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六月,艳阳高照,我带着我们家人,孩子,老小,一家人四时同堂来到了,中国唯一以“红军”命名的镇叫“红军镇“。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成立一百年之际,参加了孩子幼儿园,倡导的”我的家庭教育故事“,主题思想就是:”传承红色基因,营造良好家风“集体教育征文活动,为喜迎党的百年华诞献礼,积极响应幼儿园号召,正确引导广大幼儿园孩子和家长们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见证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成长再到发展壮大,见证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和中国人民不屈不饶,艰苦奋斗的精神。秦巴青山埋忠骨,红军老祖千秋铭。华夏儿女多壮志,红军精神放光芒。 驱车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红色革命圣地“红军镇”一派生机盎然的青山绿水自然风光呈现在眼前。崇山峻岭,蜿蜒绵长的是秦巴山,碧波荡漾,清清莹莹的是汉水,大山里,沟豁里满是绿树成荫的树灌,一株株,一片片千姿百态,漫山遍野是鸟语花香,碧翠如玉的秦巴山,隐藏在郁郁葱葱,无边无际,深不可测的大山里。当年这里留传着许许多多关于红军先烈们的故事,这里有红军老祖墓,红军英雄纪念碑,还有红军纪念馆,它们见证了当年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与国民党反动派斗智斗勇,顽强拼搏,视死如归,不屈不饶战争场面。 我们一家人认真仔细,全神贯注,聆听旬阳革命老区红军纪念馆讲解员讲述当年红军在旬阳革命老区,生活,工作,战斗过的地方,留下的革命足迹和红色遗迹。这一番动人的讲解,不仅勾起了我们对旬阳市红军镇极大兴趣,也引得我父母思绪万千回想起他们的爷爷奶奶,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红军革命故事,他们触景生情,情不自禁给我们讲起了发生在红军镇里的红军老祖传奇红色记忆里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35年1月28日,由中国工农红军红25军,程子华,徐海东率领的红25军红74师余部在湖北省竹溪县,郧西县和陕西省旬阳县,镇安县一带活动,从事革命艰苦卓越的斗争。中国工农红军抵到旬阳市境内后,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一次又一次残酷的革命斗争,保卫了红色旬阳政权,并在这里建立了红色革命根据地和红色苏维埃人民政府。 当年,红军队伍在陕南革命老区,“打土豪,分田地”“红军保护,学校,商店”“红军是穷人的队伍”等红军革命标语。还有民间红色歌谣:工农兄弟亲一亲,人们血缘心连心。患难相处见真情,团结一致闹革命“。因在第一次工农红军大革命反围剿战斗中,红军队伍两名指战员,在残酷战斗中,浴血奋战,殊死搏斗,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在秦巴山区,崇山峻岭中,这个地方与湖北省,陕西省边境之地叫九龙山下,旬阳县境内地方当地老百姓得到红军不幸牺牲消息,自发组织群众,悄悄地掩埋了两位牺牲红军。 两位红军烈士一个是尚班长,一个是红军指导员高中宽(祖传中医)生前他为这里老百姓义务治病救人,在民间留传许多治病救人动人故事,他不仅仅是从医治病救人,而且从思想上治病救人,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受这里老百姓,穷苦大众人民的好评拥护和爱戴。为了纪念他们的英雄传奇故事,地方老百姓自发组织成立了”红军老祖纪念会“,把红军墓,习惯叫”红军老祖墓“地方老百姓用这种方式纪念红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教育,把家风教育联系在一起,传播红军文化,红军思想,红军精神,红军传统,红军作风,红军美德活动开展有声有色,家喻户晓,赢得了老百姓,人民群众认可。 久而久之,红军传奇故事,就自然在旬阳县境内,红军镇一带广泛流传开来,形成一种民间风俗,纪念红军英雄先贤同乡村先贤民间活动纪念同等地位看待,示为民间宗教信仰祭祀活动永久性传承至今。旬阳人民缅怀当年红军,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救国救民的优良传统传承至今,就是思念红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就没有今天幸福生活。在全国用这种方式纪念红军,把红军烈士视为自己祖先一样看待实属罕见,绝无仅有。
解放区旬阳县丰积乡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人民公社,因为这里掩埋两位红军烈士,人们为了纪念红军,信仰红军,崇拜红军,自然而然对红军产生了深厚的无产阶级革命感情,就将丰积乡更名为”红军镇“传承至今,流芳千古。从此以后,在全国诞生了一个唯一用红军命名的”红军人民政府“。
红军烈士墓,人们习惯叫”红军老祖墓“这个响亮的名字,唱响中国,走向世界,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命名为”中国最美乡镇“在红色旬阳这块红色土地上,永远传承着红色基因,弘扬爱国教育,讲好家庭故事,树立良好家风,永远承载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历史丰碑。验证了毛泽东主席题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红军长征陕南行,红军故事千秋铭“的历史辉煌,成为中国共产党永不褪色,不老岁月,是中华民族精神青春记忆和时代召唤,激励人心,教育下一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延续。
从我做起,从孩子做起,讲好家庭故事,营造良好家风是我们家长们的义务和责任,让孩子们知道革命胜利成果来之不易,红色往事记忆新,红色年华新长征,红色基因永传承,爱国传统不能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