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都昌全县人们所传颂的“一门五英烈三位县委书记”,指的是刘肩三、刘肩三的二哥刘贤扬、刘肩三的三个侄子(大哥刘贤振的儿子)刘述尧、刘述舜、刘述禹。刘肩三兄弟三人,他和二哥刘贤扬为党捐躯;他大哥刘贤振的三个儿子刘述尧、刘述舜、刘述禹,皆为革命抛头颅、洒鲜血,烈士英名光照千秋。本文叙说的是其中的刘肩三,1926年2月入党。1927年当选为中共都昌县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并任县农民协会常务委员,领导农民开展武装斗争。1929年7月,受党的派遣,赴景德镇秘密发展党团和工会组织,开展工人运动。1930年7月,率领工人武装配合方志敏率领的赣东北红军独立团一举攻取景德镇。随后独立团改编为红十军,调任该军19团政委。不久升任红10军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兼第7旅政委。同年10月,任中共都昌县委书记,发动和领导了该地的武装斗争。14日在率领赤卫队抗击县反动地方武装的“围剿” 中,突遭敌5师28团围攻,终因弹尽粮绝,不幸被俘。17日被敌人残酷杀害,壮烈牺牲。
[关键词]英烈;刘肩三;革命事迹;永载史册
刘肩三(1892-1930),又名贤招,号汉才,化名谢宝东,江西省都昌县汪墩乡后垅村人。曾就读于南康府中学、江西省立农业专门学校(简称“农专”),1919年,“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南昌,刘肩三等3位都昌藉学生首先积极响应。5月7日,刘肩三作为“农专”的学生代表参加了在南昌市百花洲沈文肃祠召开的全市中等以上学校学生代表会,并被推选参加南昌学生联合会。5月9日,南昌全市学生举行总罢课,刘肩三登台演说,并血书“时日曷丧,余及汝皆亡”以示其志。《申报》1919年5月17日报道称该活动 “学生程度至此,殊为我国好现象!”。学生的爱国热忱,使军阀当局极为恐惧。江西督军陈光远责令“农专”将刘肩三等提前毕业。
图为刘肩三烈士肖像
刘肩三立足都昌组织革命
刘肩三毕业回到都昌后,矢志不移,继续革命,一下船就直奔县立高级小学,向全体师生介绍外地的运动情形。声泪俱下地声讨了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罪行,痛斥了卖国贼出卖祖国人民利益的可耻行径,使闻者无不动容,激起了全校师生的愤慨,当即宣布罢课。次日,刘肩三即率县立高小师生,在县城举行了示威和街头演说,并组织日货检查组,焚烧日货。同年6月,他又带着县立高小师生下乡巡回宣传,使这场爱国风暴迅速波及全县。1922年,都昌遭受大水灾,哀鸿遍野。县知事刘燮臣却全然不顾民众死活,除增加本年度征缴外,还要“追缴5年旧欠”。刘肩三便发动群众抵制重税,并亲自率领绅士代表,前往县公署为民请愿。刘燮臣蛮不讲理,竟把刘肩三扣押起来。刘肩三被扣押的消息刹时震怒了全县,学生罢课,商人罢市,近郊二三十里路的农民也扛着扁担锄头涌进了县城,包围了县公署。斗争持续了3天,刘燮臣被迫放出刘肩三,自己也吓得离开都昌逃回了南昌。此时,刘肩三告诫大家刘燮臣此去不会罢休,我们不能让恶人先告状,要迅速派人去南昌,取得舆论支持。于是,他主持起草了一份《告旅省都昌同乡书》,选派代表连夜乘船送往省城。由于各方面的支持,斗争取得胜利,田赋没有缴,刘燮臣也被驱逐。是年,刘肩三又发动群众,不但赶走了两名催办粮赋的“委员”,而且还连续赶走了几名“命官”,全县人民十分钦佩刘肩三的组织领导魄力。
1926年1月,中共南昌特别支部派刘越(共产党员,都昌汪墩乡人)到都昌从事建党工作,并于同年2月,介绍刘肩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即刘越与刘肩三一道去汪墩以蒲溪小学(现汪墩乡中心小学的前身,原为中共都昌县委和第一届团县委机关所在地)为中心、秘密开办平民夜校,宣传革命道理,组织农民协会,为建党作准备。刘肩三为掩护刘越的身份,以蒲溪小学董事长身份聘请刘越为该小学算术教师。从此,二刘晚上常常彻夜长谈......刘肩三向刘越介绍了思想进步的刘聘三(刘肩三中学同学)、王叔平(刘肩三中学同学)、余激(蒲溪小学体育教师,奉新人)这三人成为了刘越在都昌介绍入党的第二批同志。1926年3月,中共都昌小组成立并决定以汪墩、徐埠、左里一带等地为重点发展党的组织开展农民运动,指定刘肩三负责农民运动。他先后在汪墩办起2所农民夜校,亲自给农民讲课,启迪他们的思想觉悟,为都昌农民运动的兴起打下了扎实基础。由于都昌连年遭灾,春荒严重,贫困农民十有八九断炊,地主劣绅乘机盘剥农民。汪墩劣绅刘世容以搞“平籴”为名,从中牟利。刘肩三便发动附近农协会员200多人找刘世容算账,并打开刘世容的谷仓,将稻谷分给穷苦农民。当刘肩三获悉县知事傅运炎趁即将调任之机加剧搜刮、贪污钱粮款数千元,便带领农协会员及群众2000余人组织“请愿团”,当面找傅运炎算账,并亲赴省城与傅打官司,使傅运炎不但丟掉了“乌纱帽”,而且还卖了南昌的个人房产赔付赃款。这两次斗争,使农民看到组织起来的力量,极大地推动了全县农运的迅速发展。1927年2月8日,都昌农民代表大会召开,正式成立县农民协会,刘肩三当选为常委。7月,遵照中共江西省委指示,中共都昌县委成立,刘肩三当选为县委委员,负责组织部和农民运动委员会工作,把农运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全县成立了区农民协会6个、乡农民协会21个,会员有10万多人,位居江西首位,受到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任部长)表彰。
都昌县不但农运工作做得好,而且党建工作也发展得快,出色地完成了中共南昌特支交给的任务。从1926年初刘越一名共产党员发展到1927年拥有200余名党员。在党员队伍中有一大批是刘肩三领导开展“五四”爱国运动中涌现的先进份子,像刘聘三、王叔平、向先鹏、黄徽基、刘乙照、高致鹤、吴士衡、刘梦松等。更多的是经农民运动斗争考验的一大批先进分子:像汪墩乡的刘述尧、刘述舜、谭绪言、刘龙嗣、刘皋、谭青山、余昭庆、吴先剑、谭洪商、谭绪奇等;多宝乡的马宗锦、赵敬绪;左里乡的梅宏中;和合乡的詹锦坤;万户乡的余政、洪泉水;大树乡的刘万练;西源乡的曹应龙;苏山乡的戴希广;北炎乡的谢文珊;北山乡的刘书锦、吕林松;徐埠乡的向尧等等。其中有14位先后出任赣东北地区17个县的县委书记,有7位出任红十军营长以上干部,有4位出任景德镇工会主席,有3位出任江西农协执委,3位出任中共闽浙赣省委常委、执委。不久,刘越任地委(当时党组织的名称,从党小组→县地委→县委)书记兼宣传部长,刘肩三任组织部长兼农委书记,刘聘三任工委书记,地委委员还有王叔平、戴希广、向先鹏、黄徽基。下设八个支部,县城支部:书记刘伯奇;茅垅支部:书记谭洪商;中共新桥支部:书记刘述尧;中共徐埠支部:书记向葵;中共蔡岭支部:书记王杰;中共马鞍山支部:书记胡振南;中共多宝支部:书记赵敬绪;中共余家村支部:书记余式勇。这些早期广大的共产党员奋斗在斗争的第一线,坚守信仰,努力工作,为革命奋斗终生。上述名单中百分之95的同志都为之英勇牺牲了。
图为都昌县红色第一村--后垅村村牌
刘肩三转战各地领导革命
1927年8月,刘肩三调任余干县委书记,积极发展党员,秘密建立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区、乡苏维埃政权,并为弋(阳)横(峰)根据地收购、运送武器弹药和各种物资,有力支援了根据地的武装斗争。1928年底调任中共信江特委委员。不久被派往上海学习工人运动。1929年7月,刘肩三从上海学成归来后,被派往景德镇从事工人运动。景德镇是都昌人集居的码头,刘肩三化名张定东,以同乡关系,深入窑场、坯房、匣钵厂,秘密发展党团和工会组织。1930年7月6日,由地下党和工人武装里应外合,他率领工人武装配合方志敏率领的赣东北红军独立团200余人,未用一枪一弹就一举攻取了景德镇,缴枪410余支,罚没土豪劣绅的浮财达数百万银元,镇压了民愤极大的国民党反动官吏江溥和“红帮”头目“三十万麻子”等5人,成立了景德镇市临时苏维埃政府。有2000多名都昌籍的有志青年报名参军,从而使革命武装迅速发展和壮大,掀起了当地革命武装斗争的新高潮。
红军进入景德镇后,受到革命思想熏陶的瓷业工人踊跃入伍,红军猛扩到4000余人(绝大多数为都昌籍人)。1930年6月20日,中央军委长江办事处命令弋阳、湖口、鄱阳一带应立即集中,正式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简称“红十军”)。信江特委书记唐从上海党中央汇报工作回到景德镇,带来了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立即改编红军为红十军的指示。同年7月22日,在江西乐平众埠正式成立了红十军,下辖第1、10、19三个团,其中整连、整营甚至整团都是都昌籍战士,鉴于刘肩三在都昌人中的崇高威望,组织上安排刘肩三调入部队任第19团任政委。不久,红十军挥师都(昌)、湖(口)、鄱(阳)、彭(泽)地区,一路上打鄱阳、攻彭泽、克秋蒲、取至德,连战皆捷。同年9月3日晚,趁红十军主力在都、湖力界驻扎之机,经军部同意,刘肩三率红十九团回故乡汪墩,烧了军阀刘士毅的房屋,处决了刘书会等反革命分子,筹集了大笔军款。后来红十军奉命经鄱阳返回老苏区整编,刘肩三任红十军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兼第七旅政委。
1930年10月,红十军为执行中央关于攻打九江的任务再次来到都、湖、鄱、彭地区,广泛发动群众,开辟新区。地方工作部在刘肩三领导下,迅速恢复了四县的县委组织。同年10月6日,刘肩三率部开到都昌张岭,在这里恢复了中共都昌县委,兼任县委书记,并在短期内建立了第七、八、十三区委;随后,成立了县苏维埃政府,下辖八个区苏维埃政府。为了培养革命骨干,刘肩三还亲自主持了在张岭街开办了一期有70余人参加的干部训练班。在红军大力帮助和地方工作部具体领导下,很快形成了一个以武山为中心,包括都昌的大港、盐田、张岭、北炎、鸣山、徐埠、汪墩,湖口的流芳、江桥、舜德、株桥、武山、春桥(现属都昌),鄱阳的肖家岭、响水滩、草埠头、油墩街,彭泽的杨梓等地武装割据区域,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运动,群众斗争情绪十分高涨,各革命组织相继成立。仅都昌一县赤卫队就发展到1350余人。都湖鄱澎根据地的创建,使赣东北根据地扩大到皖赣边境,方圆500里,人口100余万,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摇摇欲坠。
图为刘肩三烈士墓
刘肩三不幸被俘壮烈牺牲
“4.12” 反革命政变后,面对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共产党人与敌人展开了英勇斗争。1930年11月上旬,红十军军部在鄱阳肖家岭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放弃强取九江的计划,立即撤回弋横苏区。同时,考虑到都、湖、鄱、彭地区的群众基础好,为继续发动和组织该地区的斗争,决定成立都湖鄱彭四县总指挥部,由刘肩三任总指挥,并留下二三十名干部和部分枪支,带领赤卫队坚持斗争。红十军撤离后,国民党军第五师开到鄱阳,纠集四县地方武装,对都、湖、鄱、彭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围剿”。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11月13日,刘肩三派人通知湖口县委、县赤卫队与其靠拢、准备撤退上山。14日,当湖口的同志赶到彭泽黄板桥与刘肩三会合时,不幸被敌五师二十八团包围,刘肩三当即率领部队与敌激战,血战2天2夜,11月16日他安排警卫排长通知所有可以行动的几十位同志集中,宣布命令:三人一组,分头突围。而他本人和警卫员骑一匹马并打响最后一颗子弹往敌人最密集的方向冲去,主动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充分展示了一位共产党员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终因弹尽粮绝,多数干部战士壮烈牺牲,刘肩三等50余人不幸在彭泽黄板桥被俘。
1930年11月16日,刘肩三等人押至彭泽老屋湾陈村,被关在敌二十八团团部驻地的马圈内,后被敌连长认出。当时,一个身穿绸缎、头戴礼帽的区长(其实就是潜伏地下的中共党员陈真),以亲朋好友名义,出面保释被捕的红军将士。然而,就在保释一个胡子拉碴的中年人(即刘肩三)时,负责看守的敌连长刘书炉突然大叫:“此人不准走,他是刘肩三,老子与他有血海深仇,就是扒了皮我也认得出。”原来刘书炉是军阀刘士毅的堂弟、土豪刘书会的亲弟。刘肩三闹革命时,曾率领赤卫队员杀死恶霸刘书会,烧毁其房屋建筑。刘书炉立即向敌团长报告情况,并控诉刘肩三杀兄烧屋之仇,要求枪毙刘肩三(刘书炉因残酷杀害10名革命人士罪大恶极,于1930年底被红军就地正法)。敌人利用封建宗族情劝降失败后,又用尽各种刑具也无法使刘肩三屈服。11月17日,刘肩三等人被杀害时高唱《国际歌》,坚强不屈,英勇就义。
图为都昌县后垅革命烈士纪念塔
刘肩三遗属省长亲自过问
刘肩三不但是都昌县农民运动领袖,而且是都昌县党组织创始人,还是红十军第七旅政委,列入中共党史人物传。刘肩三为了革命事业,不仅奉献了自己的一切,而且生前教育和鼓励了家庭成员跟着共产党走。刘肩三兄弟三人,他和二哥刘贤扬为党捐躯,留下烈士英名光照千秋;刘肩三的大哥刘贤振,也是一位英雄的父亲,他的三个儿子刘述尧、刘述舜、刘述禹皆为革命抛头颅、洒鲜血,先后为理想信仰献出了年轻的宝贵生命,忠勇家风万代留传。刘肩三一家为革命献出了5位亲人,满门忠烈。还有整个16户人家的后垅村“家家有烈士、户户有红军”,革命烈士就有10名,成了江西省唯一的“一门五忠烈、三位县委书记” 的红色革命村庄,无不令人崇拜和敬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