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建在华蓥市禄市镇凉水井村海棠博览园的毕占云生平事迹展陈馆,在蓝天白云和鲜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祥和。
游客在华蓥市禄市镇凉水井村海棠博览园毕占云生平事迹展陈馆参观。
游客在华蓥市禄市镇凉水井村海棠博览园毕占云生平事迹展陈馆参观。
华蓥市禄市镇凉水井村海棠博览园毕占云生平事迹展陈馆中的毕占云塑像。
华蓥市禄市镇凉水井村海棠博览园毕占云生平事迹展陈馆中有关毕占云的壁画。
游客伴着花香前往华蓥市禄市镇凉水井村海棠博览园毕占云生平事迹展陈馆参观。
中红网四川华蓥2021年6月7日电(游青、邱海鹰)听说在“红岩”故里四川省华蓥市禄市镇凉水井村“花海人家”,兴建了一座毕占云将军生平展陈馆。七一前夕的一个周末,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瞻仰了这座“红色地标”。
自华蓥市城区北去不到半小时车程,便来到了该市最大的花木基地凉水井村“海棠博览园”。远远望去,微风轻拂,花枝招展,清香泌人,好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
“毕占云的展陈馆就在那片花海中!” 当地一位老乡带着自豪的语气给我们指路,“进了那座院子,有专门的人接待。”
“开馆一个多月,平均每天到展陈馆来参观的游客上千人。”接待我们的禄市镇机关工作人员周娟说,今年“五一”期间,开国中将毕占云生平展陈馆建成开放,她和4名同事成为了业余讲解员。短短一个多月,已经接待游客3万余人。
45天,“土瓦房”成为开国将军生平事迹展陈馆
“在几个月前,这里只是村里的一个普通农家院落。”禄市镇凉水井村党委书记李清洪介绍,从建设到开放,毕占云将军生平展陈馆仅仅用了45天。
“这个展陈馆的建设,最初缘于市委的一次调研。”李清洪说。今年3月,华蓥市委书记王山到凉水井村调研产业发展中,发现了村里的这栋两层楼的土瓦房。得知这不仅是村里唯一保存完整的房屋,而且开国中将毕占云儿时曾和曾祖母在这附近生活过。此前一直在思考如何进一步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融合本土红色资源的王山,有了一个崭新的谋划。
“因地制宜打造毕占云生平展陈,使之成为华蓥乃至广安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调研结束后,王山在查阅大量资料和求证后,思路变得更加明晰:就地利用凉水井村这座保存完好的土瓦房,多方搜集毕占云生平事迹资料和相关实物,将其作为深度融合本地以红岩精神为主体的红色文化,践行华蓥市委提出的打造以“传承红岩基因、发扬红色传统、永葆红心向党”为内容的“三红”党建品牌的具体体现。这个提议,得到了华蓥市委常委和党史专家的支持。
随后,华蓥市组建工作专班,由市级领导任指挥长,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和档案馆等17个单位全面参与。华蓥市还分设房屋维修改造组、资料实物收集组等8个小组,建立每日一碰头、每周一调度、每旬一督查、每月一通报“四个一”工作机制,采取“清单制+责任制+时间表”方式,紧盯节点、倒排工期、顺排工序,全面推进毕占云生平展陈馆建设。
“我们还到海南、北京、河南等毕占云将军战斗或工作生活过的地方,挨个走访,搜集资料。”禄市镇镇长刘政说,在全面梳理历史档案资料和典籍中关于毕占云将军先进事迹和精神要义基础上,通过走访毕占云将军亲属、身边工作人员、生平事迹研究人员等,深挖毕占云将军历史事迹隐含故事、精神要义,力争做到故事化表达、细节化呈现,向观众展现丰满立体、生动鲜活、有温情、有质感的毕占云将军形象。
最终,毕占云将军生平展陈仅用了45天,就在“五一”期间正式对外开放。
35天,“红色地标”引来游客3万多人
“毕占云将军生平展陈馆开放后,每天来参观的人太多了!”周娟说,即使镇上安排了5名同志担任讲解员,但还是常常忙不过来。随着展陈馆名气的打响,前往参观的人群开始从华蓥、广安本地,逐渐拓展到更多地区,甚至包括不少国家部委和省直机关。“有一天下午,就有全国工商联、省政协和省人民法院等部门到展陈馆参观。”周娟说,华蓥和周边地区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前往毕占云将军生平展陈参观的更是络绎不绝。
一个仅用45天建成的展陈馆,为什么能有超高的吸引力?
走进毕占云将军生平展陈,其内容却并不简单。展陈既有毕占云在华蓥生活的场景,又有其同时期的物品,包括搜集到的军大衣、毕占云老宅照片、手榴弹套、望远镜等。馆内墙面则按年代贴出了数张照片。
“这个展陈馆也是有‘镇馆文物’的!” 李清洪说,由毕占云的大儿媳妇捐赠的一个望远镜,是毕占云在抗日战争时期带领部队与日军作战中缴获,后来他一直带在身边,多次在作战中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