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舅舅杨立夫,1918年10月27日生,安徽金寨县关庙乡人。曾用名杨履贵。192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儿童团长,鄂豫皖红11军32师勤务员、司号员,红4军卫生员、调剂员兼看护班长,第31军93师药剂主任、主治医生,师卫生部特派员。参加了皖西六霍起义,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1至第4次反“围剿”,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9师医训队副队长,太岳军区卫生部3所所长,太原军区卫生处副处长兼医务主任。参加了黎城战斗相神头岭伏击战。解放战争时期,任军分区卫生处长,代理太岳军区卫生部长。参加了平陆、太原、晋城战役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干部疗养院副院长、院长,第254医院院长、政治委员,北京军区后勤卫生部副部长、部长,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长。
曾参与编写、出版《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经验》、《第二野战军预防医学的实践经验》、《北京军区后勤部大事记》。领导编写全部《当代中国》丛书军队后勤工作分卷,并主编出版了30万字的《烽火硝烟中的白衣战士》等书。
杨立夫部长主编的《烽火硝烟中的白衣战士》书籍
在1947年运城战役中立大功一次。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6年离休,享受行政十级、正军职待遇。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0年12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舅舅杨立夫已经离开我们二十多年了。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平易近人的待人接物,一身正气的红色本质,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脑海中。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母亲杨履英说我有个当红军的舅舅在外闹革命,10岁就从老家金寨县的关庙乡走了。全国解放后,舅舅两次回金寨县老家,1956年第一次回到今天的汤家汇镇泗道河,是骑马回来的,我父亲鄂裕焕把我的两个哥哥用箩筐挑着从关庙翻山越岭的到泗道河去与舅舅见面。二十世纪80年代第二次回到关庙乡时,舅舅一下吉普车就开始寻找儿时和他一道放牛的伙伴丁土地(乳名)。
在北京东单三条50号住时,舅舅在去石景山上班的途中发生车祸,造成舅舅重伤。一天傍晚正在北京的我在外面陪保姆阿姨购物回来发现舅舅家门口停了很多小汽车,而且戒备森严,经卫兵同意后,我们才得以进门。这时,我才知道,原来是洪学智上将来看望受伤的舅舅,洪将军和我舅舅是金寨老乡,是一起从金寨参加革命的,又都是搞军队后勤工作的,既是同乡又是战友,两人感情很深。当洪学智将军知道我是杨立夫的外甥女时,他还亲切的与我握个手,这是我生平有幸唯一的一次近距离见到洪将军高大伟岸的身躯。
洪学智上将为杨立夫部长主编的《烽火硝烟中的白衣战士》书籍的亲笔题词
1989年“6.4”风波发生后,我们十分担心舅舅的安全,因为他住在北京东单三条50号,出门不远就是天安门广场。我们遂及时写信向他问候平安。没想到万忙之中的舅舅很快给我们写了满满4页纸的回信,信中他充分肯定了党中央和邓小平在党和国家危险时刻力挽狂澜,化解了这场风波,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充满自信,而对个人的安危却只字未提,这对我们后来在基层工作坚定信念跟党走,有着切实的影响和体会。
1992年10月,我带着我的爱人熊国清和4岁半的儿子踏上北去的列车来到北京,看望舅舅和舅妈阎智。临行前,我爱人说我们带点什么给舅舅呢?吃的?用的?我们想作为一个老红军家里那个年代应该什么都有,我们就选择带几张照片给舅舅看看。我爱人就租了一张三轮车赶到金寨县汤汇镇泗道河瓦屋基莲花埫的舅舅母亲的坟墓前拍下了一张舅舅母亲坟墓的照片,这是舅舅最牵挂的地方,他多年在外,没有时间回来祭扫母亲,心中一定常常思念着自己的母亲。另一张是他参加革命离开后的老家关庙小街全景照片。
在舅舅北京的家里,舅舅见到我们一家人的到来,舅舅满心欢喜,脸上挂满了和蔼可亲的笑容。他亲自拿出一支红塔山牌香烟让我爱人抽。现在想起来我们是晚辈,哪能让长辈敬烟,就是我爱人会抽烟也不会在一个卫生部长家里抽烟的,可见舅舅待人接物多么平易近人。
作者的幸福一家人
当即,舅舅又吩咐勤务人员:今晚你们把洗澡的锅炉生一下吧,家里其余的人今天晚上不洗澡了,让厚伦他们一家三口洗。这在当时物资匮乏的时代,用煤烧锅炉洗澡是我们想都想不到的事情。他让其他人不洗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节省一些煤,少花国家的钱。
稍稍休息,舅舅便把我们带进他的起居室,房间迎面悬挂着“正气”两个大字的条幅。当我们把带来的照片给舅舅看时,舅舅显得非常激动。特别是看到他母亲的坟墓照片,他没有说话,而是久久注视着照片,不忍放下。当他看到我们拍的关庙小街照片时,他询问了关庙乡有多少人口?绿化怎么样?家乡人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怎么样?问的十分仔细。得知关庙乡有一万多人口,他陷入了沉思,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随后对我们说:“一个临汾战役我们就伤亡了一万多人”,后来我们查阅了他亲自编写的回忆录《硝烟战火中的白衣战士》,才知道舅舅亲自参加的临汾战役发生在1948年2月,晋冀鲁豫军区为全部解放晋南,策应中原、西北战场作战,并为夺取太原创造条件奉命组织前线指挥所,由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徐向前统一指挥所部第8、第13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及晋绥军区部队一部共5.3万余人夺取临汾。由于敌人城防坚固,临汾战役历时72天才取得胜利,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共伤亡13500人。
当天晚上,由于我们长时间坐火车十分疲劳,沉入梦乡。第二天早上醒来,舅妈阎智告诉我们舅舅昨天晚上心脏病犯了,医务工作人员深夜一点多还在值班守护。我们猜想一定是舅舅看到他妈妈坟墓的照片,或是想起了那些牺牲的战友,勾引起他的怀念之情导致的,后悔我们不该这么做,让他心里难过和激动。
嗣后的几年,我们与舅舅书来信往,从未间断,即使他年龄大了,他仍然坚持每封信都有回复。他在信中常常告诉我们要听从地方党组织安排,跟共产党走,为群众多办实事,这些教诲都让我们在基层工作时潜移默化的渗入到思想和行动的深处。
尊敬的舅舅,当年您亲自从家乡关庙选拔到北京培养的赤脚医生晏绍儒、熊忠明、吴述礼们现在依然兢兢业业的工作在家乡的卫生战线上。
杨立夫部长的出生地----今天的金寨县关庙乡中心集镇
您生前多次关心和支持的斑竹园区医院的建设,现在已经建设成了现代化的基层中心卫生院了。
如今的斑竹园镇中心卫生院(原斑竹园区医院)一角
大别山上千山秀, 八宝山里有故人。 敬爱的舅舅,我们怎么能够忘记您?!
每逢春节、清明,我们不能去八宝山凭吊您,我们总是从大别山上遥望着北京城寄托着我们的哀思,就近相约去金寨县红军纪念堂里仰望您的遗照,每一次走近您的时候,
陈列在金寨县红军纪念堂里的杨立夫(组照下中)的戎装照
仰望着您笑容可掬的戎装照片,仿佛您就在我们身边,心中顿觉有一种红色的洗礼沁入心脾,万千思念之情如潮涌,久久不肯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