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棉花姑娘永远怀念毛主席
2021-04-22 14:51:13
作者:方如章、李盛堂、吴艳玲 整理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周总理在小堤西

    1961年,正是我国经济困难时期。国际上,苏修徒集团蛮横地撕毁合同,撤走专家,进一步对我国施加压力,妄图让我们屈服于它的指挥棒下;美帝国主义对我们加紧实行经济封锁和政治包围,梦想苏联和平演变的悲剧在中国重演。在国内,严重的自然灾害又造成了农业的减产,人民生活比较艰苦。所有这些,都影响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在党中央、毛主席领导下,中国人民顶住了各方面的压力,冲破阻力,奋勇前进,但是,严重的困难还存在着。农业生产问题,人民生活问题,都需要尽快解决。当时,小堤西大队的情况即是如此。在此种情况下,我们敬爱的总理视察了小提西大队,在那里同贫下中农开了座谈会,深人细致地调查了小堤西的生产问题,贫下中农的生活问题等等,做了指示,解决了困难。小堤西的广大贫下中农永远不会忘记周总理视察的情景

    1961年4月18日下年一点多钟,七辆小汽车开进小堤西大队,在村西路北社员郭清海家门口停住。敬爱的周总理身穿白村衣,外套一件青色中山服,下穿灰色布裤,脚蹬圆口布鞋,从最前面辆小车的前排坐位上走下来,一面向周围欢迎的群众招手意,一面在省委书记刘子厚,地委书记均,县长刘树等同志的陪同下走进郭清海同志的家里。

    在院子里,总理同郭清海亲切握手交谈。这时,在郭清海家西屋等待总理来后参加座谈会的二十多名贫下中农代表,听见总理进了院子,都跑出来迎接总理。总理进了西屋,村党支部书记郭玉槐同志把一张参加座谈会的人员名单递给总理。总理问他:人都到齐了吗?”郭玉同志回答:“都到齐了。”接着,总理让全体代表都坐下,座谈会开始了。

    总理拿着名单,按上面排列顺序一个一个地叫名字,每叫到一位代表的姓名,总理都要同他(她)握手,询问家庭生活等情况。总理用当地口音和代表们亲切交谈,每句话大家都能听懂,在问到代表们家里的一些情况时,总理还经常为他们屈指计算。总理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大家在总理面前没有一点拘束的感觉,有时还向总理提出一些问题,总理就耐心解释。座谈会的屋子里,不时地传出总理和贫下中农代表的阵阵欢笑声。

    总理十分关心村里的生产情况,细心地向代表们询问。当总理听到小堤西大队的贫下中农顶住了破坏农村建设的“五风”,独自实行了“三包一奖“四固定”,粮食产量高于别的村子,以及不但抵制了分田单干,而且还把个人开荒的地收归集体所有,扩大了耕地面积等情况时,总理很高兴,称赞他们是顶“五风”的村,勉励他们搞好生产。

    总理去小提西的时候,在车上见到路旁的树木营理的不够好,见到沙滩地较多,就在座谈会上指示,要把树木管理好,按“六十条”上规定的政策办事,要植树造林,植成防风带,改造沙丘,改造自然。总理问到地里有没有井,有人回答只有一眼井,总理指示要大搞水利建设,多打机井,早田变水田。总理还鼓励大家说:“你们村大有作为。”

    总理问土地,水源等情况后,又向肥料、养猪的情况,当时村里养猪的不多,总理说:“要大搞养猪积肥,一头猪就是一个小化厂;你们这儿是沙土,需要较多的肥料,不养猪不行。”总理还谈到棉花的生产情况,鼓励社员们一定要把棉花产量搞上去。总理说“你们这儿是产棉区,棉花上不去,同家就会受影响,你们考虑一下,是否可以使用奖励的办法?”1962年,小堤西实行了棉花超产奖励制。

    总理十分关心贫下中农的生活。当时,小提西大队有四个小队,每队有一所食堂,社员的口粮不足,生活有困难,食堂条件很简陋。总之,没有充足的物质基础。当时的农村食堂很不适应。总理在座谈会上询问了大部分代表,深人细致地调查了食堂的情况,了解了大家对办食堂的看法和心愿。代表们和敬爱的总理谈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他们不愿在食堂吃饭,希塑把口粮分到家里,自已调济。总理向大家说“社员们在食堂吃不好,两头冒烟也是浪费,我们主张食堂下放。"(两头冒烟是指社员们从食堂打出饭后,拿回到家已经凉了,需要再热一次)。参加座谈会的代表都表示赞成这个主张。总理还关心解散食堂后社员们是否有锅做饭,是否有柴烧的问题,细心的询问了村支书郭玉槐同志等。郭玉槐回答说“锅和柴都没有困难。”总理才放心。

    从下午1点多钟到5点钟,敬爱的周总理和代表们座談了3个多小时。3个多小时的座谈,倾注着总理为小堤西农业生产和贫下中农生活问题所付出的心血,体现了总理对全国农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关心。

    座谈会结束后,总理走出屋子,在院子里同郭清海全家照了像,从郭清海家出来后,总理又察看了其它社员家的锅灶和烧柴。临行前,总理在街上问一个小孩儿:“在家吃饭好,还是在食堂吃饭好?”小孩直爽地答道:“在家吃饭好。"总理和围的群众都笑了。简单的问话,简单的回答,这的确很平常。但是,它体现了总理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利用一切时间、机会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

    总理上车前,还指示村干部,要每年给他写一次书面汇报。然后,总理和干部群众握手,和前去欢送的小孩们握手,并向四周的社员群众招手致意。下午5点多钟,汽车开动了,广大贫下中农聚在村西路口,用目光护送着总理的汽车向远方驶去。

    总理和俺心连心

    郭玉槐

    1961年4月18日,敬爱的周总理在省委书记刘子厚,地委书记庞均,县长刘树等同志陪同下视察了我们小提西大队。我当时任大队党支部书记。总理来前,上级通知我们要做好安全保卫工作。总理来后,我一直在场陪同。

    18日午后1点多钟,7辆小汽车开进村子(总理坐在最面一辆车的前排坐位上)停在村西路北社员郭清海家门口。总理身穿白村衣,外套一件青色中山服,下穿灰色布裤,脚登圆口布鞋,下了汽车。周围的社员群众热烈欢迎总理。我上前和总理握手,旁边一位同志向总理介绍了我的姓名、职务。这时总理一边向群众招手致意,一边走进了社员郭清海家的院子。社员郭清海出来迎接总理,总理同他亲切握手,询间他家里的一些情况,他都一一做了回答。

    郭清海家西屋里聚集了24名社员代表(有男有女,有青年,有老人,有党员、干部,有社员群众。其中有化店大队6名代表)。他们等总理来后参加座谈会。这时听到总理进了院子,都急忙跑出来迎接总理,随后,总理就进了郭清海家的西屋。

    在西屋,我把一张参加座谈会的人员名单(上面填有各位代表的年龄,出身成份,政治面貌,职务)递给总理。总理接过名单后问我:“人都到齐了吗?”我说:“都齐了。”总理让大家都坐下,然后手拿代表名单,按名单上排列的顺序,一个一个地叫名字,每叫到一位代表的姓名,总理都要同他(她)握手,询问家庭,人口、生活等情况

    在座谈会上,总理同代表们亲切交谈,询问村里的生产,食堂等情况,每个问题都同代表们商量,并做了指示。

    当时,我们小提西大队包括四个小队。由于我们顶住了破坏农村建设的“五风"(“共产风”、“浮夸风“平调风”等)独自实行了“三保一奖”(三保:小队向大队保工,保产、保投资,不下放到社员家里。一奖:超产奖励),“四固定”(各小队的土地、劳力、农具、牧畜都固定)。既抵制了分田单干,又反对“一平二调”。所以,我们大队的粮食产量比其他村子高。我们不但抵制了分田单干,而且还把社员的100多亩开荒地收了上来,归大队集体所有(大队付给开荒者种子、人工、粪肥等等)扩大了耕地面积,我们把这些情况向总理汇报之后,总理很高兴,称我们是顶“五风”的村,勉励我们搞好生产。

    总理问到社员的口粮分配情况,我回答说:“实行的是“以工代粮"“人七劳三。总理说:“产量高了行,产量低了不行。”我又说:“如果劳力当天不出工,当天就不让他吃饭。”总理说:“这不对,就是犯了罪的人也还是让他吃饭嘛,投机倒把,搞私商的抗乱市场,这样的人可以扣他的粮食。”

    总理乘车来小堤西的时候在车上见到路旁的树木管理的不好,见到沙滩地较多,在座谈会上指示我们:要把树林管理好,按“六十条”上規定的政策办事:要植树造林,植成防风林带,改造沙丘,改造自然。总理还说:“你们村大有作为。”总理问我们村有没有机井,我答道:“只有一眼机井。”总理指示:“要大搞水利建设,多打机井,早田变水田。”

    总理问到养猪的情况,我回答:“村里养猪的不多。总理指示:“要大搞养猪积肥,一头就是一个小化肥厂;你们这儿是沙土,需要较多的肥料,不养猪不行。”总理还指示:要按“六十条”办(六十条内规定:土地的2%为猪自留地),只要政策能落实,社员的干劲就鼓起来了。

    总理还谈到棉花的生产情况,鼓励我们一定要把棉花产量上去。总理说:“你们这儿是产棉区,棉花上不去,国家就会受影响,你们考虑一下是否可以使用奖励的办法。”(1962年我们这儿实行了奖励制)。

    除了生产情况,总理还调查了社员的生活情况,重点是解决食堂问题。总理询问了参加座谈会的大部分社员,了解他们对办食堂的看法。社员们都对敬爱的总理谈出了自己的心里话,都说在家吃饭好,不愿在食堂吃饭(1961年正是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物质条件差,农村办食堂还很不适应),总理深入细致地调查了食堂的情况,然后说道:“社员们在食堂里吃不好,两头冒很浪费(指社员们从食堂打出饭后拿到家里已经凉了,需要再热一次),我们主张食堂下放。”社员们都表示赞成这个主张。总理还关心解散食堂后社员们没锅做饭,没柴烧。总理问我:“有锅做饭吗?有柴烧吗?”我说:“有。这儿是产棉区,棉柴可以烧。”总理对我们真是体贴入微,关怀备至。

    从下午1点多钟到5点钟,敬爱的周总理和社员代表们座谈了3个多小时,然后走出屋子,在院子里同社员郭清海全家照了像。

    从郭清海家里出来,总理又察看了其他社员家的锅灶和烧柴。临行前,总理在街上还问一个小孩儿:“在家吃饭好还是在食堂吃饭好?小孩直爽地答道:“在家吃饭好。总理和周围的群众都笑了。

    总理上车前,指示我们,要每年给他写一次书面汇报(注:我们连续四年向敬爱的周总理汇报了情况)。然后和干部、群众握手,和前去欢送的小孩们握手,向周围的社员群众招手致意。下午5点多钟,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乘车离开村子。周围欢送总理的社员群众没有散开,都在村口望着总理的汽车向远方驶去…。县长刘树对社员群众讲了话,要我们永远记住周总理对小堤西大队贫下中农的关怀,决不辜负总理对我们的期望,一定要搞好生产,为建设社会主义贡献力量。

    参加座谈会的人员:有小堤西大队的郭玉槐,彭金元,郭清海,郭堂,李金如,李凤奎,李金箱,郭清梅,仁志花(女),赵风珍(女),王玉琴(女),李秀珍(女),史风云(女)等同志。还有周化店大队的袁世杰,吴学信,陈方忠,李树方,李树修,周金生。

    周总理视察成安水利建设

    敬爱的周总理极其关心农村的水利建设事业。1966年2月,北方八省、市、区抗早工作会议后,周总理亲自兼任河北省抗早组组长,为落实毛主席“农业学大塞”的伟大号召,扭转“南粮北调”的局面,领导了河北人民的抗早斗争。在总理的导下,河北普开展了抗旱打井的群众运动。周总理多次深人基层调查研究,为河北人民描绘了实现农田水利化的宏伟蓝图。

    1966年4月4日上午9点多钟,爱的周总理从大名县乘车途经成安到临漳县視察、下午6点钟左右,总理从临漳返回成安到道东堡公社西南庄大队“三八”妇女打井队工地视察。

    这天,西南庄“三八”妇女打井队的姑娘们干劲十足,晶莹的汗珠挂在面颊上,推杠的号子声伴随着欢快的笑语声,使得大地呈现出一片龙腾虎跃的跃进最象。正当姑娘们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六个小汽车在离井架只有百米的地方停了下来,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周总理来了!”霎时,人们的目光全部倾注到停车的地方。敬爱的周总理头带兰呢帽,穿着一身兰中山服,神采奕奕,精神焕发,在省、地委领导刘子厚,庞均等同志陪同下,踏着田间小道健步走向井旁。顿时,整个打井工地沸腾了!全体队员列队,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总理的到来。周总理走到姑娘们跟前,亲切地问:“姑娘们累不累呀?”姑雄们心情激动地回答:“总理这么远来了还不累,俺们才不累呢。”总理和姑娘们一一握手,看到姑娘们有些拘束,便开玩笑地问:“这里有大嫂没有!"这一问把大家给逗笑了。那种紧张拘束的表情在娘们一张张笑盈盈的上消失了。他们看着总理那慈祥的面容、和蔼的表情、激动的热泪盈眶。在这幸福的时刻,她们有多少话要对总理说,有多少事要对总理讲啊....。一个普通妇女,能和总理握手,这是姑娘们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事情,她们怎能不激动,怎能不高兴,又怎能不歌唱呢?总理亲自提议并指挥她们唱起了《大海航行靠舵手》。姑娘们望着著总理那高大的身躯,随着总理那有节奏的节拍,越唱越有劲,越唱声音越宏亮,嘹亮的歌声回荡在整个田野。它象催征的战鼓,激起了姑娘的无穷力量

    总理在观看姑娘们的操作过程中,听取了大队党支部书记王素梅同志关于西南庄基本情况的汇报,又细心询间了他们的水利计划相根食计划。总理问素梅:“你们计划打多少眼井,粮食亩产计划收多少?”素梅答:“计划再打八眼井,粮食亩产计划600斤,争取800斤”总理十分满意地说:“600斤就可以了。棉花计划亩产收多少”素梅坚决地回答:“100斤,争取120斤。"总理说:“80斤就可以了。”

    总理边走边、边看、边听,不断赞扬姑娘们的革命干劲。当姑娘们以最快的速度推满一斗泥时,素梅走过去,迅速地一把抓住井架上的绳子,然后挂在锅锥上,将泥推了出来。总理看后高兴地赞扬说:“真是个英雄。"这时,庞书记考虑到总理工作十分繁忙,就对总理说:“总理,咱们走吧?总理说:“不忙,再看会儿”总理视察了打井的全过程,又观看了姑娘们利用休息时间练习打靶、瞄准等军事表演,对于这种劳武结合的练兵运动,总理赞扬说:“这个好!”

    天色已晚,夜幕即将降临,总理和大家一一告别,上车后还向大家频招手致意。姑娘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将总理目送很远很远。当汽车消失后,她们还久久地望着总理远去的方向。

    总理的视察,给了西南庄贫下中农以极大的鼓舞,特别是打井队的姑们受到总理的亲切接见,干劲更大更足了,她们脚踏实地,日夜奋战,原计半个月打成一眼井,这口井只用了12天时间就打成了。而且深度大(以前打一眼井深度最多18丈,这眼井共打了24丈深),水量足,贫下中农高兴地说:“这是周总理给咱们带来的福气呀!"为了纪念总理察这个光辉的日子,将总理视察过的那眼井命名为“四.四井”。

    这一年,西南庄共上了两副井架,打了12眼井,一举改变了多少年来干旱缺水的面貌。这年全大队粮食亩产达到800斤,棉花达到104斤(皮棉)。

    总理离开西南庄打井工地后,来到了县委,在县委会议室洗漱时还与招待员赵孟华同志亲切交谈,洗罢稍息,即到公安局北院原四清工作团食堂吃晚饭,总理生活俭仆,从来不搞特殊化,严禁铺张浪费。只要求吃普通的饭菜,吃饭时总理和大家坐在一起,首先将一碗碗面条端给其它同志,直到饭上满后,总理才端起盛面条的粗瓷大碗,一面高兴地吃饭,一面夸奖说:“今天的面条做得好。”总理吃得是那样香甜,总理对我们成安县准备的简单的饭菜是十分满意的。

    晚饭后,大家要求总理先休息一会儿,可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想到的不是休息,而是工作,工作。时间对于他来讲是那样的宝费,精力是那样的充沛。他不顾旅途劳累,对大家说:“不体息了,谈情况吧!

    随即在县委会议室召开座谈会,连夜听取汇报,了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情况。座谈会是在十分活跃的气氛中进行的。参加座谈会的有陪同周总理前来视察的省、地委领导同志,县委副书记李朝山、水利局局长申清贵和四清工作团的负责同志。

    总理的桌前,摆着成安县的地图,放着几张信笺,总理手拿铅笔,首先听取了县委副书记李朝山同志关于全县的基本情况及水利建设规划的汇报。总理一边听,一边做标记。每当汇报提到一个地方,总理总要看一看地图,问一问那里的水利情况,有时还问下村子名称的来历。大家谈笑自如,毫无拘束之感,小小会议室不时传出朗朗的笑声。

    成安是邯郸地区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县。自从1964年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县委立即组织人员赴大寨参观学习,掀起了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高潮。在这当中,他们破除旧的传统观念,组织了妇女打井专业队,揭开了妇女打井的新篇章。但在水利化建设上,成安县委一部分同志存有伸手向上的思想,他们向总理汇报说:“成安共有耕地57万亩,230个生产队,就目前看,水利化程度还很低,全县虽然有800眼机井,但由于缺少资金、电机、水泵、抽水管等器材,没有完全配套,这样水浇地面积不过十三、四万亩,占耕地积的百分之二十四点五。”意思是让总理帮助解决困难。总理听后指示说:“搞水利建设好,使成安57万亩耕地实现水利化。但要有计划,不要盲目。”总理听他们还计划将井上到470副时,插话问道:”ー副架子占多少人?”有同志说:“一副架子占18人。”总理又向:“470副井架占多少人?”总理从水利工作着手,从整个农业着眼,根据当时成安县的人力、物力、财力状况指出:“在整个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上,你们考虑到劳动力的相互影响没有?”李朝山书记作了回答。总理对水利建设情况非常了解,非常熟悉,好象一个水利工程师一样地问申清贵同志:“地下水有多少个流量?你们有没有这个资料?”水质的情况怎样?”当总理听说东半部是苦水,西半部是甜水(以县城为界)时,亲切地问:“苦水面积大不大?”申清贵同志回答:“不大,有四个公社是苦水。”总理听完汇报指示说:“你们要很好搞一下你们这个划,你们是敢设想的,我是不敢设想的。你们要完成你们的规划任务,我给你们祝贺。”

    座谈会开到9点多钟,总理与大家在县委书记小院南屋门前合影留念,照像时,总理指挥大家坐好,几次把委书记拉到中间的座位上,说:“你是这里的书记,你是主人嘛,你应该坐到这里。”

    几次推让,李书记只好坐在了中间的位子上,总理坐在了旁边的位子上,留下了一张难忘的“总理陪主人”的合影照片。

    总理处处关心群众,时刻想着群众,他一面和大家亲切交谈,一面准备回邯。上车后,总理又将车门打开问:“刚才照相时大师傅在没在?"大家说:“在哩,在哩。”大师傅激动地跑到总理跟前,总理和他亲切握手,并说:“这次来,时间太紧,没功夫到厨房看你们去,下次来一定到厨房看你们去。”

    总理走后,县委和四清工作团党委,按照总理的指示精神,对前段工作进行了检查总结,对下段工作进行了安排布置。他们纠正了那种盲目计划,伸手向上的思想,采取以土为主,土洋并举,先土后洋的办法,对全县的机井、砖井进行了普遍检查,还进一步发了办电的效益。这样,以前不能解决的困难,一下子全部解决了。他们号召全县人民在水利化工作上一定要在"土”字上挖潜力,“浇”字上见成效。保证了春播任务的胜利完成,井取了全县粮食大丰收。

    总理亲临我县视察,给成安人民实现水利化指明了方向。27年来,成安人民牢记毛主席”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伟大数导,遵照总理的指示精神,狠抓了水利工程建设。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有机井5907眼(92年统计数),57万亩耕地基本上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其中旱涝保丰收的高产稳产田就达55万多亩。粮食年年大丰收,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

    周总理来到俺“三八”妇女打井队

    王素梅

    1966年4月4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视察了西南庄“三八”妇女打井队,我当时任西南庄大队党支部书记。总理在视察过程中,我一直陪周总理,向总理汇报了工作情况,总理询问了农业生产、水利建设情况,并视察打井工地。每当我回忆起周总理视察“三八"妇女打井队的情景,就给我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增强了战胜因难的决心和信心。周总理那平易近人、联系群众的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周总理来我村视察的前一天,公安部门的同志就到我村布置了安全保卫工作。当时大家都猜想,一定有首长要来,在4月4日上午,我们集合了妇女打井队的全部劳力,告诉大家说:“今天有首长要来视察我们“三八”妇女打井队(具体谁来没讲),大家要抓紧吃饭、换班,然后都到打井工地来。这天大家干劲十足,为领导的到来,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到下午6点钟左右,从南面开过来6辆小汽车、我对大家说:“这个可能是”。于是我放下手里的活走了过去。汽车在井架西南方向百米处停下来了。周总理神采奕奕地向我们健步走来,我心情非常激动,紧握住总理的手说:“总理身体康!”总理愉快地说:“身体健康!”我陪总理走到井旁,“三八”妇女打井队的姑娘们热烈鼓掌,欢迎总理。周总理看姑娘们有些拘束,就开玩笑地问道:“这里有大嫂没有?”周总理的问话,打消了姑娘们的紧张心情,使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接着周总理又问大家会不会唱歌。周总理的言谈笑语,使整个工地一片沸腾,他那慈祥的笑容,平易近人的作风,深深地感动了在场的群众,唱完歌以后,总理就观看打井情况,并询问农业生产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情况,我向总理汇报说:“我们大队有3300亩耕地,目前水利条件很差,只有3眼机井(其中一眼井用锅驼机带动抽水,两眼井用电力带动)。水浇地画积比例很小,每眼井一天浇十几亩地,3眼井可浇三、四十亩地。要把全大队的耕地变成水浇地,任务很大。但我们有决心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现水利化。总理说:"好!”接着把我村1966年的粮棉水利计划向总理作了汇报。我们的粮食产量保证亩产600斤,争取800斤,棉花保证亩产100斤(皮棉)争取120斤,计划再打8眼井。总理听了非常高兴,这时娘们已推满了一斗泥,把泥提到井上,我走过去,提起绳子一下拉住,将泥推了出来,总理看后赞扬说:“真是一个英雄。”总理看着推杠问:“这叫啥?”我说:“是推车。”总理看到姑娘们推“推车”很费力,就要求和姑娘们一起推,我们为了保正总理的安全,没有答应总理的要求。接着总理又观看了抜扬器(超负荷自动跳闸),随后观看了我们的练武表演。总理高兴地说:“这个好!”

    周总理视察完“三八”妇女打井队,天已黑了,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送走了总理。

    周总理走后,我们便召开了讨论会,姑娘们干劲更足了,个个谈感想、表决心,争取为实现水利化做出自己的责献。为了报答总理对我们的亲切关怀,队员们干劲倍增,使总理视察的这眼井只用了十二天时间就胜利完了(一般打一眼井需要半个多月时间)而且深度大,出水量足,后来我们为了纪念周总理视察“三八"妇女打井队这个光辉的日子,将这眼井命名为“四·四”井。

    周总理的视察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在总理视察后,我们上了两副井架,打了十二眼井,1966年粮食亩产达到800斤,棉花亩产达到104斤(皮棉),年终给总理写了工作汇报。为了让我们子孙后代铭记毛主席、周总理对们西南庄广大贫下中农的关怀,每次开会,我们都要讲毛主席1959年视察万亩棉花丰产方和周总理视察我村“三八”妇女打井队的幸福情景,以鼓舞我们的干劲和教育我们的后代。

    您心里时刻装着俺老百姓——忆周总理三次来成安视察

    毛志全

    1959年6月2日;1961年4月18日;1966年4月4日,周总理三次到成安视察,我能在周总理第一次视察成安时,为总理的到来修路、酒水;第三次来成安时,为总理治安值勤、照像服务。感到无限荣兴。

    1959年6月2日,周总理第一次来成安视察。在视察道东堡万亩棉花丰产方时说:“你们要多搞科学种田“。告诫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农业这个基础。当他看到人推水车浇地时,急忙登上井台问道:“水车上安上滚珠没有?”社员回答:“没有”。总理关心地说:“这太费力了。”说着,总理亲自同社员一起推水车来,边推边说:“现在我们推水车,将来我们要实现机械化,水利化,用上机井、喷灌......”。

    1961年4月18日,在”三年困难”的严重时期,周总理再次来到成安,亲自搞调查研究。他在化店乡小堤西社员家里和社员、村干部进行座谈。从生产谈到食堂,从植树造林谈到发展养猪...。特别是谈到食堂问题,一再征求社员意见一一到底是留、还是散。当他发觉一些社员吞吞吐吐不敢讲实话时,就耐心地教育大家要实事求是,讲心里话。社员的重重顾虑消除了,总理终于听到了群众的心声,并就集体食堂下放后的困难如缺锅少柴等总理一一了解,指出克服难的办法。随之,总理又到这家看一看,那家问一问:做饭有没有锅(1958年社员的锅大部分炼钢了)?柴禾够不够烧……。队里为他准备了烙饼他没吃,却和社员一起喝红萝卜稀饭

    1966年4月4日,周总理第三次来到成安。上午九时,总理乘坐的“吉普车”从北向南来到县城西关十字路口。不巧,一辆送棉籽的牛车由西向东赶来,做为值勤的我赶忙拦住牛车,给总理让路,总理却示意司机停车让牛车先过,牛车先过去了,他点点头,笑了笑,向南又开始了他的行程。晚七时多,风尘仆仆的周总理回到了县委机关,招持所小赵同志拧了一块毛巾递给总理,总理连声说“谢谢,谢谢!”当他了解到小赵家是邢台地震中心隆尧时,十分关切地说:“你回家了吧!”“没有“。“为什么?”“这儿的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总理生气地说:“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儿,做子女的不回家看看老人,太不近人情了嘛,这就要批评你了。”他象一位久别重逢的长辈,在循循善诱教育自已的孩子。

    总理每次听取汇报,都非常认真,当县委汇报到为动员全县人民大力支援打井抗旱,把老太太卖鸡蛋的钱,小孩过年磕头的压岁钱、大闺女攒的体己钱都动员出来了时,总理严肃地说:“这样做势必会影响到群众的生活,打并是好事儿,要统筹兼顾,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总理的晚饭快到晚八时才吃,而且是炸酱面。有的同志很不理解,管理员老郭解释说:“有什么办法呢,好饭咱都准备了,总理不吃。”总理还说:“我一个人吃饭,花那么多钱,太铺张了,要珍惜人民的血汗嘛!”

    总理与县委机关及四清工作团全体工作人员要合影留念,他把县委副书记幸山同志(主持县委全画作)到中间,自己位。合影后,总理与同志们一一握手告别,车轮徐徐启动.突然车停门开,总理又出那祥的面容,大家:“合影时,伙房大师博在不在?”大家齐声回答:“在,在”。一位大师傅赶紧挤到车前表示感谢,总理又伸出双手,紧握住他shas说;“这次来的时间太紧了没到厨房看望大家,请同志们原谅,"大师傅眼里噙着泪花望总理离去。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彭丹出席红色故事开播仪式(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彭丹出席红色故事开播仪式(组图)
·特稿:邱县—辛集:一段跨越半个世纪的生死战友情
·特稿:甘肃省甘州区小满镇:举行“传承红色基因·献礼建党百年”红色经典诵读大赛(图
·特稿:聆听党史,永葆初心——听九旬老党员讲党史(组图)
·特稿:庆祝建党100周年,唐山市古冶区民间艺术团惠民“七进”,唱响《永远跟党走》再现
·特稿:大胡庄战斗82烈士殉国80周年(组图)
·学党史 促党建(组图)
·逄先知发言: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几个问题(图)
·特稿:延寿县:这栋青砖瓦房成了“红色打卡地”(组图)
·特稿:一个情报救了“朱毛红军”!广东省南雄市采茶小戏获省一等奖(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方如章、李盛堂、吴艳玲:棉花姑娘永远怀念毛主席
特稿:棉花姑娘永远怀念毛主席
彭丹出席红色故事开播仪式(组图)
彭丹出席红色故事开播仪式(组图)
庆丰:彭丹出席红色故事开播仪式(组图)
特稿:彭丹出席红色故事开播仪式(组图)
中红网:邱县—辛集:一段跨越半个世纪的生死战友情
特稿:邱县—辛集:一段跨越半个世纪的生死战友情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罢工后)旧址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罢工前)旧址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