这个在国民党部队当营长的亲戚就答应了他“今后吴家需用的枪支和子弹就从他哪儿运上来了”。自此,吴家找到了“靠山”家室就更加兴旺有名望了。
1950年6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来到扎西,解放了威信。1951年3月,中共威信县委和驻军部队通知吴仕泰到威信县城扎西接受“肃反”,交清家产。当时,由于县委派出的联络员工作没有及时的交流、沟通、对接好,于是导致“要枪杀吴仕泰”的误会,这样地主吴仕泰被迫自己服毒死于在高田乡(原白马镇)自己的办公楼里,彻底的成为了“一桩历史悬案”。
二、收养两个流落中央红军的故事
(一)收养一个被流落的娃娃红军
1935年一个春天的下午,天气还有一些微寒,大约有30余个参加中央红军长征的红三军团战士来到了高田乡马家村民委员会湾头村民小组,当原白马镇的镇长----“鱼井、马家、新华”三甲甲长吴仕泰听手下人说“红军已经来到了自己房门外,准备烧火做饭,展被休息”时。地主吴仕泰在了解清情况后,于是就叫手下的弟兄把所有的红军请到自家屋里住下。当他眼见红军战士经过长途跋涉后的艰苦生活和疲惫不堪的身体状态时,立即就叫手下的弟兄又生了几炉火,拿出了米肉,做了饭菜热情招待了这30多个红军战士,并且还叫手下的弟兄让出了个人的床铺给红军战士休息。
据说,当时路经居住在吴仕泰家的几个红军战士还闹了一个笑话,这几个红军在看到吴仕泰聪明淘气的大儿子吴明玉吃汤圆时,这几个红军战士说“我们没有见过这种食物,也没吃过”,这时地主吴仕泰的妻子就叫家人去拿半盆糯米面来做给这几个红军战士吃,当他的大儿子吴明玉端来了半盆生石灰粉,在家人加水拌团时才发现不是糯米面,是生石灰粉。对此,吴仕泰还狠狠地教训了自己的儿子一顿。然后,又重新端来了一盆糯米面做给这几个红军战士吃。
红三军团的30余个红军战士住在吴仕泰家里,吃上了好饭,烤上了旺火,睡上了暖铺,个个都赞口不绝,个个都高兴。晚上,红军把枪架在地主吴仕泰的四合天井外屋檐石板上警戒,在熊熊炉火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尤为壮观!第二天清晨30余个红军战士打上背包、背上枪,又要开始了新的征途。 当红军战士走后,吴仕泰在屋后发现一个盘子脸小红军,双脚肿大,双手提着一个背包,眼里噙着泪水。他见此情景,就让这个小红军进屋,询问情况。
小红军没读过书,忠厚踏实,身体单薄。
问他多少岁了?小红军说“他今年才12岁,是冬月生的,江西省莱西(于都)县人”。
问他“为什么要当红军?”,小红军说“共产党好,红军好”!
他还说“跟着共产-打江山,斗地主,分田地,是为了穷人来的;打土豪,跟大军走” 。
小红军告诉吴仕泰,他是从江西省莱西(于都)县来,跟着中央红军一路队伍翻山越岭,过河淌水,随时队伍领导大人物会跟他们讲国民党反动派残暴统治,讲共产党的政策;跟着大部队一边行军,一边还要打仗,虽然消灭了蒋介石国民党队伍感到很高兴;虽然自己革命信念坚定,但是自己的年龄小,路途遥远又艰辛,有时还要给队伍增加负担。
他说:“他的年龄小,现在双脚肿大,又走不动了,也不想连累队伍,要求留下来帮大恩人吴家,是否可以?”
吴仕泰夫妇听了小红军苦难经历,于是就决定把他留下来了。
小红军住在地主吴仕泰家里,地主吴仕泰夫妇一直把他当做自己的一个子女来看待。因为小红军年龄太小,他的主要劳动就是喂马看马,小红军十分听话勤劳,话不多,又十分体贴别人,开始就唤他个名字叫马老幺。后来他说,他姓宋,他的父亲名字是宋克货, 吴仕泰想到他是为了广大穷苦人民,为了中国革命,才参加中央红军长征,不远万里历经千辛万苦后才来到云南边远山区的高田马家山村,流落在吴家,于是就给他取了一个名字,叫“宋德云”。
小红军战士宋德云在地主吴仕泰夫妇抚育下,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淳朴善良,全家人从来没有抱怨过他、骂过他,一直都把他当做亲人对待,小红军战士宋德云也把抚养 他的大恩人地主吴仕泰夫妇当亲生父母称呼敬重。
小红军战士宋德云渐渐长大成人,在他18岁时,地主吴仕泰夫妇备礼品,找了媒人到威信县扎西镇玉京山为他提亲,娶了爱人。温柔善良的万龙真嫁给了小红军宋德云后成了地主吴仕泰夫妇的一个宝贝儿媳,小两口住在吴家四合天井屋里,每天早起晚睡,日子过得甜甜蜜蜜、恩恩爱爱。小红军战士宋德云夫妇先后生育了4个女儿。大女儿叫宋宗华,现出嫁到本乡新华村民委员会大梗上村民小组,丈夫张利金;二女儿叫宋宗先,现出嫁到本乡新华村民委员会龙打坝村民小组,丈夫唐占举;三女儿叫宋宗凤,现出嫁到本乡马家村民委员会湾头村民小组 ,丈夫魏国强;四女儿叫宋宗飞,现出嫁到本乡马家村民委员会湾头村民小组 ,丈夫吴贤军。
小红军战士宋德云因自己的1951年大恩人地主吴仕泰惨死后,由于当时自己自小被地主吴仕泰收养大,其身份被化为“地主”,吴仕泰家四合院、田地被雇农分占,小红军战士宋德云夫妇只有在当地支起了遮身小茅屋,养育4个子女长大;小红军战士宋德云夫妇于1984年(甲子年)冬天相继逝世,安葬于高田乡马家村民委员会湾头村民小组棕树湾。
(二)收养一个莫名的红军李老乱
1935年2月初,中央红军长征集结“鸡鸣三省”云南扎西(威信县俗称),期间,党中央先后在扎西境内连续召开了举世闻名的“扎西会议”(即“水田花房子<或鸡鸣三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石坎庄子上“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扎西江西会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史称”;扎西会议是党中央率领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四次重要会议之一;是红军长征35个重大历史事件之一;“扎西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拓展和最后完成),中革军委根据“扎西会议”决定精神进行了“扎西整编”、“扎西扩红”;成立了“中共川南(川滇黔边区)特委”,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川南(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播下了革命火种,给滇川黔边区广大贫困群众带来了希望。
1936年8月的一天下午,一个身材1米65左右,身体结实,浓眉大眼的年轻人,肩头扛着一根扁担来到地主吴仕泰家,说是来找个住宿或是来给地主家帮人。地主吴仕泰夫妇见到了前来投宿的人来,表示出了比较的热情,再加上当时快到收割庄稼的季节也缺少劳动力,于是就答应这个来者。
据说,这个浓眉大眼的年轻人来到地主吴仕泰家,前3天尽管做吩咐的农活,一直沉默寡言,没和吴家上下的人说过一句话。他在3天后就慢慢地开始靠近和地主吴仕泰身边的人说话,自称“李老乱”;并且主动地亲近讨好地主吴仕泰。自己的日子过得舒适,年轻人“李老乱”帮人干活又是尽力诚心,十分讨人喜欢。第二年大年初一,地主吴仕泰摆上了酒席,宴请前来拜年的亲戚朋友。饭饱酒足之余,年轻力壮的手下,亲戚朋友相互比划所谓的“武功”----单手平举四脚桂花木凳。地主吴仕泰家桂花木凳一条就有50余斤,当时,地主吴仕泰最厉害的手下(谦称弟兄)只有一人单手能平举两条桂花木凳。那天,这个浓眉大眼的年轻人“李老乱”喝了点小酒后微微醉意,一伸手,单手就平举四条桂花木凳,共计200余斤,令在场所有的人赞口不绝,也庆贺地主吴仕泰来了一个大力士高手。后来,他说:“自己愿意随从保护吴仕泰一家人” 。地主吴仕泰也乐接受“李老乱”请求,称呼他为自己的“兄弟”。
年轻人“李老乱”在随从保护吴仕泰时,他随身武器是携带两把手枪,他的枪法特别好。据说,有一次,吴仕泰家的房顶上飞来两只鸽子,说时迟那时快,他从腰间拿出手枪,没有瞄准,两只鸽子便从房顶上掉下来,仔细查看,都是击中鸽子的头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