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高燃烛炬耀浠川——浠水县闻一多纪念馆建设纪实(组图)
2021-03-08 14:08:16
作者:周清明、汪德富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编者按:最近,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纪念闻一多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发表了浠水县委原常委、宣传部长周清明、闻一多红烛书画院长汪德富长篇论文《浠水县闻一多纪念馆建设纪实》,中国闻一多研究会长、武汉大学教授陈国恩评介说: 周清明、汪德富等几位先生花了很大的力气,采访、搜采了不少史料,内容涉及胡耀邦题词、闻一多纪念馆的筹建过程,很有价值。

    浠水县闻一多纪念馆,位于浠水县清泉镇城东,浠水河旁,坐落在始建于唐代的名寺——清泉寺的遗址上;座北朝南,碧水西流。名家荟萃,文脉深厚。是山清水秀,历负盛名的风水宝地。1993年5月18日建成开馆,至今已整整26年。如今是竹翠松青,花团锦簇,郁郁葱葱;典雅古朴,庄重大方,秀内藏珍;游人如织,参学如潮。

    序厅的正门之上,是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的“闻一多纪念馆”额匾。两侧悬挂着周恩来、邓颖超和董必武、李维汉撰写的悼念闻一多先生的挽联。分别由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副主席王学仲书写。这是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为一身的闻一多先生的纪念馆,是一座爱国主义的教育馆,也是一座民族文化的艺术馆。馆内珍藏着国家一级文物9件,二级文物12件,三级文物10件;字画、图书、珍贵像片、报刊资料、音像资料等藏品1824套(5897件)。它的建成,在缅怀、学习、宣传、研究闻一多先生的活动中发挥作用,取得成功;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作出贡献,建立功勋。

    敬树英贤勇担当

    闻一多先生是从浠水巴河望天湖畔走出去的一代骄子,在新中国诞生的前夜,怒对反动派的手枪,拍案而起,血洒云南。他的牺牲震惊全国,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亲发唁电;毛主席肯定闻一多具有民族的英雄气慨,号召写闻一多颂。周恩来亲撰挽联悼念;还出席上海各界举行的公祭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主祭。1981年,胡耀邦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大会上,将闻一多、邹韬奋、郭沫若、茅盾、李四光等同志,称颂为“卓越的科学文化战士”,全党、全国深切怀念。

    闻一多的英勇牺牲,家乡人民无比悲愤、怀念。先生的道德文章,家乡人民无比崇敬、仰慕。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以来,家乡人民对先生的怀念演进成对先生的红烛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的学习,宣传和研究之上。汪德富在任巴驿公社广抪站编辑时,就开始搜集、整理闻一多的故事,并与烈士的后人有了接触;县文化馆创办《红烛》文学刊物,传抪烈士的英雄事迹;县师范学校师生组织起《红烛》诗社,学习、研究烈士的诗歌。1979年,为纪念闻一多烈士诞辰三十三周年,县委统战部编辑、出版了《故乡人民的怀念》一书。先生的胞侄,时任武汉市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的黎智同志亲题书名。1979年11月25日,《湖北日报》第三版以一整个版面,刊登了书中的文章和诗歌:闻立鹏《怀念我的父亲闻一多》,闻振知口述、汪德富整理《忆多兄二、三事》和彭友元的诗《血流》。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激起了海内外专家、学者对闻一多的研究和宣传。

    此后,家乡人民进而希望在家乡兴建闻一多的纪念设施,迎先烈忠魂回故里。在省五届四次人民代表大会上,浠水代表还提出了修建闻一多陵园的议案。

    1983年春节后的一天,闻一多的次子、时任中宣部宣传局副局长的韦英同志,来到县博物馆参观。叶向荣馆长及全体同仁认真地给以接待、讲解、介绍,并热情地邀请他到接待室座谈。韦英说他是受中宣部的派遣,出差到麻城调研,顺道回浠水的。他说这是他第一次回故乡,他们亲属十分思念故乡。这次特来博物馆,是想通过看馆藏,听展介,更多地了解故乡的历史、人文和发展。拳拳思乡之情溢于言表。叶向荣馆长汇报了家乡的变化,汇报了家乡人民对闻一多先生的崇敬和怀念,还汇报了我县宣传、文化部门和学校师生,这些年来组织开展的纪念闻一多先生的活动。特别谈到博物馆早有打算办“闻一多事迹展”,苦于手中资料太少。并表示想办法一定要办成。韦英同志听后很高兴,积极支持博物馆办展览,并同博物馆商定举办“闻一多图片展”。图片展的资料他们亲属提供。韦英接着谈到1983年7月15日是闻一多先生牺牲37周年,各地都在组织纪念闻一多的活动,“全国首届闻一多研究学术讨论会”将在黄石市召开。当时,韦英同志还谈到,他们家属有希望故乡能兴建闻一多纪念馆的意愿和期盼。但同时也谈到中央对建个人的纪念馆控制很严,很难批。批建纪念设施归口中宣部,而且正是他所工作的宣传局主管,所以他知情。听了韦英同志的一席话,叶向荣和博物馆的同志都支持建纪念馆。叶当即表示愿意在博物馆附近建馆。如果一时批不了建馆,博物馆可先用一个大展厅建一个“闻一多纪念室”。韦英听后很受感动。

县四大家领导李协池、骆同镜、胡季贤、陈学东、孔敬和宣传部长周德民等同志,陪同闻立鹏、张同霞教授夫妇代表一道参观在县博物馆举行的“闻一多图片展览”

    这之后,叶向荣将上述情况分别向时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潘国恒同志和时任文教局长的江势涛同志作了汇报。他们对博物馆的工作给予了赞扬,都表态支持博物馆办好图片展览,并表示一定将闻家关于建馆的意愿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汇报。在他们的支持下,叶向荣先后三次进京,与闻家人一道筹办展览图片,并在闻家亲属的帮助下,请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赵朴初先生为展览题写会标。潘国恒同志不仅多次亲临现场指导,还帮助解决办展经费,使“闻一多图片展览”顺利落成。

    当年,汪修华同志任县委书记,他的夫人李露林同志正在博物馆工作。李露林同志亲历了接待韦英的全过程。事后,他在家里将接待韦英的全部情况告诉了汪修华同志。汪修华同志对博物馆所作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勉励博物馆办好展览。对闻家关于建馆的意愿铭记在心。

    汪修华同志,是位知识型的领导干部,理论水平高,政治意识强,工作认真负责。他曾在闻一多故乡巴河工作过,担任过区委书记,深知闻一多先生的人格精神,仰慕闻一多先生的士骨风范。1979年,他在县委副书记任上,在听取江势涛同志关于文化馆编辑纪念闻一多诞辰八十周年、壮烈牺牲三十三周年《故乡人民的怀念》书刊有待出版时,汪修华同志当即拍板,指示以县委统战部名义出版,并帮助解决印刷费用,使该书顺利与全县人民见面,推动了故乡人民对闻一多先生的崇敬和怀念。这才有前面 所述的县委统战部编辑出版了《故乡人民的怀念》一说。

    在那时,汪修华同志就知道浠水的干部和人民群众,有兴办闻一多纪念设施,把烈士请回故乡的迫切心愿。他深深感到做好这件事意义重大,很有必要。

    1983年10月14日至21日,由北京大学和黄石师范学院等院校倡议,包括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在内,全国25省、市、自治区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新闻出版单位163名代表参加的“全国首届闻一多研究学术讨论会”在黄石市召开。他们中有曾经与闻一多战斗和生活过的全国著名专家和学者,还有闻一多的亲属黎智、闻立鹏夫妇等人。应大会邀请,汪修华同志亲派县委副书记、县长谢选卿同志出席大会开幕式,代表县委、县政府在大会致辞祝贺。并邀请与会代表到浠水参观。谢选卿同志陪与会代表同车过江,县四大家领导李协池、骆同镜、胡季贤、陈学东、孔敬和宣传部长周德民等同志,在招待所迎候,并陪同代表一道参观“闻一多图片展览”。在活动中,县四大家领导参观了图片,听了讲解,同黎智、闻立鹏夫妇等亲属和冯素陶、季镇淮等专家、学者进行了接触和交流。不仅对闻一多先生的人格精神有了缅怀和敬仰,还听到专家学者们对在闻一多故乡兴建闻一多纪念馆提出的建议,寄予的希望;以及亲属们所表达的意愿和期盼。对兴建闻一多纪念馆在思想上打下了烙印,产生了共鸣。

    1983年10月,经省民盟批准,县民盟支部恢复了活动,他们也积极向县委提议修建闻一多纪念馆。

    这样,我县修建闻一多纪念馆的议题,在民间、在社会一时形成热议,也汇聚到县委、县政府领导决策层面上来。

    面对兴建闻一多纪念馆的议题,汪修华同志更感到闻一多先生诗惊大地,文震中华,德配典范,身位英烈,是浠川大地上的当代英贤。敬树英贤,兴建闻一多纪念馆,弘扬闻一多先生的红烛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引领全县人民加快浠水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是自己肩负的责任。是党和人民的期待。更觉得要唯真唯实,勇于担当。他及时集中四大家领导思想,作出了在县城兴建“闻一多纪念馆”的决定。并确定潘国恒、舒耀宗、叶向荣等三同志上北京呈送请示报告。潘国恒同志当时是持以省委宣传部应浠水县委宣传部请求向中宣部呈文报批“在浠水县兴建闻一多纪念馆”的请示进京的。

    中宣部在办理“闻一多纪念馆”的请示时,要求以党委名义逐级呈文。这样,又由省委办公厅向中宣部呈送专题报告,中宣部才予以批准。1984年7月21日,省委办公厅以175号函,通知浠水县委:中宣部批文“同意在闻一多先生故乡建立闻一多纪念馆。”

    不须扬鞭自奋蹄

    (一)

    1983年底,汪修华同志调任黄冈地区行署副专员,宋振时同志接任县委书记。当中宣部批文到达浠水时,人民群众对县委一班人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行事和作风赞不绝口。

    1984年12月初,吴祖明、周凝敞分别担任了县委书记、县长,谢选卿改任县委顾问。他们一到任,把兴建闻一多纪念馆作为一件大事、实事系于心中、抓在手中。他们到职不几天,1984年12月14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来浠水视察。吴祖明同志向胡耀邦总书记汇报之时,不忘建馆之事,并敬请胡耀邦总书记给纪念馆题字。胡耀邦总书记当场亲笔题写“闻一多纪念馆”六个大字,给纪念馆留下了珍贵的墨宝。

    1985年春,吴祖明同志签发了县委文件,成立以副书记詹金生为组长的闻一多纪念馆筹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开始建馆的筹备工作。

    最近,据汪德富考证,早在1983年2月,胡耀邦总书记到黄州视察,时任省委常委、黄冈地委书记丁凤英同志,在向总书记汇报时,对浠水筹建闻一多纪念馆一事极为关心,请总书记给纪念馆题字。总书记欣然同意,表态回京题写。1984年11月,胡耀邦总书记再次来湖北视察,离京之前题写了“闻一多纪念馆”墨宝一幅,交中央办公厅,通过省委、地委,转交浠水县委。胡耀邦总书记先后两次为闻一多纪念馆题字。1984年12月14日胡耀邦总书记在浠水为闻一多纪念馆题字的消息,当年许多媒体作为重要新闻,在报纸、电台、电视台作过报道,并配发了胡耀邦总书记在浠水为闻一多纪念馆题字时的照片。这之后,在一些出版的书刊上,均是刊登胡耀邦总书记1984年11月在北京为浠水为闻一多纪念馆的题字,知心者们心中的谜团终被汪德富给予了解答。

    (二)

    纪念馆筹备领导小组成立后,在占金生同志的领导下开始了馆址的选定工作,抓了建馆资金的筹措、募捐工作。占金生离职学习后,馆址选定工作,县委安排由时任县委常委、人大主任的李协池和时任县政协主席的胡季贤同志多加过问。他们亲临亲为,在县城挑选了好几个地方,都不满意。包括当时的西门山公园和永春公园。其原因是浠水是农业大县,粮食大县,土地金贵。他俩都是分管农业多年的领导,惜地如金,生怕占用了耕地。二是浠水又是财政穷县,怕拆迁多,多花钱,加重财政负担。最后,相中了清泉寺旧址。新中国建国后,清泉寺废毁,这里办过学校,办过企业,后来被辟作盐库。备战备荒期间,这里又被定为战备盐库,上划管理。如果把纪念馆建在这里,不废一分一厘耕地,也不要征地、拆迁费用。但要使用这块土地,必须其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同意。筹建小组同志曾几次同上级主管部门商量未果。只有在上级寻求解决的门路和办法,才有可能实现。这样,李主任、胡主席想到了时任副省长的王利滨同志。征得县委主要领导同意后,他们到省政府找到了王利滨副省长。向王利滨同志汇报了选用清泉寺遗址修建闻一多纪念馆的想法。王利滨同志是从浠水走出去的俊才,在浠水担任领导职务多年。虽然如今是省里的领导,但始终不忘家乡,待乡亲十分热情,对家乡的事十分关照。求真务实,亲政为民。他热情接待了李主任、胡主席。当听说建闻一多纪念馆的事,他不论是否是分管工作份内的事项,不推不辞。对选清泉寺遗址建纪念馆,他大加赞赏,连称好地方!好地方!当听说该地已作“战备盐库”上划管理时,他照样大包大揽,表态愿出面做工作,协调解决。王利滨同志亲自调查盐库在省、地的管理关系,研究解决这个问题的政策依据和办理程序。亲自回到浠水,指示以县政府名义向当时的地区行署行文,报请地区行署批准无偿拆除盐库,将其清泉寺旧址归还我县,作为闻一多纪念馆建馆用地。抄报行署轻工业局。还亲自同县委领导一道找到当时行署轻工局长闻家儒做工作。后经地区行署同意,由行署轻工业局以黄冈盐业分公司呈文省盐业公司,请求“动用浠水清泉寺国家储备盐库”。该文呈省后,王利滨同志又亲自找到省轻工业厅、省盐业公司做工作,予以疏通。省轻工业厅、省盐业公司又报请“轻工业部核准同意动用”。于1987年7月7日正式回文,将清泉寺旧址归还我县。闻一多纪念馆建设用地最终敲定。

    (三)

    纪念馆建设用地基本确定的同时,因人事变动,县委于1987年7月6日发文,调整了筹建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祝金水任组长,副县长龙其保,宣传部长毛世清任副组长,毛世清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调整后,开始了规划、设计和平基等工作。对于主体工程的规划和设计,自1986年7月县政府向地区行署行文起,就着手进行了。在武汉市老领导黎智同志和省民盟的帮助下,武钢设计院义务承担了规划、设计任务。该院的盟员工程师主持设计。筹备组和设计工程师考察了鲁迅、陶行知、徐悲鸿纪念馆,确定了设计理念,讨论了设计方案,并报送省文化厅审定。1987年9月完成了主体工程建筑的图纸设计。整个建筑系庭院式的群体结构,高低错落,典雅别致,古朴大方,具浓郁的民族风格。

    1987年12月19日,选定县二建筑安装公司承建,并签订建筑工程合同。

    1988年1月26日,举行了奠基仪式。县委书记吴祖明、县长陈定国、县委副书记宋振时、金鹤年、祝金水、县人大主任李协池、县政协主席胡季贤等四大家领导;省人大副主任石川、副省长王利滨,地委副书记周维新、行署副专员汪修华;省、地、县老领导饶兴礼、余保诚、白水田、侯丹桂、王定远;省民盟副主委阮璞;武钢设计院党委书记冯家瑞,工程师胡宝祥、赵国宝;武汉大学教授袁謇正;闻一多亲属韦英、闻立鹏等近百人出席。祝金水同志主持仪式,副省长王利滨、县长陈定国等讲话,县四大家领导陪同石川、王利滨、周维新、汪修华等领导和韦英、闻立鹏一道 铲土奠基。从此拉开了主体工程建设大幕。

    纪念馆主体工程建设,合同签订8个月完工,但结果打的是一场持久战。原因主要是经费供不应求。建设经费主要靠财政拨款,那时我县财政十分拮据。基本上是“吃饭财政”,保行政事业人员工资。用于公共事业支出非常困难。平时,只有写报告,找领导,在安排费用支出时挤,挤一点算一点。大部分时间是负债建设。靠施工单位带物资先做起来,物资款、工时款先欠起来,后慢慢还。而施工单位带的材料往往也是从销售单位赊借的,工人、技术人员的劳务工资往往也是拖欠的。一旦工人要工资、供物单位要货款、施工单位只有索债、停工。

    那时公共事业单位的债务,银行不贷款,社会也难集资,只有靠财政。而当时的财政政策,不准搞赤字预算。筹建办只有写好负债报告,年终守在财政局等决算时给“剁尾巴”。当年剁不完,拖到来年再剁。

    (四)

    主体工程完工时,纪念馆欠债几十万。面临的工程还有五大项:围墙的建设;进馆道路的修建;馆内环境的绿化;展览的布置,包括序厅巨幅壁画的绘制,闻一多全身塑像的雕塑;还有生活设施的建设等等。哪项工程不做完就无法开馆,而项项工程都要花钱。当时,为了早日将纪念馆建成开馆,我们曾咬着牙齿给纪念馆的同志布置任务,他们感到很“捺蛮”。

    在纪念馆建设举步艰难的时候,又是王利滨同志出手相助,给我们排忧解难。在任副省长期间,他协调省财政厅、省文化厅、省计委帮助纪念馆立项,获取专项资金的支持;在任省人大副主任的时候,他利用其影响,帮助纪念馆争取上上下下的援助;他退出领导岗位后,利用其人脉关系,依然帮助纪念馆求取方方面面的赞助。为了家乡,为了闻一多纪念馆,他是雨中送伞,雪中送炭,无私无我。由于有了王利滨等同志,包括闻一多基金会的帮扶,在县财政的大力支持下,纪念馆于1992年春完成绿化布置;1992年10月彻底完成了围墙的建设;在交通、城建部门的支持下,1992年底完成了进馆道路的修建;1993年2月完成了铜像的安放;4月初完成了汰笔池和曲桥的施工;4月16日完成了布展工作。

    在绿化布置中,得到了武汉磨山植物园工程师熊烈光老先生的大力支持。熊老先生是团陂沈坳人,在无偿完成县人大、县政府机关大院园林绿化的设计布置后,又一次被请回家乡,为纪念馆园林绿化进行设计布置。他不仅再次无偿服务,不畏春寒,不怕劳累,不顾年迈体弱,精心设计,精妙布局;还为纪念馆选送优质花木;并半价取费。给纪念馆的建设作贡献,为家乡作奉献。

    铜像的雕塑,在闻立鹏教授的帮助下,请由全国著名雕塑家,原中央美院院长刘开渠教授和时任中国雕塑研究所所长、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王克庆教授共同设计雕创塑制。省民盟派人几次进京求取支援,帮助解决塑像经费。民盟中央和国家建设部、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共拨款援助8万元。

    展览布置,韦英、闻立鹏,包括闻铭、闻惠等亲属不仅提供了大量照片、书籍资料、文物,还为闻一多先生生平简史撰写展览脚本。韦英夫妇、闻立鹏夫妇还吃住在浠水,义务参与展厅的设计布置。他们都是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为了先烈的事业,为了家乡人民的事业,出力流汗,自愿自为,无须人指派,也无须聘顾。

    序厅的设计和布置,是在闻立鹏夫妇的主持下完成的。以“红烛序曲”为主题。闻立鹏教授夫妇合作绘制了通高4米,全长14米的巨幅壁画《红烛序曲》。湖北美院唐小禾、蔡迪安、李宗海、周彤及湖北美术学院尚扬等教授合作完成了总体设计和壁灯、地碑的设计。整个展厅闪耀的是红烛精神,演奏的是红烛颂歌。

    “闻一多生平事迹展”,以“千古文章未尽才”冠名,分三个展厅进行布置。这三个展厅的布置,请由时为黄冈师专教授、现省美术学院教授方长江先生完成的。韦英夫妇自始至终参与其中,既参与设计,又亲力亲为,选资料、定图片,同订制。

    生平事迹展,设计为分而不散的展碑,形成碑林结构,展碑彼此相间的空隙,安装一支烛形灯,体现红烛精神,艺术创意新颖独到。展览图片用螺钉钉与玻璃夹在展碑上,实物放在另做的与展碑等宽的玻璃展台内,紧靠在所需的展碑前。共展碑54块,展台20个,烛台与烛灯89套,让红烛照亮闻一多一生光煇历程。

    整个展览的内容,展品的选定和讲解的文本,请由武汉大学闻一多研究室的孙党伯等专家、教授审阅把关。

    在序厅和第一、二展厅回廊上,镶嵌了36块石碑,形成了全长120米的碑廊。碑石采用山东“济南青”A级花岗岩板材。碑文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宋庆龄等老一辈革命家悼念闻一多先生的唁电、挽联和评论;有当代领导人及名流大家为悼念闻一多先生的题词和敬录闻一多先生的诗文等。文字镌刻中,既有毛泽东、周恩来的翰墨真迹;也有郭沫若、费孝通、赵朴初、楚图南及工柳、沈鹏、王学仲、欧阳中石、冰心、闻钧天、闻家驷等名家的墨宝真品。

    为配合纪念馆的建设,1990年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闻一多基金会”,曹啟佑、陈定国、李协池、胡季贤、谢选卿为名誉会长,金鹤年为理事长。

    为了支持筹建办同志的工作,县编委于1989年8月和1990年6月,先后发文给“闻一多纪念馆”单位和人员定编。接着,县文化局发文龚成俊同志任闻一多纪念馆馆长。

    浠水闻一多纪念馆的建设,得到了多方面的支持和援助,前面已提到的王利滨、黎智等领导的关怀和支持。民盟中央,民盟湖北省委、武汉市委,包括浠水民盟支部,不仅为闻一多纪念馆的立项奔走、呼吁;为专项资金的求助和募捐而献计出力;还充分利用盟员的艺术专长、技术特长,组织专家、学者、教授为铜像的雕塑,为展厅的布置,为碑廊嵌造提供优质、精良和不计报酬的服务。1990年5月1日,时任民盟中央主席楚图南为“闻一多纪念馆”亲笔题字,成为了纪念馆的珍藏。

    在闻一多纪念建设中,除了围墙和进馆道路设计施工之外,涉及到武钢设计院,中央美院、中央美术学院,湖北美院,湖北美术学院,武汉大学等大专院校的同志参加。包括韦英、闻立鹏夫妇等。其所有参与人员,不是学者、专家,就是工程师、教授;有的甚至是名家、大师。闻一多纪念馆就是这批名家设计的珍品,大师打造的精品,是超越了县级水平的名人名馆。

    高燃烛炬耀浠川

    闻一多纪念馆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浠水县委、县政府在拔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大潮之中酝酿、决策、立项、兴建的。从报批、立项到落成开馆,历时整整十个春秋。整个工期,正处于县级财政窘迫之时,历尽辛苦,洒遍汗水终获竣工;一任接着一任干,一级催着一级擂。经历了汪修华、宋振时、吴祖明、曹啟佑、陈定国五位县委书记,谢选卿、周凝敞、陈定国、张润德四位县长;三位宣传部长,三位文化(教育)局长;曾经分管过的县委副书记五位,先后是占金生、祝金水、金鹤年、吴良想、邓洪,他们是闻一多纪念馆的筹建负责人。

    1993年5月18日,闻一多纪念馆开馆暨闻一多铜像揭幕仪式隆重举行。这一天,浠川上下宾客盈门,纪念馆内红烛高燃。

    为组织好这次活动,县委、县政府发文成立了筹备委员会负责筹备工作。县委副书记邓洪任筹委会主任,郭继成、周清明、陈希贤、龙其保、崔六宝任副主任。下设接待、会务、宣传、保卫和医务等5个专业组。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重农、省人大副主任肖全涛、省政协副主席周兹柏、省老领导李尔重、王利滨、饶兴礼;武汉市原人大主任黎智;地委副书记曹啟佑、行署副专员万福生、地区老领导白水田、乔平、侯丹桂;鄂州市人大主任岑道斌、政协副主席徐扶焕。

    民盟中央副秘书长金若年,民盟湖北省副主委和穆熙、顾问阮璞。

    武汉大学副校长张明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及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美院的负责人和教授代表;武钢设计院的领导和纪念馆主体工程设计工程师。

    曾在浠水工作过的省直、武汉市直及兄弟地、市的老领导于保诚、唐玉金、康志宏、王少彬、王福钧、吴祖明。

    韦英、闻立鹏等亲属。

    中央、省、地及兄弟地、市的新闻通讯、报刊、电台、电视台的记者等等,应邀出席了开馆仪式。

    闻一多先生生前好友、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汤佩松,时年愈九十,特从北京赶回家乡与会。

    县四大家领导;县老红军、离退休老领导、老干部;县法院、检察院负责人;各部、办、委、局及各乡、镇、场负责人,各群团组织负责人;闻一多中学、闻一多小学负责人;闻家铺村、十月村负责人及各界朋友接通知出席仪式。共约500余人。

    为了请省委领导莅临并在仪式上讲话,邓洪亲自带我们先后两次到省找到时任省委书记的关广富同志,由关广富同志亲自确定时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的王重农同志出席仪式并代表省委、省政府讲话。王重农同志为出席闻一多纪念馆开馆仪式,遵照关书记的指示,还更改了一次外事活动的安排,来到了浠水。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致敬人民卫士 体验别样“警”彩——周恩来红军小学全国周恩来班走进警营开展安全专题教育活动(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致敬人民卫士 体验别样“警”彩——周恩来红军小学全国周恩来班走进警营开展安全
·特稿:江苏财院实境党课纪念周总理诞辰123周年(组图)
·特稿:中交一公局八公司合长高速一标学雷锋关爱贫困老人(组图)
·特稿:“雷锋”就在我们身边(组图)
·特稿:海军纪委书记刘训言考察海纪馆(组图)
·特稿:四川华蓥: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党史”教育(组图)
·特稿:追思毛主席女婿——王景清(图)
·特稿:金寨县张冲乡:革命热血染白莲
·特稿:“兰台”园里“石榴”红——贵州省安顺市加强和改进档案工作促进民族团结(组图
·特稿:《抗日路线》与毛泽东佚文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周清明、汪德富:高燃烛炬耀浠川——浠水县闻一多纪
特稿:高燃烛炬耀浠川——浠水县闻一多纪念馆建设纪
徐晓佳、周杰:致敬人民卫士 体验别样“警”彩——周
特稿:致敬人民卫士 体验别样“警”彩——周恩来红军
史琪、周晶晶、华云:江苏财院实境党课纪念周总理诞
特稿:江苏财院实境党课纪念周总理诞辰123周年(组图
常魁星、侯鹏涛:中交一公局八公司合长高速一标学雷
特稿:中交一公局八公司合长高速一标学雷锋关爱贫困
常魁星、许懿、钟莹娇:“雷锋”就在我们身边(组图
特稿:“雷锋”就在我们身边(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