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航天和卫星事业,我国的雷达事业也是如此。当年为拉萨地面站提供天线的南京第十四研究所(上图“大锅”里的名字),就是当今大名鼎鼎的电科14所。《通信兵的故事》公众号曾多次转载过有关我国研制反隐身雷达的消息,说的就是他们的故事。
本文作者(前右1)在总参卫星通信地面站接待中央首长视察(1986) 前排左起:田纪云副总理、李鹏副总理 二排左起:国防科工委丁衡高主任、伍绍祖政委
此次进藏执行任务,一路上受到各单位通信部门的热情关照。总部工作组的同伴们曾不无羡慕地讲:还是你们通信兵好啊,无论到哪里都有人照顾。记得最后离开拉萨返京那天是搭乘早班飞机,王洪彦坚持要亲自送,由于机场距市区较远,他凌晨四点多钟起床,带着车赶来招待所。我们往机场走的时候天还没亮,路上也没有路灯,半道上撞到了一条野狗,差点抛锚。
禁不住写了这么多题外话,是因为笔者的这位好兄弟已经在一次事故中不幸重伤不治,过早地走了。谨借此文抒发一下多年以来的怀念之情吧。
与西藏军区通信处、通信总站、卫星地面站的领导合影(1987.3)(左3为本文作者)
与西藏军区会商的情况都已忘得差不多了,然而有一个话题却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那就是西藏军区的精简整编。
其实1987年的中印边界危机还有一个大背景,那就是1985年的大裁军。就在我们工作组返回北京后没几天,1987年4月4日,在六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徐信副总参谋长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精简整编的任务已基本完成。裁减员额100万后,军队的总定额为300万。”
在这次大裁军中,面对印方“前进政策”咄咄逼人的边界压力,原本就兵力不足的西藏军区并未得到特别照顾,总兵力被进一步压缩。西藏军区的同志对这种不分轻重缓急一刀切的作法很有意见,甚至指名道姓地抱怨。
西藏军区领导机关(网搜)
西藏军区是在1955年成为大军区的,1968年底降为军级(军政主官高配为副大军区级),划归成都军区。建国初期我军入藏部队主要是18军的三个师。1952年52师师部撤销,1955年54师师部和直属队调归武汉军区(编为防空军1师)。1957年进行全区性大缩编,53师番号也被撤销。至1959年春,全西藏只有5个团的兵力,总共一万多人。1959年平叛和1962年反击战,虽有一些部队入藏参战,但战后大都撤离或调防新疆。
1965年52师恢复番号,所辖各团主要是原18军的老底子。1968年,西藏军区奉命以原西藏公安总队为基础重组53师。1969年,52师与50军149师互换防务和番号。从历史上看,受制于自然环境和后勤保障能力,西藏军区兵力不足的问题一直存在。
在笔者印象中,即便是按照1985年大裁军的方案,西藏军区的野战主力部队也应该有3个山地步兵旅,而到1987年边界危机时,却只有由52师和53师缩编的两个旅(52旅和53旅),缩编过程中员额减少了大约百分之三十,可谓伤筋动骨,而且部队长期处于和平环境,马上拉出来就打肯定问题不少。
检讨1987年中印边界危机的发生,面对八十年代初印军野心复燃,重蹈前进政策,我方依然维持在克节朗河谷、桑多洛河谷等地区不设防状态,而且部队还要进一步缩编,这在客观上也算是给无赖之师的蚕食活动壮了胆。由此引发一些抱怨和不满,当在情理之中。
西藏军区招待所(拉萨-1987.3) 左起:耿克璞、崔凯、陶智、陈铁群
其实难处还远不止兵员人数上的差距。即便西藏军区不裁减员额,如果真要开战,还是得从区外调入部队。事实上,总部已经向几个集团军下达了预先号令。然而中印边界东段一旦全面开战,按照当时印军的实力和部署情况,战争的规模将远超1962年。
跟1962年的情况相比,我军进藏的运输保障能力虽有所增强,如1977年格尔木至拉萨输油管线正式投入使用,1985年青藏公路全线黑色路面铺筑工程基本竣工,但总体上并没有根本性改观。川藏公路还处在半瘫痪状态,空运能力极为有限,铁路就更谈不上了。
这印度好歹也算是个大国,尽管笔者毫不怀疑我军所向披靡的战力,但是代价将会十分巨大,关键是打完了怎么办,难不成还像1962年那样撤回来?
要想胜先修路 - 工兵任务重,演习打先锋(1987.4) (图源:《青春热血筑牢边防线》/罗洪忠)
从国内大局上看,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我国改革开放的重点由农村转入城市,社会热点问题频出,甚至还发生了明显的通货膨胀现象,中央财政捉襟见肘,这是一段充满矛盾和冲突的发展岁月,即所谓“在阵痛中前行”。
1985年6月4日,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军队装备真正现代化,只有国民经济建立了比较好的基础才有可能。所以,我们要忍耐几年。”这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军队要忍耐”。整个八十年代都是“军队要忍耐”时期,我军在装备、待遇、战场建设及训练等方面都处于“欠账过多”状态(如果以1978年军费开支指数为100计算,10年后的1988年仅为75.2),而且当时中越边境也还在打。
另一方面,印军的战力已有大幅增强,空军的例子比较典型。1962年中印双方都没有使用空军,20多年过去了,我军在西藏的空军战力仍旧几乎为零,以往曾有歼-6战机进藏,也只是试航做做样子,直到874演习开始后才有12架歼-7战机进藏,担负战备值班任务。而印军方面,仅在边境前沿地区就至少部署了5个战斗机中队。印军装备的米格25侦察机在我西藏地区上空如入无人之境,高峰时每年超过100次,据说西藏境内几乎没有米格-25没到过的地方。
所以当时就有个说法:在可能发生的战争中,印军在制空权、制电磁权、机动能力和保障能力上和解放军相比占有相对的优势,并且在制空权和制电磁权上具有“支撑和主导性质”的优势。
网上有文章说1987年我们失去了一次收复藏南的机会,那是想多了。我方虽然做了万一开战的准备,但真心是不愿意打的,后来危机得以迅速平息也正是这种意愿的真实体现。就874演习的结果而论,也只能是两说。一方面,参演部队坚决贯彻执行了军委总部的意图,实现了预定任务和目标。另一方面,由于设点克制,虽然避免了武装冲突,但事实上是容忍了印军对克节朗河南岸的蚕食(本文最后还要专门说这个事)。
在拉萨停留两天后,总部工作组于3月14日前往林芝军分区(八一),3月16日前往山南军分区(泽当),次日前往山南军分区边防二团(错那),至此进入874演习的预定战区。行车路线画出了一个大问号:
工作组行车路线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