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顾明曾有交流的老同事来信
▲宋廷明(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兼理论局局长): 顾明同志是正人君子,学者型官员。1985年,赵总理指定由顾明、安志文、马洪、李灏、张彦宁成立“经济立法五人小组”,凡上报国务院的法规草案,先由他们召集有关部门专家研究讨论修改,再上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我曾多次参加顾明同志主持的讨论会,听其发言而学到很多东西。顾明同志领导我国经济法治建设之初的开创工作,很有建树。
▲马晓琳(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研究所研究员): 读此文,回想我曾和顾明同志一起开会的往事历历在目,周总理一直活在我们心中,此文资料之珍贵,记忆之深刻,文字深情而隽永,感谢分享。
▲赵伦(原中国经济法研究会研究部副主任): 我看此片,一见西花厅,就想起当年:你(俞)带我从顾明办公室穿入庭院漫步,好似落英缤纷的时节,曾经的周总理用房紧锁,庭院有些风尘凋敝……但也恍惚,若周总理拉门迎面出来,就如同影视《海棠依旧》之风采……感谢此文,带给我一段“感时花溅泪”的回忆,且想且珍惜!
▲丁基龙(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办公厅主任): 看完此片,震撼!不知流了多少泪,我同时在读《周恩来最后六百天》(顾保孜著),更是心情无法平静!伟大的总理!你在哪里?西花厅的海棠树啊!你还枝繁叶茂吗?
海棠花开
师友来信
本文发表后,不少师友来信和网民留言约300条,摘要如下:
▲黄勇(中国传媒大学原领导): 观电视剧《海棠依旧》词 7月28日晚,观看央视播出《海棠依旧》第38集《周恩来第三次手术,中泰成功建交》,夜不能寐,至凌晨3时,填词以表观感。 海棠依旧,岁岁披锦绣。 革命者,志坚守, 花开花又落,患难同白首。 堪模范,风霜雨雪情深厚。 敬意何方寄,幽恨凭谁洗? 灯影下,红墙侧, 万机当日理,沥血鞠躬瘁。 斯人去,年年此刻相思泪。
海棠花开
▲施滨海(当代史学者): 此片限于当下的历史条件,虽无法全部展现周恩来的真实一生,但其中也不乏折射出他忍辱负重的历史细节。无法苛求制作人,时也势也!
▲孙德生(八十年代北京大学法律系同学): 此片勾起我对那个年代的记忆,与许多过来人一样,怀着对周总理的尊敬与深情,至于在故事的细节、真实性和艺术创作的缺点等缺陷,都已无关重要。
▲郭劢(六十年代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第一小学同学): 此片反映亿万民众怀念周总理的心声。历代政治家的是非功过,留待历史和后人评判,伟人的功绩不是少部分人能抹杀得了的,民众的心里如明镜,周总理永远值得世人敬仰!
▲杨静兰(周总理老部下儿媳): 看此片就想起此文中的历史照片,犹如总理就在我们身边,他的音容笑貌在我心中。他鞠躬尽瘁,无私无畏,清正廉洁,是当今的楷模。多么期望如今也有这样的好总理啊!演员很成功,每看到总理带病工作,我都潸然泪下。顾明在西花厅海棠树下的照片很感人,您很荣幸,能为总理的秘书而当秘书,您说受益匪浅,我从中分享了您的喜悦。
▲江辉: 一 情真意切抒胸怀,泪撒文坛海棠开。 满园春色难锁住,香气伴随百花来。 二 骨骾于喉吐为快,追寻史迹情满怀。 往事如云痛回味,金鸡报晓东渐白。
▲孔国平(科学出版社编审): 此文勾起我对周总理的无尽思念。我只悼念过敬爱的周总理和敬爱的胡耀邦总书记这两位国家领导人。回想40年前,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总理那震撼人心的场面,历历在目。世上沒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人民热爱周总理,是因为他无私奉献,鞠躬尽瘁;因为他光明磊落,才华绝伦;特别是在“文革”保护许多正直的干部、知识分子和工人。周总理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前行!
▲郭海鹏《法制日报》记者: 这组图文也可叫“海棠依旧”,是对总理和他的工作人员们的纪念。
▲周新政《港澳法治报》主编: 此图文再现周总理在西花厅工作和生活的感人场景,总感觉敬爱的周总理并没离开我们,他的革命精神,他的英雄情怀,他的崇高品格,他的光辉形象,无时无刻地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张亮:周总理的勤勉、认真,严以律己的风范,太值得我们年轻一代学习。若谈“不忘初心”,周总理的所作所为,最能表现共产党员的“初心”。
▲关震理:此片中,总理对自己,对身边工作人员,对亲属的严格要求,时时让我落泪,震撼。此文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安妮:周总理是我们国人的骄傲,此文是作者把对周总理的怀念传递给了我们每个读者。
▲万川:我读过《晚年周恩来》(高文谦著),反而更加坚定了周恩来的伟大!在那个疯狂年代难得的理性,在当时的环境下,没有任何人能够做的比他更好,后世的人是没有任何理由去指责他的!
▲潘培德:海棠依旧,花落无声,但早已物是人非。你抬头看时却恍然发现,一片落花默默倾倒一个季节。无数轮回如是而已,时光匆匆,却带不走周总理的牵挂。今日中国之盛世,是否如您所盼之欣欣而立;您卧于病榻,终是有无数的舍不下而守卫着国家。真的是被周总理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好多年不曾追着观看一部国剧,而热泪盈眶。
▲钟浪:海棠依旧,每年盛开,但能读懂它并深爱着它的人已离开了很多年,但海棠依然茂盛,仿佛等着爱它的人归来……
▲常竹:常言道:仆人眼中无伟人。但敬爱的周总理在工作人员的眼里和心中也是伟大和完美的。
▲崔都:无子女,无财产,骨灰撒在大地。属于他自己的东西没有留下一丝一毫,但他的道德情操音容笑貌永远为世人景仰,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永远让国人怀念。
▲七律:西花厅的海棠花――怀念周总理 诗/俞春林 海棠依旧主人空,四十多年血泪红。 一片丹心怀祖国,三躬尽瘁为民丰。 长征草地军情急,遵义城中拥泽东。 世界和平原则五,西厅解语已无穷。 于2021年1月8日,周总理忌日
注:
1、读梅荪宗亲的大作,浮想联翩,激发我写这首“诗”。 2、原则五:即周恩来总理创造的和平共处的五项基本原则。 3、解语即解语花,海棠花的别称。
作者简介
俞梅荪,1953年生,在上海安化(路)二中69届毕业到江西省南城县农村插队7年;1984年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在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从事立法工作10年,其中后6年为国务院办公厅秘书,担任顾明同志的秘书(顾明:国务院副秘书长,七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原周总理的秘书),历经我国法治建设从无到有的历史进程。
俞梅荪的祖父俞颂华在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的南京攻城战役;1920年,他和瞿秋白前往苏俄采访,后他常驻德国采访欧洲各国,成为首次走出国门的记者,在那里结识朱德和周恩来;1930年代担任《申报》总主笔即总编辑等。上海江苏路480弄76号3楼的俞家祖居,2004年被市政府定为“俞颂华旧居”。 上海愚园路1065号《历史名人墙》有蔡元培、陈独秀、瞿秋白、黄炎培、俞颂华、傅雷等曾住本社区的民国人物展牌,这些人与俞颂华多有合作;愚园路江苏路口《历史风貌区地图》铜版墙,有“俞颂华旧居”的标注;江苏路的多处《历史说明牌》有俞颂华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