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0月,红二十五军成立于皖西麻埠镇,1935年9月到达陕北永坪镇,结束长征。四年间,这支队伍先后有几万名优秀的红军战士,为了革命、为了党的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最困难、最危险的时候,他们用热血、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担当,什么是忠诚。
在此期间,红二十五军历任军长、军政委一共7人,其中,3人负过重伤(旷继勋、程子华、徐海东),3人壮烈牺牲(蔡申熙、王平章、吴焕先)。
首任军长旷继勋,曾任红六军军长、红四军军长。1932年5月,在霍邱保卫战中,旷继勋率部坚守县城,身上多处受伤,仍手拿大刀,与敌展开肉搏。
二任军长蔡申熙,曾任红十五军军长。1932年10月,在河口镇战斗中腹部中弹,躺在担架上仍然坚持指挥战斗,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6岁。
首任政委王平章,在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后,仍然坚守在大别山,参与领导重建红二十五军。1933年3月,在门坎山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32岁。
徐海东曾9次负伤,身上留下了17处伤疤,最严重的一次是庾家河战斗。1934年12月,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不到一个月,遭到敌人突然袭击。在指挥队伍反击时,一颗子弹从徐海东的左眼下方进入后颈穿出,昏迷4天4夜后才苏醒过来。军长程子华也是在这场战斗中双手被子弹打穿,造成终身残疾。
被称为军魂的吴焕先,曾任红二十五军军长、政委。1935年8月,在长征途中的四坡村战斗中,率领一队人员抢占制高点,以掩护战友过河。在压制敌人火力时,吴焕先不幸中弹,永远躺在了黄土高原,年仅28岁。为了跟党走干革命,吴焕先短暂而辉煌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坎坷:先是请来家里的佃户和长工,当面一把火烧了契约和借据,分地散财,坚定的走上革命道路;后来领导农民运动,打土豪、分田地,直接导致父亲、哥哥、弟弟等6位亲人被恶霸匪徒残忍杀害。当时的吴焕先,年仅19岁,他从来没有见过如此血腥的杀戮场面,没有想到闹革命会流血、会闹出人命,更没有想到会牵连到家人。在亲人的灵柩旁,吴焕先哭的像个泪人似的,半天抬不起头来。但是他并没有被吓倒,他坚定的说“我破家革命,一不做二不休,就是要跟农友们在一起,革命到底,宁死不屈!”[1]
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红二十五军的一场战斗——鏖战独树镇。那是长征出发的第10天,红二十五军在方城县独树镇遭到数倍敌军的伏击。由于雨雪交加,能见度低,先头部队走进包围圈后才发现中了埋伏。加之天气寒冷,战士们手指冻僵,一时拉不开枪栓,无法开枪还击,只好被迫后撤。敌人趁机展开了猛烈的进攻,并从两翼将红军团团围住,形势极为不利。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政委吴焕先手拿大刀,振臂高呼:“同志们,现在是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决不能后退!共产党员跟我来!”[2]在军领导和共产党员的带动下,全军将士杀声一片,与敌人展开肉搏。在敌强我弱、敌锐我疲、地形与天气都不利的情况下,红二十五军的全体将士不怕牺牲、顽强战斗,以伤亡300余人的代价,终于突出重围,使全军转危为安。
共产党员跟我来!是独树镇战斗转危为安的关键所在,也是红25军能打硬仗、打恶仗的强大动力,更是红二十五军全体将士不怕牺牲的真实体现。
我们常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和平年代,仍然有许许多多的人保持和发扬不怕牺牲的优秀品质,护佑一方安宁。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爆发、淮河中下游洪水肆虐,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他们抗洪抢险、冲锋在前,他们用平凡的血肉之躯,撑起了疫情下的晴空,筑起了一道精神的堤坝。他们与红二十五军的革命先辈们一样,是英雄、是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