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共邳县第一个党支部的创建人之一,由于曾经执行秘密任务,化名过冯玉超、冯昭金等,以致于家人一直都不太了解他的事迹,一直到2012年,他的事迹才被慢慢挖掘出来,他就是邳州市港上镇南楼村抗日英雄冯昭彬。
近日,记者见到了冯昭彬的画像:四方脸、大眼睛、高鼻梁,英气十足。冯昭彬的孙子冯遵标说,这幅画像是今年4月份刚刚制作出来的,由山东省公安厅退休干部林宇辉还原绘制。
曾参与建立邳县第一个党支部
从冯遵标记事以来,就没有见过爷爷,对于爷爷的印象来自家里挂着的一张烈士证,以及从父亲和邻居口中听到的关于他的零星事迹。冯遵标说:“小的时候,别的小孩子都能见到爷爷,我却见不到,我一直在想爷爷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总有一天我要解开这个谜。”
2012年,冯遵标的外甥报考公务员,需要核查家庭成员信息,冯遵标无意之中得知爷爷是一名烈士。爷俩带着好奇,上网查询了一番,继而发现了冯昭彬的光荣事迹。“当时查到了两条信息,一条是徐州官方网站发布的,关于徐州地方第一个中共支部建立的信息;另一条是邳州日报发布的邳县第一个党支部的建立及其活动。两条信息中均出现过爷爷的名字。”
网上的发现让冯遵标十分震惊,他随即来到邳州市史志办和民政局核实情况。在《邳县党史资料合订本》一书中,他找到了祖父冯昭彬的相关信息。“邳县有共产党活动始于1926年9月,由中共徐州独立支部派陈亚峰来邳县建党。很快发展了范玉贤、姜景义、戴绵泽、孙文源、周存朴、王作栋、索廷珍、刘俊莪、冯昭彬、王秀田十名党员,于11月份建立了邳县第一个党支部。”
抗击日寇壮烈牺牲,年仅38岁
这一发现,让冯遵标热血沸腾,他想更加深入地了解爷爷的事迹。然而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共产党员只能秘密组织发展。冯遵标查阅了各种资料,才拼凑出爷爷参与过的那段历史。据冯遵标说,冯昭彬1923年就读于邳县第一高等小学,学习期间,他积极参加爱国活动,追求革命真理。1925年,冯昭彬和爱国同学一起掀起了驱逐反动校长的“邳县一高”学潮。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逮捕和屠杀共产党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恨。留在邳县的共产党员姜景义、孙文源、冯昭彬3人,利用各种便利条件秘密开展地下工作。1927年,冯昭彬在家乡沂河东冯家村一带农民中培养发展党员,迅速发展革命队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邳县党组织得到迅速发展。1928年4月,邳县各地已有共产党员40多人,共青团10多人,形成了邳县异于江南的政治局面,当时亦有“红邳县”之称。可惜,冯昭彬在宣传中国共产党先进思想时,被别人发现了身份,无奈之下,只能转战他乡。
冯昭彬奉命进行秘密指导工作,建立秘密武装,开展革命斗争。那时,他在东海山左口学校以教导主任的身份为掩护,成立革命武装队伍,任大队长兼政委。后来,他又在东海山左口率领队伍加入八路军115师独立支队,成立东海大队,之后被扩编为滨海独立团。
1945年,冯昭彬奉中共组织指示,奔赴山东鲁南执行任务时,在郯五区抗击日寇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38岁。武装政治工作队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秘密将冯昭彬遗体送回故乡安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