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听妈妈讲述外公王道三的抗战传奇故事
我(苏煜尧)的外公叫王道三,曾用名昌道、买子,陕北神木县贺家川镇,王家沟村人。1909年生于农民家庭,1928年参加革命,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外公19岁时,告别了新婚妻子踏上了革命道路。外公的母亲因此被国民党反动派投入监狱;姐姐、姐夫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弟弟被国民党反动派用石灰揉瞎了双眼;妻子贾清爱(我的外婆)积极支持他投身革命,自觉为红军站岗放哨、传递情报,曾被敌人严刑拷打,赴刑场陪绑。
关于外公的故事我们知之甚少,外公常说:“我们一起革命的人,活下来的只有我,那些我经历的故事没有什么好讲的。”我明白像外公这样的革命先驱,是以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为荣的。所以,我唯一知道的一些事情也是外婆口述给妈妈(王华)的,下面就给大家讲一讲那个枪林弹雨的年代发生在外公身上的故事。
东渡造船
1936年2月,中央派红28军东渡黄河,以便与红25军在晋中会师,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上级要求7天内将5条渡船造好,这项艰巨的任务被交予了时任神府特区北县县委书记的王道三。时值寒冬,王道三每天穿着他唯一一身打满补丁的棉袄棉裤,带领工作人员察看地形、走访群众,时常冻得两手插在袖筒子里,嘴唇青紫。面对极度匮乏的资源和艰苦恶劣的环境,王道三用自己的革命热情战胜了一个又一个难以想象的困难。他不分白天黑夜,带领骨干走村串户发动群众,到处征集工匠、木材及船钉,许多老百姓主动把自己家的板材送到了工地,有的老乡没有木材就把自家的门板送来。更有一位八旬老人拉着王道三的手说:“红军渡河抗日是为咱老百姓,这是我存了多年的棺材板,你们拿去用吧。”类似的感人故事不胜枚举。6天半后,5条崭新的大船整齐的排列在黄河边上,圆满完成任务的王道三受到了时任红28军军长刘志丹、政委宋任穷的高度赞扬。
王道三随红军顺利渡河后,他带领群众昼夜造船的故事感动了总司令彭德怀和政委毛泽东,彭老总特意把自己的大衣送给了王道三。中央首长无微不至的关怀激励着王道三继续投身革命事业,历任120师民运科科长、大青山骑兵纵队四团政委等职,为抗战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智勇脱敌
1942年秋季,日军用“铁壁合围”的战术,对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进行扫荡。以前敌人的每次扫荡,他们都能得到情报并提前转移,可是这一次,他们却一点消息也没得到。当时部队驻扎在五塔背村以北,突然敌人从四面向他们围过来,外公深知这个存放机密文件的文件箱的重要性,于是带着文件箱立即转移,从淖儿梁到平绥铁路的扁担石沟,准备下午越过铁路转移到绥南、蛮汉山那边去,可这时敌人沿铁路追过来,根本来不及转移,他们只好折回山沟里,在一个小村子隐蔽了一天。当晚他们趁黑夜从两股敌人中间突围到绥南地区。由于敌情复杂,部队的行动情况不能有任何闪失,因此,外公坚持三天没和上级联系,直到得知部队安全转移后,才向师部发电报。在这之后,外公和他的部队还遇到过不少险情,在他机智果断地指挥下,都化险为夷,同时保证了文件箱的安全。在那些异常艰苦的岁月里,他们纵横驰骋,凭着智慧和勇敢同敌人巧妙周旋,粉碎了日伪军一次次扫荡和围剿,沉重打击了敌人的气焰。
山洞遇敌
1939年夏,经党中央和120师批准,大青山支队改为骑兵旅,外公任骑兵旅四团政治委员。一次战斗中,外公带领几名战士到前沿阵地侦察,在一个山洞隐蔽,为了详察敌情,外公让战士们躲进洞里,自己不顾危险在洞口守卫。当时敌人一阵乱枪扫射,一颗子弹从外公耳边飞过,射中了外公身后的一名战士,外公转身搂住曾经朝夕相处的战友,心中无比悲愤,决心为战友复仇,狠狠打击敌人。
这就是我知道的外公的全部故事,我想在他的一生中一定有比我所知道的更为惊心动魄和感人至深的故事。图片上的木箱和军大衣都是彭德怀在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送给外公的,它们陪伴外公征战南北,被外公视为比生命还要珍贵的物品。
王道三之女王华供稿 苏煜尧整理成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