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道县双江镇琵琶村五组(枫木冲)一个偏辟的山村里,居住有一位年近百岁老人,他的名字叫杨再求。老人并非出生在这里,而是在山那边的芋头寨,上世纪五十年代因生活所需,才搬迁到这里生活的。
2021年5月16日,我们一行三人怀着敬仰之情,专程登门拜访了这位寿星。
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十日到十三日,老人亲身见证了红军长征过境芋头寨,翻越“横梁界”到湖南通道县牙屯堡外寨转兵西进贵州的真实过程。
老人生于一九二四年农历二月初二,身为耄耋老人,虽有一只眼睛残疾,但他身体硬朗,步伐稳健,头脑清晰,口语利落。当我们问起当年红军长征过芋头寨时,他对答如流。以下是我们对这位老人的采访记录:
问:您老是那一年生人?今年高寿?
答:我是甲子(一九二四年)二月初二日生的,刚满97,现在进98了。
问:听说您老年轻的时侯,是在芋头村度过的,您还记得一九三四十二月份,红军长征经过你们芋头的一些情况吗?
答:还记得一些,因为当时我已有十岁。时间已过去几十年了,有些细节也不是完全清楚。
问:您能把当年红军长征过芋头的基本情况向我们进述一下吗?
答:可以。我记得当年红军经过我们芋头寨时,有很多很多红军,队伍中走在前面的人打着红旗,他们有的步行、有的骑马、有的扛抢、有的挑担子、有的扶着或抬着伤病员。经过我们芋头翻越“横梁界”足足走了四天四夜。由于那个年代兵荒马乱的,所以乡亲们把红军称作“嘎蛮”(凡是穿着黄色军装的汉人都这么叫)。当红军经过我们寨子时,很多村民都感到害怕,全家老小躲到深山里去了。后来有的人看到这支部队,不象以前国民党军队一进寨子就到处抢乡亲们的东西,看上去很象是好人,因此,就派了一些老人进到寨里看个究竞,其中就有我叔叔杨林全,他回到寨子后,看见许多红军战士都穿着破烂的草鞋行军,脚都走出血泡了,他见状感到很可怜,我叔叔就把自已编的几双草鞋送给红军战士,没想到红军战士从衣服口袋里,摸出几个铜板给了我叔叔。有的红军战士到寨子里跟乡亲们买米买菜都一一过秤付钱,从不乱拿老百姓的东西。记得是在龙同文家秤了一袋米,当时红军战士身上没带足铜板,就写了一张欠条给龙同文,到了红军要走的那天上午,红军还是来到他家付清了米钱。…
经过与红军的接触和了解,乡亲们才确认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所以乡亲们才陆续回家,乡亲们在返回团寨的路上,红军战士还面带笑蓉,主动的向乡亲们打招呼说“喇叭克”(可能是红军战士刚学的侗话向侗民打招呼的问侯语)。芋头寨都是侗族,听不懂红军说的是什么意思,但听到红军说这话并无恶意,所以乡亲们只是意会的笑了笑,红军战士见我们笑,他们也笑。这也许是双方因语言不通,红军为了拉近民族感情的一种勾通方式吧。那句“喇叭克”的独特问话,成了当时相互之间的问侯语,后来在村里流传了很久,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很清楚。
问:听说当年芋头寨里有一位村民曾经给红军带路当向导?他走的路线和地点您了解吗?
答:我记得当时我们芋头寨粟保方的父亲粟家清,(那天)他带着自已的女儿到细由冲口(地名)的一个叫才安鱼塘的地方玩,正好遇到红军赶路要紧,又不知道从芋头寨到通道牙屯堡外寨,走那条山路更近一些,官兵们都很着急,并且想要他带路前去,粟家清见红军着急的样子,而且又不怀恶意,便将女儿留在才安鱼塘边,同时交待乖巧女儿自已回家去,父亲目送女儿回到不远的家中后,他就动身给红军带路到“勤梁细”(山名)翻太平山的“横梁界”(太平山上的一道山梁),去了通道的牙屯堡外寨。记得粟家清去了几天才回来,家里的人都为他担心。他是给红军带路去的,方向是‘太平山’那边的通道县牙屯堡的外寨。
问:当年红军过芋头寨时,还有没有什么值得让您回忆的往事?
答:有,并且团寨里的人都知道。有一位红军战士个头瘦小,又因天气寒冷和长途急行军,加上饥饿使他虚脱实在走不动而被迫留在了芋头寨,这名战士全寨子的人都称他“刘兵郞”。
问:怎么叫“刘兵郞”这样的名字?他姓刘吗?
答:事情是这样的,记得是农历十一月份初吧?因为冬天天气很冷,很多红军战士身上还穿着单衣,这名叫“刘兵郞”的战士同队伍一道是忍着劳累和饥饿行军的,因此造成了“刘兵郞”身体的严重虚脱而倒在了进寨的路边。是好心的侗民杨正举的父亲杨再进发现后,将这名浑身发抖的战士扶了起来,并把他带到自已家里烤火取暖,给他治病,当杨再进等人扶着他进家里时,有人问这名红军战士叫什么名字,这名战士只说“兵郞咯”、“兵郞咯”(大概说他身上冰冷的意思)。后来经过杨再进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这名叫“刘兵郞”的红军战士病情遂惭得到康复。随后有乡亲们到杨家看望这位“红军嵬”时,有人问他叫什么名字,但每次只是笑着对来人说“兵郞咯”。因为这名红军战士愿意留在杨家生活,杨家也有意将他收留,从那时起乡亲们就给这位红军取名叫“刘兵郞”。 红军大部队走后“刘兵郞”,就一直留在了玉头寨,并在杨再荗家打了好几年长工。至于他到底叫什么姓名,我们至今也不知道。
问:这个叫“刘兵郞”的人,后来情况怎样?
答:他在我们芋头寨生活了好几年,后来有人介绍他到了本县下乡乡土门茶溪当了上门女婿,这家也是从芋头迁徒过去的杨家房属。后来就在那里安了家,他在土门茶溪生儿育女,生活了几十年。直到前些年才过世,现在他还留有后人。
问:这名叫“刘兵郞”的红军战士在你们芋头生活了好几年,难道他的姓名和是那里的人真的一点也没有向谁说过?
答:这个“刘兵郞”真的有点怪,他在芋头生活的几年时间里,从来没跟任何人说起他的身世。前些年土门茶溪有一个叫刘东海的老师,这位刘老师是我儿子杨正盘的班主任,他说因为同在茶溪居住,他与“刘兵郞”关系很好。刘老师说“刘兵郞”其实不姓刘,他姓易。这是刘老师有一次到我家吃饭时,亲口跟我和儿子杨正盘说的。这个“刘兵郞”到底是什么地方的人,我们都不清楚,听他的口音是南方的,估计是南方人。
问:您老人还记得别的什么大事吗?
答:一九四五年(民国34年)吧,为了抗日,我还和很多年青人一起从双江挑子弹到陇城,到底挑过几次我也记不清楚了。
问:您知道当时你们芋头杨再能给红军带路到‘壕黄门’的事吗?
答:听说过,但详细情况不太清楚。粟家清给红军带路当向导经‘岭梁细’过‘横梁界’的事我清楚。因为他去了几天,当时我们芋头寨的老人也都清楚。
问:以上您老回忆所说的都是事实吧?
答:是真实的,可以去调查。
整理人:粟立章 杨再瑞 参加调查人:杨居政 杨再瑞 粟立章 在场人:杨正盘夫妇、杨秀刚 被采访人:杨再求(经查户口薄核实身份) 2021年5月16日于双江镇琵琶村五组(枫木冲)
附后:参与调查人及被调查照片。
图一:中为老人杨再求,左为老人的儿子杨正盘,右为老人的堂兄弟杨居政
图二:右起杨秀刚 杨居政 杨再求 杨正盘 杨再瑞 杨正盘之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