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为文艺正确反映现实生活提供了借鉴
《征途之光》所反映的是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三届省委书记主政期间一个省的社会生活。时至今日,全国的整个改革走过了40多个年头。这40多年中,国家取得了令全世界为之赞叹的伟大成就。与此同时,伴随着前进的大潮又出现了一些偏差。面对这样的形势,如果因为出现一些偏差,而整体否定改革和社会主义方向,显然是错误的。或因成就巨大,对问题就视而不见,或听之任之,不痛下决心纠偏,造成问题会更加复杂化,也是不负责任的态度。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发扬光大成就的基础上,认真研究产生问题的根源,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推动各行各业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把准方向、加快发展。使广大人民获得较多的红利。《征途之光》的创作实践正是按照这样的遵循展开的。
《征途之光》作品本身和作者的创作理念不仅对当今如何搞好文艺创作和如何对待文化出版工作成为参考,也对新闻媒体如何反映现实生活和推动现实发展同样带来了启示。
应该看到,前些年由于某些文艺舞台和表达方式忽视思想道德的正面引导,过分追求经济收入,迎合了一些低级趣味,宣扬帝王贵族生活的作品,远远多于表现当今时代波澜壮阔的重大题材,出现了厚古薄今的不正常倾向。同时,刻意渲染色情和颜值、小鲜肉的悲欢离合以及享乐至上一类的鸡零狗碎的作品,压倒了对新时代英模的再现和颂扬,从而造成了众多公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信仰的缺失和人生观、道德观下滑的不良倾向,甚至有些文化管理部门不顾社会后果、单纯为了减少经济负担,本该扶植的政治意义重大的优秀之作却视而远之,眼睁睁看着低劣作品的泛滥却听之任之。而且财政部门为了降低开支,把本来基本是财政包干的文化出版业改成自负盈亏的产业,激励金钱挂帅思潮的滋生和泛滥,降低了文艺作品思想道德教育功能。这些,无疑带来了文化行业的衰落。
在此背景下,《征途之光》的作者忧国忧民。从党心民意出发,花费二十来年的时间,勇敢的面对现实,精雕细刻,大书特书英雄模范,在精神领域的雾霾中展示亮点,让人们看到阳光之下的一片明媚蓝天,使人们看到希望,这是十分难得的创作勇气和对党对国家的命运前途高度负责的顽强精神,极其可贵。
《征途之光》是反映现实主流、扣准精神文明、为深化改革和加快解决社会热点问题增砖添瓦的成功之作。建议广大党政干部和文艺新闻工作者认真读读,定有收获。
注:本文作者 冉公:著名作家、评论家 刘青:著名作家、评论家 《征途之光》作者:武培真,原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