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用针灸践行初心和使命直到终生
1960年朱琏随爱人陶希晋由北京来到了广西南宁,任南宁市委常委、副市长,主管文教卫生工作。尽管身在祖国边陲,仍受到国家领导对她针灸工作的关怀。1961年4月,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让张云捎话给朱琏:他很关心朱大姐,尤以关心朱大姐的专业(针灸),希望她不丢掉!朱琏得知后,深受鼓舞与振奋。这一年朱琏就创办了南宁市针灸研究组(后改为针灸门诊部)。朱琏治病不计患者身份的高低贵贱,只要患者有需求她都一视同仁,不久就以擅治疑难杂症闻名,被赞为“神仙手眼,菩萨心肠”。在她的多方努力下,于1976年成立了南宁针灸研究所,她亲自担任所长。同年3月又主持创办了“南宁七·二一针灸大学”,这是我国第一所针灸大学,朱琏任校长亲自授课。由于工作过度劳累,1978年1月朱琏突发脑出血昏迷,醒来后又继续投入修改第三版《新针灸学》,直到去世前一天下午。1978年5月18日,朱琏因再次脑出血与世长辞,享年69岁。追悼会于5月25日在南宁举行,邓小平、陈云、徐向前、秦基伟、王震、宋任穷、江华、习仲勋、陈锡联、胡乔木、韦国清及全国政协、卫生部等有关部门与个人纷纷送去花圈。送葬之日,南宁市邕江两岸人山人海为之默哀!遵朱琏生前遗嘱:百年后她的部分骨灰保留在早年参加革命工作的石家庄,余下的部分骨灰洒入工作、战斗、生活18年的南宁邕江。
遵照朱琏生前遗嘱,2002年将她的部分骨灰安放回了石家庄。2006年朱琏被评为“石家庄十大革命名人”。如今,朱琏和陶希晋的铜像屹立在河北省双凤山英烈园,这如同他们当年与石家庄人民并肩战斗一样,展示着光彩照人的英雄风姿!当年朱琏工作的正太铁路医院,已发展成三级甲等的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医院设立了朱琏《新针灸学》研究室,向全市推广应用朱琏新针灸疗法。
院党委号召全院继承和发扬朱琏精神,并把朱琏精神诠释为:为共产主义奋斗的革命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白求恩精神,誓死不当亡国奴的爱国主义精神,刚毅果敢的大无畏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敬业精神等五大精神。
(来源:“党史博采”微信公众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