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薪火相传
张其文,一名为恢复张氏祠堂党支部旧址,致力红色文化传承的优秀共产党员,1952年5月出生于赵棚张家冲大壪,小时候经常听父母讲新四军五师的故事。抗战时期其伯父经常到赵棚街协助张继生探听消息,跑腿送信,汪立波在张家冲居住时,其父亲经常帮助购买生活用品,传送口信。经常为来家住宿新四军战士,挑水打铺。夏婆掩护汪老脱险的故事,也是他妈妈讲给他听的..........
夏婆的老伴去世后,成了“五保户”。他经常到她家帮忙老人提水、扫地、为夏婆送菜。
1964年6月,安陆县举行小学升初中统一考试。作文题是“向雷锋同志学习以后”,他马上想到了到夏婆家作好事。于是写了一篇文章,内容是一次下雨前,赶忙帮夏婆抢收晒在外面的柴火“把子”。8月份被安陆一中录取,是年才12岁。那时他就从内心感恩革命前辈,在人生起点恩惠于他。
解放后,张氏祠堂曾作为赵冲村的榨油坊,由于年久失修,逐步破损。1992年原赵冲村将此改建为小学。随着村级合并,赵冲小学停办,祠堂无人看管,房屋破乱不堪被毁。
安陆主要革命旧址涉及赵棚共有六处,其中四处与张氏家族有关:安北地区张家祠堂党支部旧址;李先念、陈少敏张家冲会师旧址;中共安北地区地下联络站旧址;新四军独立游击支队驻扎旧址。除张氏祠堂党支部旧址的场地仍在外,其余三处难以恢复。
为了牢记红色历史,传承红色文化,修复“张氏祠堂党支部”旧址“张氏祠堂”摆上议事日程。2011年春,赵棚村村民委员会同赵棚张氏后裔部分老党员协商,以民间筹资的方式,在张氏祠堂党支部原址共同修复张氏祠堂。
经过筹备,成立了以张家冲老党员张其文为首,张华昌、张新明、张楠为副组长的“修复红色旧址张氏祠堂管委会”。2012年2月以赵棚村委会的名义,向赵棚镇党委、政府;安陆市党史方志办公室写了报告,很快得到批复。赵棚镇党委政府的批复:张氏祠堂党支部旧址建设,有利于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是赵棚红色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同意建设,地址为旧址。安陆市党史方志办公室的批复:张氏祠堂是抗战时期安北第一个党组织——张氏祠堂党支部的成立和活动旧址,是安北党发动抗战的策源地之一。恢复重建张氏祠堂,对于发展红色旅游,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张其文在赵棚张家各居住地代表协商会上提出“三个一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使用一切可行手段搞好宣传动员工作。倡议得到张家族人的积极响应。张家成功企业家和经商人士纷纷慷慨解囊,筹资200余万元。6月3日,赵棚镇党政全体班子成员,市党史方志办领导,镇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同张家部分老党员一起具体研究修复红色旧址张氏祠堂奠基的有关事宜。
2012年7月1日,在赵棚张氏祠堂旧址举行奠基仪式。赵棚镇党委,安陆市党史方志办,安陆市民政局的领导及镇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张家新老党员和村民参加了典礼。工程由张春光设计图纸,张其钊承建。奠基后,时逢特大干旱。赵棚水库见底,天气酷署炎热,加上赵棚电路整体改建经常停电。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高质量,高标准地修复革命旧址张氏祠堂,用实际行动,向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献上赵棚老区人民的一份厚礼。
2012年11月17日,300多名党员和群众参加竣工仪式。在修复的张氏祠堂内,依据汪立波同志曾经居住和张氏祠堂党支部的活动场所,分别制作红色历史简介。主体工程完工后,又花了6年时间完成内部装修、安装水电、扩建停车场、修通道路、配套用房、绿化等,近十年,张其文主要精力全部投入到红色旧址的恢复重建、红色文化的传承、革命先烈后辈的寻找上。经过努力,现在红色旧址--张氏祠堂已成为安陆市红色文化传承、红色旅游、红色教育的重要基地。
作者简介:
张其文 男,1952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文化,退休前在原安陆市计生委负责宣传教育工作。退休后致力修复红色旧址一一赵棚张氏祠堂,于2012年修复完成张氏祠堂主体建筑。 张志奇 男,湖北嘉鱼人,籍贯湖北汉川。1980、02参加工作,1991、07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客座教授、管理学博士、全国资深的质量、环境、能源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专家、中质协品牌培育专家、国家工信部品牌评价专家、中国现代化管理实施指南系列标准制定工作组组长;《中国现代化综合管理实施指南》系列丛书主编,中华名师。现出版理论专著、企业管理著作八部,传统文化类书籍八本,论文数篇。
|