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年檉(合隆泰茶楼楼主)
李荣归(合隆泰茶楼楼主)
傅昌表烈士
合隆泰茶楼旧照
合隆泰茶楼旧照
合隆泰茶楼今照
合隆泰茶楼今照
春暖花开谷雨天,最是武水潮涌时。谷雨时节,踏上武水河畔的临武县红色小镇牛头汾,登临百年茶楼“合隆泰”,探寻革命先烈的历史足迹,让人深切感受到坚定信仰的无穷力量。
一杯茗茶,情系天下兴亡
旧中国的湘南地区,既无铁路,又无公路,商品全靠水路运输。牛头汾地处临武县武水河北岸,东北面与湘衡相通,西南方与永州毗邻,自然成了珠江流域的重要商业港口。民生所需的食盐、煤油、布匹等生活用品从广东韶关运至牛头汾,湘南的大米、生猪、茶油等土特产则从牛头汾运至韶关,销往广东各地。牛头汾商贾云集、热闹非凡,曾经是楚南粤北的商业重镇,素有“小汉口”“湘南第一墟”之美誉。而今,高低不平的青石板路、残破不全的青砖灰瓦、依水静卧的古老码头,默默地见证了牛头汾往昔的富庶繁华,也静静地诉说着牛头汾古今的沧桑变化。
闻名遐迩的“合隆泰茶楼”就矗立在牛头汾中街的码头附近。茶楼为两层复式楼,一楼古式青砖结构,二楼木结构。整幢茶楼由六栋28间厢房构成,是南来北往的客商们饮酒喝茶、吃饭住宿的理想场所。
“合谋世事识得隆泰滋味,细品茗茶觅来无上清凉”,这副镌刻在茶楼正门的嵌入了“合隆泰”三个字的嵌字楹联,寄寓了楼主傅年檉老先生、李荣归老太太开设茶楼的初衷: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忙碌奔波的客商们提供一个饮食住宿、谈议世事、颐养性情的生活场所,并渴望早日结束兵荒马乱的时局,让百姓过上安定富足的幸福生活。
合隆泰茶楼始建于光绪33年(公元1907年),经傅年檉、李荣归夫妇苦心经营,不到两年时间,就美名远扬了,有“湘南第一茶楼”的美誉。登楼之客,无论老少,不分贵贱,都能喝上一杯沁人心脾的合隆泰茗茶。茶客们一边品茶,一边促膝长谈,好不惬意。常有穷苦百姓苦于生计,前往合隆泰茶楼求助,楼主傅年檉无不解囊相助。久而久之,对这位方头大耳、满脸慈祥、一摞长须的书生楼主,人们不再称呼他“傅老板”,而是亲切地叫他“合隆泰胡子”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傅年檉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大革命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合隆泰茶楼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楼主强烈的家国情怀,成为了临(临武)、宜(宜章)、蓝(蓝山)、嘉(嘉禾)四县的中共地下联络站、情报站。
投身革命,党组织就是家
1910年2月,合隆泰茶楼传来了几声清脆的“呱呱”声,傅年檉的长子出生了。傅年檉给孩子取名“昌表”,希望他长大后做俊美青年的表率。
1923年,傅昌表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衡阳新民中学,后转入蒸湘中学(一所有“蒸湘党校”之誉的以培养青年骨干为办学宗旨的学校)。在那里,傅昌表结识了贺恕(毛泽东介绍入党的早期中共党员)、刘泰、邓宗海等共产党人,并深得他们的赏识。后来,贺恕还特意将其才貌双全的胞妹贺惠芳许配给了志同道合的傅昌表。
1925年春,傅昌表经贺恕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蒸湘中学党支部宣传委员,多次在衡阳组织“反压迫、反饥饿”的学生运动、工农运动。1926年夏,傅昌表以湘南特委青年部委员的身份参加了湖南省工人代表大会。会后,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傅昌表携同未婚妻贺惠芳返回故乡临武县闹革命。傅昌表以其饱满的革命激情、昂扬的革命斗志深得临武民众的好评,人们纷纷翘起大拇指点赞:“合隆泰养到一个好崽!”同年9月,傅昌表奉组织命令回衡阳组织工人武装斗争。1927年5月27日,衡阳发生“沁日事变”,反动当局疯狂捕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中共党组织安排傅昌表到耒阳南乡寿州村贺惠芳家暂住几天后,再次踏上了返乡的归途,组织临武武装斗争。
1927年8月,萧克随叶挺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他所在的部队在广东潮山遭到惨败,战友离散。萧克四处寻找党组织。在广州、韶关等地辗转月余后,萧克从郴州步行二百余里来到临武县杉木桥村,找到了同族的高小同学萧亮,再由萧亮引荐到合隆泰茶楼与中共牛头汾党支部农运部长傅昌表接上了头。在合隆泰茶楼,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党组织的萧克激动地说:“我终于找到党了!”随后,萧克被安顿在合隆泰茶楼居住了半个月,组织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密谋革命。其间,傅年檉、李荣归夫妇给予了萧克最细心周到的生活照顾。
在合隆泰茶楼,革命者虽然屡遭国民党反革命搜捕,但是最终都有惊无险,全赖傅年檉、李荣归夫妇的大智大勇和茶楼的巧妙掩护。傅年檉、李荣归夫妇安排专人一天二十四小时全天候值守茶楼,随时监视进犯之敌。一旦察觉敌人的可疑踪迹,值守人员就会以各种暗号“通知”楼主。楼主得到暗号后,会立刻组织这些革命者,要么通过茶楼里的秘密通道火速逃离,要么让待在茶楼附近码头随时准备待命的艄公将其迅速接往武水河对岸的安全区。在特别危急的情况下,革命者会从逃离专用侧门跑出茶楼,“噗通”一声纵身跃入河中,隐藏在芦苇丛生的武水河两岸。这样,即便凶恶的敌人如何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法损伤革命者半根毫毛。在合隆泰茶楼的秘密掩护下,临(临武)、宜(宜章)、蓝(蓝山)、嘉(嘉禾)四县革命的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1981年12月,萧克上将从赣南到郴州视察工作,在时任郴州地委书记熊清泉同志的陪同下,回到阔别半个世纪的临武县牛头汾合隆泰茶楼。他健步行走在牛头汾中街的青石板路上,登上当年的合隆泰茶楼,连声感叹:“对,是这里,是这里!还是老样子,没有变!”谈及当年的革命壮举,萧克无限感慨地说:“傅昌表同志是个英俊青年,他为革命事业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我们永远不能忘怀!”
为了革命,甘愿献出生命
男儿誓许闯南北, 愿得繁星献爹娘。 取义成仁磐石志, 天涯处处是家乡。
这首题为《别爹娘》的绝句,是1928年1月5日,傅昌表从合隆泰茶楼出发,前往宜章县与萧克会合组织革命工作时留在茶楼里的。出发前,傅昌表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为了革命,我准备献出个人生命,家里不要指望我了!我万一死了,有千千万万的同胞为我报仇!”话语中充满了不舍,语气却又那样坚定。
2月,傅昌表接到黄克诚的密信,赶赴耒阳开展革命工作。时值旧历年底,朱德率军从南昌转战到湘东南,在宜章举行“年关暴动”。此时,傅昌表经常前往宜章向朱德和陈毅请示、汇报工作。随后,傅昌表所在的牛头汾特别支部根据朱德的指示精神,作出了在临武举行“年关暴动”的决定,后因叛徒出卖未果。不久,傅昌表秘密掩护朱德、陈毅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和一万多农军从耒阳转移到井冈山。
4月24日,耒阳陷入了国民党反革命的白色恐怖之中,傅昌表不幸在耒阳太平乡被捕入狱。敌人用带刺钢鞭、烙铁、老虎凳等多种酷刑对他施行严刑拷打、威逼利诱,却没有从他口中获得任何有价值的信息,只得到傅昌表斩钉截铁的训斥:“你们这些狼心狗肺的白匪,你们用的酷刑只不过是对我肉体上的摧残,但对我坚定的革命意志是动摇不了的!要我投降,你们休想!”几天后,迎着凄风苦雨,傅昌表被押赴刑场耒阳小水铺。在刑场上,敌人用挖眼睛、割耳朵、垛指头、割肉块等惨无人道的行径刑讯逼供,只听见他忍着剧痛不断地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坚定的高呼声久久回荡在天地间。突然,“嘭”的一声枪响,傅昌表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8岁的壮丽年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